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与儒释道融合_第1页
梁武帝与儒释道融合_第2页
梁武帝与儒释道融合_第3页
梁武帝与儒释道融合_第4页
梁武帝与儒释道融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武帝与儒释道融合

由于虚假佛教和侯景的混乱,梁武帝在后世的声誉很差。事实上,这是梁武帝的两个缺点。然而梁武帝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也是客观事实。本文拟就梁武帝的历史贡献略作探讨。一、梁武帝弘扬国子学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用儒经来选拔官员,致使儒学在两汉盛极一时。东汉末年以降,直到萧齐,由于政局的动荡、玄学的兴起、道教和佛教的冲击等原因,儒学大大衰落,以至宋、齐两代的国子学存在不到十年。梁武帝即位后,重视学校教育,推崇儒学,促使经学再度复兴。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对此有生动描述:“汉氏承秦燔书,大弘儒训,太学生徒,动以万数,郡国黉舍,悉皆充满,学于山泽者,至或就为列肆,其盛也如是。汉末丧乱,其道遂衰。魏正始以后,仍尚玄虚之学,为儒者盖寡。时荀靑、挚虞之徒,遂删定新礼,改官职,未能易俗移风。自是中原横溃,衣冠殄尽,江左草创,日不暇给,以迄于宋、齐,国学时或开置,而劝课未博,建之不及十年,盖取文具,废之多历世祀,其弃也忽诸。乡里莫或开馆,公卿罕通经术,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后生孤陋,拥经而无所讲习,三德六艺,其废久矣。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诏求硕学,治五礼,定六律,改斗历,正权衡,……十数年间,怀经负笈者云会京师。”萧梁时期经学的复兴,直接得力于梁武帝一系列兴办学校、敦崇儒经的政策和措施。建武元年(317),东晋建立,68年后的太元十年(385)才建立国子学。永初元年(420),刘宋建立,22年后的元嘉十九年(442)才建立国子学。但8年过后,即元嘉二十七年,就因为与北魏的战争导致财政拮据而裁撤了国子学。建元元年(479),萧齐建立,6年后的永明三年(485)才建立国子学,永明十一年又因太子萧长懋病逝致令国子学停办。所以史家说宋、齐两代的国子学存在的时间都不足十年。梁武帝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为“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梁武帝在积极兴办学校的同时,还增加国子学的讲授内容。刘宋时的国子学,《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经,《论语》和《孝经》为一经,共计十经。萧梁时,《周易》的郑玄注与王弼注、《尚书》的孔安国传和郑玄注、《孝经》的孔安国传和郑玄注、《论语》的郑玄注和何晏集解并立国子学;除《孝经》的孔安国传在梁末亡佚外,其余都被陈朝继承萧梁之前,“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梁武帝亲自示范,登堂讲授《孝经》。太子萧统效法父皇,于天监八年在寿安殿讲授了《孝经》。第二任太子萧纲则在玄圃讲授梁武帝所撰《五经讲疏》,听众济济一堂。梁武帝还将兼任国子助教的皇侃召入寿光殿讲授《礼记义》。梁武帝撰成《五经讲疏》后,选拔精通儒学的官员到全国各地去宣讲。在梁武帝父子的影响下,京师和地方官员都竞相传授学问。梁武帝统治后期最受宠信的大臣朱异,在仪贤堂传授梁武帝所撰《老子讲疏》,听众多达千余人。朱异与尚书左丞贺琛在士林馆内,每天轮流传授梁武帝所撰的《中庸讲疏》。太子萧纲将朱异召入玄圃,传授《周易》。“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梁武帝在直接敦崇经术的同时,还实行了士族子弟通过经学策试入仕的制度。天监四年正月,梁武帝颁诏:“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梁武帝发展经学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组织精通礼学的官员编纂五礼。早在齐武帝永明二年(484),五礼的编纂就已开始,但到萧齐灭亡时,五礼尚未编纂完成,并且由于变故频发,已编成的文稿多次散失,特别是在齐末战乱中,更是大部分文稿荡然无存。天监元年,梁武帝登基伊始,就诏令立即着手编纂五礼。于是以明山宾掌吉礼,严植之掌凶礼,贺#掌宾礼,陆琏掌军礼,司马醁掌嘉礼,尚书左丞何佟之总其事。何佟之亡故后,伏%接替他的工作。由于礼仪深广、记载残缺,需要集思广益,梁武帝又令丹阳尹沈约、太常卿张充和徐勉共同参与其事,不久又钦点徐勉总其事。后来,中书侍郎周舍和庾于陵也奉旨参与其事。众学者不能决断的疑难问题,提交梁武帝裁决。五礼历时22年,于普通五年(524)二月编纂完毕。吉、凶、军、宾、嘉五礼的《仪注》保存在尚书省,副本存放在秘阁,还撰写了五礼典书。五礼的系统整理,既统一了错综分歧的见解,也有利于五礼及相关文献的保存,同时更有利于礼制的顺利实施。毫无疑问,这项巨大的工程极大地推动了经学的复兴和发展。皮锡瑞指出:“北朝诸君,惟魏孝文、周武帝能一变旧风,尊崇儒术。考其实效,亦未必优于萧梁。”二、梁武帝个人客观主义对佛教的态度孔子创立的儒学,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学说,不仅符合最高统治者的需要,而且是个人修养的不二法门。它不仅是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道教以黄帝、老子的思想为理论根基,由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演变而来,其核心则是内丹养生之道。佛教宣扬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弥补了儒学对终极关怀的缺失。作为舶来品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不断有人公开反对佛教。显著的事例是:萧齐时,竟陵王“(萧)子良精信释教,而(范)缜盛称无佛,……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梁代之前,就有人儒佛双修、道佛双修,或由儒入佛,或由道转佛。但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者兼修的学者,梁武帝堪称是第一位。他在《述三教诗》中写道:“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梁武帝虽然极力推崇佛教,但实际上是儒释道兼修。他的著述既有《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尚书大义》《孔子正言》《毛诗答问》《春秋答问》等儒学类,也有《老子讲疏》等道教类,还有《涅?》《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的佛教类。梁武帝开启的儒释道兼修的范式被人们纷纷效法。王褒在为教育诸子而撰写的《幼训》中说:“吾始乎幼学,及于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汝能修之,吾之志也。”梁武帝三教兼修而格外推崇佛教,他将佛教视同月亮,将儒教和道教等视作“众星”。不仅如此,梁武帝甚至更明确提出:“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朕舍邪外,以事正内诸佛如来。……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化迹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梁武帝开创的“三教同源”说为儒释道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树立的三教兼修的范式则在实践上为儒释道的融合开辟了道路,也极大地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三、梁武帝时期藏书萧梁时期,不仅经学开始复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文学空前繁荣,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成就同样与梁武帝密不可分。时人刘勰曾称赞说:梁武帝登基以来,“文思广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经典礼章,跨周轹汉,唐虞之文,其鼎盛乎”梁武帝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史家称赞他“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梁武帝还亲自编订了历代赋,并敕令左卫率周舍作注。在梁武帝编纂文集的启发下,太子萧统“撰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在梁武帝笃好文学的熏染和带动下,前后两个太子萧统与萧纲也都爱好并擅长文学,经常招集文学之士讨论文学问题或创作诗赋。萧统“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萧梁时期不仅经学得到振兴、文学一派繁荣,而且整个文化事业都达到了魏晋南朝的顶峰。李延寿称赞说:梁武帝“制造礼乐,敦崇儒雅,自江左以来,年愈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梁武帝为保存、整理和编纂典籍做了大量工作。齐末的兵火烧毁了秘书省,保存在里面的典籍荡然无存。梁武帝登基后,在百废待兴、政务极其繁忙的情况下,诏令秘书监任窻着手搜集典籍。很快就收集到数万卷图书,仅保存在文德殿的就有23106卷,而华林园的佛教典籍还不包括在内。进而,梁武帝在文德殿设置学士省,征召高才硕学者待诏其中,校定坟史。太子洗马到沆、刘峻与学士贺踪等人都被派去从事这项工作。为了更好地保存典籍,梁武帝派人专事抄写副本———到洽抄写甲部即经部书,张率抄写乙部即史部书,后又抄写丙、丁二部即子部和集部书。梁武帝还敕令刘勰与慧震沙门在定林寺撰写经论天监十五年,梁武帝敕令太子詹事徐勉选拔才学之士到华林园编纂大型类书《华林遍略》。何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钟屿等5人历时8年修成,共计700卷。《华林遍略》编成不久就流传到北朝,备受重视。北齐的《修文殿御览》和隋朝的《长洲玉镜》两部类书的编纂都是以《华林遍略》为蓝本,唐代编纂的《艺文类聚》也充分利用过《华林遍略》,因而该书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具有深远影响。梁武帝还先后令人编纂了佛教类书《佛记》和《经律异相》,其中后者保存至今。流传至今的还有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释僧ue3d7撰写的《出三藏记集》、释宝唱撰写的《比丘尼传》等佛教典籍。萧梁时期文化的昌盛,突出表现在私人藏书数量众多。太子萧统在东宫聚书近3万卷,第七子萧绎在荆州聚书更是多达8万卷在梁武帝的敦崇和推动下,萧梁时期的文学和文化事业都达到魏晋南朝的鼎盛,其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四、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制度创新众所周知,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时代,门阀士族垄断了军政大权,皇权式微。刘宋和萧齐时,门阀士族虽然逐渐走向衰落,但仍还具有强大的势力,庶民入仕仍然相当困难。极少数庶民侥幸跻身仕途,则被称为“恩幸”或“幸臣”,意谓他们是凭借皇帝的宠爱而飞黄腾达者,遭到士族蔑视是可以想见的。萧梁时期,梁武帝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导致士族势力受到抑制,庶民势力迅速崛起,从而促成了社会从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转变。曹魏时起,士族依据九品官人法、凭借门第就可直接入仕,基本不问才学的有无,甚至白痴也可以做官。例如,出身江左第一高门陈郡谢氏的谢灵运,其“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西晋以来,由于门阀制度的确立,士族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让寒庶子弟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天监四年,梁武帝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这些学生由政府供给饮食,他们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到政府部门任职。为打破士族对寒庶的歧视和压制,天监八年五月,梁武帝下诏:“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萧梁时,一些官职的选用基本体现了“唯才是举”的原则。史载:“梁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限资地,多以他官兼领”另一方面,本来由寒庶阶层或下层士族担任的一些官职,其用人标准也开始改变。尚书省的“五都令史,与左、右丞共知所司。旧用人常轻,九年诏曰:‘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领众局,亦乃方轨二丞。顷虽求才,未臻妙简,可革用士流,每尽时彦,庶同持领,秉此群目。’于是以都令史视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