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赛里木湖小提琴曲《赛里木湖抒情》分析
哈萨克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史记》记载了前三代乌拉、康祖和阿鲁斯塔的部落。哈萨克族在广袤的草原上游牧而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出了丰富的音乐种类和卓越的音乐创作手法。除了我们熟知的阿肯外,哈萨克民间艺人还存在着“巴克斯、萨勒-赛里、吉绕、安奇-阿肯、吉尔奇、铁尔麦奇和黑萨奇”一、.赛里木湖的风景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因为这里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所以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赛里木湖湖面广阔,是一个开放式湖泊,天空的景色清晰地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作曲家使用高超的作曲手法,创作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了赛里木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场景。微风吹拂着湖面,湛蓝的天空与荡漾的湖水透过光影的变换在轻柔地对话。“这首曲子相当于一首田园牧歌式的诗篇,把位于新疆西北部的赛里木湖的风景用小提琴那宽广的音域、迷人的音色、多变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完美的诠释。那里的湖水、森林、蓝天、白云和牧场被作曲家描绘成一幅幅开朗、明快、清新、秀美的图景。”(一).项目的声乐作品在乐曲的呈示部,主题第一次出现,营造了悠远空旷的氛围。清澈如玻璃,倒映着天空色彩的蓝宝石般的湖水呈现在我们面前。伴奏中低音声部弹奏单音,营造静谧的氛围,舒缓的四分音符模仿轻柔的水波冲击湖岸的声音。伴奏的高音声部则使用了结构清晰、波浪式的分解和弦,仿佛是赛里木湖轻柔荡漾的水波,从湖中心向外传递、扩散,水中倒映着的天空,也在水波中浮动、变幻。第一次再现主题时,主题旋律不变,伴奏的低音声部使用了柱式和弦,而高音声部仍然使用波浪式的分解和弦,只是分解的音符数量增多、音程距离变大,以两组六连音为一个“大波浪”,从而创造出了更大的“水波”,仿佛是一阵疾风掠过水面,使得湖水激荡起来,光影在水上快速变幻,展现出了绚丽的色彩图景。(二).和声与声乐结合乐曲中使用了大量的变化手法,同样的主题旋律通过调式、和声与装饰音的改变,表现了不同天气情况下,赛里木湖变化多姿的风采。在不同的光线下,赛里木湖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情。在乐曲的主题中,前两句高音旋律采用的是具有五声性调式的六声音阶。该部分的结构与和声,具有欧洲大、小调式的特征,独具民族风情的优美旋律,刻画出了宁静的氛围,像是清晨柔和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在主题的第一次重复中,乐曲由A羽调式转向了D大调,音乐色彩变得明亮、活泼起来,像是随着太阳的升起,自然界中的万物逐渐苏醒。在乐曲的中部,小提琴低沉厚重的音色,刻画了浓云密布的天空,灰色笼罩着赛里木湖。随着暴风雨的停歇,再现部乐曲主题再次出现。此时乐曲由中部的泛调性进行至D大调,在持续的不稳定和声后第一次表现出了明确的调性,营造出激烈的暴风雨过后,阳光终于又再次透过云层照耀在湖面上的感觉。再现部的主题采用了小提琴三度双音的方式来写作,小提琴中音区温暖、饱满的音色,体现出了明亮、欢快的气质,仿佛是雨水冲洗过的天空更加澄净,明亮的光线、清新的空气使得赛里木湖又充满了活泼的生机。二、气象条件分析赛里木湖位于天山北部,海拔位置高,地处山间盆地,大气环境湿润,因而产生了变幻无穷的气象条件。“气象景观多姿多彩,早霞、晚霞、雨雾、云海、雷电、彩虹、冰雹、雪景、雾凇等旅游气象资源极其丰富。”(一).单次通过并解释用主和弦进行调性扩张乐曲的中部从小提琴较低的音区开始,通过连弓手法将原本的节奏重音位置改变,小提琴低沉厚重的音色勾画出了赛里木湖的天空上阴云密布的场面。主题的高八度转调重复,描绘了浓云层层累积直到完全遮蔽天空的景象。下一句乐句通过模进进行到高音区,仿佛积蓄了大量水汽的云终于达到极限,凝结成暴雨落下。四个一组的下行模进,模仿了雨水的倾盆而下。乐曲的中段从a小调开始,第一句使用了T-降根音的sⅡ2-T的和声进行,最后一个和声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同主音大调的主和弦。第二个乐句是对第一个乐句的转调重复,乐曲转至e小调。在27小节,乐曲本该由e小调的下属和弦顺理成章地进行到主和弦,但作曲家却在这里借用了平行大调G大调的主和弦。乐曲整个中段的和声进行都运用了频繁的同主音大小调、平行调交替。在中段里,调性总是处于不明确的状态,调性特征并不明显,这种调性扩张使得乐曲具有一定的泛调性特征。这种调性展开的特点使得音乐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表现出了浓云密布的天空下低沉压抑的气氛。(二).音乐的模仿在乐曲的中部,快速的模进过后,骤然出现了一个处在小提琴的高音区且加重音的长音,配上伴奏声部连续重音的柱式和弦,仿佛一声惊雷突然出现在天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音响。随后在极快速的琶音之后,又连接了一个极为强烈的高音,小提琴高声部尖锐的音色与极强的力度,模仿了雷声轰天动地的气势。随后乐曲中连续的快速琶音模仿了雨水的持续与倾盆而下。随着最后一句琶音的减慢和延长,雨水渐渐地变小、变弱。中部最后两个八分音符是再现部的弱起,仿佛是一个引子,引出乌云弥散、暴雨倾盆过后赛里木湖上碧空如洗、风卷云舒的美景。三、哈萨克斯坦民歌的主客观特征哈萨克族生活在美丽辽阔的草原上,哈萨克族音乐正是在这种宽广纯厚的游牧文化中孕育而生。在与羊群相伴的放牧生活中,赞颂自然、相互对唱的牧歌形式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呼唤的音调、对唱与合唱都是哈萨克民歌的重要特点。“哈萨克族民间艺人的演唱形式经历了一个从一人单个演唱到二人或二人以上多人对唱的发展过程,后来又衍生出游牧式的巡回游唱模式。”(一).“弱起呼唤”的运用“牧人们在辽阔草原上对亲人或大自然中一切生物的呼唤,所构成的音调,以及亲人们的对答,构成的上下句问答式的这类民歌最基本的形态都具有牧歌或山歌的特征。”“属主呼唤”指在一个乐句中,通过属到主或主到属的进行来营造出呼唤的感觉。“哈萨克民歌中这种呼唤的音调常采用属、主的关系,出现在曲首,随后又不断发展变化成不同的形态,安放在不同的位置。”“弱起呼唤”是指以不稳定音级弱起连接到下一个小节相对稳定的长音,通过这种音乐进行的倾向性来营造出呼唤的语调。在这首乐曲中,使用了大量的“弱起呼唤”来模仿草原上呼唤的语调,仿佛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回荡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悠远的呼唤与对话。悠长舒缓的曲调,与草原广袤无垠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同时也营造出故事帷幕缓缓拉开的氛围。(二)旋律与乐队的结合“伴唱呼唤”是指通过伴唱声部对主旋律进行衬托与回应,营造出乐曲呼唤与对话的效果。伴奏的低声部对旋律声部进行跟唱,在其他小节,旋律又合在一起形成了三度合唱的形式,跟唱与合唱交替使用。跟唱仿佛是遥远的呼唤在草原上产生的“回声”,合唱则像是人们在一同合唱,为歌曲带来了更丰满的音乐效果。这种伴唱的形式,为音乐营造出了空间感,也形成了呼唤与对话的情景。四、.音乐的研究哈萨克民歌体系中融合了不同体系的调式、音阶,自身又发展出了卓越的音乐创作手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挖掘之处。目前我们对于哈萨克族的音乐研究和文学研究都比较薄弱,除“阿肯”外,还有许多哈萨克民间演唱艺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金焕肤病因介绍
- 和解调解协议书6篇
- 2023车库租赁协议书七篇
- 土地流转工作协议书
- 足跟瘀斑病因介绍
- 萎缩性毛周角化病病因介绍
- 中考政治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 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知识408新教师培训省公开课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
- (可行性报告)一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
- (2024)植物纤维模塑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审批(一)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 《透过奥运看中国》课件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 机要密码培训课件
- 瑜伽肩颈理疗修复课程设计
- 扁桃体切除术护理查房课件
- 足部经络专业知识讲座
- 公章共管管理制度
- 绘本《其实我很喜欢你》冯玉梅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