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堂导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四章》这些句子大家都熟悉吗?功成不居、和光同尘、功成身退、宠辱若惊、涣然冰释、虚怀若谷…大家知道这些成语都源自哪里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老子四章》,体会道家的人生智慧。掌握重要实词的含义、重要虚词的用法,积累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了解老子及《道德经》,理解文中“以喻说理”的写法。探究老子思想、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学习目标《老子》四章知人论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陈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四章2500多年前,老子离开洛阳,出函谷关向西。当时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他看到紫气东来的同时,老子正好骑着青牛出现,所以他认为老子是贵人。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写就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于是轻松的出了函谷关。《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知人论世老子出关《老子》四章知人论世《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老子》四章知人论世老子的主要思想天道思想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辩证思想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社会理论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由此老子提出“绝智弃诈”“绝巧弃利”,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无:指车毂的中空处埏埴:和泥。埏,揉和;埴,黏土户牖:门窗"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以为:把…当作…把…作为…原文翻译《老子》四章文本研读辐和毂都是什么?《老子》四章这一章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事物包含“无”和“有”两个方面:“无”是抽象的,无色无相无形,“有”是具体的。车子、器皿、居室都是“有之以为利”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其中“无”的部分。“有”要借助“无”的部分才能产生实用价值,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文本研读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四章文本研读有”和“无”相辅相成,在中国的艺术哲学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音乐中有停顿,绘画中有留白,诗歌中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园林中不仅强调实景,更强调风声雨声,月影花影的虚景。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哲学最高的一对范畴。《老子》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二十四章)企:踮起脚跟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彰:彰显自伐、自矜: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行,同“形”处:为,做。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原文翻译《老子》四章文本研读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描述的是一个人踮起脚、脚跟离地,像是要够什么东西的状态。“跨”指的是大踏步走,步伐特别大的状态。指踮起脚跟想要站高,反而站立不住;迈大步子想要快走,反而不能远行。老子通过这组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违反规律想要急于求成,想好高骛远是不可能成功的。《老子》四章“自伐者”和“自矜者”为何无功不长?文本研读只知道夸耀自己,自高自大自满的人,一辈子也创造不出什么功绩。真正有出息的人深知过于夸耀自己,好大喜功的话定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产生祸患,这不但会不利于成功,甚至能招来杀身之祸。《三国演义》中刘备深知此理,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虽心有大志,但藏而不露。杨修虽然才华绝世,却是个自高自大之人,由于他的自作聪明,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说了不该说的话,仅“鸡肋”二字就被曹操赐死。指居功自傲。出处:《汉书·陈涉项籍传赞》:“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老子》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强:坚强明:圣明智:聪明认识、了解他人叫作聪明,而认识、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能够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而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懂得满足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原文翻译所:处所,可引申为根基《老子》四章“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本篇老子对有道者的高度赞扬。指出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地之志,并与世长存。“知人自知”和“胜人自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文本研读《老子》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泮:同“判”,分离持:维持、保持兆:征兆、端倪事物处于安稳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保持,问题未露出征兆以前比较容易对付,事物处于脆弱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消解,事物在刚刚萌芽的时候比较容易解决。做事情要在还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就妥善处理,治理国政要在祸乱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将其扼杀为:做;干原文翻译治:治理《老子》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毫末:毫毛的末端累(léi):同“纂”,土筐两臂才能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堆泥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第一步开始的。施以强有力的统治,往往会把事情弄糟;想要掌控天下,反而会失去天下。原文翻译《老子》四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几(jī):接近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弥补,补救因此,圣人不妄自作为就不会招致失败,不妄图执掌一切就不会丧失一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遇失败。只有在事情快结束的时候仍然像刚开始时那样保持谨慎的态度,才不会把事情弄糟。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原文翻译《老子》四章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靠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文本研读这一章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子》四章文本研读第六十四章的三重含义对待不利之事,要洞察先机,及早扑灭。对待大事、要事,则要慎始慎终,始终抓好细节。根据不同情况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先兆和细节,避免坏事做大、好事难成。“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体现老子什么思想?如何理解?文本研读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就不会特别强求。圣人遵从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体现了“无为而治”思想,“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三十七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道德经·二十九章》《老子》四章第六十四章和《荀子劝学》中论积累重要性有何异同?文本研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都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异:①荀子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②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老子》四章文本研读小结老
子
四
章十一章二十四章三十二章六十四章“有”“无”关系论证四种人生态度和对应结果加强自我修养无为而治的具体做法《老子》四章现代社会,竞争是常态,道家“无为”的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思维拓展老子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评讲师个人工作总结
- 汇编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 空调调试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环艺手绘
- 湖北理工学院《机器学习》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湖北理工学院《电机学》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项目承包责任制方案
- 软件课程设计要写报告
- 铝单板吊顶施工课程设计
- 湖北工程学院《可编程控制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租赁合同增加承租人补充协议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QCT267-2023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MOOC 中国天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初中生
- 中医饮食营养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滨州医学院
- 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沟》精美
- 煤化工的应用及现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