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表示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1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正确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1教具:魔杖道具、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一、魔术表演,引出课题师:老师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伸出空空如也的双手给学生看,学充满期待地注视着老师)变!(手里忽然变出一根 1米长的魔杖)生(齐):哇!师:大家估一估魔杖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生1:大约是1米吧。生2:我也觉得是1米。师:你俩估计得都很准,这根魔杖的长度就是 1米。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吧。学生纷纷伸出双手比划1师:现在请看,魔杖继续变!变短……变短……(师偷偷按动按钮将魔杖收缩至5)师:大家再估一估,魔杖现在大约有多长。生3:我认为是10厘米。生4:8厘米。1学生有的伸出双手比划1师:魔杖到底有几厘米长呢?请一位同学上台测量一下。(指名生 5在实物展示台上用老师给的尺子测量魔杖)师:有多长?生5(挠了挠头):魔杖的长度在5厘米和6厘米之间。师:是啊,魔杖的长度比5厘米多一点,又不够6厘米。怎么表示呢?这时,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也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评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表演能迅速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魔杖由长变短,当“长度在56确表示出魔杖的长度了,一个新的更小的长度单位顺应学生强烈的计量需要呼之欲出。二、观察体验,培养量感师:(课件出示只有厘米刻度线的尺子)这是刚才用来测量魔杖的尺子,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与你们手里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生6:你的尺子少了一些细细的线。生7:我们的尺子在长线中间还有短线,你的尺子上面没有这些短线。师:(点击课件,尺子上出现毫米刻度线)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厘米刻度线之间这些又短又细的线就是毫米刻度线。引导学生将之与常用的尺子进行对照。这一设计准确地捕捉到了学生对毫米的前认知,为感知毫米作好了铺垫。(指着课件上的尺子)1谁能指给大家看?生8(指着0厘米到1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1毫米。师:正确。这么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谁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吗?生9(指着1毫米到2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1毫米。师:对吗?生(齐):对!师:还有吗?生10(指着2毫米到3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1毫米。师:还有吗?(很多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师:这么多同学举手,说明什么?生11:说明尺子上的1毫米有很多。师:是啊,尺子上这么多1毫米,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生12:尺子上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师:你真了不起!的确,尺子上每小格的长度都是 1毫米。请大家拿出尺子,找到1毫米,指给你的同桌看。【评析】归纳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认识 1毫米的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激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征,培养的就是归纳总结能力。师:刚刚大家都找到了1毫米,谁愿意把这1毫米画在黑板上?(指名生1313师(故作惊讶):怎么了?生13:粉笔太粗了,画不出来。师:那你想对1毫米说什么?生13:1毫米,你实在太短了,一点都不好画。师毫米真是太短太短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米呢?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品,有 1分硬币、回形针、银行卡、光盘……它们身上藏着1毫米吗?拿出尺子量一量吧。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生14: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生15:一颗回形针的厚度大约1毫米。生16: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1毫米。生17:一张光盘的厚度大约1毫米。师:刚才我们说一张光盘的厚度大约 1毫米,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说边演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光盘,右手将光盘慢慢抽走。现在两个手指之间留下的缝隙的距离大约就是 1毫米。感受到1毫米了吗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连连点头。【评析】认一认,找出尺子上的 1毫米;画一画,用粉笔画1毫米;量一量,独立测量生活中的1毫米;捏一捏,比划感受1毫米。四次与毫米的亲密接触,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形成了毫米的表象,建立起毫米的概念。师:那2毫米有多长?请第1、3、5、7组的同学比划比划,同桌的同学想办法检验。学生相互比划、检验。18:我用尺子量的。生19:老师,我是用两个1分硬币叠起来进行检验的。生20:我是用两张光盘叠起来检验的。生21:我将两颗回形针叠起来,一颗回形针的厚度是 1毫米,两颗形针叠起来的厚度就是2毫米。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的聪明才智让我惊叹!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评析】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检验同桌比划出的2毫米。这一问题情这些在前一环节还是被测量对象的物体立马成为了测量工具。这一变换正是孩子们思维独创性的具体体现。师:刚刚我们测量并感受了1毫米和2毫米,你还想认识几毫米?22:323:8生24:25毫米。……师:好,你想认识几毫米就在你的尺子上找到几毫米吧。学生动手找,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组织学生汇报。生25:我找到的是3毫米,(指着0厘米到3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3毫米。师:你怎么知道是3毫米呢?251133师:他说得对吗?生(齐):对!生26:我找到的是5毫米,(指着1厘米到1厘米5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5毫米。师:你还能找到一个5毫米吗?生26(指着2厘米到2厘米5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还有(指253)从这儿到这儿都是5师:你怎么找得这么快?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吧!生26:在厘米之间的这些毫米刻度线中,有一条比其他线长一点的线。从2厘米向右到这条长线就是5毫米。师点击课件,5毫米刻度线变粗、变红)这条线就是5毫米刻度线谢谢你让我们认识了它。有了 5毫米刻度线,测量起来就更方便了。比方说我们想找6毫米,有什么好办法?生27(指着0厘米到5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5毫米,再过去1小格就是6毫米。师:是啊,多省事!要找9毫米呢?生28(指着0厘米到5毫米的位置):从这儿到这儿是5毫米,再过去4小格就是9毫米。三、借助尺子,掌握进率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9毫米,再添上1毫米会是多长呢?生29:10毫米。生30:1厘米。师:(板书10毫米、1厘米)这可把我弄糊涂了,9毫米添上1毫米10131:都对!两个是相等的。师:一个是10,一个是1,怎么会相等嘛?生31(指着0厘米到9毫米的位置):你看尺子上,到这里是 9毫米了,再过去110师:这个我知道。生31:你再看10毫米这里,(指着1厘米处)这条线这里写着“1厘米”,表示从0厘米到这里就是1厘米长。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从0厘米到这里数小格就是10毫米,数大格就是1厘米?生31:对!师:谢谢你,我现在明白了,11110也就是有101110(101之间添写“=”)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等式。生齐读。【评析】厘米与毫米的进率关系是学习的难点。老师借助尺子,采用数形师:那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生32:2厘米等于20毫米。师:你是怎么想的?32:110221020433:440834:等于800,把厘米改成毫米就行了。440408米就在8后面加个0等于80毫米。师: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办法想得巧! 50毫米是多少厘米,怎么想?35:10150510505厘米。生34:老师,厘米变毫米是加0,毫米变厘米是相反的,划去5后面的0!师:他的方法对吗?生(齐):对!70生(齐):71=10四、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师:前面我们测量过硬币、回形针、银行卡、光盘等物品的厚度,接下来请拿出回形针和银行卡,先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大约是多少,填在表格中,然后动手量一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测量后,先组织展示交流。学生中出现了两种表述方式:如回形针的长度,有学生记录的是2厘米7毫米,有学生记录的是27毫米。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关系进行对照订正。然后让学生看看自己估计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差距幅度不超过左右 2毫米的都算估计确,教师让估计准确的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评析】这一操作活动中,学生用毫米表述测量的物体长度,体现了毫米与厘米单位之间简单换算的实用性,有利于估测能力的培养。课件出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片口香糖厚约2( )。一块夹心饼干厚约12( )马路上的路灯高4( )。一支牙刷长10(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块玻璃厚约7( )。完成第一空后,老师发问:“你怎么知道他填的单位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想象和比划的方法进行判断,后面答题的学生自觉地说明所选用单位名称的理由供大家判断。师:还记得上课时咱们量过的魔杖吗?大家都说它的长度是5厘米多一点又不够6厘米,现在学习了毫米,你能准确地说出它的长度吗?(课件出示魔杖摆在尺子上的照片,左端与“0”对齐,右端与“5厘米4毫米”对齐)学生大声读出魔杖的长度为5厘米4毫米。师:认识了毫米,测量起来就更精确了。【评析】适时回过头用掌握的新知识解决新课导入时的魔杖长度的问题,体现了新知学习的必要性,使课堂结构前后呼应,具有整体感。师:一个二年级小朋友,学习了毫米以后非常高兴,回家拿着尺子到处量,他还精心地测量了一支铅笔的长度,并把它拍了下来,可是一不小心连桌上的西红柿也拍进来了。大家看看这张照片(如图),你认为,他量的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生38:我觉得铅笔可能有6厘米长。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8:铅笔尖可能指着3厘米线。从3厘米到9厘米就是6厘米。师:大家认为他的猜测有道理吗?生(齐):有!师:还有不同的猜测吗?39:铅笔尖指着45师:有道理吗?生(齐):有!师:还有其他猜测吗?生40:老师,我觉得铅笔最多7厘米长。师:你说最多7厘米长,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生40:如果铅笔尖刚好指着西红柿最左边的地方,也就是从 2厘米始到9厘米,不就是7厘米了?师:最多7厘米,分析得有理有据,你太了不起了!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天才同学吧!(师生热烈鼓掌)生41:我觉得最短就是3厘米多,铅笔没有被挡住的部分是 3厘米有可能西红柿刚好遮住了一点点。师:说得对吗?生(齐):对!师:有这么一种说法:“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 ,第二个算是人才。”这位同学从“最多7厘米”得到启发,说出了“最短3厘米多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堪称人才!我建议用掌声向人才表示祝贺!(师生再次热烈鼓掌)师:看来大家认为被西红柿遮住的铅笔的长度都不一样,不过总而言之最长不超过7厘米,最短就是3测,每一种答案都是有可能的。怎样才能知道这支铅笔究竟有多长呢?生(齐):把西红柿拿开!师:好,那就把西红柿拿开看看,是多少?(课件演示,如图)42:65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42:从3厘米到9厘米是6厘米长,再加上前面的5毫米,一共6厘米5毫米。【评析】猜想被西红柿盖住的铅笔有多长这一情境具有开放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呢?老师敏锐地将学生中出现的“最多 7厘米的猜想作为契机,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浓墨重彩地冠和“人才”的结论予以综合,成功地引导学生将所有可能的答案归纳成一个取值范围。这一环节既巩固了有关毫米的测量和计算,又发展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五、全课总结,文化熏陶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毫米,知道了 1毫米有多长,了解了1厘米等10应用非常广泛。课件配图配音出示:你知道吗?我们的手指甲大约每 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每20天长1毫米。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听到播音员说降雨量为多少毫米。中国气象局规定降雨量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日降雨量在 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50米以上的称为暴雨。1毫米虽然很短很短,却很重要。美国一家牙膏公司的产品一直非常畅销,可是有一年牙膏销售量停滞下来了,接下来的第二年、第三年销售量一直萎靡不振。公司总裁非常着急,召开高层会议商讨对策。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5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总裁一听,拍案叫绝,马上签了一张支票当众奖给了这位经理。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 1毫米宽的牙膏,每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冬天铁轨结冰若超过1毫米就会造成列车脱轨。在一次黄金联赛上,刘翔因1毫米之差输给了对手约翰逊。2012414320谬以千里”。在全课帷幕徐徐落下之际,学生不仅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还在事实面前体会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内涵,受到文化感染,产生共鸣。我们的思考“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生活中米和厘米使用频率较高,毫米却很少用到。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总感觉毫米太短,学生不好体验。而在课后测验时,学生常常闹出“一根牙刷长10毫米”的笑话,可见1毫米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难点。毫米如此之细小,怎样在这么细小的长度单位教学上做出大文章呢?“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 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在细节上想点子,把每个细节的功夫做足。新课导入环节如何设计呢?帮助学生自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数学教学不能忽视的细节。在学习毫米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教学时可以从学生已经熟悉的长度单位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毫米的认识,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学生接触一个新知识,我们要尽可能地融合数学文化的素材,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产生的背景材料,感悟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导入环节还要体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这两个要求不难达到,只需安排一个测量活动就可以满足。但是什么样的测量活动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执教老师想出了一个点子:要不就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导入吧,金箍棒可以变长变短,长度可以利用按钮控制。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只是现在的孩子对喜羊羊、灰太狼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孙悟空,说不准还要花时间“不是要变长变短吗?孩子们都喜欢魔术!”一位成员建议道,“要不你就表演魔术好啦!”新课导入就这么敲定了。利用两次对魔杖长度的估测,将米和厘米的复习定位于用手势比划,唤起学生的记忆。为了突出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导入环节中安排一次实际测量,魔杖道具收缩至最短 5厘米多时,指定一名孩子上来用老师给的尺子而非自带的尺子测量。这个“ 5厘米多”将厘的复习和毫米的引出巧妙整合,使孩子们意识到人们在实际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