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1.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的结构特征是()。

A.均衡性B.选择性C.独立性D.综合性

2.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觉性

3.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A.整体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启发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

4.周末,小明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后,被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这种强化方式是()。

A.负强化B.正强化C.消退D.惩罚

5.教师正在组织上课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一现象属于下列哪种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动摇

6.小芳是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她跟班上其他几个有文化特长的同学组成了一个文艺活动小组,这几个同学经常为了配合学校和班级的文体活动在一起讨论和排练节目,小芳和他的几位同学属于()。

A.积极型非正式组织B.中间型非正式组织C.积极型正式组织D.体验型非正式组织

7.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

8.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

A.自我反思、自我对话、自我诘难

B.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同伴协作

C.自我反思、同伴协作、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9.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

B.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C.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D.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

10.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保证.根据所呈现的形态进行分类.校园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校园显性文化的是()。

A.班级人际关系B.校园建筑C.校园仪式D.制度

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12—18岁对应的是()。

A.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B.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D.自主感对羞耻心与怀疑阶段

12.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的培养。

A.实践能力B.高尚品德C.劳动品质D.创新能力

13.充分利用了“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教育法

1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5.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这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幻觉

16.教师答疑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这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A.准确性B.持久性C.敏捷性D.准备性

17.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协管员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这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18.某学生学习英语字母“t”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晕轮效应D.思维定势

19.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称之为(),其确定应当参照课程标准要求。

A.教育目的B.预期目的C.传授目标D.教学目标

20.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21.国家乒乓球队的健儿团结拼搏,为祖国和人民赢得金牌,这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记忆的道德情感

22.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强调教师应具备()。

A.高尚的师德B.广博的文化素养C.专门的教育素养D.扎实的学科素养

23.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这种情绪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

24.古代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关于伦理宗教,而不是关于生产的知识与技能,现今我们教育的内容除了伦理宗教外,主要还是关于生产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种情况说明了()对于我们教育发展的制约。

A.政治B.经济C.文化D.个体的发展

25.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的动力理论是()。

A.原发论B.内发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多选题(3题)26.下列属于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的有()。

A.主张“教育即生活”

B.撰写了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C.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D.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建立教育学体系

2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了六大核心素养,其中自主发展素养包括()。

A.科学精神B.学会学习C.责任担当D.健康生活

28.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会经历()三个阶段。

A.服从B.认同C.顺从D.内化

三、判断题(3题)29.文化对教育既有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A.正确B.错误

30.有时纪律与个人动机会发生冲突。当个人动机相当强烈时,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

A.正确B.错误

31.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A.正确B.错误

四、填空题(5题)3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__________。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______学习和探究学习。

34.人的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___。

36.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__________。

五、简答题(1题)37.初二学生李某不喜欢学物理。一次物理课上,他趁班主任王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年老体弱的门卫无力阻拦他跑出校门。李某进入与学校一巷之隔的网吧,受社会不良青年柯某的教唆,在网上参与赌博,王老师对此非常气愤,向学校建议开除李某,校方没有同意,要求班主任对李某进行耐心教育。(1)除学校、王老师和李某外,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还有哪些(2分)(2)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学校和王老师的行为。(6分)

参考答案

1.D新课程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题干描述的正是综合性的要求。

2.C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人能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外在稳定性。

3.C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何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4.B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即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而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奖励,其作用是强化其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因此属于正强化。

5.B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6.A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小芳组织的文艺活动小组没有一定的编制和规章制度.属于非正式组织。这个文艺小组经常为了配合学校和班级活动一起排练节目,与学校和班级的目标一致,因此是积极的。

7.C自学—指导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基本程序包括: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和总结。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8.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9.CC项体现了德育过程的长期性特点。

10.A班级人际关系是无意识建立起来的文化,没有计划性,因此属于隐性文化。

11.C

12.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13.A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14.D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15.A看到天上的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属于没有预先目的的想象,是无意想象

16.D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能否迅速地提取保持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的能力。教师答疑时迅速应用脑中知识,体现了记忆品质的准备性。

17.D锻炼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运用的方法是锻炼法。

18.D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学生学习英语字母“t”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这是由于汉语拼音发音的惯性影响了其英语发音,属于思维定势。

19.D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题干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目标。

20.B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老师通过编口诀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氢元素的理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21.A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往往是在道德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自觉的、概括性的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是最高形式的道德情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这一类型。

22.A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这要求教师:①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③热爱集体,团结协作;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乌申斯基的这句话指出教师要热爱学生,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

23.C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4.B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需要劳动者具备更丰富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因此现今的教育除了伦理宗教外主要是生产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内容.说明了经济对我们教育发展的制约。

25.C华生这句话强调了外部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属于外铄论的观点,它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并注重教育的价值。

26.CD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是杜威,撰写《雄辩术原理》的是昆体良。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建立教育学体系。

27.BD《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了六大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素养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文化基础素养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社会参与素养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28.ABD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其中依从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