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重点: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难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以及对它的评价、《辛亥条约》的影响一、选择题()1.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2.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内容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序号信息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②“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③“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3.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下不属于中国与美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A.协定关税B.拆除大沽炮台C.在北京设立使馆区D.割让辽东半岛()4.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这表明A.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工业化促进了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D.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此开始()5.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今欧洲列强皆挟其方刚之力以与我竞争,而吾国于所谓民族主义者犹未胚胎焉。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之阶级者,不得谓之为国。”其意在A.批判传统封建礼教B.推动维新运动开展C.提供反清革命理论D.唤起民众民族意识()6.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硃笔密谕”。这表明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7.清朝末年进行过三次改革即“同光新政”、“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慈禧在这些改革中所起的作用说明A.慈禧致力推进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B.失败于慈禧玩弄权术C.慈禧专注皇位稳固,无心国家转型D.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8.近代思想家严复认为:“如果中国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中国必须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培育广泛的科技教育体制,鼓励民众经济上的私利,并且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严复这一认识A.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C.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D.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9.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派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据此可知A.近代中国各阶级都追求政治变革B.维新派已探索出正确的救亡之路C.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影响相同()10.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材料表明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1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12.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说明义和团①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②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④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据《中国近代通史》记载,俄国政府虽然赞成列强向中国用兵,但不愿出头公开领导联军与清政府为敌。当时法国驻德大使明确告诉德国政府说,没有人会信任英国的领导。这一记载反映的侵华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B.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C.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15.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A.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B.增开天津为商埠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二、非选择题16.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分析历来是多视角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旧与布新两个词组来总结,这对古式的儒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抨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极大地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材料二戊戌变法虽然最后被后党无情摧毁了,但是它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清末新政提供了蓝本。措施可以被废除,可是新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政治的手段来消弭的,戊戌新政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促使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洪流之中,最终清王朝葬身于受现代化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的革命之中。——以上摘编自《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旧”、“布新”的措施。(4分)上述“除旧”、“布新”的措施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核心观点(不得照抄原文)。(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在思想与政治方面的影响。(8分)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一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ADACDCD题号1112131415答案CBDCA二、非选择题16.【答案】(1)措施:“除旧”主要指废八股(2分);“布新”主要是指在各地兴办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等。(2分)影响:废八股对传统的儒家教育形成有力冲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开眼看世界),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的设立,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有利于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4分,每点2分)(2)核心观点:戊戌变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2分)思想影响: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分),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2分)政治影响:为清末新政提供蓝本(2分);后来受现代化思想影响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分)1.【答案】C【解析】①中的老虎被西方国家瓜分,反映的是1911年革命党人对中国未来被瓜分命运的担心,即“将来之中国”,②中的老虎呈现出孱弱之态,西方列强伸出双手显有觊觎之势,应为“咸(丰)同(治)时之中国”,③中的老虎将西方国家赶跑,应是强盛的康乾时期,且此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④中老虎正被几个西方国家屠戮,表明此时中国正遭受几个西方国家的侵略,应是“现在之中国”,故正确的对应顺序是③②④①,选择C项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出现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出现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出现在1843年《虎门条约》中;“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出现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按照顺序排列是②③①④,选择B项符合题意。3.【答案】D【解析】割让辽东半岛是日本和中国签署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协定关税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拆除大沽炮台是《辛丑条约》的内容,签约国中包括英、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也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可知张謇等中国传统士大夫秉承实业救国的理念,辞官投身实业,说明当时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所述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可知张謇等中国传统士大夫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工业化,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材料所述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排除D项。5.【答案】D【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据材料“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之阶级者,不得谓之为国”可知,梁启超强调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意在唤起民众民族意识,故选D项;梁启超强调的是民族主义,与封建礼教无关,排除A项;1901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维新思想的内容可知,梁启超主张改良变法,并非主张革命,排除C项。6.【答案】A【解析】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记载光绪帝曾赐袁世凯以“硃笔密谕”,这表明两人对同一事件的记载都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即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故选A项;阶级属性不可能决定史料价值大小,排除B项;“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是材料的现象,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C项;日记未必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慈禧生活奢靡浪费大量钱财给“同光新政”即洋务运动带来了严重影响,“戊戌变法”慈禧发动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清末新政”组建“皇族内阁”使清政府进一步失去人心,说明三次改革的失败都与慈禧专注皇位稳固忽视国家民族利益无心国家转型有关,故选C项;“致力推进国家进步”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A项;“慈禧玩弄权术”不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三次改革的失败都与慈禧忽视国家民族利益有关,这无法体现“艰难曲折”,排除D项。8.【答案】D【解析】严复认为应抛弃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其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的主张为日后的维新运动提供了变法的理论依据,故选D项;戊戌变法已失败告终,严复并没有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严复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并不主张民主革命,排除B项;严复主张的是“民族主义”,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9.【答案】C【解析】由材料“维新派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可知维新思想上承洋务运动,下启三民主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C项;洋务运动主张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项;结合史实,维新派并未探索出正确的救亡道路,排除B项;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中可以体现中国人的力量的只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一味镇压的方式,故选D项;“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这时的历史事件主要指对帝国主义造成冲击的事件,而不是赔款,增加赔款只加促进中国人的反抗,排除A项;“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反应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的转变,无法体现孙中山的外交思想,排除B项;“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是指扶持中国人来管理中国人,不是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这些失业的人成为推动社会矛盾发展很重要部分,同时把矛头指外外洋事物,故选C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仅是代表经济方面的行为,不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的工具,真正成为列强的工具应是辛丑条约签订的结果,排除A项;“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这是外资行为,不是民族亲本行为,排除B项;“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应是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由材料“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故①正确;由材料“洋鬼子,尽除完”可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故②正确;义和团运动时期对西方的先进文明采取抵制姿态,不能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故③错误;由材料“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俄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列强向中国用兵”,组成联军“与清政府为敌”,反映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鸦片战争没有德国、俄国和法国参加,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德国参加,俄国没有直接出兵,是帮凶,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没有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参加,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对地方控制力削弱,故选C项;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排除B项;北洋时期,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等可知,该条约指的是《辛丑条约》,而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属于该条约的内容,A项正确。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是《望厦条约》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16.【答案】(1)措施:“除旧”主要指废八股;“布新”主要是指在各地兴办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等。(2分)影响:废八股对传统的儒家教育形成有力冲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开眼看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设施安装合同范本
- 房屋拆除新建合同范本
- 石料 道路运输合同范本
- 2025设备租赁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养殖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年珠海市重点中学9校联考初三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泰州周庄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全国初三模拟考一全国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联盟重点名校2025届初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中国计量大学《羽毛球初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开学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生猪购买合同范文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完整版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培训
- 6.1.2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流程
- 外来植物入侵工程施工方案
- 城市雕塑艺术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2020版
- 河池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淘汰赛赛对阵表
-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伪造篡改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