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2.(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占体液的2/3

B.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K+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接近37℃,一日内变化一般不超过1℃

D.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4.(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D.肝细胞、脂肪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

5.(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B.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兴奋,并由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促使甲状腺增生

6.(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寒冷的冬天吃辣椒后,会使人出现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此时有关人体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时产热比散热多,体温将逐渐升高

B.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增加

C.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D.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7.(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8.(2023高三上·广州期末)若人体内存在某突变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其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自身物质而引发某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疾病存在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并有传染性

B.引发该病的异常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产生

C.该病与过敏性鼻炎的致病机理以及病征相同

D.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

9.(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今年8月在郑州、宣城等地发生了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其呈双链结构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脱氧核糖。猪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l00%,该病毒可从被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排泄物中分离提取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RNA分子

B.该病毒不感染人体细胞,原因可能是人体细胞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

C.该病毒在猪血液中被发现,说明其能在猪体内的成熟红细胞中增殖

D.猪感染后病死率高,说明该病毒不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10.(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①~⑦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④⑤⑥⑦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

B.细胞①不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C.细胞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11.(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叙述中,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

B.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

C.将成熟的香蕉放入未成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

D.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子果实

12.(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为因素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13.(2023高三上·安庆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是国家战术也是海南岛的真实写照。海南岛环境资源正日渐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海南岛的开发,继续保持现状

B.“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如果在海南岛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力

14.(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

15.(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科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呈“阳性”来进行初步诊断。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变化是,引起该种变化的原因是。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电流表B发生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递质。

(4)IAS是一种罕见的低血糖症,其致病机理是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抗体,该抗体在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能和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时,亲和力降低,抗体和胰岛素分离,胰岛素又能正常起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是。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的血糖浓度(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人,饭后4小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则会迅速下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16.(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

(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否受光照影响

(填“是”或“否”)。

(3)某实验小组为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17.(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

如图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净化率高的特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某调查小组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调查:

①图甲中的I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鲤鱼的。

②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生产者为(填图中的字母),固定的能量为。

③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考虑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为。

(3)在河流生态系统中,排入的污染物会导致水质恶化。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

B、细胞外液中含有葡萄糖,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

C、细胞外液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

D、细胞外液中含有氨基酸,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和氨基酸或者作为人体细胞生活所需的养料、氧气,或者是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在血浆、组织液等处都可能存在,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组成,属于细胞内而非细胞外液的成分,因而它就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解:A、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A错误;

B、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B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接近37℃,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3.【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解: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A正确;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

C.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正确;

D.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中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正确。

【分析】大脑是人体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是人体的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人体的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脊髓是人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4.【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B、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B错误;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C正确;

D、肝细胞与脂肪细胞都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所以肝细胞、脂肪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②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③当人和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低于正常含量时,肝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④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A.血糖浓度低时,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由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正确;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1)作为神经中枢

①调节血糖平衡: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②调节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调节水盐平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4)具有分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平衡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6.【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炎热环境下人体能保持正常体温,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吃辣椒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大于散热,因此引起体温调节,产生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B正确.

产热大于散热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C正确.

此时汗液分泌增多,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D正确.

【分析】以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机理为依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的,因此胃液中的胃酸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与皮肤的阻挡作用,均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①②④⑤均正确;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③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范畴,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⑥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非特异性免疫是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其基础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和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②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体)起作用,其基础是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

8.【答案】D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该患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没有传染性,A不符合题意;抗体是浆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分泌产生的,不能由B细胞直接分泌,B不符合题意;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致病机理及病征不同,C不符合题意;因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挖掘题干信息“攻击自身物质”,结合自身免疫病定义及特点即可判断,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根据题干分析,该患者符合上述特点,故应为自身免疫病。

9.【答案】B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解:A、由题意信息“呈双链结构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脱氧核糖”可知: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分子,A错误;

B、该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不感染人体细胞,原因可能是人体细胞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B正确;

C、猪的血液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该病毒在猪血液中被发现,并不能说明该病毒能在猪体内的成熟红细胞中增殖,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病毒增殖的条件,C错误;

D、猪感染后病死率高,可能是该病毒拥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但并不能说明该病毒不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非洲猪瘟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其遗传物质含有脱氧核糖,且为双链结构,因此该遗传物质为DNA分子。

10.【答案】D

【知识点】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解:A、图中细胞①~⑦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即细胞④⑤⑥⑦的产生都需要抗原的刺激,A正确;

B、细胞①(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它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一起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B正确;

C、在体液免疫中,细胞③(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在抗原的刺激下,细胞③(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因此细胞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正确;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记忆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

(3)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

11.【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解:摘除棉花的顶芽,降低了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A错误;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B错误;成熟的香蕉中含有乙烯,乙烯能存果实成熟,因此将成熟的香蕉放入未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C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D错误。

【分析】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12.【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A、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即人为因素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保护幼小的个体,以维持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计算种群密度时,因为是随机取样,所以统计所得的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但为了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不能舍去任何一个数据,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捕鱼时控制网眼的大小,可以防止幼小的个体被捕获。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3.【答案】C

【知识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而不是禁止海南岛的开发与继续保持现状,A不符合题意;“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C符合题意;如果在海南岛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生产力,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4.【答案】C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所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B正确;

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错误;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其中的“流萤”是指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①豆苗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导致“草盛豆苗稀”的现象发生。②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的蛙声,仿佛在说着丰收年,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隐含了“青蛙捕食水稻害虫”的食物关系。③“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可以在同种的雌雄个体间传递信息

15.【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

(2)膜内;1

(3)抑制性

(4)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高于;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胰岛素和抗体结合,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4h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量的胰岛素和抗体分离,能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功能异常;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的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图乙为图甲中④的局部放大,而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由传出神经纤维组成。因此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使其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由于兴奋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内流,所以此处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2)神经纤维的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邻近的两侧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正电位→负电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由刺激部位向两侧传导。由此可见,

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④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B的左电极,导致电流表B的指针发生1次偏转。(3)丙图中的①是轴突,⑥是突触后膜。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说明⑥没有产生兴奋,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4)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而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使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减慢,所以患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饭后4h,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量的胰岛素与抗体分离,胰岛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图甲为反射弧,由于②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之外,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2)图乙为④所示的传出神经的局部放大。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由于K+外流,使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由于Na+离子外流,使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图丙为突触,①是轴突,②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16.【答案】(1)大于m小于n或(m~n);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否

(3)②有生长素的;③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解:(1)在图甲中,当植物横放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B、D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A、C处);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因此对于根而言,近地侧(D处)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远地侧(C处)低浓度的生长素则促进生长,根表现为向地性生长;对于茎而言,近地侧(B处)高浓度的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A),茎表现出背地性生长。综上分析,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n或(m~n)。根的向地性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图乙可知: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可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而且不受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3)欲通过实验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则自变量为有无顶芽、是否补充外源生长素,因变量是侧芽生长情况,所以需要设置3组实验。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题干中给出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可推知,补充完整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分析】(1)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受重力的影响,使根和茎的远地侧生长素向近地侧转移,导致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但对茎而言,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2)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表明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均具有两重性,根对生长素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17.【答案】(1)生产者;水平

(2)c;种群密度;A;7.5×106J.m-2.a-1;③20%

(3)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湿地植物为自养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是湿地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上存在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①图甲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c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不断增加;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鲤鱼的种群密度。

②依题意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图乙可知: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为7.5×106J·m-2·a-1。

③A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7.5×106J·m-2·a-1;D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1.5×106J·m-2·a-1。可见,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3)由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排入的污染物超过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水质恶化。

【分析】(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2)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3)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特征。(4)在图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仁智班2023-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

B、细胞外液中含有葡萄糖,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

C、细胞外液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

D、细胞外液中含有氨基酸,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和氨基酸或者作为人体细胞生活所需的养料、氧气,或者是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在血浆、组织液等处都可能存在,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组成,属于细胞内而非细胞外液的成分,因而它就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占体液的2/3

B.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K+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接近37℃,一日内变化一般不超过1℃

D.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解:A、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A错误;

B、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B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接近37℃,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3.(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答案】B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解: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A正确;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

C.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正确;

D.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中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正确。

【分析】大脑是人体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是人体的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人体的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脊髓是人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4.(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D.肝细胞、脂肪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

【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B、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B错误;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C正确;

D、肝细胞与脂肪细胞都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所以肝细胞、脂肪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②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③当人和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低于正常含量时,肝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④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B.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兴奋,并由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促使甲状腺增生

【答案】D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A.血糖浓度低时,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由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正确;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1)作为神经中枢

①调节血糖平衡: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②调节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调节水盐平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4)具有分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平衡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6.(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寒冷的冬天吃辣椒后,会使人出现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此时有关人体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时产热比散热多,体温将逐渐升高

B.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增加

C.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D.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炎热环境下人体能保持正常体温,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吃辣椒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大于散热,因此引起体温调节,产生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B正确.

产热大于散热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C正确.

此时汗液分泌增多,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D正确.

【分析】以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机理为依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7.(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答案】C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的,因此胃液中的胃酸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与皮肤的阻挡作用,均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①②④⑤均正确;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③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范畴,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⑥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非特异性免疫是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其基础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和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②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体)起作用,其基础是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

8.(2023高三上·广州期末)若人体内存在某突变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其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自身物质而引发某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疾病存在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并有传染性

B.引发该病的异常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产生

C.该病与过敏性鼻炎的致病机理以及病征相同

D.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

【答案】D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该患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没有传染性,A不符合题意;抗体是浆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分泌产生的,不能由B细胞直接分泌,B不符合题意;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致病机理及病征不同,C不符合题意;因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挖掘题干信息“攻击自身物质”,结合自身免疫病定义及特点即可判断,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根据题干分析,该患者符合上述特点,故应为自身免疫病。

9.(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今年8月在郑州、宣城等地发生了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其呈双链结构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脱氧核糖。猪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l00%,该病毒可从被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排泄物中分离提取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RNA分子

B.该病毒不感染人体细胞,原因可能是人体细胞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

C.该病毒在猪血液中被发现,说明其能在猪体内的成熟红细胞中增殖

D.猪感染后病死率高,说明该病毒不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解:A、由题意信息“呈双链结构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脱氧核糖”可知: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分子,A错误;

B、该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不感染人体细胞,原因可能是人体细胞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B正确;

C、猪的血液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该病毒在猪血液中被发现,并不能说明该病毒能在猪体内的成熟红细胞中增殖,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病毒增殖的条件,C错误;

D、猪感染后病死率高,可能是该病毒拥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但并不能说明该病毒不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非洲猪瘟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其遗传物质含有脱氧核糖,且为双链结构,因此该遗传物质为DNA分子。

10.(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①~⑦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④⑤⑥⑦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

B.细胞①不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C.细胞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答案】D

【知识点】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解:A、图中细胞①~⑦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即细胞④⑤⑥⑦的产生都需要抗原的刺激,A正确;

B、细胞①(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它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一起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B正确;

C、在体液免疫中,细胞③(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在抗原的刺激下,细胞③(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因此细胞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正确;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记忆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

(3)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

11.(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叙述中,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

B.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

C.将成熟的香蕉放入未成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

D.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子果实

【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解:摘除棉花的顶芽,降低了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A错误;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B错误;成熟的香蕉中含有乙烯,乙烯能存果实成熟,因此将成熟的香蕉放入未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C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D错误。

【分析】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12.(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为因素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A、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即人为因素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保护幼小的个体,以维持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计算种群密度时,因为是随机取样,所以统计所得的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但为了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不能舍去任何一个数据,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捕鱼时控制网眼的大小,可以防止幼小的个体被捕获。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3.(2023高三上·安庆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是国家战术也是海南岛的真实写照。海南岛环境资源正日渐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海南岛的开发,继续保持现状

B.“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如果在海南岛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力

【答案】C

【知识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而不是禁止海南岛的开发与继续保持现状,A不符合题意;“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C符合题意;如果在海南岛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生产力,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4.(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C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所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B正确;

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错误;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其中的“流萤”是指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①豆苗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导致“草盛豆苗稀”的现象发生。②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的蛙声,仿佛在说着丰收年,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隐含了“青蛙捕食水稻害虫”的食物关系。③“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可以在同种的雌雄个体间传递信息

二、非选择题

15.(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科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呈“阳性”来进行初步诊断。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变化是,引起该种变化的原因是。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电流表B发生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递质。

(4)IAS是一种罕见的低血糖症,其致病机理是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抗体,该抗体在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能和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时,亲和力降低,抗体和胰岛素分离,胰岛素又能正常起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是。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的血糖浓度(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人,饭后4小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则会迅速下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

(2)膜内;1

(3)抑制性

(4)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高于;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胰岛素和抗体结合,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4h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量的胰岛素和抗体分离,能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功能异常;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的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图乙为图甲中④的局部放大,而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由传出神经纤维组成。因此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使其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由于兴奋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内流,所以此处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2)神经纤维的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邻近的两侧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正电位→负电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由刺激部位向两侧传导。由此可见,

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④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B的左电极,导致电流表B的指针发生1次偏转。(3)丙图中的①是轴突,⑥是突触后膜。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说明⑥没有产生兴奋,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4)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而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使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减慢,所以患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饭后4h,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量的胰岛素与抗体分离,胰岛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图甲为反射弧,由于②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之外,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2)图乙为④所示的传出神经的局部放大。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由于K+外流,使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由于Na+离子外流,使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图丙为突触,①是轴突,②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16.(2023高二上·南充期中)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

(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否受光照影响

(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