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力是审定_第1页
审美力是审定_第2页
审美力是审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美力是审定、欣赏、愉悦于美的能力,是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美学的体现,是个人取舍美的基础,是选择美的必要条件之一。不管您是否意识到,对音乐、绘画、服饰、样式、形状、色彩、语言、动作等一切世间所能感知的事物的美的认识和判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讨厌与喜欢、舍弃与选留,无不由审美力发挥着作用。如此说来,任何一个人,他哪怕仅仅是为了生活愉悦与幸福,就应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力。那该怎样进一步理解审美力?审美的特征是什么?读下面的文章可能会有些帮助。一、 什么是审美力审美力是一种情感判断的能力。它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要有健全的社会化的审美感官,如能感受音乐的耳朵和欣赏形式美的眼睛;要有必要的审美修养,包括知识储备、文化教养以及生活阅历等;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审美心境。从个体审美力的形成可以看出,一定的审美力实际上是一定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多种因素的结晶物。由于生理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人们的审美力在量与质两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每个人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都是以他的全部精神财富对待他的对象的。美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力。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二、 审美的特点审美具有直觉性。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所谓直觉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即整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二是在审美中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三是指审美感官愉快,不是先有理智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而是直接产生的,即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爱迪生指出:“有一些不同物质的变化方式在一眼看到时心灵马上就判定它们美或丑,不需预先经过考虑。”这种直觉性贯穿美感的一切形态之中。直觉的存在是不容许否认的。科学与艺术史有许多事实早巳证明,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确存在着与逻辑思维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它能使人在瞬间领悟和理解,造成人对现实的理性把握。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艺术活动中的审美直觉与复杂的科学理性逻辑判断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们应该分别两种根本不同的直觉:一种是低级的、原始的、相当于感觉也可说是在理性阶段之前的直觉。一种直觉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的、经过长期经验积累的、实际上是经过了解性认识阶段的直觉。审美直觉与感觉式的低级反映是不同的,但它与一个复杂的理性逻辑判断的反映,倒有本质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须通过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道路而形成,它们都反映客观存在的某些深入本质的方面。它与复杂的逻辑判断不同,一个是经过一连串的严格的推理或演算过程而自觉达到,一个是通过潜在的方式不自觉地达到。二者本质相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深入正确的把握。所以我们视审美直觉为能够把握和认识真理的一种人类高级的反映形式,虽然它所采取的形式是感性的。不难看出,审美直觉是奇异的但不是神秘的。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在艺术美的欣赏中,美感产生的过程就是审美意象再造的过程。观赏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人,无不为之深深感动。“父亲”脸上刀剑般的皱纹,乌黑的毛孔,豆大的汗珠,龟烈粗糙如树枝般的双手捧着一只粗瓷碗。高大的胸像造型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沉重感,卓越的光色运用,使人感到被皱纹包围着的眼皮要眨动,微启的嘴唇就要绽出憨厚而怯生生的笑,整个身躯颤动着。一种深情的同情感,从我们心中油然而生。理解到他一生的艰辛,感觉他一生的奉献,我们由衷地景仰、崇敬他。联想到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使人产生一种急切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随着感性和理性各类心理信息的进入,随着美感心理结构各层次间的接通,在人们脑中再造出的审美意象不再是一幅普通的胸像,这是中国农民的形象,是勤劳与醇厚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音乐审美意象的再造和音乐美感的产生也是如此,文学同样也如此。审美具有情感性。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生理、理性因素与人类发展所积淀的普遍因素。比如我们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一拉出那缓慢、低沉而悠扬的旋律,我们立刻被激发一种凄婉哀怨的情绪,仿佛一人孤身坐于夜阑人流、月冷泉清之地,回首往事,苦痛不堪。随着主题的展开,旋律慷慨激昂起来,那悲愤的控诉,不屈的抗争和孤傲的人格立刻在我们心里激起共鸣,愤怒、同情、钦佩、昂奋等诸种情感在我们胸中交织着、漾溢着、沸腾着。直至曲终,我们的心绪仍然久久不得平静。这就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验和态度。审美情感以审美认识判断为基础,构成审美特点之一,也是美感与快感的主要区别之一。快感是生理机体的舒适感觉,不需要以审美评价基础,它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凡是与审美判断有关的情感都属于精神范畴。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是物质情欲的发泄而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审美情感里包含着丰富的理性因素。在强烈的情绪情感活动中,可理解到审美对象的深刻的社会观念内容。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句透过鲜明的画面和冷峻的气氛,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峥峥傲骨,深刻理解作者那洁身自好,不与污浊同流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的感受和理解又大大地激发起我们的情绪,并使寒江独约的画面愈益冷峭、高洁、美丽。在审美中,这种理性因素的接受、思想观念的理解不是与一般反映形式一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阶段才得到深刻的理解,而是在感性形式的情感体验中直接理解到理性观念,其中并不经过逻辑思维过程。审美情感活动由于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审美情感的对象也必须是形象,而不是真理、正义、自由之类的抽象概念和原则。如欣赏汤沫黎的油画《霸王别姬》,面对画面具体鲜明的形象,我们才会产生审美情感,因而感知诱发情感。审美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依据审美对象内容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情感态度。人生无限丰富复杂,大自然具有无穷的形式,无限丰富复杂的人生和无穷形式的大自然熔铸成多彩的感性统一,我们的审美情感体验也就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人和自然的感性直观统一以及对这种统一的情感体验,最集中最精粹地表现在艺术中。因此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动理活动总是自始至终充溢着情感体验,而且具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悲剧所引起的快感与对剧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如同情)不可分割,它与喜剧所引起的快感例如笑,有本质不向。优美的抒情小调与雄壮的进行曲,所唤起的情感体验也有显著区别。总之,由于审美对象的丰富复杂,审美情感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的状态。特别在各门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中,情感活动更呈现出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状态。审美具有愉悦性。审美愉悦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我们知道,审美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情。无论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它总是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喜悦。崇高美,诸如奇峰突起、绝壁悬崖、霹雳闪电,虽然它们使我们的耳目受到强烈的刺激,但往往往感情L却能给人以一种愉悦感。听莫扎特的音乐,读张若虚的诗,登八达岭着万里长城,都可以获得这种激动的或平静的喜悦、愉快的美感享受。这种愉悦感来自身心语能力的和谐运动,令人感到一种恰然恬然,左右逢源,轻柔流畅,游刃有余的自由。悲剧美感所含的愉悦复杂而深沉,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想摆脱供人玩弄的妓女生活的马格丽特,遇上了真心倾慕她的青年阿芒,两人相爱,逃出巴黎,到乡间度过一段时期的幸福生活。后来,他们的爱情被阿芒父亲发现,他坚决反对,马格丽特只得忍受着难言的痛苦,与阿芒分手,并且发警不将真情告诉对方。阿芒误认为她背叛他们的爱,在赌场上对她发泄了自己的愤怒,这使重病中的马格丽特经受一次沉重打击。当阿芒从外地知道她分手的真正原因,赶来与她相会时,马格丽特离开了人间。作品以名妓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污辱、被损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人们在看《茶花女》时,往往落下伤心的眼泪。悲剧直接给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地向快感转化,从而使观赏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满足。因为悲剧中那种对善的讴歌,对恶的鞭挞,正与观赏者的愿望相符合;观赏者心目中的是非善恶的观念,在悲剧中得到应有的评价,使观赏者产生一种顺心的感觉,于是痛感就转化为快感。另外,们在观赏悲剧时,往往会联系到自己的遭遇,从而使自己郁结在心中的不快得到发泄。这种情况,也能使痛感转化为快感。悲剧常使人激动、振奋、头脑清醒,因而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悲剧。喜剧审美的愉悦性常是轻松幽默的。如法国博马会的《费加罗的婚姻》,费加罗战胜想享受封建初夜权的伯爵,在一片欢乐歌舞的热烈气氛中宣告与苏珊娜结婚。剧情一环扣一环,幽默的内容,常使人发笑,忍俊不禁。笑是喜剧美感的特征,喜剧美感的愉悦性常常产生于愕然到恍然的突然转折,愕然时所蓄压的心理能量到恍然时尽情渲池,同时对自己理性的敏捷感到自豪。另一种含泪的笑,它往往产生一护社会历史事件的喜剧性。如着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当时的观众为沙皇官员丑态百出而哑然失笑时,又为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而心情沉重。这种笑幽默但不轻松,犀利尖刻,但不怒目刚。这种愉悦性质乃来自那种解恨出气的“痛快。艺术美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自然美也能给人以审美愉悦。“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其淡远,何其天然。恬淡感所含的愉悦是一种平净的愉悦。使人感到的是名利俱弃,宠辱皆忘,俗务尽脱,尘外飘然的自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其雄浑,何其沉暮!壮美感所含的审美愉悦性不是那么纯净,心理诸能力的运动也并非始终和谐。壮美感是一种始而惊,继而赞的心理过程。审美愉悦性没有物质功利性,却有精神的功利性;没有个人功利性,却有社会功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