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_第1页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_第2页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_第3页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_第4页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能测试题及答案集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一、选择题1.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

A.酚酞

B.甲基橙

C.甲基红

D.以上都是

2.什么是蛋白质的等电点?

A.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带净正电荷的pH值

B.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带净负电荷的pH值

C.蛋白质在等电点处不带电荷

D.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最低的pH值

3.下列哪个酶催化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第一步反应?

A.硫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碳酸酐酶

4.甘油三酯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作为能量储存

B.作为生物膜成分

C.作为激素的前体

D.以上都是

5.什么是PCR技术?

A.基因克隆技术

B.基因测序技术

C.基因扩增技术

D.基因编辑技术

6.什么是电泳?

A.利用电场使带电颗粒在溶液中迁移的技术

B.利用重力使带电颗粒在溶液中迁移的技术

C.利用热能使带电颗粒在溶液中迁移的技术

D.利用光能使带电颗粒在溶液中迁移的技术

7.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

A.利用同位素进行物质追踪的方法

B.利用同位素进行放射性示踪的方法

C.利用同位素进行物质鉴定的方法

D.以上都是

8.下列哪个氨基酸不属于非极性氨基酸?

A.丙氨酸

B.丝氨酸

C.谷氨酸

D.精氨酸

答案及解题思路:

1.D.以上都是。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包括酚酞、甲基橙和甲基红等,它们在酸碱滴定中起指示作用。

2.C.蛋白质在等电点处不带电荷。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在某一pH值下,其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量相等,整体上不带电荷。

3.B.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第一步反应,即磷酸果糖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的反应。

4.D.以上都是。甘油三酯在体内可以作为能量储存,构成生物膜成分,以及作为激素的前体。

5.C.基因扩增技术。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通过酶促反应扩增目的DNA片段的方法。

6.A.利用电场使带电颗粒在溶液中迁移的技术。电泳是利用电场使带电颗粒在溶液中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鉴定。

7.D.以上都是。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于物质追踪、放射性示踪和物质鉴定等。

8.C.谷氨酸。谷氨酸是一种极性氨基酸,而丙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都属于非极性氨基酸。二、填空题1.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缓冲溶液有TrisHCl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2.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生物活性、结构等性质会发生改变。

3.糖酵解的第一步反应是葡萄糖磷酸化,第二步反应是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

4.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5.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

6.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同位素有放射性碳(^14C)、放射性氮(^15N)、放射性磷(^32P)等。

7.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沉淀剂有硫酸铵、氯化钠、三氯乙酸等。

8.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稳定性下降。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TrisHCl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

解题思路:缓冲溶液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用于维持溶液的pH稳定,上述三种是常用的缓冲液。

2.答案:溶解度、生物活性、结构。

解题思路:蛋白质变性会导致其三维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其溶解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3.答案:葡萄糖磷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

解题思路:糖酵解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过程,第一步是葡萄糖被磷酸化,第二步是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6磷酸。

4.答案: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解题思路:这是DNA的基本结构特征,决定了DNA双链的稳定性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5.答案: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

解题思路:电泳利用电场使带电粒子(如蛋白质、DNA等)向电极移动,从而分离不同大小或电荷的分子。

6.答案:放射性碳(^14C)、放射性氮(^15N)、放射性磷(^32P)。

解题思路:同位素标记法利用同位素的不稳定性,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来研究生物分子的代谢和分布。

7.答案:硫酸铵、氯化钠、三氯乙酸。

解题思路:沉淀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或纯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8.答案:降低、下降。

解题思路:蛋白质变性后,其结构破坏,导致溶解度和稳定性下降。三、判断题1.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增加。

解答:错误。蛋白质变性后,其三级结构被破坏,通常会导致其溶解度降低。

2.糖酵解过程中,磷酸化反应发生在第二步。

解答:正确。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首先被磷酸化成葡萄糖6磷酸,这是糖酵解的第一步。

3.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C与G配对,A与U配对。

解答:错误。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而非A与U配对,U是RNA中的碱基。

4.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

解答:正确。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使带电分子移动的技术,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迁移。

5.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同位素有H、C、N等。

解答:正确。同位素标记法常用氢(H)、碳(C)、氮(N)等轻元素的同位素作为标记物。

6.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沉淀剂有硫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解答:错误。氯化钠不是沉淀剂,它是常用的盐类,用于维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才是常用的沉淀剂。

7.蛋白质变性后,其稳定性增加。

解答:错误。蛋白质变性后,其三级结构破坏,导致其生物学活性丧失,稳定性实际上降低。

答案及解题思路:

1.错误。蛋白质变性通常会导致其溶解度降低。

2.正确。磷酸化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一步。

3.错误。A与T配对,G与C配对是DNA的正确配对原则。

4.正确。电泳的基本原理就是分子在电场中迁移。

5.正确。H、C、N等轻元素的同位素常用于同位素标记。

6.错误。氯化钠不是沉淀剂,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才是。

7.错误。蛋白质变性后稳定性降低。四、简答题1.简述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缓冲溶液及其作用。

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缓冲溶液包括磷酸盐缓冲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TrisH2PO4缓冲溶液等。这些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维持溶液的pH稳定,防止在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影响生物分子的活性或结构。

解题思路:

首先列举出常见的缓冲溶液类型,然后解释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即维持溶液pH稳定的重要性。

2.简述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

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包括高温、极端pH、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蛋白质变性的后果包括失去生物活性、溶解度降低、分子结构改变等。

解题思路:

首先描述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然后列举变性带来的后果,如活性丧失和结构变化。

3.简述糖酵解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

糖酵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包括10个步骤,最终产生2分子的ATP和2分子的NADH。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在于为细胞提供能量,尤其是在缺氧条件下。

解题思路:

简述糖酵解的步骤,然后阐述其在生理上的重要性,如能量供应。

4.简述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

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是指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之间通过两个氢键互补配对,C(胞嘧啶)与G(鸟嘌呤)之间通过三个氢键互补配对。

解题思路:

直接陈述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即AT和CG的配对方式。

5.简述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

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使带电粒子在凝胶或溶液中移动,根据粒子的大小、电荷和形状不同,移动速度不同。电泳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解题思路:

首先解释电泳的基本原理,即电场作用下的粒子移动,然后说明其应用范围,如分离和鉴定生物大分子。五、论述题1.论述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包括:

酚酞(Phenolphthalein):用于酸碱滴定,变色范围为pH8.210.0。

甲基橙(Methylorange):用于酸碱滴定,变色范围为pH3.14.4。

石蕊(Litmus):用于酸碱滴定,变色范围为pH4.58.3。

溴甲酚绿(Bromocresolgreen):用于酸碱滴定,变色范围为pH3.85.4。

应用:

酸碱滴定: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pH值测定: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分离纯化:在蛋白质电泳和核酸电泳中,指示pH梯度。

2.论述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

三维结构破坏: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被破坏。

水化层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被破坏,导致蛋白质表面暴露。

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功能活性受到影响或丧失。

原因:

高温: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加剧,导致结构破坏。

强酸强碱:破坏蛋白质的氢键和离子键。

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羧基等发生反应。

3.论述糖酵解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作用:

产生ATP:糖酵解是生物体内产生ATP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细胞提供能量:糖酵解为细胞提供快速的能量来源。

为其他代谢途径提供底物:糖酵解的产物可以作为其他代谢途径的底物。

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内能量平衡:糖酵解为细胞提供即时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糖酵解产生的能量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论述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的生物学意义。

生物学意义:

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NA双链互补配对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复制。

基因表达调控:DNA双链互补配对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

修复DNA损伤:DNA双链互补配对机制有助于修复DNA损伤。

生物进化:DNA双链互补配对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变异和选择的基础。

5.论述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

蛋白质分离:通过电泳可以将蛋白质根据其电荷和分子量进行分离。

核酸分离:电泳技术可以分离DNA和RNA片段。

基因表达分析:电泳可以检测和比较基因表达水平。

蛋白质纯化:电泳结合其他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的纯化。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酸碱指示剂包括酚酞、甲基橙、石蕊、溴甲酚绿等,用于酸碱滴定、pH值测定和分离纯化等。

2.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三维结构破坏、水化层破坏和生物活性丧失等,原因是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

3.糖酵解在生物体内产生ATP,为细胞提供能量,维持细胞内能量平衡,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

4.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是基因表达调控、修复DNA损伤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5.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基因表达分析以及蛋白质纯化等。

解题思路:

1.回顾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变色范围和应用。

2.理解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理化性质的变化。

3.分析糖酵解的作用和生理意义。

4.理解DNA双链互补配对原则的生物学意义。

5.回顾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六、实验题1.如何制备蛋白质溶液?

实验步骤:

1.称取一定量的蛋白质粉末。

2.将粉末加入适量的缓冲溶液中。

3.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至粉末完全溶解。

4.调整pH值至蛋白质的等电点。

5.透析或超滤去除小分子杂质。

6.调整蛋白质浓度至所需水平。

2.如何进行蛋白质变性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含有蛋白质的溶液。

2.加入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

3.观察蛋白质的溶解性和形态变化。

4.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的变性程度。

5.比较变性前后蛋白质的分子量变化。

3.如何进行糖酵解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含有糖酵解酶的细胞提取物。

2.设置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

3.向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加入底物(如葡萄糖)。

4.通过监测NADH的或乳酸的产生来评估糖酵解活性。

5.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糖酵解曲线。

4.如何进行DNA提取实验?

实验步骤:

1.收集含有DNA的细胞或组织样本。

2.使用酚氯仿法或柱式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

3.通过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和蛋白质。

4.使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5.洗涤DNA沉淀,并进行溶解。

5.如何进行电泳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含有待分离分子的样品。

2.将样品加载到电泳凝胶(如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中。

3.接通电源,施加电压进行电泳。

4.观察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并记录位置。

5.通过对比已知分子量标准品,分析待分离分子的分子量。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制备蛋白质溶液的步骤包括称取蛋白质粉末、溶解于缓冲溶液、调整pH值、透析/超滤、调整浓度。解题思路:掌握蛋白质在不同缓冲条件下的溶解性,以及透析/超滤去除小分子杂质的方法。

2.答案:蛋白质变性实验包括加入变性剂、观察溶解性和形态变化、SDSPAGE电泳分析。解题思路:理解变性剂的作用机制,以及电泳分析用于评估蛋白质变性程度的方法。

3.答案:糖酵解实验包括准备提取物、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底物、监测NADH或乳酸。解题思路:掌握糖酵解过程的关键步骤和产物,以及如何通过监测代谢产物来评估糖酵解活性。

4.答案:DNA提取实验包括收集样本、酚氯仿法或柱式提取、离心、乙醇沉淀、洗涤和溶解。解题思路:熟悉DNA提取的原理和步骤,以及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5.答案:电泳实验包括准备样品、加载凝胶、电泳、观察迁移和对比标准品。解题思路:理解电泳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电泳结果分析待分离分子的分子量。七、综合应用题1.分析生物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缓冲溶液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

1.1具有适当的pH值稳定性

1.2能够抵抗外界酸碱干扰

1.3易于制备和储存

应用:

1.1维持酶反应的适宜pH环境

1.2用于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1.3作为生物分子反应的介质

2.分析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

2.1三维结构破坏

2.2生物活性丧失

2.3物理性质改变(如溶解度降低)

原因:

2.1外界因素(如温度、pH、有机溶剂等)

2.2蛋白质内部结构失衡

3.分析糖酵解在生物体内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