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_第1页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_第2页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_第3页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_第4页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亮点,《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谈论》)和《甲壁草屋笔记》(以下简称《读》)向我们展示了古人想象的奇特世界。事实上,它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面展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有着很强的认知意义。在两部作品的人物长廊中,商人都占据了一席之地。我们随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或喜或怒,或行善或作恶。在表现这些商人形象时,由于两部作品的作者生活在基本相同的时代,对于价值观、道德观有一定程度的共识,所以他们笔下的商人有其共性;但由于两位作者的身份各异,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因而他们塑造的商人形象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聊》和《阅》商人形象的共性主要体现在这一人群作品中所占的比重、人物的品格特征、所表现的作者思想倾向等方面。我们首先看到,在作品人物长廊里,商人群像只是占据了一席并不引人注目的位置。《阅》凡二十四卷,记载各种类型的故事多至千余,但涉及商人的只有二十余则;《聊》对商人形象刻划笔墨多一些,然全书有十二卷400多则故事,描写商人的故事仅占十分之一。就是在这些数量不多的篇目中,还有些商人只是线索人物,作者用来引出故事,或者只是作者发表意见的证据。如《聊》卷一《贾儿》叙述一个商人的妻子被狐纠缠,丧失羞耻感,全家不胜其嬲。商人父子延医驱禳全无效果,商人的儿子最后不得不大开杀戒,设计用毒酒除掉了狐害。这里面的商人只是儿子的陪衬。《阅·滦阳消夏录(三)》叙述一张姓商人的奇遇:“娶一妇归,有大家风”,但事先不知道夫人曾是某侍郎之妾,而这位夫人因为违背了誓言,“精魂昼现”,突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屁股上挨了三十大板。再如《阅·如我是闻(二)》借一“剧盗”之口说:“巨商富室,重息剥削之财,以及一切刻薄计较、损人利己之财,是取之无害。罪恶重者,虽至杀人亦无害,其人本天道之恶所也。”作者把商人视为众恶之一,作为道德批判立论的佐证。总的来说,作者对这一人群是粗线条勾勒者为多。两部作品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表现商人普遍有着明显的人格缺陷。《聊》对商人的批评比较温和,但作者细致地刻划了几个无良商人的形象,很有典型意义。如小商人梁有才,“寡福,又荡无行”,对云翠仙始乱终弃,赌资罄尽时竟然将妻子以八百金卖给富人为妾(卷六),金陵卖酒人乙先是在酒中投水置毒发了昧心财,又对邻家美色女子起不良之心(卷九)。在这类商人身上集中了商人的种种恶习。至于意外得到狐鬼帮助的商人,则是因为他们比一般的商人多了一份真诚。马二混有“仙女缘”,意外得到仙女的帮助,“顿更旧业,门户一新。笥中貂锦无数,任马取着”,作者叙完这则故事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而后又自己释然,说明仙女看重主人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朴讷”,是因为他具有别的商人不可多得的好品质(卷六)。这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讥讽了商人的无德,对商人真算得上不留情面。相比之下,《阅》对商人的否定态度还要激烈得多。除了一两个商人,《阅》作者笔下的商人个个都遭到了针砭。有的商人一旦发迹,便忘恩负义,恩人落魄上门求助时“神情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恩人“语讫絮泣”,商人却“似不闻”(滦阳消夏录三);有的商人“抑勒剥削,机械百出”(如我是闻四);有的商人“年少美风姿”,行为却肮脏不为人齿(槐西杂志一);有的商人与妻子长年离散,双方都以为对方已死,意欲组建新的家庭,新婚之夜夫妇意外相逢,丈夫却对妻子“且垢且殴”(滦阳续录五)。商人与狐为友,称兄道弟,却对狐家女子轻薄非礼(如我是闻四)。两部作品还都写到了商人离家外出以后家庭的变故,比如狐或鬼乘虚而入,商人妻或死于非命,或被引诱拐骗,作者没有点明原因,有时干脆说成是因为狐莫名其妙地来骚扰,鬼无缘无故地“求代”,实际上已经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商人重利轻离别”对妻子精神上的伤害,揭示了作为“商人妇”的实际生活状况。《聊》和《阅》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劝善惩恶,在刻划商人形象时也都体现了善恶果报的观念。凡是品行不端的商人,都受到了这样那样的报应。贩枣的李某诱骗别人的妻子,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妻子早已跟别人私奔,而拐来的女子不久又“复随一少年遁”(《阅·滦阳消夏录三》);忘恩负义的山西商人翻脸不认恩人,随即被术士戏弄,“检箧中少百金”,“又失一狐皮半臂”,“惭沮,亦移去,莫知所往”(《阅·滦阳消夏录四》);沧州商人“逼嫁其弟妇而鬻两侄女于青楼”,不久便遭横祸,“自膝以下,筋骨糜碎如割切,号呼数日乃死”,在作者笔下,作恶在前,遭报在后,这两件事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联(《阅·槐西杂志一》)。《聊》则细致描绘了无良商人的可耻下场和行善商人的意外幸运。“荡无行”的梁有才被狐女云翠仙痛骂怒责,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得救后苟且存活,不久死于狱中;卖酒的金陵乙“化为狐,四体犹着人衣”,“数月寻毙”;某商人从屠夫刀下救了一只狗,这只义犬后来不仅救了他的命,还保住了他的财产(《聊》卷九);商人偶入废寺,允诺出资修建山门,不料被僧人敲诈,“神佛现化”使之获救(《聊》卷十);最有惩诫意味的是(《聊》卷五)叙述贩布商人的经历。这位商人请相面先生为自己卜吉凶,“运数大恶”,于是急忙带上积攒的钱财赶着回家。路上遇到一个差役,“渐渍与语,遂相知悦”,“屡市餐饮,呼与共啜”,无意中得知这就是去家乡勾自己性命的鬼吏,鬼吏劝他:“子行死矣,一文亦将不去,请即建桥,利行人”,他照办了,令他大喜过望的是,竟因此一善举免去了厄运。耐人寻味的是,两部作品还不约而同地赞扬了有着强烈家庭责任感的商人。牛成章死后,魂魄至金陵经商六年,待儿子找到他诉生活窘迫之状,牛成章处置了背叛自己、无视儿子死活的妻子后溘然而灭,让儿子继承了自己的遗产,“富有万金”(《聊》卷七)。任建之临终前托付申竹亭二百余金,嘱其一半用来料理后事和赡养妻儿老小,一半作为申的酬金,申得金后昧财而逃,时间过去十几年,任建之携鬼友报复,使得儿子有足够的钱作为经商资本,“十年间,财雄一方”(《聊》卷十一)。《阅·槐西杂志(一)》也写了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出外经商死在异乡,魂魄先于凶信回到故里代子偿还了赌债。相比较而言,两部作品表现商人形象有着更多的不同之处。最为明显的差别是作者对商人的态度不同。在《阅》作者笔下,商人几乎是缺德、狡诈的集大成者,是作者进行道德教化的反面教员。他们或是为富不仁,或是行为肮脏,与人相处根本无所谓真诚的友谊,面对朋友家的女子照样兽性大发;他们多是依靠骗术赢得利润,如某商人“携柴窑片磁,索数百金,云嵌于胄,临阵可以避火器”,作者一语亲自揭穿了骗局:“何不绳悬此物,以铳发铅丸击之”,商人“急怀之去”(如我是闻二)。他们一般都很吝啬,挥金如土往往是为了满足肉欲享受(槐西杂志一)。他还描写了小商人张福的懦弱和愚昧,明明是自己受到了欺凌性命已危在旦夕,公堂之上却作伪证,指望里豪能够赡养老母使之得以善终(滦阳消夏录四)。《阅》对商人也有肯定,但正面描写的实在太少,真正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如我是闻(四)》中的商人是一位正人君子,因此得到了狐的信任和尊重,“将商于外”.便“以家事托狐”,而狐也很尽责尽力,“凡火烛盗贼,皆为警卫;童婢或作奸,皆摘发无遗,家政井井,逾于商未出时”,但商人的妻子与邻居有私,狐却知情不报。商人认为自己正直有德,不应该蒙受这样的耻辱,不料狐却振振有词地告诉他,因为他前世侵占邻人钱财,今世该由妻子偿负。今生有德,却难保前生清白,作者对商人的成见可谓深矣。《阅》中的商人群中,只有杜奎是唯一的落落君子,他“刚劲有胆,不畏鬼神”,在途经六盘山麓时独自投宿废堡破屋。夜晚,有女鬼裸入其怀,“拟以一宵之爱,乞市薄彗,移骨平原”,杜奎慨然正色,表示“乘人窘急,挟制求欢,则落落丈夫,义不出此。汝既畏冷,无妨就我取温;如讲幽期,则不如径去”,他“拥之酣眠”,特意为此事耽搁了几天,“为营葬营斋”,没有一丝邪念(姑妄听之四)。遗憾的是,像这样的正面商人形象,在《阅》中硕果仅存。布商韩某不忍心眼看邻居因债务所逼卖子入贱业,筹措赎身费用,连狐女也觉得他“刚气砭人”,但这样一个善人的生活却不检点,要不是狐女觉悟,认识到“害善人者有大罚”自动离去,他寿将不永(如我是闻四)。作者借一修行有素的道士之口斥责想要得道成仙的商人:“尔曾闻笙歌锦绣之中,有一人挥手飞升者乎?尔曾闻炫术鬻财之辈,有一人脱屣羽化者乎?……此在尔辈之自度,仙家安有度人法乎?”(姑妄听之三)这一席话,简直是对商人的盖棺定论。与《阅》作者的刻意丑化不同,《聊》的作者是把商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层面来反映的,描写商人的生活是展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商人是社会的成员,因而对商人的看法显得比较客观。在《聊》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群奸诈无耻的商人,他们因为哄吓诈骗赚了昧心钱,一度得意或者得势,但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甚至像贩蝎子的南商那样,并没有做什么欺心的事,只是“伤生既多”,“见怒于虿鬼”而遭到报应被伤害了性命(卷十二)。我们更多地看到,《聊》的商人队伍,成员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其中有奸商,但绝大部分是有些心计但并不很坏的,甚至还有一些是忠厚老实、有些木讷迂腐的;有的是世代经商,也有的是书生改行;商人大部分是男性,但也不乏精明的女子;有的是活生生的人,还有的是人死后的魂灵;有的亲身在商海漂浮,有的则在幕后经纪;有的是狐,有的是鬼,还有的是花神树精。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总是外出打拼,所以他们往往见多识广,很多人博学多才;由于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又常常显得足智多谋;常年离家,使得他们的婚姻和家庭常生意外变故,他们的感情生活也比常人复杂丰富。作者在描写他们的生活经历时,饱含着同情和关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聊》所刻划的商人,绝大部分不是为了牟取暴利,而是为了生活而挣扎,想从社会的最底层往上爬得高一些而已。所以,即使是像王十那样贩私盐、公然违法的小商人,作者也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坏人,而是借阎王的口为他开脱:“私盐者,上漏国税,下蠧生民者也。若世之暴官奸商所指为私盐者,皆天下之良民。贫人揭锱铢之本,求升斗之息,何为私者!”在冥中,阎王非但没有让王十服苦役,而是作为监工督诸鬼清理奈河,让他狠狠整治了平时为非作歹的“高苑肆商”。作者并没有居高临下俯视这一人群,而是跟他们处在同一平面上,向读者说着他们的故事。由于创作的目的不同,两部小说在刻划商人形象时手法也就各异。《阅》作者较多理性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刻划简洁,人物故事梗概化,用的是写意手法;而《聊》则倾注了作者浓郁的感情,故事情节大多完整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栩栩如生。在《阅》中,我们看到的商人,几乎浑身都写满“无商不奸”的标记,时时刻刻都表现出他们的职业特点:他们往往轻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讲信誉,为人机巧,多疑,也许正因为自己常以巧言惑众,在面临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他们决不轻信。《阅·姑妄听之一》叙述几个商人行至山间,遇到一老道,口称接引,几个人“坚谢不往”,而后来有人发现,这个老道实为虎精所化,轻易上当的人让老虎果腹而还。这几位商人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审时度势,分析权衡利弊,他们的“疑骇无应”是一事当前作为商人的必然反应,他们的明哲保身绝非侥幸和偶然。作者在为我们展示着几个商人形象时,既无环境背景的渲染,也无肖像外貌的描写,只是几句简略的对话,一位商人的“私念”这一心理活动的平铺直叙,几个谨慎机智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纵览全书,《阅》中的商人形象比较单一,是一种类型化的表现方式;除了一两个有人性有善举的,大多属于应当鄙薄和批判一类。《聊》中商人形象则饶有风趣,既有粗线条勾勒的写意人物,也有描绘极其细腻的人物工笔。刻划细致的有如下四类。一类是隐在幕后运筹帷幄者。车生“耽饮”,因此结交同样善饮的狐为酒友。狐答谢车生,为其“少谋酒资”,先是让他晨起拾得遗金,又告诉他“院后有窖藏”得钱百余千,当车生沾沾自喜“囊中以自有,莫漫愁沽矣”,狐却说“辙中水胡可以久掬?”指点车生用这些钱作为资本经营贸易,车生“由此益富”(卷一)。王成原为贫家子,且性懒惰,生涯日落,在狐媪的严厉督促下经商,而他的一切取舍全由所住旅店的主人决定,这个旅店主人将王成的事视为己任,一一筹措谋划,帮助王成捞回了初次经营亏损的本钱。回家后,在狐媪的安排下置田造屋,“居然世家”,在狐媪的监督下运作,“家益富”(卷一)。第二类是“半路出家”的商人。《聊》中有许多商人原本是书生,有的是对科举绝望,有的则迫于生计,弃学经商,这其中有的很快就完全褪尽书生气,还有的则本色不改。卷十一中写到慕姓书生的父亲“以文业迂”,逼着他学做生意,而慕生却“每舟中无事,辄便吟咏”,因此打动鱼精所化少女白秋练的芳心,“意欲附为婚姻”,闻慕生不肯,竟卧病不起,听慕生吟诗几遍则病愈。因婚事受到严父阻挠后慕生“凝思成疾”,“久之,支离益惫”,白秋练为之吟诵数首,慕生顿时“沉疴若失”。白秋练得到慕翁的认可是在“从女言,得厚息”之后,这是因为白秋练深知“凡商贾之志,在于利耳”,“妾言验,则妾为佳妇矣”。几年下来,“谋金不下数万”。这一家三个商人形象各有异趣。慕翁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人,他轻视读书人,更不甚理会年轻人的感情,开始时极力反对儿子与白秋练交往,因为儿子生命垂危才迫不得已“哀请”之,白秋练的到来使儿子恢复了生机,他还批评她“自总角时,把舵棹歌,无论微贱,抑亦不贞”,拒绝接纳为儿媳。一旦依白秋练所言大赚了一笔,随即主动寻亲。慕生虽然身在商海,但始终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先是按照父亲的安排做事,后来又完全听从妻子的计策,他除了潜心读书外对生意上的事没有发生过兴趣,只是想要说服父亲时,才对白秋练的生意经大加夸张。而白秋练则堪称“儒商”,她青睐慕生,是因为他的“执卷哦诗,音节铿锵”,独自一人时“吟益苦”,她生病要听慕生吟诗方愈,她也曾为病体支离的慕生吟诗治病。她对一般的商人有着深刻的了解,知道怎样才能赢得慕翁的信任,又有着极其精明强干的商业头脑,这样才稳固了她在慕家的地位。然而对诗歌的爱好并不稍减,在生命危急时还嘱咐慕生:“如妾死,勿瘗,当于卯、午、酉时,一吟杜甫梦李白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