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目标: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王阳明,陆九源的基本思想主张,认识宋明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颐朱熹程颢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程朱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受到严重挑战(一)魏晋动乱1.这是一个动乱而黑暗;迷惘而绝望的时代,战乱里不断出现的饥馑、瘟疫和死亡,抑或司马代曹的事使得人们越发的意识到儒学难以调适当下。2.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受到严重挑战(一)魏晋动乱(二)文人的应对生逢乱世,颇多感慨,敏感之人更能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祸福的无常,或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二)文人的应对(三)药与酒的时代“五石散”(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是一种毒药,由曹操养子何晏始吃成风。服用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服药后的发冷刚刚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所以晋人的画像或文章里可见时人的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们飘逸,实则不懂其人内心苦痛。服药后皮肤易破,不宜穿新衣,多穿旧衣且不常洗。因不洗,故多虱,在古代更有扪虱而谈的说法(三)药与酒的时代何晏、王弼、夏侯玄三人提倡服药,出于名人效应,很多人跟风成气,王弼中毒过深20多岁便死了之后有了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其时司马氏篡位,而嵇康名声很大,为躲避政治上的生死只好多饮酒、少讲话,即使讲错了也可以借醉酒得到他人的原谅,司马氏想与阮籍结亲,而阮籍一醉便是两个月,不给对方机会。到了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也发生变化,各处均夹入了佛道的思想。何晏、王弼、夏侯玄三人提倡服药,出于名人效应,很多人跟风成气佛教解脱的智慧佛教认为人们之所以痛苦在于六根不净。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触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在般若的苦海里人生在此岸,充满烦恼;在彼岸,没有烦恼。从迷的此岸到悟的彼岸就需要谨持六度的法门:布施,持戒(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在家修行的居士有五戒、八戒、菩萨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从而在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的佛国脱离生死的苦海。佛教解脱的智慧佛教认为人们之所以痛苦在于六根不净。眼根贪色,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在长时间的传承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八宗:禅宗、净土宗、法性宗、法相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律宗。

拈花微笑

禅最早的起源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把一枝金色婆罗花敬献给释迦牟尼,请佛祖为众生说法。佛祖在台上只是轻轻地拿着这枝婆罗花,环绕一圈,静静地展示给大众看,以身示法,不发一言。众弟子面面相觑,困惑不解……静默中,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破颜会心微笑。于是,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以心传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现以嘱咐摩诃迦叶。”

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在长时间的传承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八宗禅,就在一花一笑一静默之间诞生了,这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这就是禅门第一公案。从此,佛法便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禅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所以摩诃迦叶尊者是印度禅的第一祖,一直传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再由菩提达摩传来中国。换句话说,菩提达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祖,在中国就是禅宗初祖了。禅,妙不可言

一朵水灵灵的荷花,它的鲜活、洁净、清丽、芬芳,它的真实存在给你的触动更深,还是“荷花”两个字给你更多的感受。“荷花”只是两个字符,它是死的,非实有。所以禅宗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就在一花一笑一静默之间诞生了,这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这就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一刹那”:原念yichana,在[1]

古代印度梵典《僧祗律》(又有资料是《倡祗律》)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昼为三十臾。照此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或12千个“弹指”,或3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却只有0.018秒。(佛教影响中国文化)“一刹那”:原念yichana,在[1]

古代印度梵典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佛道在唐的盛行严重冲击儒学,韩愈认为佛是夷狄之神,不应受到推崇,于是有《谏迎佛骨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为了复兴儒学倡导复兴古文运动。当然也有人认为儒学的发展应该适应潮流,不断革新,不断借鉴,于是有了佛、道、儒相互借鉴、吸收的“三教合一”李白在官场失意后,索性入了道教当了一名正式的道士。诗佛王维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佛道在唐的盛行严重冲击儒学,韩愈王维,字摩诘,他精通音律,书法上擅长草、隶,绘画才能尤为突出,自幼受佛教的熏陶,有着深厚的佛教信仰。过着焚香打坐的禅修生活,他将禅的修习体验与感悟引入诗中,形成了王维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字摩诘,他精通音律,书法上擅长草、隶,绘画才能尤为突出宋明时期的儒学发展:理学由此可见(一)为什么会出现理学—背景:(1)政治:战乱频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需要复兴儒学(2)经济: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3)思想: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发展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宋明时期的儒学发展:理学由此可见(二)什么是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二)什么是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三)理学的代表A、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张载,年少豪侠,主张攻打西夏,拜见范仲淹,范送他一本《中庸》说道读书人应到身心性命上研究。其认为气充盈于太虚,聚散而万物变。其著名的话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为程颐、程颢的表叔,二程在张载的思想上总结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一张桌子它是由气聚结而成,它最后可能消失,则是气离散的结果,气的聚散又是由理产生的,有理便生有世界。理是大的、总的,气是分门别类的。如月亮挂在天上,世界各地的月亮风景不同(三)理学的代表A、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1)理是世界的本源(2)理先气后,理先物后(主要是逻辑关系,在时间关系上理和气无先无后、浑然一体山之所以为山,水之所以为水,此山之所以为此山,此水之所以为此水,在于每个具体的对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都有其自在的理,推而广之则万物都有理;不管是中国的月亮还是美国的月亮都可以窥探到十五的月圆这样一个理,所以通过外在的每个具体事物我们都能把握理,这种掌握理的方法即:(3)格物致知(1)理是世界的本源朱熹进一步认为天理在社会层面便表现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理道德,人在生活中往往又有许多欲望在违背着伦理纲常,在欲望与理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夫为妻纲的道德就是天理,丈夫逝世后女子不能改嫁,不能再想着与别人组建一个团圆的家,以此女子才能够守护到“理”(4)理在社会层面就是伦理道德(5)存天理,灭人欲(性善习远)注:程朱理学的影响,“四书”朱熹进一步认为天理在社会层面便表现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理B、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陆认为天理所有的内涵不在外面的事物和名人名言上,而在人的心中,心就是理。心是一个包容大千世界的“理”,世界万物都在我心中,研究事物的理只需要明心中之理即可达到目的,即“发明本心”(自我反省)(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2)方法:发明本心;B、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陆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王阳明格竹子使得他顿悟理不在外面我们孝敬父母,孝不可以到父母那里去找我们忠于帝王,忠不可以到帝王那里去找以此类推仁义礼智信,我们不应一味的去外面找,就像在竹子身上找一无所获一样,这一切都在我们自己心里,仁义礼智信就住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把她赋予到行为上便有了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这些良知是存在人心的天理,要获得“理”之需要下一番“致”的功夫即可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当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是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即佛”的思想。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归本一心在个人心里培育一尊佛,我们每个人都是佛,修行好自己的境界便好了(即心即佛)当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是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探究: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②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同:2、异: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②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探究: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1、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三、宋明理学的影响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三、宋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三从四德:贞节牌坊群绣花鞋三、宋明理学的影响“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残忍的童年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粉身碎骨浑不怕,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学在今天……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1、实质: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3、积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消极影响:理学重视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4、标志着儒家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辨化,亦是其成熟的标志。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实质: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3、积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查尔斯·史考伯

3、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4、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