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建构研究被弱者化的受害者国内网络媒体对中国留学生的媒介形象建构
2014年,《北美留学生新闻》的官方微信平台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国内媒体眼中的外国学生的印象如此糟糕?》的文章,一名中国学生自己说,国内媒体眼中的外国学生形象非常糟糕,但事实上,中国学生的生活并非如此。这篇文章是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去否定国内大众媒体报道对自身形象的建构,当事人总是更有发言权,当中国留学生认为国内媒体对自身媒介形象的建构并不符合事实,“糟糕”一词甚至指向了某种形式的污名化。情况是否真如文章所言,国内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留学生,其中存在什么问题,成为本次研究的缘起。一、报道样本选取本研究立足于国内媒体对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建构的现状,选取新浪网新闻频道作为报道样本来源。在时间方面,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2016年2月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报道,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框架理论对报道进行分析。二、研究的基本数据在新浪网进行新闻搜索,关键词为“中国留学生”,设定限为新浪新闻频道,限定关键词位于新闻标题,时间分别限定为2016年、2015年、2014年,共找到2187篇,其中2014年933篇,2015年968篇,2016年286篇。通过筛选,剔除重复报道以及非相关、低相关报道,共得到612篇报道:315篇(2014年),250篇(2015年),47篇(2016年),作为本次研究的最终样本。本文分为报道涉及国家、时间、报道类型、报道来源、消息源数量、主要消息源、留学生学历、主要议题、留学生形象、对留学生形象的评价、报道主角11个主要变量。三、就框架研究(一)恩特曼框架的“选择”、“凸显”与“文本”议题框架涉及报道的内容层次,其中“议题”是“侧重”或“面向”的另一种指代。吉特林认为“框架是选择、强调和排除的稳定范式”,恩特曼则认为框架主要包括“选择”与“突显”,框架一件事情就是选择某些可认知的现实以及通过文本凸显它们,以提供定义、因果解释、道德评价、处理方式建议。议题框架中的“侧重”与吉特林的“强调”、恩特曼的“凸显”相类似。1.受害者形象的反映从议题的频数上看,关于中国留学生人身/财产安全议题的报道数量最多,其次是留学生死亡、留学适应以及文化交流议题。把议题分布与留学生形象分布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受害者形象占总体形象的29.1%,是占比最高的中国留学生形象。受害者形象上报道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留学生死亡;二是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三是案件审理,反观这三个议题上的报道,“受害者”形象较其他形象突出。分析可知,正是这三个议题建构了留学生受害者的形象,由于这些议题的报道量占比大,也就导致受害者形象成为国内媒体在报道中国留学生的时候所凸显的形象。2.积极形象的类别分布文化交流议题下的报道在样本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事实上,它也是所占比例较大的几大议题中唯一较为正面的,在76篇文化交流议题的报道中,有73篇体现的是适应较好/较有成就者/积极向上者(下简称“积极形象”)的中国留学生形象。但从文化交流议题报道所涉及的中国留学生所在地来看,总共76篇报道,却有71篇集中在亚洲国家。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这里面的亚洲国家多指日本。事实上,不论在哪国,留学生都是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留学生越多的国家,文化交流活动理应越丰富。而样本中,文化交流议题下的报道几乎只涉及在日中国留学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其他目的国的中国留学生难道没有参与文化交流活动,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分析积极形象的国别分布,也可以发现类似的偏向,亚洲国家占样本比62.6%,北美则占比23.7%,可谓相差悬殊。媒体报道北美中国留学生的样本数最多,从平衡报道的角度上看,北美留学生的积极形象频数理应更大,但从数据来看却不然,原因是媒体在报道北美中国留学生时涉及的积极形象少,其他形象特别是负面形象较多。媒体所建构的这一内部分化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是特定报道偏向下的产物,如报道北美中国留学生时过分强调负面形象,又如对他们的文化交流活动关注太少,在平衡报道上出现偏差。(二)“身份认同”结构1.“弱者”的同情与框架共鸣上文中提到议题框架下中国留学生的“受害者”形象的凸显,事实上,在“身份追问”框架下,这种“受害者”形象也在进一步强化,呈现出“弱者化”的倾向。媒体对不同事件的报道建构了留学生不同的形象,在命案中,被杀的一方成为“受害者”,而杀人的一方则是“肇事者”。但在确定不同事件中的中国留学生基本形象之后,媒体还会对留学生进行身份追问。“身份追问”框架下是媒体的煽情描写,增加报道主角的悲剧性以及受众对报道主角的同情心理。将同情引入媒体的报道框架中,其动因是媒体建构基于情感的话语策略。有学者认为,同情是人类自发且深刻地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本能,也有学者认为,“同情是对‘弱者’的同情,而对‘弱者’的身份界定则是建立在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框架中”。事实上,在中国留学生成为“受害者”或者是“弱势群体”的事件中,他们在海外或受到歧视诬陷,或受到所在地政策的不公正待遇,或遭到抢劫、欺诈、车祸,甚至发生命案,大部分都是由自身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如所在地治安差、种族歧视严重,或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休克。在他们自身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面前,中国留学生就成了所谓的弱者,加深了受众对报道主角的同情,并且越同情越容易对他们的境遇感同身受,从而对留学地的安全产生恐慌。此外,将“受害者”弱者化也是媒体增加框架共鸣的手段之一。框架共鸣与传播效果、动员能力相关,从而解释为什么有些框架更能激起受众共鸣;框架共鸣受到框架可信度与相关显著性两个因素的影响,而相关显著性有三个维度,一是中心性,二是经验雷同,三是叙事忠诚度。中心性维度强调的是框架的价值观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凸显弱者形象背后的价值观建立在弱者思维基础之上,弱者思维则是建立在转型期资源分配不公的大背景之下,这就导致弱者形象与当下受众的某种价值取向不谋而合。2.“富二代”的注意力生产对中国留学生进行身份追问,也是贴标签以及回应标签的行为,将中国留学生与“官二代”“富二代”的身份标签相联系,目的在于博人眼球。“富二代”的标签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关注,有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媒体的建构的影响;前者源于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阶级分化,普罗大众对富裕阶层因为差距悬殊而产生的窥探心理;后者表现在,媒体近年来报道“富二代”相关议题时,为吸引受众关注对此群体形象污名化,导致原本是一个中性概念的“富二代”,在媒介建构下与“纨绔子弟”相等同。由于海外留学费用较高,留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很容易引发旁观者对是否是纨绔子弟所为的疑问。媒体抓住了受众的好奇心理,用“富二代”标签来掩盖中国留学生原本的形象,从而为报道主角增加了一个新的、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的身份。在注意力的生产过程中,媒体首先塑造了“富二代”这一标签,然后将受众对“富二代”的关注点引导到对中国留学生的报道中,从而让停留在“富二代”议题上的注意力成功地转移到中国留学生这一议题上。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上看,身份追问框架下的注意力生产显然是立足于商业模式的。媒体过度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就会出现在南加大吴颖与瞿铭遭枪击案后,受众把关注点从对受害者的同情转向隐含在“宝马车”符号背后的“富二代”身份,从而产生大量负面舆论,伤害了受害人自身名誉与亲友情感。此外,这种报道模式还会激发社会的仇富心理,并且把“富二代”的纨绔子弟隐喻强加在中国留学生形象上,导致后者形象的污名化。在中国留学生施虐案中的报道中,媒体对“富二代”标签进行了回应,这样的回应虽然是对“富二代”形象污名的默许,但对施暴学生的父母亲友而言却体现了关怀。同时,媒体在报道施暴学生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时也会对该现象表示理解,所以回应标签也是媒体平衡报道的一种方式。(三)“拟态环境”的建构媒体常常使用责任框架来为留学生的行为作出归因,比如对于小留学生在海外适应困难或违法犯罪的问题上,媒体常常把他们的行为归因于家长未尽到家庭教育责任;南加大命案频发,媒体归因于南加大校方安全警戒不够,南加州也由此成为“高危地带”;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难找工作,媒体归因于移民政策;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美国大学生活,媒体归因于种族歧视。这种责任框架建构也凸显了留学生的弱势形象。年龄小的留学生不能自己做主,以至于在心智尚未成熟时就按照父母的意愿被送出国;南加大的留学生因为当地治安差,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移民政策和种族歧视问题显然是中国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在这些客观的外界责任归因之下,媒体凸显的是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弱小无助。事实上,很多治安良好的地区都会出现犯罪率较高的“雷区”,由于文化和地理阻隔,国内受众得知这些“雷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大众媒体,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的建构。简单的责任框架容易导致受众的认知偏差。在媒体对南加大命案的报道中,南加大周边的治安成为众矢之的,南加大校区成了无可置疑的“高危地带”,媒体对其危险性的持续报道,客观上放大了南加大的危险性,导致其形象极端负面化。(四)主要话语权较小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当权威部门对事实的界定已不再是理所当然,人们会选择其他替代性框架打破主流框架的事实界定权,这就产生了框架争夺。在中国留学生的报道中,框架争夺立足于话语权的争夺,也就是媒体、官方与中国留学生三方话语权的争夺。在文化交流议题上,呈现出媒体掌握主要话语权的情况;在留学生死亡和案件审理议题的报道上,官方消息成为主要消息源,因为这些报道往往需要官方消息作为确切信息。中国留学生在休闲生活/社会活动以及求职移民这些问题上有较多的话语权,但这些议题上的报道数量往往有限,与媒体和官方掌握主要话语权的议题下的报道数量有一定差距,这就使得中国留学生在话语权上并未占据太大优势。就媒介建构的中国留学生形象而言,凸显的是中国留学生受害者形象,局限于在日留学生积极向上的形象,剩下的是肇事者、留而不学、海外适应困难等带有一定负面色彩的形象。正因如此,中国留学生们也意识到利用媒介为自己说话的重要性,所以会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为自己正名,维护自身形象。事实上,除了在社交媒体上,中国留学生在大众媒体上也会建构自己的形象,为自己正名,这一点体现在框架争夺上。在休闲生活/社会活动、求职创业议题中拥有较大话语权的中国留学生,因为他们是这些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所以他们也希望借此还原相对真实的留学生活,并且在一些报道中,他们也明确地表露出希望为自己正名的诉求。虽然存在框架争夺,但中国留学生们的诉求容易淹没在媒体设置的议题中。所以,他们也更倾向于利用自媒体为自己发声,除了文中提到的微信公众平台,还有播客,只不过从目前话语权与框架争夺的角度上看,中国留学生的确处在弱势地位。四、“中国爱国、社会传播、媒体传播三分法”建构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是“受众认知偏差,网络传播效果差、官方主张和媒介使用环境不国内网络媒体对中国留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轻松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实践经验
- 追及问题奥数六年级难点
- 道路照明设备招标
- 配电工程招标文件获取
- 酒店客房人力资源外包
- 重新出发严守纪律的保证书
- 鉴定人保证书的法律效力解析
- 钢管架工程分包劳务协议
- 铜管配件采购合同
- 钢质门窗招标文件
- 黄庄小学关爱留守儿童会议记录4份
- 仓管员考核试题仓管员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试卷(含答案)
-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查处理文书格
- 樱花栽培管理浅谈
-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说课稿
- 医院回避制度
- 新概念第二册第62课
- 在全市现代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 DB63∕T 954-2020 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规范
- 第四讲(2)转炉主体设备
- 武汉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核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