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现象及思考【摘要】2022年4月上海封城期间,一位上海市民求助外卖员跨区为自己的听障父亲送菜。由于交通管制,这位外卖员不得不一路辗转27公里才将菜最终送到了那位听障父亲的手上,并且婉拒了额外的感谢费。为表达心意,这位市民最后给外卖员充了200元话费并将这件好人好事写到了网络上。没有想到的是,故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之后,却在感动的评论之外出现了质疑感谢费200元太少的声音,随之竟掀起了一场对该市民的讨伐。几天后,由于不堪网络暴力,这位上海市民从居住处坠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本该是一桩佳话,却最后成为了一场悲剧,而这背后藏着那把名为“网络暴力”的无形刀。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生了网络暴力的现象,究竟是哪些人、什么样的原因,使得躲在网络背后的人们对陌生人亮出了“尖刀”?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现象做出分析。【关键词】网络暴力语言新媒体心理现象一、什么是网络暴力
什么是网络暴力?所谓网络暴力又称Cyber-OnlineAbuse,是一种在网络上使用具有伤害性、诽谤性和煽动性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可以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危害。较轻的网络暴力包括人身攻击、歪曲事实、恶意剪辑或是恶意带话题渲染主观论断等等,严重的网络暴力涉及对当事人信息进行“人肉”即披露他人私人住址、单位信息、家庭电话等,并对当事人及其社会关系进行各种形式的骚扰,造成恶劣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被施加网络暴力的当事人往往深陷众多莫名的误解和口诛笔伐之中,加之有些严重波及现实生活,常常造成当事人的精神损伤如抑郁焦虑等,情况严重的会导致当事人不堪其扰而痛苦自杀。前文中那位上海市民的事件就是网络暴力一个惨痛的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直面网络暴力,直面所谓网络“自由评论”是如何化作利器伤人甚至杀人的。二、网络暴力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总人数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网民人均每周花费29.5个小时上网,而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99.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网络使用的日常化使得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络生活”,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分享生活、获取信息、表达看法的新社交场合。人们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接受信息和创造信息,网络打破了书面沟通存在的地理和时间上的沟通壁垒,让海量的信息发生了更快速的传播,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也能在无形中消弭。然而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叫做“网络暴力”的衍生物。由于我国的网络发言并不是实名制,使得一些人躲在网络的背后用键盘为武器对他人的生活进行道德评判,将互联网变成了他们私人的审判地,对很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造成了损害。由于互联网的全民普及,新媒体借由各自的平台成为了我国超10亿网民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新地点。网络的高速和覆盖广泛的特点也无形中为网络暴力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生产和传播新闻信息,又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暴力能不知源头的悄然产生,随后像滚雪球一样短时间爆发。网络暴力常常是图片、视频、语言各种手段尽出,极具煽动性且往往都带有人生攻击的性质。诅咒、辱骂、攻击言论都是常见的暴力方式,还可以通过恶意剪辑、恶意P图、披露私人信息等方式对受害者施加伤害和压力以达到这些人“私人审判”的目的。由于我国网民数量巨大,且言论自由并不需要实名,网络言论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信息的真实性在一时间并无法验证真伪,这也为网络暴力的发生制造了空间。而且现在网络上暴力也从个人的“喷子”形式转化到有组织的施暴,通过建立超话或者买通拥有较大粉丝量的所谓“大V”账号对暴力言论进行进一步的加速扩散。这对当事人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和伤害,本来小范围的讨论霎时间就晋级为现象级的“事件”,即使有客观的符合事实真相的言论也会因为“人微言轻”、“寡不敌众”而被淹没,使得事件的发展因为“扑朔迷离”而被负面言论带至更深的旋涡中。网络暴力带来的后果,常常是无法预料的,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近些年几个著名的网络暴力事件管中窥豹。2016年9月娱乐明星乔任梁不堪忍受长期针对他的不实报道的影响自杀身亡。这本就已经是一个悲剧,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乔任梁的粉丝们因为对一些明星的悼念微博的不满,竟掀起了新的一波网络暴力,认为他们的悼念不够诚心是想要蹭所谓的热点而对这些明星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攻击,最后直接导致了其中一位明星不堪其扰正式退出微博平台。2018年,中国女排运动员张常宁在世锦赛前期晒出男友的求婚被网民质疑一心二用不专注训练。而后中国女排未能进入世锦赛决赛,网民就对张常宁表现发起了质疑和攻击,一度对运动员造成了极大地精神压力和伤害。2021年自小被父母抛弃还是学生的刘学洲,因为抚养人奶奶离世而想要通过网络找到他的亲身父母想要双亲给他一个家。刘学洲自幼生活困苦但是他自己学习非常努力且优秀,在经历周折后终于找到了亲身父母但是却被拒绝还被冠以“白眼狼”的名号,由于刘学洲幼年是被亲身父母卖掉的,刘学洲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因此表示要起诉亲身父母。网民们于是对刘学洲发起了网络暴力,质问其找寻父母的动机,认为他贪图父母财产,还要父母的钱去海南旅游,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狼心狗肺不念亲恩的坏孩子。结果几个月后,刘学洲在海南一个海边跳海自杀,结束了他短暂不幸的一生。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例,在为我们敲响警钟,三、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现象如我在前文中提及的2022年4月发生在上海的这场悲剧事故,本是不该发生的,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却因为网络暴力的缘故发展成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由质疑“感谢费200元也太少了,太小气自私了”开始,演变成了群体的质问和审判。网络暴力并不是一个个体的现象,它是一个群体的社会现象。2022年4月的这场悲剧事件是在微博平台上掀起展开的,根据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微博2020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用户群体中90后和00后分别以48%和30%占据总用户群体的前两名,这两个年龄阶段占据了78%的绝大多数用户比重,而剩下的用户中60后仅占1%、70后占3%、80后占18%。由于社会经验相对并不充足,年轻的群体在心智发展上存在较不稳定的现象,这个群体可能会容易具有如冲动、不理性、判断力不够的特质。年轻或低龄群体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容易被权威影响,容易被舆情裹挟,成为不自知的施暴者。而经常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活跃的群体据调查又以低收入低学历人群为多数,由于收入和学识经历等的局限,在面对社会事件时更可能自我代入,以自我视角或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这个人群中的人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挫败感发泄到网络上,因为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允许他们宣泄压抑情绪的足够空间。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在匿名的网络上转化为粗暴的言语是这些人以此感受到了力量。(一)施暴者们的“集体无意识”和“去个性化”勒庞在他的群体心理学研究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指出:“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征时,我们知道,无意识的动机几乎完全支配着群体的行为。”当个体融入到网络暴力言论的群体中后,就会无意识的参与进去。当群体的情绪被激起,就很容易掀起风暴。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名为“去个性化”的概念,所谓“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出现的的同一性水平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水平降低的现象。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对此曾指出“去个性化”是个体受到群体氛围影响的时候,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意识下降,责任意识也会丧失,行为控制力也会减弱,个人的行为会较少受到个性的支配而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因此会做出平时不会做的行为。这就类似于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却敢在人群之中参与烧抢打砸的行动,一些平时“很乖”或“讲礼貌”的人在网络上就敢于参与暴力言论对当事人施暴。这些施暴者由评论对号入座找到和自己看法一致的人们,自动的就聚集成一个群体。这些人可能现实生活中是听话的学生,安分守己的员工,按部就班的工人等等,从未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攻击性,但是一旦上了网络找到了与自己相似观点的群体就变立马融入其中追随施暴者成为不自知不自控的攻击者。还有一些,由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所谓个人“大V”、公众号发出攻击性或道德审判性质的言论,他们的粉丝群体大多自动的就会追随这些非常主观的言论并通过转发将影响扩大。总结而言就是群体有一个特点就是道德水平很低。佛洛依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死的本能”就是冲动毁坏、攻击侵犯的本能。佛洛依德认为人本生就具有破坏秩序的那种黑暗本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限制和压力人不会表现出这种黑暗本能也同时无法满足这种本能。当个体投身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群体之中后,约束黑暗本能的力量消失了,个体找到同类并认为“作恶”可能受到的责任被分摊稀释,进而就会出现网络暴力这样的攻击性行为。(二)群体的轻信和易被暗示
勒庞指出:“群体有个很普遍的特性就是特别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为什么群体会有这样的特性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群体中的人们时时期待被关注。只需要一个言论的风向,经过互相感染,很快就会进入到群体中人群的头脑中去并快速的形成倾向性。然后意念转化为行为,群体中的个体就会做出一样的行为说出类似的话。而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群体是不会顾及的。因为群体之中,理性被消磨了,产生了激情的附和行为。现在社会中存在的偶像崇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青少年崇拜偶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多青少年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问卷调查显示,有46.50%的学生表示自己一直都有偶像,14.00%的学生表示虽然之前没有但现在有偶像,28.70%的学生以前有过偶像但现在没有,这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过偶像的学生有高达89.20%的占比。而青少年群体在学校生活又很容易会受到群体中同伴的影响,偶像崇拜也很容易在各个小圈子里快速发展起来。青少年认知发展并不完善,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冲动,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往往很坚固很容易对自己的偶像产生很强的信任。当发生事件时,就容易群体出现过激的行为。粉丝圈有一种说法叫“饭圈毒瘤”,用来表示那些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而大肆对所谓自家偶像的竞争对手进行抹黑、侮辱、言语或P图攻击等等行为。一个偶像群体中的部分粉丝发起所谓维护自家偶像的行动后,其余粉丝很容易就会被带动快速加入进来集结行动,发起声势浩大的攻击,如去他们认为的“对手”微博进行辱骂刷屏或去这些“对手”参与的节目和代言的品牌平台进行“黑料”宣扬和抗议等。更有甚者,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对家”的粉丝,也会进行人身攻击造成很恶劣的后果。粉丝群体就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激烈行为的群体。(三)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使得自己的认知或行为朝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改变的现象。有一些个体可能本身并不认同一种评论声音或者并没有自己的倾向性看法,但是当看见言论气势汹汹的朝着一个方向演化就不自觉的开始认同并附和。那位上海市民的事件当中,有些网民开始并没有觉得“200元感谢费太少”并认为这个行为是属于自私自利的范畴。网络施暴者们以自己的所谓道德标准对事件评论、对当事人大加批评和攻击,道德审判趋势具备雏形负面舆论快速形成,一些旁观的网民短时间内受到大量负面言论影响后也开始认同并也加入到了道德审判的队伍中去,滚雪球效应就使得一些个体的施暴变成了社会性的恶性压力加诸到当事人身上。(四)女性之间的暴力
就性别而论,暴力有男性对女性的,女性对男性的,男性对男性的和女性对女性的暴力,而女性之间的暴力其实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都很普遍但是却容易被大家忽视。近些年网络上常有一些关于女性的社会新闻,令人惊讶的是,话题下面的评论区出现的对女性当事人的负面攻击评论大都出自女性,对女性当事人发起人身攻击的常有女性群体。我们常常会认为同性之间更容易理解彼此,因为生理构造相同对一些经历认知可能也会趋同,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女性却常常是容易站出来攻击女性的。性方面的侮辱和容貌侮辱就是最常见的女性之间容易发生的攻击性话题。有社会学研究发现,女性更有可能诽谤他们的竞争者有过复杂情史,行为不检点。并且女性也喜欢用丑化同性竞争者外貌或夸张描述面貌的缺点来进行攻击。就总体而言男性攻击性行为更常见也更多,但是女性之间的暴力容易被忽视,确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在网络暴力中常常有它们的身影,这可能来源于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力无法很好的消解,而对同性进行了转介。四、网络暴力带来的思考
近些年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或被人忽视或引起轩然大波,不论哪样结果都需要我们更慎重的对待网络暴力问题。自媒体的兴起带来的变革我们还仍还在适应探索的过程中,因此监管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任何一个网络暴力的出现必然都经历三个大致的阶段:事件缘起、经过和发展、以及最后的处置,这些的管理都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适用的法律规范的需求,网络暴力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他涉及了网民、平台和相关单位等各个方面。所以要治理就必须在整个网络暴力事件的各个阶段对网民、网络平台和相关企业做出针对性的监管和约束。必须要有合适的机制在源头上对网络谣言进行预警,不能任其滚雪球似的发酵。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农业项目采购及施工安装合同汇编3篇
- 2025年度餐厨废弃物处置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电力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2篇
- 2024年绿化工程专用树木购买及养护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餐饮业废料环保处理协议版
- 2024年高性能节能砌体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年违章建筑拆除补偿协议3篇
- 2024年高速铁路桥梁钢筋订购合同
- 2024年校园招聘及实习生培养服务合同3篇
- 2024智能安防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心衰患者的个案护理
- 医护人员礼仪培训
- 无人机飞行安全协议书
-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DB34T4912-2024二手新能源汽车鉴定评估规范
- 《商务沟通(第二版)》 课件全套 第1-4章 商务沟通概论 -商务沟通实务
- 江苏省丹阳市丹阳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2023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DB3502Z 5034-2018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导则
- 2024年银行贷款还款计划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