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放号(hào)怒涌关怀备至蜂涌而至
B.号叫(hào)晴景青山绿水晴天霹雳
C.号令(hào)洪涛宏福齐天宽宏大度
D.号角(hào)律吕谈笑风生相辅相成
【答案】D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分辨;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项,“蜂涌而至”错,应为“蜂拥而至”。B项,“号叫(hào)”错,应为“号(háo)叫”。C项,“宏福齐天”错,应为“洪福齐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2.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项,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下列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他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中,A项,“现实主义”错,应该是“浪漫主义”。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
4.下列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号角。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答案】C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诗歌
【解析】【分析】C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错误,这是一首自由体诗,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自由体诗每一行的字数,每一节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二、课文理解
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案】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句式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诗词的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如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然后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再逐句进行分析。
本诗:“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可见,大多使用的都是“感叹句”,从诗词结构上来看,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从韵律上看,又不押韵;但是我们会发现它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并且多用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因此也可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除外,此诗中,也运用了陈述句,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虽然很少,但它也是笔力千钧的句子,表达情感铿锵有力。
故答案为: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句的特色的探究。观察其诗句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在句式上的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6.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是: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应景即兴”手法,并讲明理由。
本题: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它从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本诗通过“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这些景观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首诗是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的,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是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
故答案为: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现手法与主旨的把握能力。结合写作背景与诗人的遭遇,再结合具体诗句,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7.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诗歌
【解析】【分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倭国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橡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所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故答案为: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主要形象的理解能力。鉴赏诗歌形象,首先要感知形象,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体形象合起来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再者要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形象各有其性格品质特点,呈现出各自的特性,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8.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主要涉及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时代精神。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是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本题:写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倭国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倭国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而“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因为当时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倭国,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故答案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主旨的探究能力。一定要结合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和诗歌本身对其时代精神进行探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三、阅读赏析
9.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答案】A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诗歌
【解析】【分析】A项,“仰视”错误,这里写出了诗人的高度,这个巨人形象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0.下列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A.诗歌于雄壮的自然图景中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和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
B.“力”是全诗的诗眼,象征着“五四”的时代精神,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C.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D.本诗形式自由,句式的长短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节奏鲜明,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答案】A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诗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说法有误,本诗表现的不是理趣,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实现了情、景的完美交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2)“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简要赏析这句诗。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答案】(1)一个巨人的形象。分析: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要不断的毁坏旧世界、旧文化、旧事物,不断的创造新世界、新文化、新事物。
(2)“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诗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明确形象的属性,分析人物的情绪、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然后具体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想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本句欢呼巨人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将太平洋拟人化。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
故答案为:⑴一个巨人的形象。分析: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要不断的毁坏旧世界、旧文化、旧事物,不断的创造新世界、新文化、新事物。
⑵“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⑶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丰富而大胆的想象。
1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鉴赏点:赏析诗歌的想象艺术
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
【答案】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本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诗人“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一方面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另一方面表现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诗人一开始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后文又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全诗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具体考查表现手法中“想象”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准确掌握“想象”这一手法。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进而表达的情感。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放号(hào)怒涌关怀备至蜂涌而至
B.号叫(hào)晴景青山绿水晴天霹雳
C.号令(hào)洪涛宏福齐天宽宏大度
D.号角(hào)律吕谈笑风生相辅相成
2.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3.下列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他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4.下列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号角。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课文理解
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6.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7.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8.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三、阅读赏析
9.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10.下列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A.诗歌于雄壮的自然图景中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和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
B.“力”是全诗的诗眼,象征着“五四”的时代精神,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C.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D.本诗形式自由,句式的长短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节奏鲜明,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2)“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简要赏析这句诗。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1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鉴赏点:赏析诗歌的想象艺术
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分辨;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项,“蜂涌而至”错,应为“蜂拥而至”。B项,“号叫(hào)”错,应为“号(háo)叫”。C项,“宏福齐天”错,应为“洪福齐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项,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中,A项,“现实主义”错,应该是“浪漫主义”。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
4.【答案】C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诗歌
【解析】【分析】C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错误,这是一首自由体诗,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自由体诗每一行的字数,每一节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5.【答案】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句式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诗词的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如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然后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再逐句进行分析。
本诗:“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可见,大多使用的都是“感叹句”,从诗词结构上来看,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从韵律上看,又不押韵;但是我们会发现它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并且多用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因此也可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除外,此诗中,也运用了陈述句,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虽然很少,但它也是笔力千钧的句子,表达情感铿锵有力。
故答案为: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句的特色的探究。观察其诗句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在句式上的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6.【答案】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是: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应景即兴”手法,并讲明理由。
本题: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它从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本诗通过“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这些景观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首诗是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的,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是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
故答案为: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现手法与主旨的把握能力。结合写作背景与诗人的遭遇,再结合具体诗句,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7.【答案】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诗歌
【解析】【分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倭国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橡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所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故答案为: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主要形象的理解能力。鉴赏诗歌形象,首先要感知形象,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体形象合起来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再者要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形象各有其性格品质特点,呈现出各自的特性,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8.【答案】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主要涉及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时代精神。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是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本题:写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倭国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倭国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而“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因为当时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倭国,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故答案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主旨的探究能力。一定要结合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和诗歌本身对其时代精神进行探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9.【答案】A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诗歌
【解析】【分析】A项,“仰视”错误,这里写出了诗人的高度,这个巨人形象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诗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说法有误,本诗表现的不是理趣,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实现了情、景的完美交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1.【答案】(1)一个巨人的形象。分析: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要不断的毁坏旧世界、旧文化、旧事物,不断的创造新世界、新文化、新事物。
(2)“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诗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明确形象的属性,分析人物的情绪、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然后具体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想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