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

故事情节小说阅读

故事情节A.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A.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2008年:《侯银匠》

2010年:《溜索》

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

2012年:《邮差先生》

江苏卷考情分析2008年:《侯银匠》

2010年:《溜索》

2011年:小说命题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⑴把握故事情节⑵揣摩人物形象⑶注意环境描写⑷概括主题思想⑸品味语言特色⑹分析写作技巧具体分成小说命题四个关键词:具体分成常见考查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③文中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④作品叙事舒缓,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江苏省倾向于从“什么对什么作用”角度设题)⑤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否合理,请加以探究。常见考查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考点阐释

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二、分析作品中某情节的特点和作用。三、探究某情节的合理性。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考点阐释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概括情节【真题展示】(一)(核按钮)(2010广东卷)《面包》P10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答题示例: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解题指导: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2.(何时何地)某人做某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一、概括情节【真题展示】【实战演练】(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P104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庞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庞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实战演练】(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P解题指导: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何时何地)某人做某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解题指导:二、情节特点和作用二、情节特点和作用3、分析情节的安排。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3、分析情节的安排。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作用:制造悬念。作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⑤贯穿情节的线索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情节的作用(有几点答几点)一、为人物形象服务。(1、刻画人物性格,2、映衬人物心情)二、为环境服务。(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三、为主题服务。(1、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四、为另外的情节服务。(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作线索。4、照应前文。)五、效果(从读者的感受考虑):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情节的作用(有几点答几点)(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P104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P104二、探究情节的合理性二、探究情节的合理性(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饿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做探究。(6分)答题示例: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技巧归纳]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思路(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技巧归纳]课堂训练《侯银匠》课堂训练《侯银匠》课堂限时训练《侯银匠》课堂限时训练《侯银匠》5、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一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二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5、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小说中的花轿,在改装前“骨架都还是好的”,在改装后“银铃碎响”、“很多人都来看”,在随侯菊陪嫁过去后,“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几处的叙写,都对刻画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有很要的作用:跟父亲要花轿,说明她对此早有打算;改装花轿,说明她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在陆家独当一面,说明她善于经营,贤惠体贴。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这道探究题有一定难度,光停留于一些文句和字词,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往往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个人物才是主人公)。那么,本文的主旨和主人公是什么呢?小说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都从侯银匠的角度来叙事的。第一段写“侯银匠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下文虽未直接回答是“什么道理”,但仔细玩味,应该是指他作为手艺人,勤劳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也许是作者考虑到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所以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于是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这把侯银匠这一形象塑造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如果题目换成“侯银匠的女儿”,恐怕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的叙事角度是要变一变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作家汪曾祺师承他的老师沈从文,对人物所处的更为本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而女儿侯菊这枝叶正是侯银匠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她的勤劳、精细、能干正是源于她父亲同样的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