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寓言四则》_第1页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寓言四则》_第2页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寓言四则》_第3页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寓言四则》_第4页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寓言四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快速阅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抓住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词,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2.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体会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体裁特点,结合文本特点,初步形成识文辨体能力;3.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学生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文本体验和哲理思考,改写出一则不少于500字的故事。语言目标1.调动学生体验,感受虚构与想象的妙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形成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对文章主题多角度解读,学生对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引譬连类,形成相似情境下的类比思维;3.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既符合文本内容,又超出文本情节的改写,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阅读体会和生活经验,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观照身边现实世界;2.通过改写课文,激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鞭挞假恶丑,向往真善美,形成健康健全人格;3.通过联想和想象类文体的改写,激发学生探求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扩大自身视野,提高创新能力。价值目标020301学习目标核心任务

班级为学校文学社“经典‘1+N’”微文推送栏目推选稿件,请同学们任选本单元一篇课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课文故事并在班级公众号推送,得赞数多的文章为班级推选作品。新课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穿井得一人》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故事基本情节。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朗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知道,听说。

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句意: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鉴赏探究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令:派。

之:这件事

于:向

对:应答、回答。

之:的。

使:劳动力。

句意: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来呀。”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第二章自主探究

1.假设你是一名求真记者,要让事实说话,首先得找出相关的人物,看看当事人怎么说。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宋君:真相:第二章自主探究

2.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鉴赏探究自主探究

3.宋君所听说的是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宋君听说丁氏“穿井得一人”,是说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丁氏所言“吾穿井得一人”,是说穿井“得一人之使”,即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宋君关心此事蹊跷,人命关天,而且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第二章自主探究

4.《穿井得一人》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造成而成的原因有很多:

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传播出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奇,于是越传越广。第二章自主探究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小结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传言,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板书

起因:丁氏穿井,告人“得一人”

叙事

经过:以讹传化,闻之于宋君

流言不轻信

穿井得一人

结果:宋君问间,丁氏释真相

耳风不乱传

议论——求闻之若止不若无闻

杞人忧天

《列子》列子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承前启后之人物,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又名《冲虚经》,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第二章“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寄托”之意,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寓言列子“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庄子·杂篇》“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它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文学常识《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第二章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若

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担忧崩塌,坠落。同“无”,没有……的人又有为了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的人。告知,开导。聚集的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果真纵使,即使。伤害罢了翻译课文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聚集的土块四方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拿……怎么办第二章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于是就前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1.

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天

坠,身

寄。“

”的

:废寝

。情

:忧

、大

喜。情

与“

”有

关。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①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②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③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3.

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4.

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5.

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6.“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①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②现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7.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主旨《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寝安难安,以及有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艺术特色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描绘了两个人物:忧心忡忡、无法释怀的杞人和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晓之者。文章精当的语言描写以及“舍然大喜”的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课文主旨:板

计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充塞四虚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晓:杞

天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结合选定篇目的思维导图和写作构思表,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改写创作,不少于500字;1.改写创作

完成改写故事(“N”)。结合选定篇目的思维导图和写作构思表,学生进行改写创作,并在班级公众号推送,得赞数最多的文章向学校文学社微文推送栏目推送。【核心任务】

班级公众号推送学生作品,学生进行点赞评价。得赞数最多的作品代表班级向“经典‘1+N’”栏目进行微文推送。2.作品推送学习评价:改写故事评价量表维度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说明综合评价情感表达根据表达的情感需要,确定主题。1.主题表达不到位或没有表现主题,得1个赞及以下;2.根据表达情感需要确定主题,主题表达能反映现实,但没有新意,得2-3个赞;3.主题表达有新意,能反映现实,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引人深思,得4-5个赞。

情节安排想象大胆奇特,合情合理。1.情节之间无关联,脱离生活逻辑,得1个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