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南北朝期的官爵
在古代,中国古代的“雇员”和“雇员”几乎充满了友谊。一種是,某人就任某一官職或某一爵位後,過了一段時期,因爲某種原因,辭去這一官職或爵位,或者將此官職或爵位讓給某個更合適的人。另一種是,某一個人剛剛被授予某一官職或爵位時,或推辭不受,或讓與別人。第一種情況,已經有學者作過一些探討,一爵不受所受之人,均有其象曹魏末年,吏部郎劉寔(子真)作《崇讓論》云:“自魏代以來,登進辟命之士,及在職之吏,臨見受敍,雖自辭不能,終莫肯讓有勝己者。”劉寔之文說明,曹魏時期,凡受辟召的人,或者是已經在職之人,在授任新職時,都“自辭不能”,但是不將新職推讓給賢於己者。《崇讓論》又說:“人臣初除,皆通表上聞,名之謝章,所由來尚矣。”可見,這種辭讓新職的現象早已有之。劉寔認爲僅僅辭讓新職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將授予自己的職位讓給更合適的人,所以他要求“敍用之官得通章表者,其讓賢推能乃通,其不能有所讓,徒費簡紙者,皆絕不通”。劉寔著《崇讓論》以後,讓官於人的現象更常見了,如西晉武帝時,羊祜被任尚書左僕射、衛將軍,“時王佑、賈充、裴秀皆前朝名望,祜每讓,不處其右”。讓爵的現象也經常見到。曹魏高貴鄉公甘露三年(258)五月,以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司馬昭晉公,“九讓,乃止”。以上都是辭爵不受的情況,還有一種則是將爵位讓予他人。如《晉書·羊祜傳》:“祜當討吴賊有功,將進爵土,乞以賜舅子蔡襲。詔封襲爵關內侯,邑三百戶。”讓爵於人的現象尤多見於同一家族。如《晉書·裴秀傳附頠》:“初,頠兄子憬爲白衣,頠論述世勳,賜爵高陽亭侯。……及(楊)駿誅,(頠)以功當封武昌侯,頠請以封憬,帝竟以封頠次子該。”北魏同一家族中讓爵的現象更常見,多是轉讓爵位的繼承權。如太武帝時,李寶的嫡長子李承被賜爵姑臧侯,李寶死後,他應襲父爵敦煌公,“以自有爵,乃讓弟茂,時論多之”。西魏、北周家族間讓爵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如《周書·侯莫陳崇傳附凱》:大統“十四年,兄崇以平原州功,賜爵靈武縣侯,詔聽轉授弟凱”。東魏、北齊也有同一家族間轉讓爵位的事例。如《北齊書·段榮傳》:長子韶,“尋從高祖出晉陽,追尒朱兆於赤谼嶺,平之。以軍功封下洛縣男。……後回賜父爵姑臧縣侯,其下洛縣男啓讓繼母弟寜安。……世宗征潁川,韶留鎮晉陽。別封真定縣男,行并州刺史。顯祖受禪,別封朝陵縣,又封霸城縣,加位特進。啓求歸朝陵公,乞封繼母梁氏爲郡君。……又以霸城縣侯讓其繼母弟孝言。論者美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授官後僅推辭不受,而不讓與他人的現象更加普遍。《晉書·王湛傳附述》:遷散騎常侍、尚書令,衛將軍,子坦之諫,“以爲故事應讓”。這種僅限於自己不受,而並不讓與他人的讓官,在劉寔看來是“徒費簡紙”,在史臣看來就是“飾讓”或“虛讓”。但是,這種授官不受的讓官、讓爵,也不能一概貶爲飾讓或虛讓,有的也是出於至誠。如晉武帝時,魯芝轉鎮東將軍,進爵爲侯,“芝以年及懸車,告老遜位,章表十餘上”。結果武帝只好將他任爲光祿大夫、特進等閑散之官。二第三,因年制,官为,者应为官魏晉南北朝時期,讓官、讓爵之風盛行的具體原因多種多樣,有的人實無宦情,所以讓官不受;也有人不與當時的統治者合作,所以不受其官。但是,最經常的原因可以大致歸納爲以下五類。第一類是把職位讓給比自己强勢的人,帶有被迫的性質。如《後漢書·袁紹傳》:“於是以紹爲太尉,封鄴侯。時曹操自爲大將軍,紹恥爲之下,僞表辭不受。操大懼,乃讓位於紹。”第二類是避嫌而讓。這一類原因引起的讓官、讓爵事例非常多。魏晉南北朝時期,改朝換代大多依靠前代帝王禪位而實現,皇位的覬覦者都懂得韜光養晦、以退爲進的道理,所以,這一時期那些權勢熏赫的人,上演了許多幕“讓官”鬧劇。司馬懿讓丞相,《漢魏春秋》說“書十餘上”;爲避嫌而進行的讓官,普通人臣中也屢見不鮮。如庾亮是晉明帝穆皇后之兄,明帝以中書監授庾亮,亮上書讓曰:“臣領中書,則示天下以私矣。何者?臣於陛下,后之兄也。姻婭之嫌,實與骨肉中表不同。雖太上至公,聖德無私,然世之喪道,有自來矣。悠悠六合,皆私其姻者也,人皆有私,則謂天下無公矣!”第三類是據禮而讓。服喪期間授官,通常都讓。史書中喪中授官或既葬起復的事例很多,被授官者據禮而讓,以求終三年喪期。魏晉南北朝時期,能終三年喪的人不少,但不能終喪的也大有人在。《魏書·李彪傳》記李彪於孝文帝太和初年上疏中有語:“至後漢元初中,大臣有重憂,始得去官終服。暨魏武、孫、劉之世,日尋干戈,前世禮制復廢而不行。”北朝喪中起用大臣是常事,被起用者照例要推讓,但能夠遂情的很少見。孝文帝太和初年,李彪曾建議:“愚謂如有遭大父母、父母喪者,皆聽終服。若無其人有曠庶官者,則優旨慰喻,起令視事,但綜司出納敷奏而已,國之吉慶,一令無預。”史稱:“高祖覽而善之,尋皆施行。”第四是避諱而讓。所避的諱有多種情況:情況之一是避當時一些迷信觀念認爲不吉利的官。《晉書·王恭傳》:孝武帝“將擢時望以爲藩屏,乃以恭爲都督兗青冀幽并徐州晉陵諸軍事、平北將軍、兗青二州刺史、假節,鎮京口。初,都督以‘北’爲號者,累有不祥,故桓沖、王坦之、刁彝之徒不受鎮北之號。恭表讓軍號,以超受爲辭,而實惡其名,於是改號前將軍”。另一種情況是避當時人比較輕賤的官。《晉書·王湛傳附國寶》:“國寶少無士操,不修廉隅。婦父謝安惡其傾側,每抑而不用。除尚書郎,國寶以中興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爲餘曹郎,甚怨望,固辭不拜。”還有一種避諱是避個人不樂之官,而求一種自己喜好的官。《魏書·伊馛傳》:“真君初,世祖欲拜馛爲尚書,封郡公。馛辭曰:‘尚書務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荷任,請收過恩。’世祖問其所欲,馛曰:‘中、秘二省多諸文士,若恩矜不已,請參其次。’世祖賢之,遂拜爲中護將軍、秘書監。”辭讓以不尋常的方式得到之官也是避諱的一種表現。《梁書·樂藹傳附子法才》:武帝天監初年,“晉安王爲荆州,重除別駕從事史。復徵爲尚書右丞,出爲招遠將軍、建康令。不受俸秩,比去任,將至百金,縣曹啓輸臺庫。高祖嘉其清節,曰:‘居職若斯,可以爲百城表矣。’即日遷太舟卿。尋除南康內史,恥以讓俸受名,辭不拜。”避諱更普遍的情況是與孝道有關。如果所授官有某個字犯了父、祖的名諱,被授官之人通常讓官。《晉書·江統傳》:統上疏曰:“故事,父祖與官職同名,皆得改選。”父親所終的官位,人們通常是回避的。如《南齊書·王儉傳》:昇明二年(478),“遷長兼侍中,以父終此職,固讓”。另外,北魏孝明帝時,崔光伯任尚書郎、青州別駕,後因其族弟崔休遷任青州刺史,就上牒要求解別駕,也與孝悌有一定的關係。當時尚書奏文曰:“按禮:始封之君不臣諸父昆弟,封君之子臣昆弟不臣諸父,封君之孫得盡臣。計始封之君,即是世繼之祖,尚不得臣,況今之刺史,既非世繼,而得行臣吏之節,執笏稱名者乎?檢光伯請解,率禮不愆,請宜許遂,以明道教。”靈太后許崔光伯解別駕。讓官的第五個原因是,如果政府對自己的待遇過於優越,也應讓。如《晉書·賀循傳》:“建武初,爲中書令,加散騎常侍,又以老疾固辭。帝下令曰:‘疾患有素,猶望臥相規輔,而固守撝謙,自陳懇至,此賢履信思順,苟以讓爲高者也。今從其所執。’於是改拜太常,常侍如故。循以九卿舊不加官,今又疾患,不宜兼處此職,惟拜太常而已。”《南齊書·始安貞王道生傳附子遙光》:隆昌元年(494),“除驍騎將軍、冠軍將軍、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仍除南彭城太守,將軍如故。又除輔國將軍、吴興太守。高宗廢鬰林,又除冠軍將軍、南蠻校尉,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一歲之內,頻五除,並不拜”。《周書·達奚武傳》:大統十八年(552)),“朝議初欲以武爲柱國,武謂人曰:‘我作柱國,不應在元子孝前。’固辭不受”。如果被授“超階”,通常都讓。《宋書·謝瞻傳》記瞻弟?儵“初爲州主簿,中軍行參軍,太子舍人,俄遷秘書丞。自以兄居權貴,己蒙超擢,固辭不就”。北朝也屢見“超授”、“超轉”、“超遷”、“超拜”之類的記載,但奇怪的是,這些被“超”的人都沒有辭讓的記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之位德高望重,尚書、中書、門下省官是權力中樞,被授予這些官時,常常會讓。如魏齊王曹芳以徐邈爲司空,“邈嘆曰:‘三公論道之官,無其人則缺,豈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辭不受”。三官爵的政治文化背景(一)侯、季札、吴王诸人中國古代强調以禮治國,儒家的禮被提到崇高的地位,這是喪中請辭及避諱影响讓官、讓爵的重要原因。中國傳統禮治對於讓德的提倡,對後世影響深遠,是古代讓官形成風尚的文化背景。秦漢以前,讓風已經盛行。那時既有伯成子高辭諸侯、季札辭吴王那樣的讓例,也有衆多的以位讓人的故事。堯舜禹禪讓,太伯、仲雍以周天下讓季歷,鮑叔牙讓管仲等,都被後人稱道。《莊子·讓王》記“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逃入深山,“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不受,又“讓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自投清泠之淵”。漢代以後的讓風,正是受了古代讓賢故事的感召以及禮讓傳統的影響而愈益寖盛的。《漢書·楚元王交傳附向》:漢元帝時劉向上封事:“臣聞舜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及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衆賢,罔不肅和,崇推讓之風,以銷分爭之訟。”(二)缺之人,均有“”讓之舉古已有之,漢代讓官、讓爵蔚成風氣,而魏晉南北朝讓風又遠盛於漢代。本文所列魏晉南北朝時期讓官、讓爵之例,在漢代已見濫觴,魏晉南北朝人的讓官行爲,有些可能是對兩漢時人讓官行爲的模仿。如北齊魏愷辭青州長史時說:“能殺臣者是陛下,不受長史者是愚臣。”表現之一,讓官次數比漢代增多。《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永元十四年(102)冬,“立爲皇后。辭讓者三,然後即位。”表現之二,曹魏末年出現了劉寔《崇讓論》這樣的讓官呼籲。漢代雖然也有一些讓的呼聲,但不如劉寔那樣闡述得系統和具體。劉寔《崇讓論》云: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舉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一官缺,擇衆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才之道也。在朝之士相讓於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矣。爲一國所讓,則一國之士也;爲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推讓之風行,則賢與不肖灼然殊矣。……三司有缺,擇三司所讓最多者而用之。此爲一公缺,三公已豫選之矣。且主選之吏,不必任公而選三公,不如令三公自共選一公爲詳也。四徵缺,擇四徵所讓最多者而用之,此爲一徵缺,四徵已豫選之矣,必詳於停缺而令主者選四徵也。尚書缺,擇尚書所讓最多者而用之,此爲八尚書共選一尚書,詳於臨缺令主者選八尚書也。郡守缺,擇衆郡所讓最多者而用之,詳於任主者令選百郡守也。劉寔簡直欲將讓官代替吏部的選舉。表現之三,出現了所謂的“讓品”。《魏書·崔亮傳附光韶》:太和二十年(496),“以光韶爲司空行參軍,復請讓從叔和,曰:‘臣誠微賤,未登讓品,屬逢唐朝,恥無讓德。’和亦謙退,辭而不當”。爲什麼魏晉以後,讓官、讓爵的風氣比以前更盛呢?這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政治有關。在士族政治的背景下,士人得官、得爵容易,可能身兼數職,並且容易做到高官,這就使士人頻繁讓官有了可行條件。北魏前期,讓官、讓爵現象偶可見到,而其普遍化則是在孝文帝以後纔出現的,應是因爲孝文帝在北方推行門閥政治,士人地位提高的結果。南、北朝都出現第六品官以下按慣例不讓的現象,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前引沈約說“近世小官不讓,遂成恒俗”。儘管沈約之論有誇大的成分,但多少反映了一些實情。通常情況下,小官較多地由出身低微的人士擔任,這些人得官本就不易,讓官當然不樂爲之。不過,儘管通常由低等門戶人物充任的小官授官不讓,南朝讓風依然强勁,說明那時大官比較多。在士族政治下,官分清濁,祿微務繁、品秩不高的濁官成爲士人不樂之職,所以,辭讓濁官也成爲讓風中的一波。在士族政治下,政治環境比較寬鬆,君臣之間關係比較融洽,所以,士人樂此不疲地讓官辭爵,而君主也不厭其煩地敦勸士人就位。士人通過讓官、讓爵,可以自炫身價,又可以博取好名聲;而君主通過頻繁的勸進,可獲禮賢下士之名,又有一種君恩浩蕩的優越感。《北齊書·魏蘭根傳附愷》云魏愷累辭青州長史之授,文宣帝大怒,交代宰相楊愔說:“何慮無人作官職,苦用此漢何爲,放其還家,永不收采。”魏晉南北朝時期,讓爵於他人的現象比較多,讓爵於弟的現象則在東漢偶有發生。《後漢書·郭躬傳附鎮》:“長子賀當嗣爵,讓與小弟時而逃去。積數年,詔大鴻臚下州郡追之,賀不得已,乃出受封。”對推恩爵制度和爵位繼承的嫡長子優先原則,楊光輝先生已有研究,不再重述。可以肯定,兩晉時期已經有了別封制度,而别封是可以讓人的。如《晉書·裴秀傳》:“及(武)帝受禪,加左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邑三千戶。有二子:濬、頠。濬嗣位,至散騎常侍,早卒。濬庶子憬不惠,別封高陽亭侯。以濬少弟頠嗣。”前引本傳附頠傳並記:裴頠襲鉅鹿郡公後,及楊駿伏誅,裴頠以功當封武昌侯,“頠請以封憬,帝竟封頠次子該。頠苦陳憬本承嫡,宜襲鉅鹿,先帝恩旨,辭不獲命。武昌之封,己之所蒙,特請以封憬。該時尚主,故帝不聽”。西晉時期的讓爵,有些與推恩爵制有關,如衛瓘請求以推恩於子的亭侯轉授於弟就是一例。以後的南朝,也有一些別封的的迹象,但尚不敢完全肯定是别封。不過,南朝僅見的兩例兄弟間讓爵,即南齊時褚賁與褚蓁兄弟間,和到撝與到賁兄弟之間的讓爵,推來推去的是其父所封的爵位,有的學者認爲北魏後期出現了別封制度,但,北魏前期也有一些別封的情況。如北魏太武帝時李寶的嫡長子李承和獻文帝時陸麗的嫡長子陸定國讓父爵於弟,都是因爲自己已經有了別爵。北魏後期、西魏北周、東魏北齊都實行別封制,一人可以擁有多個爵位,故可將某一爵位讓與同一家族中的近親。所以,北魏後期,家族成員間讓爵的現象更是常見。(三)北魏出同一家族成北魏的讓官和讓爵一樣,也有在本家族間轉讓的現象。如崔光韶就將奉朝請讓給其弟崔光伯,後又將司空行參軍讓從叔崔和。將官爵讓同族人的現象,北周也有。如《隋書·乞伏慧傳》:“高祖爲丞相,從韋孝寬擊尉惇於武陟,所當皆破,授大將軍,賜物八百段。及平尉迥,進位柱國,賜爵西河郡公,邑三千戶,賚物二千三百段。請以官爵讓兄,朝廷不許,論者義之。”東漢有人因兄未仕,將本可入仕的機會放棄。《後漢書·袁安傳附閎》:“封觀者,有志節,當舉孝廉,以兄名位未顯,恥先受之,遂稱風疾,喑不能言。火起觀屋,徐出避之,忍而不告。後數年,兄得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探索服务合同的试用期
- 2024年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膜生物反应器及其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润滑油销售合同协议
- 2025全日制劳动合同
- 2025年国税局合同制人员医疗险问题
- 2025劳动合同(教师)
- 2025宜昌市存量房买卖合同
- 2025《广州市合同范本》
- 2025深圳市租赁合同协议
- 2025国内认证委托合同
- (三诊)绵阳市高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试卷A卷(含答案)
- 麻醉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钢结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大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MOOC】数学建模精讲-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一试试题(解析版)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