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曲《广陵散》的艺术特色_第1页
浅析古曲《广陵散》的艺术特色_第2页
浅析古曲《广陵散》的艺术特色_第3页
浅析古曲《广陵散》的艺术特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古曲《广陵散》的艺术特色

《广陵散》是中国古歌之一,也被称为《婚姻歌》和《广陵休息》。这支古曲流传到现在已经有1700年了,在音乐历史文献中,对《广陵散》的记载内容远远超过一般的古曲,可见《广陵散》在我国民族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曲共有四十五段,曲子结构十分庞大,曲调旋律变化多端,技巧复杂高超。情绪慷慨激昂,具有艺术特色,同时伴随着这支曲子的典故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一、《广陵散》简介在我国古琴曲发展历史中,《广陵散》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构思严谨,结构庞大,被誉为“曲之师长”。广陵是一个地名,在现在的江苏扬州,而“散”则是一种音乐体裁,意思与曲十分类似,因此《广陵散》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流传在广陵地区的曲子。与《广陵散》有关的典故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广陵地区人民传唱的民歌,而我国历史上对《广陵散》的文献记录最早在东汉末年出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在临刑前索琴弹奏此曲使得这首曲子广为人知,流传至今,一般认为古琴曲《广陵散》是嵇康在民歌《广陵》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对于《广陵散》的故事原型,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东汉末年蔡邕在《琴操》中记录了古琴曲《聂政刺韩王》,而《广陵散》的传谱中有“取韩”和“投剑”等标题,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广陵散》就是古曲《聂政刺韩王》。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记录了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铸剑师,因不能按时交付韩王预定的剑而被韩王下令杀害。聂政因此从小立志报仇,他先以混入宫廷中做泥瓦匠,寻找机会刺杀韩王而失败,因此潜逃到深山中学抚琴十年。学成之后易容回到韩国,以弹琴为名,趁韩王不备刺杀报仇雪恨。此外还有人认为《广陵散》的故事原型应该源于《史记》中的刺客列传篇,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聂政为了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历经艰险刺杀韩相侠累。《广陵散》的琴谱最早出现在明代,记录在《神奇秘谱》中,后来的琴谱集都记录了这首曲子。《广陵散》不仅仅是古琴的独奏曲目,也可以用但曲的形式进行演奏,即可以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管平湖根据《神奇秘谱》而打谱的曲子,全曲可分为45拍,内容包含1段开指、3段小序、5段大序、18段正声、10段乱生和8段后序。这种序曲、正声和尾声三个部分的结构与但曲中的艳、曲、乱三部分结构是一致的。音乐描写了聂政在复仇过程中的沉思、冲冠、发怒、气冲、悲志、愤恨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二、《广陵散》的艺术特色《广陵散》之所以能千古流传,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1.《广陵散》的艺术特色《广陵散》的第一部分为序曲部分,包括1段开指、3段小序和5段大序。开指部分听起来引人入胜,轻松自如,是全曲的引子部分。小序和大序是第二部分正声的准备阶段,旋律平和而稳定,中间运用了一些泛音弹奏技法,表现了对聂政悲惨而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韩王残暴政治统治的反抗,传达了一种凄凉怨恨的情绪,为正声的开始做了铺垫。这一部分的艺术特色在于使人产生一种深远而平淡,深重而幽静的审美感受。当然不了解《广陵散》典故的人,是很难听出其中的意味,甚至会产生枯燥乏味和黯淡无色的感觉。只有熟悉《广陵散》相关历史典故的人,才能充分体会曲中所要体现的感情。2.第一乐章:正声、节奏、奏鸣曲式正声部分表现全曲的主题,是《广陵散》的精髓之处。全曲的主题音调第一次出现在正声的第二段,突出了主题音调的主导作用。主题音调出现之后,进一步发展了主题音调的旋律,在缓慢沉稳的乐曲中表达了凄凉苍白和悲痛怨恨的感情。主人公聂政对往事的回忆与怀念,心中不断浮现种种不安和骚动,在这部分充分表现了出来。乐曲进行到正声的第八段时,音乐在低音区急促的弹奏,随后节奏逐渐减慢,旋律逐渐舒缓,音调显得哀伤而沉重。在这一部分,运用古琴中“按音”与“滑音”的演奏技巧,采用顿挫跌宕节奏,表现了聂政内心中压抑而愤懑的情绪。音乐在正声的第九段和十段不断加大强度和力度,运用古琴中最强烈的“拨”、“刺”弹奏技巧,表现了聂政强烈的抗争性情绪,乐句显得气势磅礴,音乐铿锵有力,这一段乐曲气势显得咄咄逼人,令听者胆战心惊。乐曲中不断涌现出戈矛纵横的杀伐场面,完美表现了愤慨激昂的情绪,达到了此曲的高潮部分。乐曲进行到十一段,节奏力度逐渐缓和,主人公紧张的情绪逐渐舒缓。最后在第十六段开始运用“泛音”与“散音”,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同音急促反复,节奏明显加快。表现出主人公豪迈壮阔、沉郁慷慨和视死如归的气势。3.乱声部分—尾声部分的艺术特色。《广陵散》尾声部分包括十段乱声和八段后序,表现了对聂政为父报仇事迹的赞扬与歌颂。其艺术特点为给人痛快淋漓和兴奋欢喜的审美感受。尾声出现了第二个主题音调,即乱声主调,是乐段结束时经常采用的音调,其作用在于让变化多端的曲调最后都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是音乐结束的标志性段落,具有统一全曲的作用。乱声是不同弹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而进行的一种即兴伴奏,它是弹奏者可以自由发挥。乱声部分在《广陵散》中的出现表明了音乐家在创作这首古曲时追求自由开放的音乐形式,是本曲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广陵散》的曲调刚烈而又优美,叙事性十分强烈。曲中将古琴演奏技法泛音、滑音、拨刺和散音等结合使用,使曲调充满变化,内容绚丽饱满而丰富多彩。其中小叠句的重复使用,暂时离调的运用,装饰性变音频繁出现、核心五音为主的偏音,艺术特色十分明显,别具一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三、风格特点的思想内涵《广陵散》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其别具风格的艺术特点,也在于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具体来说,《广陵散》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思想内涵。1.思想内涵基础音乐作品往往表达了创作者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从《广陵散》的背景故事可以看出,它歌颂了中国古代人民不畏强权,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全曲无不体现对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广陵散》经过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再次创作后,十分鲜明地突出了不畏强权,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与主题。十分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爱恨立场和思想感情,其思想内涵基础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情感和认识上的。这种思想内涵既体现在作品主题上,也体现在分段标题上,例如《广陵散》曾以《聂政刺韩王》为曲名,以民弑君的主题贯穿在全曲,“冲冠”、“投剑”、“长虹”等感情色彩浓厚的分段标题,充分表现了创作者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情感,是我国10大古曲中唯一一首杀伐气息鲜明的古琴曲。“井里”这一段落描写了聂政为报杀父之仇而在深山苦练琴艺,音乐舒缓而婉转,悠长而凄厉,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在反映聂政刺韩王的高潮部分中,作者情绪高昂,戈矛纵横之声不绝于耳,使听者似乎置身于刀光剑影之中,表现了对聂政刺韩王的支持。其曲反映了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即对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蔑视与反抗,这种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十分难得的。2.暴政统治下的人民在我国古琴曲历史上,《广陵散》与魏中散大夫嵇康密不可分,嵇康临刑弹奏此曲,并发出感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不仅没使这首曲子从今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反而声名大噪流传千古。因此《广陵散》所具备的第二个思想内涵就是揭露了魏晋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两个朝代统治阶级更新换代时期的历史面貌与特征。魏晋时期的中国社会异常复杂,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国家四分五裂,统治阶级割据纷争,连年征战,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嵇康弹奏《广陵散》时,借助战国诸侯割据的历史背景来反映魏晋时代四分五裂的社会现实,将暴君韩王誉为司马氏统治集团。这种以古喻今的手法使人们不仅能过通过此曲直接了解战国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局面,也能间接感知魏晋时期的政治面貌与时代特征,感知魏晋时期人民在暴政统治下的生活疾苦。从而反映出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统治阶级的在精神上的反抗与不满,使得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加显得广阔而深刻。《广陵散》不仅艺术特色别具一格,思想内涵也十分丰富,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在中国的音乐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