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序一、性能的含义二、性能的内容序第一节四性一、四性的含义二、四性的确定三、四性的临床意义第一节四性一、四性的含义1、四性的含义四性: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四气”。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1、四性的含义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
寒(大寒、微寒)和凉——属阴凉弱于寒热(大热)和温(微温)——属阳温弱于热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二、四性的确定
四气确定的依据:用药反应四气确定的基准:病证寒热如何确定?药物寒热的确定: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药物。二、四性的确定三、四性的临床意义
1、祛除寒热病邪,或消除寒热症状和体征
2、调整脏腑阴阳失调
3、寒热药合用可以治疗寒热错杂之证,或纠正药性之偏,或利用反佐防止格拒三、四性的临床意义注意A.四性实质是寒热二性。B.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性(单一性)。C.平性指偏性不明显。注意第二节五味一、五味的含义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三、五味的确定四、五味的临床意义第二节五味一、五味的含义一、五味的含义五味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另外,香气还附于辛味。一、五味的含义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1.辛味能散——发散能行——行气、行血①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②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③辛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
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2.甘味
能补——补益能缓——缓急止痛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2.甘味①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③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①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3.苦味:能泄、能燥、能坚①苦泄——含义有三通泄—通实邪如:泻下通便,治疗便秘。降泄—降逆气如: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清泄—清火邪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下焦湿热等。3.苦味:能泄、能燥、能坚②苦燥——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③坚阴——或称“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故称之为“坚阴”、“存阴”。与苦泄有关,而非苦味能补阴液。中药学-中药的性能课件4.酸味
能收——收敛,能涩——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4.酸味涩味能收敛固涩。《本经》“涩为酸之变味,涩味能收,与酸味同”。即涩附于酸之意。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涩味能收敛固涩。5.咸味
能软——咸味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治疗瘰疬、瘿瘤。能下——咸味有泻下的作用。便秘。6.淡味
能渗、能利——即有渗利水湿的作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5.咸味四、五味的临床意义
四、五味的临床意义三、五味的确定
药物的五味,是通过口尝而得到的,入腹以后则知道了它的药性作用。前人有“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这里的味、性即指药性、药味。人们将药物的滋味和作用联系起来,用滋味来解释药物的作用,这就是最初的“滋味说”。后来,五行学说盛行,以五行配五味,“滋味说”就发展为“五味说”,并在《内经》中得到丰富和系统。《本经》明确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三、五味的确定味的来源:实践味——真实滋味理论味——由药物的作用推出来的味味的来源:注意:A.每一味药物可有1种或多种味B.主要的味起主要作用C.性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主次之分注意:第三节归经一、归经的含义二、归经的确定三、归经的临床意义第三节归经一、归经的含义一、归经的含义
中药的归经,是中药功效的定位概念,即用以表示中药功效对人体脏腑、经络等部位的选择性。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一、归经的含义归经的源流:最早在《内经》有“五入”、“五走”的记载《伤寒论》有六经辨证用药理论的记载,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清代,沈金鳌正式提出“归经”一词。在《要药分剂》一书中,于每味药下均列“归经”一项,用以说明药物的作用范围。至此归经理论得以完备。中药学-中药的性能课件二、归经的确定1.用脏腑辨证理论确定药物归经2.用经络辨证理论确定药物归经二、归经的确定三、归经的临床意义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三、归经的临床意义第四节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二、升降浮沉的确定三、影响中药升降浮沉趋向的因素四、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临床意义第四节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用以表示中药对人体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
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势向上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势向下。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势向外(向上)。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下)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升浮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其药物作用都有向上或向外的趋势,——故药性属于升浮。沉降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食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其药物作用都有向下或向内的趋势,——故药性属于沉降。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升浮——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沉降——多具有酸、苦、咸之味和寒凉之性。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1)质地轻如花、叶,大多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2)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大多沉降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另外,某些药物作用趋势不明显,如南瓜子,具有杀虫作用。还有一些药物作用趋势具有双向性,如:麻黄——即能发汗解表(升浮之性),又能利水消肿(向下的趋向);川芎——既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又能“下行血海”活血调经。中药学-中药的性能课件三、影响中药升降浮沉趋向的因素1.炮制2.配伍三、影响中药升降浮沉趋向的因素四、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临床意义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的药性,可以指导临床正确的选择用药。根据病情因势利导,祛邪外出,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①病变(部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不宜用沉降。②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不宜用升浮。③病势(趋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④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四、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临床意义某些情况必须升降同用,以调节气机,恢复脏腑功能。血府逐瘀汤中桔梗、牛膝的配伍,一升一降。临床意义:①纠正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使之恢复正常。②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以避免外邪进一步损伤正气。中药学-中药的性能课件第五节毒性一、毒性的含义二、影响毒性的因素三、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第五节毒性一、毒性的含义一、毒性的含义毒性是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终止双方总承包合同
- 订报协议合同样本
- 第三方担保合同协议的担保期限
- 钢筋班组施工分包协议
- 专业服务推广合同协议
- 科技服务合同模板
- 彩色画册印刷购销合同
- 供油合同格式模板
- 官方采购协议空白模板
- 废料处理与收购合同样本
- 蓝色商务风汽车行业商业计划书模板
- DB21T 2748-2017 拉氏鱥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 苏州大学《高等数学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运河镇江段航道疏浚工程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典型题】
- 第一单元知识提纲(填空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 202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杭州一模)含答案
-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 医疗机构纠纷处理
- 2024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中药药剂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