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课件_第1页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课件_第2页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课件_第3页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课件_第4页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陶老师2017.7.3~7.28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陶老师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ppt课件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1「记叙文知识汇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1「记叙文知识汇总」3一、记叙文知识汇总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传记、回忆录等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一)定义一、记叙文知识汇总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4(二)分类1.按写作内容、方式划分①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写法比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课》。②复杂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如《背影》《藤野先生》等。2.按写作的对象不同划分①写人的记叙文,如《老王》《背影》等。②叙事的记叙文,如《社戏》等。③写景的记叙文,如《春》等。④状物的记叙文,如《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等。(二)分类2.按写作的对象不同划分5(三)六要素【小贴士】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六要素【小贴士】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6(四)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作用);可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作用)。文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四)人称71.概念: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也就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的纽带。2.分类:(五)线索2.分类:(五)线索8分类说明课文示例事件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我的第一本书》人物线以人物为线索

《老王》《信客》情感线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紫藤萝瀑布》《蝉》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羚羊木雕》《风筝》时间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登上地球之巅》地点线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情感线实物线时间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登上地球之巅》地点线9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小贴士】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10(六)写作顺序1.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2.倒叙:即先写时间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前到前面来写。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序写出整个过程。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六)写作顺序11(七)表达方式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七)表达方式12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事理的一种13(八)人物描写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1.外貌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3.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八)人物描写144.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5.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6.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有力地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4.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15(九)环境描写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述、历史背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3.特殊的描写方法:细节描写,场面描写。(九)环境描写16(十)写作手法及作用写作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1.象征(托物言志)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十)写作手法及作用17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起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置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188.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9.以小见大: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10.伏笔铺垫:前面的行文为后面文章某一故事情节的触发做准备。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让文章情节更生动、合理。8.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1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2「散文知识汇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2「散文知识汇总」20二、散文知识汇总(一)定义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二)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时间跨度大。3.空间转换广。 4.事件牵涉多。5.表达方式活。 6.勾连全文巧。二、散文知识汇总(一)定义(二)特点21(三)分类1.叙事散文,如《背影》《傅雷家书》等。2.抒情散文,如《山中访友》等。3.议论散文,如《敬业与乐业》等。(四)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等。(三)分类(四)表现手法22(六)语言特点或质朴、自然,或生动、形象,或深刻、隽永。(五)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六)语言特点(五)主题2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3「小说知识汇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3「小说知识汇总」24(一)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三、小说知识汇总(一)定义三、小说知识汇总25(二)三要素1.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习惯上我们把主要人物叫“主人公”(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二)三要素262.故事情节。小说情节包括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是描绘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的依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和表现中心的。3.环境。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故事发生时的时代、景物、场面等环境因素,也是人物生活的环境。环境对人物的性格、语言、精神等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2.故事情节。小说情节包括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27【小贴士】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宗旨,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该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该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小贴士】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28(三)分类1.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微型小说)。2.按内容:可分为武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小说。3.按流派:可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4.按年代:可分为古代小说、现代小说。(三)分类29【小贴士】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微型小说的特点是:微、新、密、奇。微:篇幅微小,不超过1500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它以白描为主,语言简洁、精炼。因此,微型小说具有较高的考查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小贴士】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微型小说的特点30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班第四课记叙文阅读方法ppt课件3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1「散文阅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1「散文阅读」32一、散文阅读常考题型一:概括主题提炼要点1.答题模板(1)主题概括: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的感情,等等。一、散文阅读常考题型一:概括主题提炼要点1.答题模板33(2)要点提炼: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运用此模板时要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另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②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只要把这些表达内容组合成句就行。①摘句法,即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删改)。(2)要点提炼: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342.方法指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能利用原文词句的尽可能使用原文词句;没有原文词句可利用时,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同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既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方法指津35常考题型二:分析线索理清顺序(1)分析线索: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内容和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要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本身就是线索。还有,应注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此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文章还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常考题型二:分析线索理清顺序(1)分析线索:阅读一篇文章,36(2)理清顺序理清散文写作顺序的步骤: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找出标志性词语推敲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组织语言,精炼作答理性分析段落或词语间的逻辑顺序和搭配习惯→→→(2)理清顺序理清散文写作顺序的步骤: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37三种顺序的作用:①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插叙:补充、衬托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三种顺序的作用:38常考题型三:品味语言领会意境(1)词语含义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阅读全文,找到字词所在的句子;第二步,根据字词所处语句及前后句子的内容、含意来推断其意义;第三步,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联系主题验证对字词含义的推断是否准确,以便进一步修正答案。本类试题的答题模板大致是:“××”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常考题型三:品味语言领会意境(1)词语含义解答此类试题的步39(2)词语妙用可采取“含义+妙处+特点”三步走的模式思考回答。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结合语境或文章主题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答出该词语对表达文章主旨、表现人物性格或创设意境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步,判定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词语妙用可采取“含义+妙处+特点”三步走的模式思考回答40(3)佳句品析品析佳句可从三个角度入手,图示如下:(3)佳句品析41(4)句子作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从两方面去分析: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4)句子作用42常考题型四:分析结构赏析技巧(1)分析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总起,总领全文;睹物思人,引起下文的回忆;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注意及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垫。②文章中间部分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渲染、烘托气氛,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③文章末尾的作用有: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若有省略号则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若描写结尾则是含蓄点明文章中心。常考题型四:分析结构赏析技巧(1)分析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43(2)赏析技巧,常见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分别是:①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②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炼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③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其他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的作用详见本专题“知识方法备考”。(2)赏析技巧,常见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分别是:44(1)在完成其他题目的基础上(这样的开放题往往放在阅读的最后一题),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走进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2)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无论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都必须紧扣文章。要弄明白是围绕全文说,还是以一个句段为突破口。常考题型五:拓展探究体验感悟(1)在完成其他题目的基础上(这样的开放题往往放在阅读的最后45(3)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链接生活,找到自己生活中与文章的切口。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4)形成文字,在草稿纸上修改加工,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可在脑海里进行揣摩提炼,以保证语言规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5)工整誊写,完成答题。(3)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链接生活,找到自己生活中与文章4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2「小说阅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02「小说阅读」47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一:揣摩人物形象1.答题模板(1)肖像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一:揣摩人物形象1.答题模板48(4)正面描写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5)侧面描写作用:侧面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6)反面描写作用:反面衬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4)正面描写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492.常用词语人物性格大多用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动词,如:纯朴、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蔼、坚强、勇敢、热情、大方、细心、好客、活泼、开朗、善良、憨厚、镇定、沉着、乐观、机智、懂事、自私、冷酷、诚实、正直、严肃、慈爱、乐于助人、执着、坚毅等等。2.常用词语50常考题型二:分析环境描写1.答题步骤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所描写环境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常考题型二:分析环境描写1.答题步骤512.答题模板(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2.答题模板52常考题型三:把握故事情节1.答题步骤情节的理解可遵循以下几步:(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常考题型三:把握故事情节1.答题步骤53(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情节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情节安排大致542.答题模板(1)故事情节的概括:××人,在××地方,做了××事,结果怎样。(2)××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2.答题模板554.9停在这里:常考题型四:概括主题内容1.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9停在这里:常考题型四:概括主题内容1.解题思路56(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2.答题模板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了……(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答题模板57解题思路(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4)标题的常见作用: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点明主题。常考题型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