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5 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语言风格_第1页
学案5 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语言风格_第2页
学案5 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语言风格_第3页
学案5 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语言风格_第4页
学案5 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语言风格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5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语言风格(时间:35分钟满分:36分得分:___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奉寄高常侍①杜甫汶上相逢年颇多②,飞腾无那故人何。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③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黯④,中原将帅忆廉颇。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②开元二十七年(739),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订交。③曹刘:汉代文学家曹植、刘桢的并称。④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认为和高适的友情并没有因初逢之后分别时间久远以及友人的升迁而发生改变。B.颈联用“廉颇”典故突出了高适的年龄,又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C.虽有明媚的春光,但诗人想到自己人生迟暮,更觉友情之可贵,因此更觉离别之悲伤。D.全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寄奉之作,由从前事写到目前事,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待友之挚情。解析B项,“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错误,应是从侧面对高适的称赞。答案B★2.前人论此诗,认为杜甫“赠诗不做谀词”。对这一观点应该怎样理解?请结合颔联进行简要分析。(6分)解析“赠诗不做谀词”意思是杜甫写的赠诗不作阿谀奉承的话,即实事求是,客观评价。颔联“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对高适的一生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总戎楚蜀”是说高适作为淮南、西川两地节度使,统领军队,“应全未”是说他未尽全力。这是委婉指出高适在军事能力上存在不足。“方驾曹刘不啻过”是说把高适与汉代文学家曹植、刘桢放在一起并驾齐驱也不为过,这是称赞高适的文学才能。这一联有赞扬,有委婉的批评,可见杜甫“赠诗不做谀词”。答案①颔联认为高适可与曹植、刘桢并驾齐驱,这是对高适的文学才能的赞美。②但也认为高适在楚蜀统领军队未尽全力,委婉地指出高适在军事能力上存在不足。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金陵白下亭留别①李白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②。【注】①此诗当作于天宝九年,诗人九月将有庐山之行,与金陵诸友留别而作。②攀翻,用手折枝。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杨柳,驿亭之外有三棵杨柳,正对着白下之门。B.颔联出句写柳条,一个“暝”字写柳条被吴烟笼罩着。C.颔联对句写柳根,“啮”则写出江汉之水对柳根的吞噬。D.以杨柳为意象,紧扣杨柳,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说法有误。根据诗歌标题“金陵白下亭留别”和诗句“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这里描写杨柳是为了表达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答案D★4.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以后你们再见到这杨柳的时候,为我攀一枝寄给我,聊表相思。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因为“柳”谐音“留”,因此古人送别时一直有折柳送别的传统,这在很多古代诗歌中都有体现。但诗人在这里却并没有在送别当场与友人折柳相赠,而是告诉友人:此时此刻不要折柳了,免得徒增分别的伤感之情,等到以后看到柳树想起我的时候再折吧。这一描写另辟蹊径,与平常的折柳送别写法相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与送别时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答案①诸友与诗人分别,面对如烟之长柳,本应折柳相送;②可诗人却见柳伤情,不暇言笑,于是嘱咐友人:别后见柳,再为我折柳。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9分)采桑子(其八)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注】,人在舟中便是仙。【注】骖鸾: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湖夜色中,管弦声声,鸥鹭习以为常,依然安睡,游人极尽游乐之兴,一切都和谐美好。B.天光水色融为一体,好似一片琼田,这种境界使人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之感。C.词人陶醉在月光皎洁、湖水澄澈的美景中,油然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胜似神仙。D.这首词景中寓情,围绕词人泛舟西湖刹那间的意绪波动来写,表达对西湖的由衷赞美。解析C项,“油然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错误,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是“及时行乐”。答案C★6.这首词写得十分清新,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解析内容上,诗歌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赞美西湖美景。“云物俱鲜”一句,一个“鲜”字写出西湖景物的新鲜美好,表达词人内心的喜悦。“风清月白”二句营造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在月色中莹碧如玉的美好意境,写景新鲜;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谁羡”两句在描绘西湖昼夜美景的基础上,抒发词人厌弃红尘、飘然出世的情怀。情感脱俗。语言上,“天容水色”“云物俱鲜”“风清月白”“琼田”“闲眠”等语言清丽雅致,读来满口生香,令人耳目一新。答案内容:①写景新鲜。天光水色融为一体,鸥鹭安睡,风清月白,琼田一片,如诗如画。②情感脱俗。词人置身西湖美景,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神清气爽。语言:清丽雅致,令人耳目一新。四、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种柳戏题①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作,基调轻松。B.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C.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解析D项,“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召公的深挚情怀”说法错误,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答案D★8.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6分)解析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也可以说这两句展现出柳姓人种柳树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柳宗元通过对自己姓氏与所种柳树同字的巧合,展现出“绕口”的特点,呈现出的是自我嘲讽的态度,语言别致诙谐,充满轻松的语气。思想感情方面,颈联“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中,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通过以上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种柳树,想更多地施惠于当地百姓。表达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