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_第1页
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_第2页
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_第3页
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_第4页
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

甘蔗是广西的特产。2012年,广西甘蔗产量达到75万元,占全国总收率的60%。蔗渣是甘蔗糖厂最大量的副产物,它是甘蔗经压榨或渗出处理后剩余的纤维残渣,约为甘蔗重量的24%~27%(以蔗渣水分约50%计),并且每生产出1t的蔗糖,就会产生2t~3t的蔗渣。目前除小部分蔗渣用于造纸外,大部分直接被用作锅炉燃料烧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严重污染环境。甘蔗渣中含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降解后可得到木聚糖。木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多聚五碳糖,在玉米芯、甘蔗渣、稻壳以及棉子壳中含量较为丰富,一般能高达30%以上。其降解后所产生的低聚木糖不仅具有促进人体钙吸收、抑制病原菌等多重功效,而且还可以用作基本碳源生产各种发酵产品。张晋博等以甘蔗渣为原料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压力0.9MPa、微波处理时间17min、木聚糖酶用量0.7%(相对于原料甘蔗渣),甘蔗渣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可达到9.21mg/mL。最佳条件下的TLC显示:酶解液主要成分是木二糖和木三糖。何亮亮和陆登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甘蔗渣中木聚糖的提取工艺,得到了蔗渣中木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8.86%、水解时间205min、液料比66∶1(mL/g),在此条件下木聚糖的得率为27.94%。丁胜华等从蔗渣中提取木聚糖后,采用酶法水解制备低聚木糖,采用碱法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4%,料液比1∶15(g/mL),30.0℃提取24.0h,此条件下木聚糖产率达20.67%。利用蔗渣制备木聚糖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要提高木聚糖的产率,必须降低蔗渣的聚合度、结晶度,破坏木质素、半纤维素的结合层,脱去木质素,增加有效比表面积。超声波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大大促进溶剂提(浸、萃)取有效成分的过程、降低生产时间、能源、溶剂的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同时能强化提取过程、提高产率和提取物的纯度,既降低了操作费用,又合乎环境保护的要求,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途的新工艺。目前,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蔗渣木聚糖影响的报道较少。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蔗渣中木聚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NaOH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对木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为甘蔗加工副产物的的深度开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方法参考。1材料和方法1.1仪器、设备和测试设备甘蔗渣:取自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D-木糖、3,5-二硝基水杨酸、氢氧化钠、硫酸、酒石酸钾钠、无水亚硫酸钠、苯酚等均为分析纯。KQ-300VDE型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V-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pH211pH计:HANNAinstruments;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MVS-1漩涡混合器:北京金北德工贸有限公司。1.2方法1.2.1蔗渣的预处理将甘蔗渣晾干、除杂后,粉粹过40目筛。将蔗渣在常温下用清水浸泡12h冲洗去除残余蔗糖,收集蔗渣置于恒温干燥箱中60.0℃干燥至恒重,取出放于干燥器中,备用。1.2.2样品处理和蒸发取原料适量,按照一定的固液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提取结束后,将样品于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残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至中性,洗液并入上清液中和至pH7~8,旋转蒸发浓缩,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摇匀待用。1.2.3木聚糖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于50mL容量瓶,加入1.5mL3,5-二硝基水杨酸(DNS)溶液和2mL蒸馏水,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显色后迅速冷却,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另取一50mL容量瓶,加入1.5mLDNS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定容作为空白溶液,用1cm比色皿,选择适当的吸收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木聚糖的含量。木聚糖提取率=还原搪含量×稀释倍数×0.88/甘蔗渣的质量×100%。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波长d-木糖检测准确吸取标准D-木糖溶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按基本试验法,配成含量为1mg/L的标准D-木糖溶液选择不同的波长,分别测定其吸光度,见图1。图1表明:在483nm处有最大吸收峰,故选择λ=483nm。2.2绘制标准曲线取6支25mL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1.2mL浓度为1mg/mL的D-木糖标准液,加蒸馏水至2mL,再加入1.5mLDNS试剂,充分混合均匀后沸水浴5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在48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以吸光度y为纵坐标,木糖浓度x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0.9657X-0.017(R2=0.9938)。2.3超声辅助提取甘蔗渣产生的聚糖单因素试验2.3.1naoh溶液浓度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测定使用不同浓度的NaOH抽提液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木聚糖提取率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aOH溶液浓度至6%后木聚糖提取率增加趋于缓慢,考虑到碱溶液浓度太高,对甘蔗渣中碳水化合物的破坏增加,同时会影响后序工艺,NaOH溶液浓度确定为6%。2.3.2料液比对甘蔗渣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分别以15∶1、25∶1、35∶1、45∶1、55∶1和65∶1的料液比,NaOH溶液浓度为6%,超声提取30min,考察木聚糖得率随料液比变化的情况,见图4。由图4可知,甘蔗渣木聚糖的提取率随着液料比的增加而升高,在35∶1处达到提取率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溶液量的进一步增大,提取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料液比越高,单位料样所接触到的提取液的有效面积就越大,纤维素的溶胀作用增强,有利于料样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溶出,表现为提取率的显著升高;当继续增加料液比时,碱的浓度被稀释,单位料样接触到的有效碱量反而减少,因此随着料液比的继续升高,木聚糖的提取率缓慢降低。故选取提取的最佳料液比为35∶1。2.3.3反应时间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测定在液料比35∶1,NaOH浓度6%的条件下,超声提取时间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木聚糖提取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缓慢下降,这是因为在反应开始后,甘蔗渣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迅速溶出,经水解生成可溶性木糖和低聚木糖,使溶液中的糖组分迅速增大;当反应继续进行时,部分木聚糖降解导致提取率下降。因此选取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2.4采用超声法优化甘蔗渣与低聚糖制备的混合处理2.4.1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设计方案,选取NaOH浓度(%),液料比(mL/g),超声时间(min)三因素进行响应曲面试验,因素水平的设计见表1。2.4.2响应面分析及拟合结果以木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具体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1,由响应面分析软件DesignExpert7.0.0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2。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表2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提取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为: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提取率回归模型方差分析(ANOVA)可以看出:F回归=24.64>[(F0.01(9,10)=4.94)],P值=0.0013<0.01,表明模型极其显著。提取率F失拟=0.0606<(F0.05(9,5)=4.77),表明失拟不显著。各因素对木聚糖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液料比(X2)>超声时间(X3)>NaOH浓度(X1)。提取率模型中X2液料比极显著;二次项X1X2,X12,X22(p<0.01)极显著,X32显著,其余项均不显著。根据回归方程,作出响应面和等高线,观察拟合响应曲面的形状,分析NaOH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如图6~图8所示。等高线的形状可反映出交互效应的强弱,椭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而圆形则与之相反。由图6~图8可以看出,NaOH浓度和液料比交互作用显著,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较小。2.4.3最佳方案的确定为了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对模型(1)取一阶偏导等于零,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用Matlab对该方程组求解,即可得X1=6.07,X2=38.45,X3=28.4,由此可得超声波辅助提取木聚糖的最佳方案为:NaOH浓度6.07%、液料比为38.45∶1(mL/g),超声波处理时间28.4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提取率的预测值为28.46%。为检验响应曲面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上述优化提取条件超声波辅助提取木聚糖,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可将优化方案定为:NaOH浓度6%、液料比为38∶1(mL/g),超声波处理时间28.4min。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的平均提取率为28.39%,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3超声辅助提取法超声波主要通过空化作用破坏组织,产生局部粉碎,加大溶质比表面积,加之空化作用亦能加快扩散层上分子的扩散作用,强化以上浸提过程,所以超声波不仅提取速度快,且收率大大超过常规提取方法。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超声波强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条件对甘蔗渣中木聚糖的提取率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特别是溶剂用量要合适,不宜过大。若溶剂用量过大,回收时间长,则长时间浸泡会严重破坏甘蔗渣中碳水化合物。超声波辅助提取在甘蔗渣木聚糖实际生产中的工艺优化还应继续研究。4超声辅助提取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蔗渣中木聚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