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林鹅膏菌的种类及分布_第1页
抚顺林鹅膏菌的种类及分布_第2页
抚顺林鹅膏菌的种类及分布_第3页
抚顺林鹅膏菌的种类及分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顺林鹅膏菌的种类及分布

爱斯隆林野生真菌广泛分布于抚顺林区,种类和数量较少。这是一个与人们密切接触的真菌群。它的一些种类是山珍美味,是绿色、营养、保健的优良食用真菌,有些种类是药用真菌,具药用、抗癌功能,但多数种类是毒菌,误食后引起中毒。有的种类极毒,所含的毒素可以用于生物防治毒杀害虫。其大部分种类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对促进树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潜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将逐渐被认识。为了解抚顺林区鹅膏菌科野生真菌的资源状况,本文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经过对调查采集到的鹅膏菌整理鉴定,林区生长野生鹅膏菌有23种。1天然林和混交林植被抚顺市森林覆盖率66.4%。林区的森林组成大部分是原始森林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针叶林占优势。植被属于长白植物区系混有华北区系植物。森林总面积742293hm2调查采集及调查方法野外调查,选择在野生鹅膏菌集中出现的夏秋季节,组成若干调查采集小组,分别深入到不同林区及其他经常出现的地方进行调查、采集。其他季节深入林区等处随遇随采。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结合的方法。真菌鉴定、中名、学名等以《中国大型真菌》、《真菌名词及名称》为标准。3不同树木外生菌根试验经过3年调查研究、标本的采集鉴定,抚顺林区有鹅膏菌科野生真菌23种。这些野生鹅膏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药用、抗癌功能、误食中毒症状及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等综述如下:3.1苞脚鹅膏菌Amanitaagglutinata(Berk.etCurt.)Lloyd子实体中等大。夏秋季节多在阔叶林地上散生、单生。有毒。3.2橙盖鹅膏菌Amanitacaesarea(Scop.:Fr.)Pers.exSchw.子实体大型。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散生、单生。可以食用,味道很好,是著名食用菌。报道乙醇提取物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与云杉、冷杉、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3白橙盖鹅膏菌Amanitacaesareavar.albaGill.子实体大型,白色。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群生、散生、单生。可以食用,味道较好。与剧毒的鳞柄白毒鹅膏菌比较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后者子实体较细弱,菌盖边缘无条纹,菌托及孢子均较小,采食时要特别注意。属树木外生菌根菌。3.4圈托鳞鹅膏菌Amanitaceciliae(Berk.etBr.)Bas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散生、单生。可以食用。记载能抗湿疹。与松、杉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5块鳞鹅膏菌Amanitaexcelsa(Fr.)Quél.子实体中等大。夏秋季节常于阔叶林地上单生。记载极毒。与云杉、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6赤褐鹅膏菌Amanitafulva(Schaeff.:Fr.)Pers.exSing.子实体中等大,土黄色至淡土黄褐色。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散生、单生。可以食用,味道很好,在欧洲有人怀疑有毒,采食时要注意。与栎、栗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9拟残托斑鹅膏菌Amanitasp.子实体中等大。秋季于混交林地上单生。食毒不明。外形比较近似残托斑毒鹅膏菌。3.10小毒蝇鹅膏菌AmanitamelleicepsHongo子实体较小。春、秋季节于松林及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散生。有毒。中毒后似豹斑毒鹅膏菌中毒症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较明显。苍蝇对此毒菌毒性十分敏感,杀死力强。可能同松及壳斗科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1毒蝇鹅膏菌Amanitamuscaria(L.:Fr.)Pers.exHook.子实体较大。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群生。因毒蝇而得名。含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误食后6h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所含毒蝇碱等毒素对苍蝇等害虫毒杀力很强,可用于农、林业生物防治。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属树木外生菌根菌。3.12白毒蝇鹅膏菌Amanitamuscariavar.albaPe-ck子实体较大,纯白色。夏秋季节于阔叶林中地上群生、单生。可能有毒。与云杉、冷杉、落叶松、松、栎、桦、杨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3雪白毒鹅膏菌AmanitanivalisGrev.子实体中等大,白色。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群生、散生。此菌可以食用。但同极毒的白毒鹅膏菌比较相似,而白毒鹅膏菌的菌盖边缘无条纹,有菌环,菌托较小。采食时要特别注意。此菌是外生菌根菌,与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4豹斑毒鹅膏菌(蹬腿蘑)Amanitapantherina(Dc.:Fr.)Schrmm.子实体中等大。夏秋季节于阔叶林、针叶林中地上群生。含有毒蝇鹅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误食后0.5~6h之间发病,主要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症状,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中毒者很少死亡,及时用阿托品疗效较好。可用于农、林业生物防治,利用毒杀苍蝇等害虫。属树木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冷杉、栎、栗、鹅耳枥、锻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5黄豹斑毒鹅膏菌Amanitapantherina(Dc.:Fr.)Secr.var.luteaChiu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夏秋季节生于栎等阔叶林地上。可能有毒。3.16毒鹅膏菌Amanitaphalloides(Vaill.:Fr.)Secr.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夏秋季节于松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散生、群生。极毒。含有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肽(am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期达24h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一两天无症状,患者以为病愈,也可以活动,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肝萎缩,最后昏迷,死亡率50%~100%。与松、云杉、栎、栗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7鹤云斑鹅膏菌Amanitaporphyria(Alb.etSc-hw.:Fr.)Secr.子实体中等大。夏秋季节于松等针叶林中地上散生、单生。有毒。含有蟾蜍素(bufotennie)及有关化合物,也有记载含有毒蝇母、蜡子树酸、麦斯卡素等毒素,中毒后主要产生彩色幻视症状。可与云杉、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8赭盖鹅膏菌Amanitarubescens(Pers.:Fr.)Gray子实体中等大。夏秋季节于林地上散生、单生。一般可以食用。但也有报道含有溶血物质,加热可以破坏,故不能生食。外形与豹斑毒鹅膏菌相似。与松、云杉、栎、榛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19芥黄鹅膏菌AmanitasubjunquilleaImai子实体较小。夏季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日本记载有剧毒。3.20格纹鹅膏菌Amanitatritillaria(Berk.)Sacc.子实体中等大。夏秋季节于针叶、阔叶林中地上散生、单生。可以食用。但含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慎食。可能与松科、壳斗科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21灰鹅膏菌Amanitavaginata(Bull.:Fr.)Vitt.子实体中等或较大,瓦灰色或灰褐色至鼠灰色。春至秋季于针叶、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地上散生、单生,往往数量多。一般认为可食,但在某些地区曾发生数次中毒。一般发病较快,有的头昏、胸闷,有的中毒严重,其毒素不明,采食时需注意。与多种针叶树、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3.22白毒鹅膏菌Amanitaverna(Bull.:Fr.)Pers.exVitt.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夏秋季节于林中地上散生。极毒。毒素为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肽(amatoxins)。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是毒菌中防治重点。是树木外生菌根菌。3.23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virosaLam.:Fr.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夏秋季节于阔叶林地上散生、单生。被称为“致命小天使”,其毒性很强,中毒后死亡率很高,含有毒肽(phallotoxins)及毒伞肽(amatoxins)毒素。与松、栎、栗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3.7黄盖鹅膏菌Amanitagemmata(Fr.)Gill.子实体中等大。夏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