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文化对不同意图犯罪案件的影响_第1页
宽恕文化对不同意图犯罪案件的影响_第2页
宽恕文化对不同意图犯罪案件的影响_第3页
宽恕文化对不同意图犯罪案件的影响_第4页
宽恕文化对不同意图犯罪案件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宽恕文化对不同意图犯罪案件的影响

1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报复是对个人或有情绪的个体的有害行为。在遭到冒犯后,人们常感到愤怒,由于个体具有报复冒犯者的倾向,且在实施报复后会体验到报复的快感(Carlsmithetal.,2002;Cushman,2013;Fehr&Gchter,2002),人们可能对冒犯行为选择进行报复。但报复行为也可能致使个体产生消极情绪或导致消极后果(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宗教意识的影响,而中国文化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现有的西方研究主要集中于宗教意识对宽恕的影响,而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在我国,张田等(2012)指出以宽恕作为教义之一的宗教信仰是影响个体宽恕的因素之一。国内有研究者认为在冒犯行为时出现传统文化的相关提示,会让人们认为宽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往的研究对于冒犯行为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通常对冒犯的界定是研究者的直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都会受到冒犯,传统宽恕文化和冒犯意图对遭受冒犯之后人们的宽恕行为如何造成影响是一个有必要的实际意义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传统宽恕文化的研究多为对理论、学说、观点的互摄与整合,缺乏系统的探讨和完整的论述,并且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去证明中国传统宽恕文化和宽恕行为的关系,更少有研究注意到传统文化与报复之间的直接关系。因此,本研究从此入手,以中国传统宽恕文化作为启动(宽恕启动),探讨有意冒犯行为和无意冒犯行为对受害者消极情绪及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报复/宽恕)的影响。2方法2.1对比实验大学生的宽恕启动实验64名(男生13名,女生51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65±1.49岁的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实验。其中,“宽恕启动-有意冒犯”组、“无宽恕启动-有意冒犯”组、“宽恕启动-无意冒犯”组、“无宽恕启动-无意冒犯”组各16人。所有被试为右利手且智力正常,社会行为无异常,没有生理或心理疾病,实验结束后均获得10~20元报酬。2.2实验材料2.2.1传统宽恕文化启动材料本实验选用了中国古籍中9段有关宽恕的原文(如“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等)。所有传统宽恕文化启动材料均筛选自无宽恕启动材料采取中国古籍中9段关于风景描写的句子(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为确保难度接近,所选用的风景描写句子也均入选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2.2.2词汇的习得度表1内隐态度测量的正式实验材料包括7个攻击性词语(如“仇恨”“暴力”“报复”等),7个中性词语(如“建筑”“湖水”“钢笔”等)和14个假词(如“苹狗”“冰仙”“电笑”等)。12名在校大学生对词语的效价(消极、中性、积极)以及唤醒度和熟悉度(7点Likert量表)进行评分。全部被试均认为7个消极词的效价为消极,7个中性词的效价为中性。而且,中性词(建筑)和消极词(仇恨)在熟悉度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2)=-0.97,p=0.15。另外,有5个中性词和5个非词作为练习材料。正式实验中每个词语重复两遍。2.2.3每轮游戏的界面囚徒困境博弈任务采用囚徒困境矩阵序列。本研究采用的是Zheng等(2016)修改的囚徒困境矩阵序列范式。囚徒范式的具体任务是:被试作为Player1参加游戏,并向其告知Player2为另一位被试,实际为实验助手,即假被试。图1展示了每轮游戏的界面。Player1和Player2均需要在A和B选项中选择一个(A代表合作,B代表竞争)。如果两人都选择合作,则各得10分;如果一个选择合作,一个选择竞争,则选择合作者得0分,选择竞争者得20分;如果两个人都选择竞争,则各得8分,游戏共8轮。2.3实验设计采用2(宽恕启动/无宽恕启动)×2(有意冒犯/无意冒犯)被试间设计。2.4囚徒困境任务的结束被试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前,被试会被告知,他们需要完成五部分的任务:首先阅读9段文字材料(启动阶段),之后与一搭档(假被试)共同完成两个任务,在任务中和任务结束后会各进行一次词汇判断任务。图2为实验的总流程。在启动阶段,被试被要求仔细阅读9节古文。这时在“传统宽恕文化”条件下,被试阅读九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宽恕的文字材料(来自儒家、墨家、道家著述的原文),构成宽恕启动条件;在“无传统宽恕文化”条件下,被试阅读九句有关风景描写的古文材料,构成无宽恕启动条件。接着,在冒犯任务中,被试与另一被试搭档(假被试)配对完成囚徒困境的任务。任务结束后,搭档会为其表现打分,满分20分,搭档给被试的分数即其最终的被试费。对于“无意冒犯”条件组的被试,在囚徒困境任务结束后,结语界面会呈现:您的搭档选择以随机分配的方式来为您打分,您最终的分数是3分,也就是说您将获得3元被试费。由于被试被告知搭档是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决定其被试费,而其获得的被试费与其实际在囚徒困境任务中所获得的金钱数相比少得多,因此,这构成“无意冒犯”条件。对于“有意冒犯”条件组的被试,在囚徒困境任务结束后,结语界面会呈现:您的搭档就您刚才的表现为您打了3分,您最终的分数是3分,也就是说您将获得3元被试费。由于被试被告知其搭档根据其表现打了极低的分数,其所获得被试费非常少,这构成了“有意冒犯”条件。至此第二个环节结束。在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中,通过内隐的真假词判断任务(第四个环节进行彩票抽奖任务,在这个环节中告知被试:您将会通过一个彩票抽奖游戏决定您的搭档的被试费分配,请您从两张彩票(彩票的排列顺序为伪随机)中抽取其中一张。抽取彩票的结果有两种:(1)“无权改变”:您的搭档获得全额被试费(即20元);(2)“上帝模式”:您可以选择给搭档分配以下数额的被试费-A.全额给予/B.扣10元/C.扣17元/D.全扣)。在实际操作中,所有被试均被安排抽到“上帝模式”的彩票。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实验操纵,被试被赋予扣除其搭档被试费的权利,即给予被试报复对方的机会;通过被试对搭档被试费扣除的金额多少来反映其报复的程度。在被试可选择的分配选项中,全额给予意味着宽恕对方,扣10元意味着轻微惩罚,扣17元即为同态复仇,全扣意味着过度报复。第四个环节结束后,被试需要再次完成一个内隐的真假词判断任务以测量其进行报复后的愤怒程度。3结果3.1宽容和报复将影响试验的愤怒水平愤怒水平指标为内隐态度中攻击性词与中性词的反应时差,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进行宽恕或实施报复前后被试的愤怒水平(M3.2报复程度的确定对宽恕启动与冒犯意图对报复程度(包括宽恕)做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宽恕启动-有意冒犯、宽恕启动-无意冒犯、无宽恕启动-有意冒犯和无宽恕启动-无意冒犯中选择不同报复程度(包括宽恕)的人数所占比重存在边缘显著,χ3.3宽容的开始,如果你故意违反了被试错误的影响把前测愤怒水平作为协变量对后测愤怒水平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种不同的刺激条件不会影响被试的后测愤怒水平,F3.4复仇程度对试验的影响把前测愤怒水平作为协变量对后测愤怒水平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报复程度(包括宽恕)不会影响被试的愤怒水平,F4讨论4.1中国传统宽恕文化对低风险犯罪者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宽恕启动与不同意图冒犯对受害者的报复程度以及报复对受害者平复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类型(宽恕启动-有意冒犯、宽恕启动-无意冒犯、无宽恕启动-有意冒犯和无宽恕启动-无意冒犯)对报复程度的影响存在边缘显著,且宽恕启动与冒犯意图对报复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宽恕启动下,有意冒犯和无意冒犯对报复程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传统宽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受害者对有意冒犯的报复行为。在无宽恕启动条件下,遭受有意冒犯的受害者报复程度显著高于遭受无意冒犯的受害者。这说明在无宽恕启动时,受害者并没有减少遭受有意冒犯而产生的报复行为。受到传统宽恕文化影响的受害者,在遭受有意冒犯时的报复程度明显降低,更愿意选择宽恕,这表明传统宽恕文化的确能影响人们的报复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提倡“仁爱”、“君子”、“恕”等为人处世之道,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害者不愿意遭受到冒犯行为,传统宽恕文化启动加强了受害者不愿意让别人遭受同等经历的想法,从而倾向于选择“仁”、“恕”的君子方式予以回应施害者。在无宽恕启动的条件下,受害者的“仁爱”思想并没有被强化,因此,他们更多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甚至变本加厉的方式报复冒犯者。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统宽恕文化宣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传统宽恕文化贯穿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在面对不公平对待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能减少学生对个人及社会的报复行为,降低其危害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4.2自我行为主体评估本研究中,对于受害者而言,进行宽恕或实施报复对其愤怒水平无显著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不一致。另外,王登峰(2008)也指出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言行的控制以及对他人言行的认识。中国人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之前会对自己言行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大多情况下,尽管自己非常希望表达某种意愿或做出某种行为以达成自己的内心需要,但由于直接表达可能会有违社会规范或他人的期望,或可能造成他人的消极看法而只好作罢或以转换、曲折、间接的方式表达。在本实验中,受害者可能认为若他们表现愤怒情绪,会不符合社会或研究者对其的期望,从而压抑着他们的愤怒情绪。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在受文化情景影响的实验中测量出被试真实的情绪。4.3有利于人们实现社会和谐本研究采用启动范式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受到不同意图的冒犯后人们报复程度的影响,发现传统文化启动以及个体是否受到有意冒犯对人们选择宽恕还是报复以及报复的程度存在影响。在接受了传统文化启动后,个体报复程度普遍下降,更大程度上选择宽恕,对避免由报复导致的恶性后果有一定作用,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避免人际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升级,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到内外和谐。因此,本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处事以及处理消极情绪做出指导,有利于减少个体的冒犯行为和报复事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宣扬工作。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宽恕、友善及和平的希望,唯有做好校园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让宽恕、友善及和平深入内心,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模式。(2)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加入传统宽恕文化元素。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阶段,在面对挫折和伤害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