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亡美学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死亡美学不仅限于神话学、文化哲学、解释学、美学等精神形态的范畴,而且在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下,死亡美学不断结合文学史和史史,对美学观点做出了看法。但目前,死亡美学还属于比较偏门的学科,国外设立了关于“哲学——死亡”的公开课程,但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课程。作为审美与艺术领域中的一个神秘的话题,“死亡美学”也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不断吸引着研究者的深入探究。那么,何谓“死亡美学”?其在审美领域中的形式又展现为哪些层面呢?一、“死亡意象”的概念界定科学以冷酷的面孔向每个生存个体无情地宣称:人终有一死!在这个意义上,生命面临着生物的和物理的双重限定,它无法违背这个客观的自然法则。但是,死亡从来不仅仅是一个代表结束的词汇,“死亡阴影”、“死亡焦虑”等种种代表艺术气息的词汇编制了死亡意象,形成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之上的第四维度,从而把一种单纯的名词转换到富有情感和启示的艺术美学范畴之中并拥有它独立或流行的见解。在中国,颜翔林在《死亡美学》中提出了“死亡意象”的观念:“参照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之一——意境,提出死亡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死亡意象,指称我们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他明确界定了“死亡美学”的概念——“死亡美学探究死亡现象,即从本体论、生存论、价值论等视界对死亡进行综合考察。”[1]由此可见,在颜翔林的论证体系中,是将“死亡意象”与实证性的死亡学研究区别开来,从抽象思维的角度对“死亡意象”进行了艺术性的研究,倡导对审美不死的永恒性进行考证与研究。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哲人们便不断对“死亡”与“灵魂”进行着探索,从苏格拉底的“相信神帝与天命说”至柏拉图的“死亡是灵魂的解脱,而灵魂永远不死说”,从亚里士多德的质疑灵魂不死说到黑格尔的“死亡是一种扬弃”说,“死亡”曾一度作为终极话题被学者津津乐道。直至中世纪新兴的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哥特式建筑的诞生,开启了西方艺术中死亡美学的展现历程。这种阴郁的“死亡”艺术从纤细怪诞的哥特式建筑开始萌发,逐渐发展并影响了17、18世纪文学叙事使之形成吸血鬼小说潮流。其阴郁的风格一直绵延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英国,形成歌唱着死亡、恐惧与黑暗主题的哥特风格音乐。整体来看,西方死亡美学里具有死亡暗示风格的鲜红血液、哥特式音乐等等与东方玄学“涅槃”重生在不断渗透,并在当代哲学、美学、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范围内形成了大规模的死亡美学的研究潮流。二、灵魂死亡与灵魂不朽观综观以往死亡美学的艺术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及相关理论,大致可以把死亡美学分为身体死亡美学、灵魂死亡美学、个性死亡美学三种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中西方死亡美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即是身体死亡美学。要理清什么是身体死亡美学,首先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如果我们是由身体组成,那我们又如何去理解身体?法兰西学院院士保尔·瓦莱里(PaulValery)在他的英语论著《美学》中谈及“身体”时曾很感慨地说:“我们每个人都称这个物品为‘我们的身体’,但我们自己本身并没有给它任何名称,我们对别人提到它的时候,好像它是个归属我们的东西;然而我们对自己而言,它却不完全是个东西。”[2]身体就是人,我们从这句话中看出些思路,身体的归属存在角度的差别,身体在别人眼里是一种称呼,一种区别于他人是“你”的归属物的代名词,而对于你自己来说,身体是作为人,自己的生命体存在,不再是归属的关系,而是物质生命体而存在,保尔·瓦莱里从他人和自身的两个角度来解释身体就是人的观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德谟克利特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人及其身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它们同自然事物的相通性和一致性。而且,在他看来,这种相通性和一致性不仅表现为:“人及其身体的毁灭(或曰死亡)也同自然万物的毁灭一样,都是由组成它们的原子‘分离’或‘解体’所致。”[3]由此观之,德谟克利特把人的死亡看作是组合成人及其身体或身体器官的原子集团的崩解的结果,身体即像自然环境里的气、水、土一样在生命的下降运动里走向死亡。他论述了灵魂是“有形体的”和“有死的”认定,只有那些原子才能构成灵魂,也就是说他把人类死亡看成灵魂和肉体的一致。简言之,“死亡”就是肉体腐烂消失,就像医生宣布病人的死亡,就像枯萎的花朵,身体死亡的表现更趋同于科学性的概念,总是伴随着失血过多、器官缺失、肢体分解等肉体折磨的死亡方式。在艺术与审美显现中,“自然之身”的死亡经常被表现为或则趋向于科学上的死亡方式,或则结合艺术界与具有死亡意象的物体结合的死亡方式,形成新的但不沉重的方式来表达死亡的含义,并进一步具有审美范畴的意义。第二,“死亡美学”从高一级层次上则可被表现为“灵魂死亡美学”。“灵魂”这一观念在原始时代就早已产生,在神话中已普遍流行。“灵魂”概念原是分开来讲的,“魂”(Soul)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Spirit)即生命力,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在原始的概念里,“灵”是非物理实体,“魂”是物理实体,灵魂组在一起组成我们的人体,也就是在原始时代,灵魂是依附于肉体的一个概念。但当柏拉图说:死亡是灵魂从身体的开释。灵魂与身体的界限渐渐被发现。柏拉图的灵魂观强调灵魂不朽,如“灵魂窥见了坟墓后面的光辉”,“在地上获得被揭示出来的天堂”。[4]再根据柏拉图《斐多篇》,灵魂不朽观有两个前提:1理念是永恒的,非现实的;2永恒和非现实的事物只能被永恒和非现实的事物所认知;关于第1点我们可以从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罗生门》两篇小说的情节看出。“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便在于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5]换句话说,精神的价值超过了身体死亡,是在强调自由的永恒性,它本身的非现实性,但灵魂不朽的第二点却有它的局限性,拿几个反例:难道意大利人就不能研究西班牙的历史吗,难道只有成为猫才能研究猫?所以第二点同类互知有它的理论局限性,所以在这里我们探讨的灵魂死亡美学主要是理念的永恒和非现实性。“死亡这一观念在我的工作中仍是最甘美的母胎。”[6]三岛由纪夫把死亡看做它可以循环汲取灵感的源泉,他从文学的角度,不断分解、重组死亡给他的死亡想象,给作品的死亡人物赋予情境,影响一代一代的读者,使人物的精神超越本身,产生不朽的影响。第三,从当代审美的发展承接性来看,“死亡美学”又被强烈地展现为“个性死亡”的形式。“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就个性的结构复杂这一说法,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法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卡特(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但无论是哪种定义,都极其强调“个性”对个人存在的依赖。由于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也就是个体的外显和内隐所依存的,所以在研究死亡的时候我们也就多出了一种分类——“个性死亡”。“个性死亡”在当代被突出地表现为文学与艺术中人的个体独特性的瓦解与消亡,如现代文学中异化主题与荒诞主题的突现,如现代及当代艺术中的大规模机械化复制,又如服饰审美领域的潮流与从众……在物质被提升到首位需求的当代社会,人们正为了物质追逐不断丧失着自我丧失着“个性”,而在文学、艺术、生活领域,这种“个性死亡”的境遇则无处不在地蔓延在审美领域的每个角落。三、死亡意象中的死亡本体论从德谟克利特的“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到柏拉图“灵魂不朽”的观点,从黑格尔说“死亡是精神同身体的和解”到“死亡的根据是个体性转化为普遍性的必然性”的观点,死亡从单纯的唯物主义转成唯心主义又深化到更深的层次,从简单的肉体表述到灵魂再到个体个性的分析,慢慢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尼采说:“上帝死了”,还有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人类的向往死亡本质让人们探寻更深层次的肉体和灵魂的死亡,人类惧怕死亡,但是却也无法抑制的被死亡所影响和吸引,如海明威、福克纳、卡夫卡、马尔克斯、奥尼尔、茨威格、劳伦斯、里尔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对死亡意象的感受和表现,体现出对于死亡本体论和具体追问意义的呈现。然而并非所有人可以理解这种直面死亡和质问死亡的勇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生命本能中死的冲动占据了主导地位,主人公此时的心态已排斥了对于死亡的畏惧感,而代之以对死亡的亲近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月招商引资工作计划范文
- 初中七年级班主任计划
- 高一数学函数应用教学计划模板
- 2025医院护士长下半年工作计划
- 石幢社区二〇一一年退管工作计划
-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 2025秋季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六年级教师教学计划
-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 《行政立法行为》课件
- 维修电工题库(300道)
-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教你成为歌唱高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电气火灾综合治理自查检查表
- 结算资料目录
- 新产品导入量产作业流程(NPI)
-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
- 大学生个人求职简历封面 (82)应聘投稿找工作履历表封面
- T∕CAME 1-2019 家庭式产房建设标准
- 江淮4DC1发动机检测报告
- 伤情评估和战场伤员分类(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