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第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第2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第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第4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介绍××××第1页目录一、课程改革目标

二、课程构造三、课程标准四、教学过程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八、教师培养和培训

九、课程改革组织与实行

第2页一、课程改革目标第3页新课程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渐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办法;具有强健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

第4页详细目标1:课程目标

变化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积极学习态度,使取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步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

第5页详细目标2:课程构造

变化课程构造过干强调学科地、科自由和缺拜舍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学时百分比,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一样地域和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构造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6页详细目标3:课程内容

变化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7页详细目标4:课程实行(教学)

变化课程实行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第8页详细目标5:课程评价

变化课程评价过度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和改善教学实践功能。

第9页详细目标6:课程管理

变化课程管理过于集中情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适应性。

第10页二、课程构造第11页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课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提倡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发明条件开设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第12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成基本要求前提下实现有个性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一样水平要求在开设必惨课同步,设置丰富多样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第13页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小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办法,发展综合利用知识能力。促进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行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理解必要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第14页开设选修课程基本标准农村中学课程要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成国家课程基本要求同步,可根据当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构造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本地需要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取得“双证”做法。都市一般中学也要逐渐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第15页三、课程标准第16页课程标准功能和基本框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定和考试命题根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基本要求,要求各门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提议。

第17页对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根据各门课程特点,结合详细内容: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惶、实效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倡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办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第18页详细要求1:幼稚园教育幼稚园教育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标准。与家庭和小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友好发展。

第19页详细要求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成、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

第20页详细要求3:高中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成基本要求前提下,有一定层次住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取得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发明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第21页四、教学过程第22页对教学过程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地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一样窗生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足发展。第23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渐实现教学内容展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变革。充足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教育环境和有力学习工具。

第24页五、教材开发与管理第25页教材改革基本要求教材改革应有利干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积极摸索知识发生与发展,同步也应有助于教师发明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测、试验、操作、调查、讨论提议。

第26页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学校应充足发挥图书馆、试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作用;应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多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第27页教材编写和审查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报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措施》,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及跨省使用地方课程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第28页教材出版和发行管理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国标。教材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无偿提供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确保教材质量,减少价格。

第29页教材使用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渐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伎俩指定使用教材做法,严禁以不合法竞争伎俩推销教材。

第30页六、课程评价第31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并且要发觉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结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第32页建立促进教师不停提升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取得信息,不停提升教学水平。

第33页建立促进课程不停发展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行中问题进行分析评定,调整课程内容、改善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停革新机制。

第34页基础教育考试改革基本要求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域,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措施,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考试,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性质,减轻学生考试负担。第35页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行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约标准,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摸索提供数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考试和选拔方式。

第36页命题和考试成果处理考试命题要根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考试情况做出详细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第37页七、课程管理第38页基本要求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一样地域、学校、学生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第39页教育部职责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学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课程评价制度。

第40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我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立案并组织实行。经教育部同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定我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第41页学校职责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同步,应视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详细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爱好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实行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应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问题。第42页八、教师培养和培训

第43页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师范院校和其他承当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构造,改革教学办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关键内容。

第44页教师培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连续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行新课程所必需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同步进行。

第45页九、课程改革组织与实行

第46页组织方式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我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第47页工作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落实“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