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辽中营口地理位置考述
港口的开放港口是由于其良好的地理条件而决定的。营口,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入海口偏向东南一方,距离入海处13公里。早在200多年前,也就是清朝嘉庆之际,它只是辽河淤积的一块陆地形成的一个荒僻的小渔村,因为此地居民张帐幕而居,名曰窝棚,窝棚相连,恰如军营,便得名营子。这个地方还有一处水沟名潮水沟,潮落时沟水干涸,涨潮时沟水溢满且淹没周围地区。但是潮水不大,潮之涨落,对当地居民没有造成损害,所以,人们又把这个地方叫作没沟营1。这也是营口最初的正式名称。清朝中期,辽河入海的港口本不在今营口处,而是在距离今营口30海里处,名曰白华沟。此地因河底多年淤塞,大船不能停泊,于是下移到距营口20海里处的田庄台(距今田庄台车站八里)。多年以后,此地也因为河底淤塞,河水渐浅,又向下游移至兴隆台,距营口上游15海里,还是因为河底淤塞,最后迁移到现在的营口,也就是前面提及的没沟营,是时为清道光初年1。经过辽河多次改道,如今的没沟营正当辽河出海口,因旧时称营子,故叫作营子口,简称营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在此设镇海营驻扎,市街一分为二,故有东西营子之称,也称镇海营。1866年(同治五年)11月,设营口海防同知。1909年(宣统元年)3月,隶属海城、盖平二县2。自道光中叶到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前,营口这个滨海小镇已发展成为天然良港,中国境内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了。营口港口外有一道拦港沙,口门很宽阔,与著名的天津大沽口颇类似。它北通辽河,南连渤海,是辽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扼辽南之咽喉。不仅如此,陆上交通也十分便利。京奉铁路(北京至沈阳)支线自沟帮子南行,南满铁路(大连至长春)支线自大石桥西行,都到达营口。这样,水陆纵横,转运灵便,营口凭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为开埠设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关内外及沿海各省份的商人便抓住时机,捷足先登,驾船载货,使营口成为商人荟萃,货物云集的商埠。营口天后宫里有个铁香炉,上面所铸铭文载,清朝嘉庆以前,此地景象是“船舻云集,日以千计”。嘉庆、道光年间,这里就相当兴盛了,每年“船只来往频繁,帆樯如织”。1放眼望去,中外轮船如银梭道道整齐地排列在码头上。东北南部盛产的大豆以及豆油、豆饼、柞蚕丝等都经过辽河进入营口港,然后由此再远输关内各省。每年的夏季,这里的贸易往来达到极盛的程度。在道光末年,这里的农产品交易更有进一步发展。这时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商船远道而来。他们经常“借南物之力,故自正至八月,赴北洋之船最多。”3而东北地区包括黑、吉二省所盛产的货物以其便利条件,纷纷云集营口等待交易,这时期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大豆和柞蚕丝。关内沿海的各省商船到达营口贩运大豆南旋,特别是上海商人,营运货物,以营口为基地,向东北倾销商品。而且有些外国洋船也非法潜入这里。据史料记载,外国洋船满载鸦片,同在营口的中国商船进行交易,贩运大豆。他们“明易货物,暗销烟土。”4这说明当时营口港的贸易非常兴盛,扬名海内外。后来英国强行开设营口港,也是慕营口之繁荣而来的。到鸦片战争前夕,停泊在营口港的商船已达到八百多艘,营口港出口的东北土货每年可达三千余万石1。据《营口县志》所载,当时每年由辽河运往营口出口的豆类为一百三十万石,出口的豆饼为八百万片,豆油十万篓,进口各种货物之多,可以从税收方面窥见一斑。据有关材料说,海关一年可收进口税达到70万两。税率可能是很高的,但货物进口必然也是巨量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营口在正式开埠设关前,已是东北地区南货北运,北物南贩的商埠和集散地,成为“市井繁荣,航运兴旺”的海运重镇。随着经济地位的发展,营口在政治上的地位亦日趋重要。从清道光朝起,清政府曾先后在营口设立了锦新营口道、奉天营口海防同知和奉锦山海关岳兵道等重要政治、军事机构。清末,又设营口直隶厅,直属奉天省。从此,营口港不论就其地理位置,还是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地位都决定了营口港具备开埠设关的条件,而腐朽落后的清王朝是不能看到这一点的。正是这一切,营口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觊觎的目标。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我国东北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略,营口以扼守东北出海咽喉及经济和战略地位之重要,被帝国主义视为侵略我国的跳板,而老牌的大英帝国最早把触角伸向了营口,这是促成营口正式开埠设关的直接因素。1833年英国商人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从此以后,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要扩大经济贸易,要把全中国变为销售产品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1858年(咸丰八年)5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侵占天津,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按《天津条约》第11款规定:除已开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外,另辟“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货随时往来。至于听便居住、赁房、买屋、租地、起造礼拜堂、医院、坟茔等事,并另有取益防损诸节,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在条约里,辽东半岛的牛庄第一次被列为开埠通商口岸。1861年5月,牛庄被迫开埠,是年因辽河暴涨,在下游又冲出一条新的入海口,把原来的河道南移90里。同年5月23日,英国驻牛庄第一任领事密迪乐(后死于牛庄)乘军舰来到辽河口“视察”。原来英国人对牛庄并无深刻了解,24日入港登陆,密迪乐见营口口岸优于牛庄,于是就以营口代替《天津条约》中的牛庄。56月,他在与负责牛庄通商事务的山海关监督瑞麟交涉时,诈称英国本拟在营口开埠,只因地图上标为牛庄是离辽河河口最近的港口,所以“很不经意地把营口错当了牛庄”。现在牛庄“停泊不便,需设立领事馆改在营口。”61864年(同治三年)英国迁领事馆于营口,同时清政府在营口建立关税。营口便在这一年正式开港对外通航。但因条约原文规定是牛庄,英国以“条约文字不便改易”为由,对外强行将营口改为牛庄,所以营口对外仍有“牛庄、牛口”之称。改地设埠本是违背《天津条约》的,但清政府软弱无能,未坚持条约本意,也就听之任之了。这样一来,因为营口与牛庄的混同,英国侵略者演出了一场偷梁换柱的鬼把戏,却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为此,把二者的关系澄清说明,是非常有必要的。营口与牛庄本来是两个地方。其实牛庄也是一个古老的港口城市。该地距营口45公里,位于海城西20公里。早从明代起,牛庄就一直是东北重要的海运码头。明朝政府利用这个地方给辽东戍军运送粮米、布花。这里还是当时的军粮储存地。清朝的前身后金天命八年(1623)开始建成。《海城县志》等记载,清初以牛庄为商船聚集地,规定在该地贮备运输豆石和粮米,按时运往他处。康熙年间,此地更是重要的贸易场所,这里“百货云集,海艘自闽中开洋十余日,即抵牛庄。一切海货,有更贱于江、浙者。”7由三岔河入港,至枭姬庙河口登陆,在牛庄进行贸易,使其名扬一时。康熙末年,设了山海关监督,经雍正到乾隆,一直都是辽河内的海运码头8。正因为牛庄长期以来就是东北的重要门户,为历代官府和商人利用,以一百多年前的交通发展状况而论,占领这个地方或掌握该地的贸易港口,无疑是搜刮东北地区财富、控制政治命脉的关键。所以英国侵略者闯进中国的大门以后,很快就向牛庄扩张势力,并以条约的形式要求将牛庄开辟为商埠。只是到了现场,才知道营口比牛庄还优越,随之耍了个花招,把营口当做了实际的开埠地方。从此,牛庄和营口常常混为一谈,在很多文献上谈到的牛庄开埠及以后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说的营口。1864年营口正式开埠设关,英国率先在营口建立了第一个外国领事馆,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瑞典、荷兰、美国、俄国、日本等相继到营口设立领事馆。外国资本也随之侵入营口,如英国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亚细亚洋行,美国的美浮洋行及德国的德茂洋行等,纷纷驻扎开业。外商来到营口后,将市区一分为二,东段区称东营子,是外国租界区,;西段区称西营子,为中国商民居住地。不仅如此,连营口港域也分为二区,一为轮船及西洋式帆船停泊区域,一为中国帆船停泊区域。前者由海关管辖,后者归常关(清政府一般事务性机构)管理。海关的组织一般设有港务部,主管港务船籍、证书、航路标志及检查船货、卫生等行政事项。船舶出入港口时间,规定由日出起至日入前为止,夜间为避免危险起见,禁绝船舶出入。自从营口开埠设关,外商在营口划分租界地,修筑码头,操纵海关,开办洋行商号,把东北的大豆、豆饼、豆油、柞蚕丝、药材、毛皮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往本国。这样,营口成为帝国主义蚕食中国的转运站,资本主义各国把营口作为他们商品输出的据点和对东北三省进行殖民侵略的巢穴,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营口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商埠。二营口港与外国、外出口的货物结构营口正式开埠设关后,其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繁荣趋势,直到日俄战争大连港取代营口港为止,这也是营口港兴旺、发达时期。自日本统治大连港,大约在1910年至1945年,营口港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从这兴盛——衰败的发展轨迹,一方面我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北的经济侵略,即资本的输出加上对原料的掠夺。但另一方面,由于营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营口商业、手工业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东北近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19世纪下半叶,商品输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特征。营口开埠后,由于外国资本的侵入,对外贸易的增加,各类“洋货”拥进营口,同时又靠辽河水运,无孔不入地侵入辽宁的城乡,同时,由于低税,大量进口商品占据市场,也直接打击了我国手工业,阻碍了近代工业的发展。营口开港初,主要是英国的鸦片输入,1871年在进口洋货中鸦片的比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鸦片输入占绝对优势。除此之外,进港的外国商品还有英、美、荷、印度和日本的棉线、布匹、细凌、麻袋、金属品、火柴、砂糖、烟草、面粉、铁路器材和日用杂品等。从1882—1894年,经营口港进口的洋货激增,以棉线为例,英国由120担增加到48295担;印度为128782担,英、美输入营口港的棉布、绸缎由1882年的19.3万匹,增加到1894年48.6万匹,12年间增加了1.5倍9。在营口港停泊的外商船只与日俱增,由初始的34艘增加到271艘,增加了7.7倍。总的来看,洋货进口和土货出口是很不平衡的。据统计,洋货进口约为2241(千海关两),而土货出口只有648(千海关两),洋货进口几乎等于土货出口的3.4倍。这一时期输入的外国商品,美国货占第一位,其次是德国,再次是英国。这些外国商品,绝大多数是经过上海、天津、香港等处转运至营口的,这说明当时营口与欧美各国还没有直接贸易关系,对外贸易还是完全依赖于上海、天津等港。有人认为这是处于附属港的地位10。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不断加强商品输出的同时,开始转向对原料的掠夺,营口港既是外国商品倾销的门户,又是外国侵略者掠夺原料的桥头堡。经营口港对外出口的货物,是以大豆、豆饼、豆油(也称大豆三品)、柞蚕丝、杂粮、烧酒、药材、人参、鹿茸、皮毛等为主要商品,其中尤以大豆制品为大宗,占输出总额的70~80%以上。11而长期以来,大豆贸易一直为中国自己所垄断,东北的大豆一般都是经营口,运销到我国东南沿海各省。1864年,营口港开埠之初,营口港输出大豆81万6千担,豆饼84万2千担,豆油7万4千3百担,到了1882年经营口输出的大豆三品均超过二百万担。从营口港输出大豆贸易开始,东北经济发展便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范围的一部分,客观上又推动了营口经济的更加活跃。除此之外,在辽宁东南一带山区盛产的柞蚕丝则成为仅次于大豆三品输出的另一宗输出商品。据史料记载,1881年,柞蚕丝出口为7.3万海关两,到1890年则为100万海关两,十年间增长十多倍。1894年前后数年,每年产茧为20~25亿粒,由营口港出口约有18~20亿粒,占80~90%。营口港的贸易非常兴盛,各资本主义国家见有利可图,也坚定了在东北经商的信心,他们纷纷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最早是英国人在营口开设老沙逊洋行、东洋行、瑞林洋行。后来,英国人在营口又开设航运和保险代理业等公司。1867年,英国商人普拉德(ThomasPlaatt)在营口设立了机器榨油厂,这是营口最早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经营的近代企业。1884年,丹麦商人在营口设立了苏尔兹洋行榨油厂。1892年,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也进入营口开始经营对外贸易。总而言之,在19世纪初期,营口港对外贸易输出总额占东北第一位。以1907年为例,营口港的输出额为1800万两,占当时南满三港(大连、安东、营口)输出总额的75%,12东北地区出口贸易大部分为营口所占。随着营口港的发展,营口的城区自西向东逐步扩展,市面商旅云集,经贸兴盛,曾以“关外上海”著称于世。《营口县志》记载:“夏则轻声帆影,万船鳞集;冬则车尘马迹,络绎于途,商业之繁荣,市面之兴隆,为满洲之冠”。不仅如此,营口港的出口贸易同全国八大主要港口相比排在第六位,顺序为上海、天津、广州、汕头、厦门、营口、福州、烟台。这样则更加引起了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辽宁和整个东北的极大关注,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对外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营口开港通航后,随着贸易交往的迅速发展,营口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也迈向一个新阶段。营口自开港以来,以纺织、榨油、,酿酒、面粉四行业最为发达。营口的纺织业是东北地区脱离家庭手工业最早的行业,当时有独立商品生产的纺织户有140多家,织机1000台。营口已是东北地区大豆三品的输出中心,随之而起的近代工业有所萌芽。1872年在营口就设有同兴宏等大油坊;1885年,又成立了东生怡榨油厂6。到1896年时,营口有油坊达30余家10。这些民族资本企业的资本一般都在万两以上,规模大,产量多,主要供应出口的需要。其他如制盐、制瓦等工业也相继出现。开港前营口只有西义顺、永远兴、天增栈、仁裕、兴茂福、通顺泰等几家商铺。1860年至1866年,继有义泰德、同兴宏、义顺华、享泰栈、成顺号开业;1875年有世昌泰、裕生源、裕生长开业;1886年有东永茂、兴记栈、福有长、魁昌勇、元茂盛、长隆泰等开业。这些商号店铺主要经营榨油业、行栈(大屋子)银炉业。这些行业实力雄厚,影响较大。营口通过辽河水运及渤海海运与之相联系的经济区,北到吉林、黑龙江;西北至山西东四盟;东至山东;南至上海、宁波、福建、广东。来自各地的商人云集营埠。为了维持商家利益,就以地方籍贯为纽带,逐步形成所谓“宁波帮”,“福建帮”,“广东帮”、“山东帮”、“山西帮”、“三江帮”(江苏、浙江、江西)、“吉黑帮”、“营口帮”等等,各帮都在营口设帮会,建立会馆。在上述诸帮中,以“广东帮”、“山东帮”和“营口帮”三帮势力最大,操当地商业之牛耳。营口银炉业的发展与营口银炉制度的出现,是近代营口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银炉作为交换手段和媒介,它又促进了营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营口开埠前后当地通用的货币是用清代制钱(东北则称东钱)与元宝银(营口称营宝)。但随着贸易的发展与商交活动的频繁,商旅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从各地带来的元宝银成色不一,重量各异,为商品交易买卖活动带来许多困难。早在咸丰年间,当地就有银炉开设,目的是把各种不同成色,不同重量的元宝银统一由银炉铸成规格一致的元宝银,称“营宝”。其重为53两5钱,成色(含银量)为992。营口开埠后,贸易额剧增,交易的筹码很大,这样,原有的“营宝”已远不能满足商品经济的需要。据记载:“迨道光初年,南方杉雕客船,航海云集,于是粮栈,油坊商业踵起,交易亦繁。”131880年经当地裕盛祥银炉执事(经理)李润斋提议,创设“过炉银”办法。所谓“过炉银”,就是过帐炉银,也称过帐银,是当时炉房所发行的一种通用货币,又是一种存款,来埠的各个商人把携带的银两一律送到炉房,由炉房照数开据为凭,然后商家再凭此字据,可随时到银炉支取现银,也可转付他商作为交换金额凭证。也就是说这种“凭据”是一种“虚银两”。甲乙双方发生交换活动时,无须用现银,只通过转帐办法就行。“过炉银”大大节省了现宝银的过称、验色等繁锁手续,使用方便,很快受到商界的欢迎与信赖。数年后,约在1883年,经商界公议,实行银炉结帐制度,即把一年按三月、六月、九月、腊月(十二月)分成四个“卯期”(结算期)。每到上述四个月的头一天(农历初一)所有存欠各户一律到银炉清结(归卯),清结时需加“卯利”(利息)。这样就使营口银炉作为当地的一种地方性货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从而使营口成为近代辽宁南部地区最为繁华的金融中心。1898年3月,沙俄以租借的名义占据辽东半岛,并把大连港变成其在远东的出海口,掠夺侵略中国东北大门。尔后,日本又经营大连港,到1910年,大连港的对外贸易额占东北对外贸易总额的31.2%,压倒了开港较久的营口港,上升为东北第一大港,营口港从此走向衰落。三营口港贸易是建立在前、后的经济关系营口自开埠至19世纪下半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方面它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掠夺,另一方面,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已逐步发展成为辽宁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与海口贸易港。它所经历的沧桑变化,不仅是近代辽宁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同时它的存在又对近代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辽宁经济发展史上和辽东半岛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营口的开埠设关,虽然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产物,但以此为起点,首次把辽宁与东北经济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营口港之所以繁荣兴旺,有以下因素,一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大丰富的物产资源;二是清政府出于对“天眷盛京”的关怀,宽松了具体的海运政策,对来往东北沿海各通商口岸的商船未予课税,解除了限制,促进了繁荣。三是人口不断迁徙营口,有了大量的劳动力,商业因此而发展,诸如此因素,使得营口的吸引了大批海外客商以及我国东南沿海有三英各省的商人,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得营口港蜚声中外。20世纪初,营口港大约与世界30多个国家发生直接与间接的经济联系。通过营口,辽宁的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但无论如何,原来那种落后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已经因营口开埠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第二,营口是近代时期沟通南北经济与文化联系的通道与桥梁,营口的贸易主要是以东北大豆为大宗。“大豆三品”中的豆饼运到江南各省作为蔗田的肥料,效果甚佳,颇受欢迎。南方的蔗糖、竹器、瓷器、桐油等杂品,也通过营口销往东北各地,广东、上海等地的商人认为营口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商埠,大有发展前途,相率而来。所以,在密切辽东半岛与江南、京津各地的经济往来方面,营口港的开埠起了重要作用。第三,营口的开埠设关,客观上刺激了辽东半岛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营口的对外贸易是以农副产品与东北土特产品为主,贸易的发展,必然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按照对外需求,农产品的种植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以大豆、柞蚕丝等经济作物成为主要的种植品种,且迅速发展,产量不断提高,地区不断扩大。象安东、宽甸、岫岩、凤凰城、海城、辽阳、复县等地都成为柞蚕丝的生产经济区。到19世纪中期,仅盖平、岫岩两县的年产量就已达一万担之多,辽东半岛地区的农业虽然开发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与农业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却是异常迅速的。东北地区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早也产生于营口。20世纪初叶,营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资本产业如东盛和、西义顺等。东盛和商号原为广东商人叶亮卿所开,资本雄厚,联店遍及东三省。他所经营的商号有炉房、油坊、货栈、煤炭、石粉等行业。西义顺商号有联店6家,资本数十万。这二家大商号除营埠外,北至哈尔滨,南到上海,都设有分号。他们是商界之佼佼者,也是东北地区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产业。总之,营口港贸易经济的发展对东北地区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其作用的发挥是辽东半岛其它港口所不能比拟的。然而,营口港的发展兴盛是短暂的,其经济地位的急剧下降,分析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自然条件的缺憾,导致经济发展受影响。大连港的崛起很快代替了营口港,二者相比,大连港的优势跃然于前。首先是无冰期。营口自每年的11月下旬港湾开始结冰,直至次年的2月。故冬季营口港不能往来船只,受到很大的局限,一旦冰期来临,“市面即形萧条”。而大连港终年不冻,其次是富水量。营口港当潮涨时,其入口处仅能容纳16尺至18尺的中等船舶,而大连港当潮落时尚能容纳20余尺的大船,且能横附于码头。二者水量相差很大。再次大连港起运货物较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知识要点与试题集
-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开学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技术与优化方案
- 蛇咬伤患者的护理
- 打造狼性团队企业团队建设与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卷:英语写作思路拓展写作素材积累试题
- 2025年西式面点师职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锦
- 2025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试题
- 2025年平面设计能力测试:设计法规与知识产权保护试题
- 机场现场运行指挥员(教材章节)
-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
- 关注素养 知行合一 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快乐五会”之“学会环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工程利益相关方的博弈 工程伦理学课件
- 如何落实“三管三必须”完整ppt
- 工程结算表单模板
- DB65∕T 4492-2022 和田玉(白玉)分级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仁能达教育科技公司)》2020章节测试含答案(下)
- 2019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二课文翻译
-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通知单
-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 观察叶(3) l 教科版 (共1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