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行业发展现状:产量增长缓慢,食品安全是核心 PAGEREFToc361938868\h3二、行业发展政策:食品安全政策频出,引发乳制品行业巨大变革 PAGEREFToc361938869\h41、2023年以来政府出台大量政策,均聚焦于食品安全 PAGEREFToc361938870\h42、总理聚焦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旨在提振消费信心 PAGEREFToc361938871\h63、乳制品行业政策实施引发行业巨大变革 PAGEREFToc361938872\h8三、行业发展趋势 PAGEREFToc361938873\h91、未来几年乳制品销量增长不再是个位数,而是10%以上 PAGEREFToc361938874\h92、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伊利终极市值有望达3500亿元 PAGEREFToc361938875\h103、产品结构升级凸显,光明、伊利将成为最大赢家 PAGEREFToc361938876\h13(1)液态奶 PAGEREFToc361938877\h13(2)酸奶 PAGEREFToc361938878\h14(3)奶粉 PAGEREFToc361938879\h154、全球化扩张是未来必由之路 PAGEREFToc361938880\h16一、行业发展现状:产量增长缓慢,食品安全是核心近年来我国人均GDP增速持续较高,从而带来消费品需求的持续旺盛。2023-2023年,乳制品行业产量年均增速超过20%;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行业产量增速大幅下滑,2023-2023年行业产量复合增速下滑至8.89%,食品安全事故对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对比白酒、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和软饮料4个子行业产量增长,可以看出2023年之前乳制品行业产量增速高于其他3个子行业,但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制品行业增速大幅低于上述3个子行业(2023-2023年白酒、食用植物油、软饮料产量复合增速分别为19.30%、20.94%、19.37%,乳制品仅为8.89%)。通过几个子行业的对比可以看出2023年以来乳制品行业产量增长缓慢,核心问题在于三聚氰胺(即食品安全)。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导致其远离了乳制品消费,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同属于成长期的乳制品行业产量增速有望接近和白酒、食用植物油、软饮料2023-2023年产量增速相似的高增长(20%左右的产量增速)。二、行业发展政策:食品安全政策频出,引发乳制品行业巨大变革1、2023年以来政府出台大量政策,均聚焦于食品安全自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不信任,国内乳制品市场扭曲,进口及高价奶粉发展较快,甚至出现新西兰遏制非法出口婴幼儿奶粉及香港携带1.8公斤婴儿奶粉离港可判刑等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乳制品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其中2023年和2023年均出台4项相关政策来监管乳制品行业,不仅包括对国内乳制品企业的监管规定还包括对进口乳制品的要求。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在生产和检验环节加强了约束。2023年3月26日卫生部批准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6月1开始实施,共66项新标准,相较以往的160多项乳品标准更加系统,在生产和检验环节都加强了约束。两细则落实新产业政策,国内乳制品企业数量陡然下降,行业集中度提升。2023年1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23版)》和《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23版)》,细则要求已所有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于2023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提高乳制品产品质量。除了提高乳制品准入门槛,加强监管,工信部还牵头制订了《2023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须100%建立并实施诚信管理体系,并要求企业严把奶源、原(辅)料、生产、质量、流通、财务、人员7项诚信关,旨在提高乳制品产品质量。新版进出口乳品管理办法出台,提高进口标准。2023年5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实施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与旧版相比,新增加的主要内容包括:1、质检总局将对乳品出口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避免了进口乳品系统性风险。2、首次进口的乳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基粉原料,报检时需提供微生物、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项目检测报告。2、总理聚焦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旨在提振消费信心李克强总理批示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2023年5月31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支持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2、按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制定网上销售奶粉监管制度。3、开展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专项行动。严把准入门槛,全面清理和规范婴幼儿奶粉原料供应商和生产经营企业。4、严格生产经营监管,严格责任追究,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5、建立国际水平的产品标准体系,强化对婴幼儿奶粉的检测,公开、透明、规范发布信息。工信部“双提”行动落实政策,力争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2023年6月18日,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婴幼儿奶粉监管的要求,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主要措施包括:1、婴幼儿奶粉从生产环节实施GMP认证,质量管理将参照药品管理。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按照药品管理质量,监管力度加大。2、鼓励兼并重组。工信部表示未来2年内将培育10家营收超过20亿的大型企业,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3、推动建立婴幼儿奶粉企业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该项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信部将于今年年底在伊利、蒙牛、完达山和三元进行试点推行。兼并重组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乳企退出市场有助质量把控。“双提”方案提出未来2年内将培育10家营收超过20亿的大型企业,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与此同时,蒙牛与雅士利发布联合要约公告,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双提”方案实施后国内乳业第一项兼并重组,对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意义重大。中小乳企退出市场有助于监管部门更有力地把控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3、乳制品行业政策实施引发行业巨大变革近期行业政策频繁出台将对乳制品行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除了李克强总理讲话以及“双提”方案,乳制品行业反垄断政策意义深远,这将限制国外乳制品企业,鼓励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并购和扩张。发改委近日对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雀巢、雅培、美素佳儿及合生元等婴幼儿主要品牌进行反垄断调查,国内外品牌婴幼儿奶粉纷纷降价,幅度在5%-20%。这意味着九部委联手整顿进口奶粉的整治工作正式开始。进口奶粉门槛提高,利于国内乳制品企业。2023年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实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提高了进口奶粉门槛:1、《办法》将改善进口乳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规范国内乳制品市场。2、由于检验检疫项目增加,入境审批和检测时间加长,检测费用增加,部分规模较小的进口乳品商将退出市场,集中度提升。3、进口成本增加或推动进口乳品价格提升,改善国内乳制品企业竞争环境。对国外公司反垄断有望规范乳制品市场,壮大发展国内乳制品企业。7月初发改委对进口奶粉的反垄断不仅涉及奶粉生产企业,还包括原奶供应商恒天然和包装厂商利乐公司。我们认为:(1)对进口乳企反垄断短期内将使高端奶粉降价,激化中档奶粉竞争。(2)对原奶厂商和包装厂商反垄断,有利于降低国内乳企的成本。以利乐为例,2023年利乐包装占液态奶一半以上份额,包装成本占UHT奶价格的10%左右。对利乐包装的反垄断调查有助于国内包装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包装成本。三、行业发展趋势1、未来几年乳制品销量增长不再是个位数,而是10%以上2023年以来乳制品行业产量增长缓慢,核心问题在于食品安全。随着近期乳制品食品安全问题提升至国务院层面,政府整顿行业的决心越发坚定,政策实施会使行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的背景下,属于成长期的乳制品行业产量增速有望接近和白酒、食用植物油、软饮料2023-2023年产量增速相似的高增长(20%左右的产量增速),而不再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2023-2023年的个位数增长。2023年,世界人均用奶量为105公斤,这一数字是我国的7倍左右(我国为14.47公斤)。2023年,日本人均用奶量为63公斤,韩国44公斤,印度84公斤,都是我国水平的数倍以上。如果仅达到日韩平均水平,我国乳制品行业整体规模有望至少翻番。2、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伊利终极市值有望达3500亿元伊利蒙牛双寡头,2023年共占31.68%市场份额。从市场份额来看,国内乳制品行业呈现双龙头局面——伊利和蒙牛。2023年分别占17.03%和14.65%,合计31.68%。2023年收入前两名公司市占率仅为25.51%,近几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乳制品行业政策频出,提高行业门槛,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2023年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实施新《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提高了进口乳制品门槛。2023年5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这些政策实施将不断提高乳制品行业门槛,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伊利营收有望达到1750亿元。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对比其他国家仍有上升空间,新西兰、韩国、加拿大CR4分别为73%、71%、66%,其中新西兰龙头恒天然市占率约为43%,韩国龙头首尔乳业市占率约为25%,加拿大龙头萨普托市占率约为26%,龙头均超过25%,在我国行业门槛不断提高,蒙牛放慢扩张步伐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伊利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到25%以上,营收有望达1750亿元左右。伊利市值有望达到3500亿元。1、从PE的角度来看,对比全球最大两家乳制品公司,伊利随着产品高端化及费率的降低,毛利率及净利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假设伊利未来净利率能达到10%左右,净利润175亿元,20倍PE市值为3500亿元。2、从PS角度来看,雀巢达能PS均值约为2,对应伊利市值为3500亿元。3、产品结构升级凸显,光明、伊利将成为最大赢家(1)液态奶液态奶销量仍将较快增长。液态奶是液体乳的主要组成部分,2023年液态奶产量达1485.8万吨,增速为12.22%,占液体乳产量80.50%。我们认为未来液态奶市场仍将稳定增长:1、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仍然较低。2023年日本液态奶人均消费量为30.14公斤,韩国为33.21公斤,而我国仅有11.08公斤,仍存在较大差异。2、人均收入提高、城镇化进程推进将不断缩短我国与其他国家差距。从需求端来看,我国液态奶市场仍将稳定增长。高端液态奶崛起,液态奶结构升级明显,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液态奶从2023年大力发展到现在,高收入人群对于液态奶消费由求“量”逐渐发展至求“质”,高端液态奶近年开始崛起。伊利、蒙牛随着UHT奶市场壮大而崛起成为行业一二,两者在液体乳市场份额达到55%左右,以两者为例,伊利以金典有机奶、营养舒化奶为代表的高端液态奶营收占比已提升至液态奶总收入的32%左右;蒙牛的特仑苏等高端液态奶从2023年推出以来一直快速增长,2023年其规模达到30亿以上,2023年特仑苏收入仍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高端液态奶崛起,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2)酸奶我国乳饮料、酸奶及发酵乳销量仍将较快发展。我国乳饮、酸奶及发酵乳产量增速较快,2023年实现销量360万吨,增速达13.35%。1、我国乳饮料、酸奶及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较低,上升空间较大。2023年我国人均消费量为2.68公斤/人,日本为6.57公斤/人,韩国为10.18公斤/人。2、根据前文分析,酸奶相对其他液体乳收入弹性更大,人均收入增长将带来酸奶的快速发展。常温酸奶新品类,全国化扩张值得期待。常温酸奶是2023年光明乳业独自研发的酸奶新品类,较一般酸奶而言,常温酸奶通过其独特工艺及灌装技术可在常温状态下保质5个月。这一物理特性的改变为长途运输、全国铺货创造了必备条件,有可能遵循UHT奶的发展路径。2023年底光明乳业开始将其高端常温酸奶产品莫斯利安在全国铺货上市,近年来莫斯利安收入均实现高速增长,随着公司扩建产能的投放,未来全国化扩张路径值得期待。(3)奶粉我国婴幼儿奶粉高端及超高端产品收入增速高,结构升级明显。据AC尼尔森统计,2023年高端婴幼儿奶粉(200-300元/900克)销量10.75万吨,同比增长20.7%,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23.3%;超高端奶粉(大于300元/900克)销量为8895吨,同比增长129.8%,实现收入36.09亿元,同比上涨134.2%。高端及超高端奶粉增速高,是婴幼儿奶粉吨价上涨的原因之一,行业产品结构升级明显。婴幼儿奶粉未来几年有望继续快速发展。1、价格是婴幼儿奶粉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婴幼儿奶粉产品附加值高,提价相对容易;刚需较强,价格增长不太影响销量。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更是让销售者对高价格产品更加青睐。据商务部截止到2023年5月3日数据,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价达到202.51元/公斤,国内品牌达到155.86元/公斤。2、销量方面,我国职业女性比例较高且破腹产比例较高,0-6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这意味着出生人口增长将更显著提高婴幼儿奶粉销量。国内外婴幼儿奶粉品牌竞争激烈。202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收入达到385.18亿元,其中四大国外婴幼儿奶粉品牌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合计占比42.7%。2023年国内品牌贝因美奶粉收入为49.73亿元,伊利奶粉收入为44.84亿元。国内外前六大品牌已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竞争较为激烈。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利好婴幼儿奶粉龙头企业。6月18日,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要求对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并鼓励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未来2年内培育10家营收超过20亿的大型企业,将国内乳制品前十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蒙牛并购雅士利是“双提”方案实施的首项成果。龙头企业在兼并重组中既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又能减少与中小企业的竞争,竞争环境有望改善。4、全球化扩张是未来必由之路相比于葡萄酒、啤酒等子行业遭遇到国外竞品的强烈竞争,乳制品行业并未受到国际巨头严重冲击。虽然近年来,雀巢、美赞臣等境外公司纷纷进入我国乳制品行业,但由于受到奶源的限制,境外公司的产品主要以奶粉为主,液态奶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通过与国内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液态奶终端市场仍是以国内龙头伊利、蒙牛、光明的产品为主导,国外产品占比较低。另一方面,对比全世界原奶价格,中国的原奶价格居于世界上主要乳品生产国家前列,我国缺少像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的好奶源,未来国内企业在海外布局优质的奶源基地和加工厂将成为一种大趋势,全球化扩张是中国乳制品企业未来必由之路。从原材料角度来看,我国乳制品企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必须走出去依靠全球资源来武装自己。之前的光明、澳优、伊利和雅士利等乳品企业通过并购和投资建立了海外奶源基地和生产设施,我国乳制品企业走出国门成为一种大趋势。在我国乳品企业频繁遭遇市场信任危机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得以迅速发展:即以占有全球优质奶源基地为前提,连续整合国外多家乳企的供应链,使产品采购、生产在海外实现,销售在国内实现的全球资源配置独特发展模式。

2023年IPTV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 3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 3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 4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 6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7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 7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 8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 9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 9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 9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 11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 12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我国“三网融合”方案提出、试点已有多年,从目前三网融合进程中来看,电信系更占优势,IPTV是电信系进入视频领域重要的成功战略。电信系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网络上开展IPTV视频业务也非常平滑。我国拥有超过4亿多电视用户,网络用户近2亿,宽带网络用户为IPTV的潜在客户。三网融合试点的第一阶段(2023-2021年)已经收官,即将迈入推广阶段(2022-2020年),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已经包括全国大部分重要省市,覆盖人口超过3亿。在电信、视频网站、广电等各利益方的参与下,我国IPTV用户数已从2022年的470万户发展到了2021年底的2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预计未来两年仍将有40%-50%的增速,2022年底用户数有望达到3400万的规模。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带宽决定着IPTV是否能够实现高清内容的传输,进而决定IPTV的用户体验。今年四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22专项行动的意见》:目标2022年新增光纤入户覆盖家庭3500万户,同时宽带接入水平将有效提升,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70%。各省级网络运营商也反应迅速积极,出台相关规划。IPTV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推动宽带升级服务的重要卖点。运营商的推广积极性高。例如2020年上海电信发布的"二免一赠一极速"的"城市光网"计划,与百视通联手推出IPTV3.0视频业务,共同发力高清IPTV业务。电信与百视通的合作使得此次宽带升级实施顺利,上海IPTV用户也发展到了百万规模。而带宽约束被打破后,高清点播也将成为IPTV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从IPTV存量的广度上来看,我国IPTV当前的区域性明显,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仅江苏一省就已经发展了430万的客户规模,占比18.9%。这种情况与中国电信在发达地区宽带基础建设优异相关。西部和北部地区市场依然广阔,有待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发力。宽带及光纤业务作为中国电信目前最为核心的一块领域,其市场领先的优势由来已久,相比而言,覆盖了大部分北方省市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积极性是行业的最大变数。2021年以来,两家公司都在宽带业务方面积极发力,以中国移动为例:2021年中国移动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18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宽带端口32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家庭超过120万户。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IPTV最直接的竞争者是各地的有线电视。价格上来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公益属性导致其价格相对较低,这也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化程度低、升级换代困难,“三网融合”中竞争能力弱的原因。IPTV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而有线数字电视的广播网采取的是HFC或VOD网络体系,基于DVDIP光纤网传输,在HFC分前端并不需要配置用于内容存储及分发的视频服务器,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但带来的问题是如要实现视频点播和双向互动则必须将广播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从技术角度看,IPTV成本较高,难以与有线电视比拼价格。但IPTV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而与宽带的捆绑销售能够大大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在各地网络运营商的支持下,IPTV与宽带捆绑营销,对于用户来讲,更像是宽带赠送的增值业务,收费模式则可以订制,包月、按频道等,灵活而更有针对性。而“三网融合”进程中的电信系宽带接入商的强势,使用户在互联网光纤一线入户后,较为自然的选择IPTV作为电视方案。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由于电视内容播控属于国家宣传范畴,监管较为严格。根据广电总局43号文规定,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牌照由中央电视台持有,而分平台牌照由省级电视台申请。广电总局要求通过IPTV集成播控平台及各地分平台来达到“可管可控”的方针。与央视的合资公司正式落地将解除市场对百视通IPTV业务政策性风险的担忧。过去拥有IPTV全国性运营牌照四家分别是:上海文广(百视通)、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5月18日,百视通和央视IPTV合资公司“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中央级集成播控平台。其中百视通股权占比45%。合资公司同时减少了与地方台和有线网运营商的沟通成本。IPTV的发展对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冲击最大,43号文再次强调IPTV总分二级播控平台的落实,城市台丧失了内容的运营主导权,收入分配权掌握在省平台手中;而IPTV是网络运营商直接抢占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客户。CNTV在广电系统内有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降低沟通成本。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公司一方面与CNTV合资成立全国集成播控平台,另一方面在与中国电信为主的网络接入运营商的的长期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市场经验。长期的市场运营环境使电信运营商在产品推广、业务计费、系统维护、客户服务方面有相对广电系统比较显著的优势。百视通合作心态开放,在与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的长期合作中积累了市场经验。从历史上看,在IPTV市场的第一轮抢占中,机制灵活的百视通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迅速地抢占了市场;而具有显著资源和内容优势的CNTV却受体制制约,用户开发非常缓慢;IPTV市场最终形成了以百视通用户为主体的局面,为统一播控平台合资公司中具体条款方案的商定创造了条件。百视通与其它牌照商也有较多合作,如2021年5月,百视通与国广东方宣布启动互联网电视业务全面发展合作,利用其国际资源加快自己的国际化策略。百视通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1)一体机:2020年4月,百视通联合海尔推出卡萨帝电视。此外,公司与康佳、三星、夏普均有智能电视方面的合作。2)互联网电视机顶盒:2021年1月,百视通与联想共同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随着产业竞争的激烈,最终影响用户选择的还是内容之本。百视通注重在影视内容上的投入,每年在内容上的投入约为3-5亿,持续的投入建成了较大的网络视听版权库,节目总量超过40万小时,其中高清节目总量超过5万小时,覆盖了70%的热播剧和国内外强档电影。以美国的Netflix为例可以看到精品内容的重要性,2022一季度年Netflix业绩大幅超预期,自制剧和独播剧是重要推力,根据Netflix的统计,平台上最为热播的top200部剧中有113部为独有,尤其是2月1日独家上线13集的自制内容“纸牌屋”受到热捧为网站吸引了大量流量。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百视通7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IPTV业务,2021年该项业务营收达到14.2亿,同比增长73%。截止2021年末,公司IPTV用户数已达1600万,同比增长60%;ARPU值增长8.3%,达88.62元/年。不同于网络视频用户,电视用户转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大。根据CSM和艾瑞的调查,IPTV用户有较高的忠诚度,基本养成了较为稳定的收视习惯,优酷和PPS一周之内所有访客平均使用天数均不如IPTV。而IPTV丰富的点播内容和互动性,更把年轻人重新吸引到电视机前,存量客户的价值效应即将凸显。IPTV的收入模式包括:用户基本收费、高清、广告、按部点播(PPV)、增值服务等方面。过去,用户基础收费一直是IPTV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国外IPTV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协同效应的增强,将实现收入模式由基础服务费向多样化增值业务转型,有利于整体提升IPTV业务ARPU值。宽带提速和智能终端推动增值业务的发展。随着带宽约束逐渐被打破,高清点播将成为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年报显示,百视通2021年已在上海等地发展50万高清用户。而OTTTV等智能终端的引进,也增强IPTV的服务扩展能力,有助于多样化的增值业务的引入。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用户认可,开始贡献收入。在业务开展前期,直播功能延续了用户的传统收视习惯,所占比例较高;但随着活跃用户比例的提升,用户对IPTV操作熟悉程度越来越高,点播模式成为最主要的收视方式,且所占比例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用户使用电视的习惯能够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逐渐转变,特别是高清、按部点播等功能发展潜力巨大。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将有广泛的发展空间。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OTT((OverTheTop,泛指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是2021-13年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中最热门的概念。2021年6月,百视通在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中率先发布自主研发,具有高清、智能、3D功能的OTT机顶盒“小红”;11月份,百视通宣布获得国内200万端、国内最大规模OTT牌照序列号审批;12月份,百视通OTT获得放号,首批规划突破100万。目前国内机顶盒市场产品丰富,乐视盒子、小米盒子、百视通小红、华数彩虹等产品充分竞争,Tplink、PPTV等厂商也在不断推出产品。大多数电视盒子、一体机制造商和视频网站着重抢占入口,期许只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缺乏有差异化的独有版权内容,繁华过后必然大浪淘沙。我们认为,在平台端拥有内容优势的乐视盒子和百视通小红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另外与乐视盒子、小米盒子主打互联网营销不同,我们预计百视通小红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推广,在用户订阅费用落实上会较有优势。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OTT对于IPTV来说是继承中的演进,两者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IPTV、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OTT,新的概念和术语背后是不同利益方为谋求市场拓展所寻求的不同切入点产生的不同称谓。OTT目前依然处于基础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培养新用户、推动机顶盒和智能电视的销售量仍是大多数厂商的首要目标。而IPTV的增值业务已经历经多次变革,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多款应用都经过了用户考验。我们认为仅有产品的OTT,既达不到广电总局“可管可控”的要求,也难以发展可靠的付费模式,只能靠硬件微薄盈利,难以形成产业。作为最早进军OTT的企业之一,百视通团队提出“借鉴IPTV收费经验进行OTT运营”,布局“一云多屏”搭建了百视云平台。百视通的“云电视”平台采取动态码率等技术,可以同步对接IPTV专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G/4G、NGB、WIFI等各类网络,可服务IPTV、智能电视OTT/一体机、PC、手机/PAD等各类终端,能够初步实现公司新媒体业务的集约化运营。百视通最近于电信日推出的高清IOTV版本的“小红”则是一种综合OTT与IPTV功能的新型产品,意图将IPTV的成熟商业模式和付费优势与OTT的创新能力形成互补,从电信的渠道大力推广。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天的费用。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需要使用胰岛素患者数量的计算方式与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