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及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填报_第1页
2023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及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填报_第2页
2023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及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填报_第3页
2023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及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填报_第4页
2023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及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填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及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填报

日期:2023年8月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解读第一部分目录2调查范围和内容4调查对象3调查时间和频率5调查组织实施和报送要求1调查背景6统计信息共享7保密和防范弄虚作假规定黄润秋部长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动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组织完成首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启动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1调查背景《2023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环办综合〔2023〕4号)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完成首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启动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淘汰一批持久性有机污物。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开展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包括重点行业中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信息。针对列入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开展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危害特性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2调查范围和内容调查物质调查内容填报表格基本环境信息调查属于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的化学物质,共计3960种类相关化学物质的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101-102表详细环境信息调查主要来源于《第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二批)》中的化学物质,共计40种类相关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等基103表重点管控信息调查主要来源于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化学物质,共计14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措施落实情况等基104表公约履约信息调查包括全氟辛基磺酸类化合物、十溴二苯醚、短链氯化石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汞和汞化合物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及汞化合物的产能、产量、库存量、使用量、用途或去向等基105-115表基101-115表

综101表是系统自动生成,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填报本调查制度为年报,报告期为上一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本统计调查方案有效期3年。•第一年(2023年),报告2022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应报告基本环境信息(综101表、基101表、基102表)、详细环境信息(基103表)、重点管控信息(基104表)的统计调查结果。注意:履约调查统计表为每年提交,现行《履约统计》在2023年仍然有效,因此基105-115表在2023年不填报。•自2024年开始,每年报告上一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应报告详细环境信息(综101表、基101表、基103表)、重点管控信息(基104表)、公约履约信息(基105-115表)的统计调查结果。3调查时间和频率4调查对象——行业范围行业范围: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13-43)下的122个行业小类中,生产、加工使用化学物质的企业。不包括消费使用等活动。(1)生产是指制造化学物质的活动。例如:a.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化学物质,如裂解工艺、煤化工中的煤焦化、聚合工艺、电解工艺、合成工艺、氧化工艺、加氢工艺等。b.通过物理、化学或组合的方法,从原料中分离出某种化学物质的活动,如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蒸馏、烃类裂解或恒沸精馏等,或从煤化工,煤焦油分馏出化学物质;天然香料的提取等。(2)加工使用一般是应用或使用物质本身、助剂等进行的各种工艺加工使用的过程。这些物质可以用作加工助剂不进入最终产品,如催化剂、清洗剂、漂白剂等,也可以进入最终产品中,如添加剂、燃料、显影剂等。(3)调查范围不包括贸易、仓储、运输等活动和使用化学物质的物品的活动。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或用作参照标准的化学物质的企业,不列入调查企业清单。注意:单纯用于污染防治的、用于景观维护的化学物质,都不纳入调查范围。说明:(1)2022全年停产或2022年之前就已经停产的,本次无需填报;2022年中途停产,需要核实企业生产使用的化学物质是否为调查物质。(2)在2022年年底前取缔、关闭或已不存在的企业,或者正在进行前期项目工作,完成基本建设但尚未投入试运行的企业,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企业,不纳入调查范围。4调查对象——行业范围4调查对象——物质匹配生产企业填报

1.最终产品是调查物质或含有调查物质的成分。需要填报:填写生产部分的信息。2.中间产品是调查物质或含有调查物质的成分。该中间产品是可分离物质,部分自用、部分出售或全部自用的情况。需要填报:生产部分、加工使用部分的信息。3.中间产品是调查物质或含有调查物质的成分。该中间产物是不可分离物质,全部自用且中间产品不出反应容器,连续生产下一步且全部消耗掉。不需填报。说明:填报数据按照折算纯物质后的重量进行填报。化学物质A的产量=产品1中物质A的折纯量+产品2中物质A的折纯量+……加工使用企业填报加工使用化学物质一般是应用或使用物质本身、助剂等进行的各种工艺加工使用的过程。这些物质可以用作加工助剂不进入最终产品,如催化剂、清洗剂、漂白剂等,也可以进入最终产品中,如添加剂、燃料、显影剂等。1.使用的化工原料是调查物质或含有调查物质的成分。需要填报,填写使用部分内容。2.使用的辅料、配料中是调查物质或含有调查物质的成分。也需填报,填写使用部分内容。说明:

填报数据按照折算纯物质后的重量进行填报。化学物质B的使用量=原料1中物质B的折纯量+原料2中物质B的折纯量+……生产企业填报范围界定加工使用企业填报范围界定生态环境部:统一组织实施调查对象填报2022年生产、加工使用情况。表格中数值数据使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5调查组织实施和报送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调查汇总数据报送时间2023年2024年2025年省级生态环境部门11月30日4月30日4月30日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10月15日3月30日3月30日质量控制填报数据经县(市、区)级、地市级和省级调查工作机构逐级审核。各县(市、区)对本辖区首次列入的调查对象100%开展现场核查;各地市对填报企业的抽查比率不低于20%;省级部门对填报企业的抽查比率不低于5%的要求进行审核。5调查组织实施和报送要求统计实施启动阶段:分级开展调查技术培训;数据采集阶段:要求调查企业在正式网上报送报表前由填表人、统计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对每张报表进行审核确认;数据审核阶段:对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及时按程序核查、修改后重新上报,并保留修改记录和相关说明。7统计信息共享本调查制度中的主要数据将纳入生态环境统计年报,向社会公开。统计数据除主动公开的部分外,原则上不对外共享。其他政府部门需要共享统计信息的,应以公函形式提出申请,按照《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本统计制度在生态环境部的信息共享责任单位为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责任人为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相关业务工作责任人。8保密和防范弄虚作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调查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统计人员8保密和防范统计弄虚作假规定部长通道

国家统计局:个别地区还存在统计造假、数据造假现象,今年要开展专项治理3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谈到今年重点工作,康义表示,只有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才能够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的情况。……国家统计局会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坚持对统计造假零容忍,露头就打。今年还会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中办国办印发《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厅字〔2018〕77号)《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部令29号)《关于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有关责任的规定(试行)》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

管理系统填报第二部分目录1系统运行环境2企业系统账号获取3具体填报说明1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运行环境调查数据填报与报送审核,需要互联网网络。系统需要浏览器进行访问,优先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1系统运行环境全国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1)填报单位用户(企业用户)首次使用系统的企业,需要先注册获取系统登录账号。注册成功,系统返回登录界面。填报单位人员主要完成各报表对象的数据采集(填表)。(2)调查机构用户(用户名:U+行政区划代码)调查审核机构用户拥有数据审核、数据上报等多功能,审核通过后的数据,通过从查询和汇总等功能完成数据分析统计。

调查审核用户账号由管理机构进行分配,使用系统时由上级下发账号和密码。2企业系统账号获取12.(1)用户通过互联网环境访问地址进入页面1,企业用户点击右上角注册用户进入页面2,进行注册获取系统登陆账号,注册后返回页面1登录系统进行填报;(2)企业用户忘记密码可通过点击页面1右上角的忘记密码进入页面3通过电子邮箱找回密码233具体填报说明12435完善企业基本情况63具体填报说明填报调查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1表,基础信息调查表填写01.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指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根据章程或有关文件代表本单位行使职权的签字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非法人单位的填写负责人姓名。02.注册地址指单位营业执照登记的地址,要求写明所在的(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市、旗、区)、乡(镇)、以及具体街(村)和门牌号码。03.生产经营场所地址指单位生产场所生产设施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要求写明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市、旗、区)、乡(镇)、以及具体街(村)、门牌号码。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企业,一律按二级单位所在地址填写。04.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经度/纬度指单位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中心经纬度坐标,格式为XXX°XX′XX″,中心经纬度的分、秒应填写0~59之间的数据。05.行业分类代码指对应上述行业分类名称对应的代码,填写统计表时应依企业具体情况填至4位小类代码。企业信息3具体填报说明——基101表,基础信息调查表填写企业信息06.行业分类名称指根据单位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行业归属进行分类的名称。企业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按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当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经济活动时,则按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07.是否位于工业园区指单位是否位于各类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专业化工园区和由各级政府依法设置的化工生产单位集中区等。对于进工业园区的,填写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工业园区全称。工业园区名称和代码按照《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统一填报。经由省级、地市及县级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设立,但不在目录上的工业园区,仍需填报,园区名称以各级人民政府批复名称为准。没有工业园区代码的可不填。08.企业联系方式技术负责人指熟悉化学物质生产或加工使用活动和相关表格填写情况的技术人员,联系电话填写规则为“区号-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其他按照规范填写。09.排污许可证编号/排污登记编号指工业企业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依法申领的排污许可证的编号或排污登记的编号,没有的选无。必填检查检查当前表格是否填写完整,有无遗漏项。草稿不能一次性填写完成,数据暂存;草稿状态下表格信息显示未完成,不能上报。保存

保存信息后表格显示已完成,数据可上报。企业信息3具体填报说明——基101表,基础信息调查表填写3具体填报说明——基101表,物质信息调查表填写企业信息101.化学物质名称(含102化学物质CAS号)企业填写生产/使用的化学物质名称及相应的CAS号(化学文摘社编号)。化学物质名称主要是采用系统命名法或CAS命名法命名的化学物质规范名称,填写时可直接在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系统中化学物质名称填写处进行选择,或使用化学物质名称、商品名、俗名等模糊或精准搜索。化学物质名称无匹配的,输入CAS号,如CAS号匹配,则系统自动显示有关的化学物质名称请企业选择、确认。根据企业生产/使用的化学物质名称和CAS号,系统自动与化学物质清单进行匹配,并跳转相应的调查表格中。103.生产活动类型

按照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生产活动类型。104.化学物质分类

根据101化学物质名称或102化学物质CAS号自动匹配化学物质分类。1233具体填报说明——基102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第一步:勾选企业生产化学物质第二步:点“编辑”,弹出右图对话框,填写对应化学物质的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2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201.化学物质名称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1项。202.化学文摘号(即CAS号)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2项。203.年产能指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该化学物质的设计年生产能力。204.年产量指统计年度企业生产该化学物质的年生产量,年产量一般不超过年产能。3具体填报说明——基102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205.年自用量指统计年度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其他产品而使用的该化学物质的总量。206.自用用途可直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可多选。(如左图所示)207.年销售总量指统计年度企业销售该化学物质的总量,包括年出口总量和年内销总量,可参考企业销售台账、合同、发票等资料。208.年出口总量按企业出口销售的实际情况填写,没有出口的可不填。209.预期使用用途可直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可多选。(操作同206)210.年内销总量按企业国内销售的实际情况填写,没有内销的可不填。211.预期使用用途可直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可多选。(操作同206)3具体填报说明——基102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第一步:勾选企业使用化学物质第二步:点“编辑”,弹出对话框,填写对应化学物质的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2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212.化学物质名称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3项。213.化学物质文摘号(即CAS号)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4项。214.年采购总量指统计年度企业采购的该化学物质的总量,包括年进口总量和年内购总量(系统根据年进口总量与年内购总量自动计算)。215.年进口总量按实际情况填写。216.年内购总量按实际情况填写。3具体填报说明_——基102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基本环境信息调查表217.年使用量指统计年度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而使用的该化学物质的量。218.使用用途可直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可多选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01.化学物质名称

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1项和103项。302.化学物质CAS号

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2项和104项。303.年产能指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该化学物质设计年生产能力。304.年产量指统计年度企业生产该化学物质的量。年产量一般不超过年产能。305.年生产天数指统计年度企业正常生产该化学物质的实际时间,保留整数,且不得超过366306.年自用量指统计年度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其他产品而使用的该化学物质的总量。307.自用用途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可选多个自用用途。308.年销售总量指统计年度企业销售该化学物质的总量,包括年出口总量和年内销总量。根据309和312选项自动计算309.年出口总量(含310出口预期用途、311年出口量)按企业出口销售的实际情况填写,没有的可不填。自动计算,为多项出口量总和312.年内销总量(含313境内采购商名称、314年销售量、315预期使用用途)企业国内销售的实际情况,没有内销的可不填。内销使用用途可直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可选多个预期使用用途。自动计算,为多项内销量总和。316.年末库存量指统计年度企业2022年12月31日的实际库存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17.主要工艺特征01密闭系统指反应过程和主要生产过程是密闭状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18.主要工艺特征02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19.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基101表中企业填写的行业分类名称,系统自动生成。320.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等行业选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21.肥皂及洗涤剂制造、香料、香精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产品情况进行勾选。如选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清洁剂类、洗涤剂类、化妆品类的,还需进一步勾选连续生产或非连续生产。连续生产指生产操作各环节连续、同时进行,不间断的生产、输出产品。322.皮革鞣制加工等行业选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23.工艺过程描述包括生产工艺、排放环节、污染控制措施三部分,支持上传工艺流程图附件描述企业生产该化学物质,从原辅料到产品的主要工序、主要反应过程、排放节点及污染控制措施。详细说明化学物质的生产工艺、方式、条件以及含该化学物质的“三废”产生、处理情况等,可绘制化学反应方程式、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图/表等予以说明。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24.年采购总量指统计年度企业采购的该化学物质总量,包括年进口总量和年内购总量,系统自动计算。325.其中:年进口总量(含326进口国家/地区、327年进口量)按企业进口的实际情况填写,没有可不填。支持填写多项。328.其中:年内购总量(含329采购商名称、330年采购量)按企业国内采购的实际情况填写,没有可不填。支持填写多项。331.年使用总量(含332使用用途、333每种用途的年使用量)指统计年度企业配制、加工使用过程中的该化学物质的量,同一种化学物质有多种使用途的,需分类说明每种用途及使用量,使用用途可直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334.使用该化学物质所生产的产品(含334-产品名称、335-产品的年产能、336-产品年产量、337-化学物质年使用量、338-产品中化学物质含量),指企业通过配制、加工使用方式生产的产品相关信息,其中,产品名称不得填写企业内部指定的编号、代码或名称,也不得填写英文字母缩写。对于使用物质进入产品中的,填写332-338项。对于使用物质未进入产品中的,如使用催化剂、清洗剂等的过程,仅填写332-333。338

对于含量为一定范围的,可填写中间值,如含量为70-80%,可填写中间值75%。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39.年末库存量指统计年度12月31日该化学物质的库存量。340.该化学物质的加工使用情况企业根据化学物质的实际使用过程,从简单配制和加工使用中进行勾选。简单配制:指物质在混合和混合过程中结合以获得产品或制剂的阶段,可以是一种配方,例如涂料。341.主要工艺特征01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42.主要工艺特征02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43.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基101表中企业填写的行业分类名称,系统自动生成。如果企业行业分类属于344项、345项中涉及的行业分类,需要进一步勾选产品情况。344.肥皂及洗涤剂制造、香料、香精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产品情况进行勾选。345.医学生产用信息化学品制造、文化用信息化学品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产品情况进行勾选。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46.主要工艺特征01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47.主要工艺特征02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48.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基101表中企业填写的行业分类名称,系统自动生成。如果企业行业分类属于349-354项中涉及的行业分类,需要进一步勾选使用过程或产品情况。349.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等行业选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350.医学生产用信息化学品制造、文化用信息化学品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该化学物质在加工使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勾选。351.合成橡胶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该化学物质实际参与的加工使用过程,在聚合反应过程、聚合物加工以及其他中进行勾选。勾选聚合反应的,根据该化学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用作单体、催化剂、引发剂、抑制剂、延迟剂、链转移剂、硫化剂等进行分别勾选,并结合实际工艺情况,在干法或湿法中勾选。勾选聚合物加工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从热塑性塑料加工和热固性树脂(预聚物)加工勾选,并根据该化学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从添加剂、增塑剂(软化剂)、溶剂、加工助剂、固化剂、交联剂中勾选。352.木竹浆制造、非木竹浆制造、机制纸及纸板制造、手工纸制造、加工纸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该化学物质的使用过程从印刷及类似过程,纸浆、纸和纸板业和其他中勾选。勾选印刷及类似过程的,根据该化学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用作着色剂、复印剂、溶剂、清洁剂、添加剂及其他用途进行勾选。勾选纸浆、纸和纸板业的,根据该化学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用作着色剂、填料、浸渍剂及其他用途进行勾选,并且,勾选着色剂的,需要进一步从阴离子碱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直接染料、阴离子或阳离子直接染料、阳离子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型或未知型、增白剂等中选择。353.棉纺纱加工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该化学物质的加工使用过程用作着色剂还是非着色剂进行勾选。如勾选着色剂的,需进一步勾选着色剂类型,并对着色剂印染工艺进行勾选。354.涂料制造等行业选择指相关行业涉及企业需要根据该化学物质反应生成的涂料、颜料、燃料等属于水性、溶剂性还是其他进行勾选。对于勾选水性和溶剂性的,需进一步勾选该化学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用作气溶胶喷涂剂、着色剂、缓蚀剂、填料、表面活性剂、软化剂、黏度调节剂及其他等。355.工艺过程描述支持上传附件描述企业使用该化学物质,从原辅料到产品的主要工序、主要反应过程、排放节点及控制措施等。详细说明化学物质的使用工艺、方式、条件以及含该化学物质的三废产生、处理情况等,可绘制化学反应方程式、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图/表等予以说明。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56.该化学物质的危害特性企业开展的关于该化学物质的健康毒理、生态毒理的危害测试获得的该物质的危害特性。357.危害信息及相关试验报告企业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危害测试的试验报告,可上传试验报告。358.涉及该化学物质的“三废”排放情况指统计年度企业该化学物质涉及“三废”的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废气排放,及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转移情况。359.涉及该化学物质排放口的废气年度排放总量指统计年度企业涉及该化学物质排放的废气总量,结合该化学物质的年生产或使用情况如天数、具体设施运行等情况核算。360.是否开展废气中该化学物质的监测指企业在统计年度是否开展该化学物质在废气中的含量监测,361.监测结果(含362监测时间、363监测单位名称)361-363项里,按实际监测情况填写该化学物质在废气排放口的监测结果、监测时间和监测单位名称,每个监测值一张表。其中,如果在废气排放口检出了该化学物质,则填写该化学物质的浓度,如果在废气排放口监测该化学物质未检出,则填写该化学物质的检测限。364.废气排放去向包括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勾选365.废气治理方式(可多选)有组织排放的填写企业废气治理方式,包括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工艺等。两种及以上处理工艺组合使用的,每种工艺均需填报,按照处理工艺的先后次序填报。无组织排放的填写排放工艺节点及控制措施。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企业填写366.涉及该化学物质排污口的废水年度排放总量指统计年度企业涉及该化学物质排放的废水总量,结合该化学物质的年生产或使用情况如天数、具体设施运行等情况核算。367.是否开展废水中该化学物质的监测指企业在统计年度是否开展该化学物质在废水中的含量监测368.监测结果(含369监测时间、370监测单位名称)

368-370项里,按实际监测情况填写该化学物质在废水排污口的监测结果、监测时间和监测单位名称,每个监测值一张表。其中,如果在废水排污口检出了该化学物质,则填写该化学物质的浓度,如果在废水排污口监测该化学物质未检出,则填写该化学物质的检测限。371.废水排放去向包括直排、转移至污水处理厂、转移至其他企业、废水回用无外排,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勾选。372.如果直排:企业污水处理方法指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稳定塘、人工湿地及入地处理法等。373.受纳水体名称(含374受纳水体代码)指企业废水排入的受纳水体名称和代码,采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确定的河流名称与代码表填报。375.如果转移: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的名称(含376地址)指接收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的名称和地址。377.污水处理的方法指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稳定塘、人工湿地及入地处理法等。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78.该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年总产生量指企业在统计年度企业生产、加工使用该化学物质过程中的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结合该化学物质的年生产或使用情况如天数、具体设施运行等情况核算。379.涉及该化学物质的一般工业固废种类根据产生的含有该化学物质的一般工业固废的种类分别填写。根据《固体废物分类名录》进行填写。380.涉及该化学物质的一般工业固废年产量根据产生的含有该化学物质的不同种类的一般工业固废数量填写。381.一般工业固废中该化学物质的含量指核算或检测一般工业固废中该化学物质的质量分数。382.涉及该化学物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处置方式(含383利用处置量)处置方式包括自行处置、自行利用、委托处置和委托利用,处置又分为填埋和焚烧。利用处置量填写每种利用处置方式涉及的一般工业固废数量。3具体填报说明——基103表,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企业填写详细环境信息调查表384.该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年总产生量指企业在统计年度企业生产、加工使用该化学物质过程中产生的含该化学物质危险废物的数量。385.涉及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的名称及代码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填写产生的含有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的种类和代码。386.涉及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的年产生量产生的含有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的具体种类的数量。387.危险废物中该化学物质的含量指估算或检测危险废物中该化学物质的质量分数。388.涉及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的自行利用/自行处置量填写企业涉及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自行利用/自行处置量。389.自行利用/自行处置方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从利用、处置和其他中选择,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1033—2019),如选利用,从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再循环/再利用不用作溶剂的有机物、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再生酸或碱、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回收催化剂组分、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其他中选择;如选处置,需从填埋、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焚烧、水泥窑共处置(水泥窑协同处置)、其他中继续选择;如选其他,则从生产建筑材料、清洗(包装容器)继续选择。390.是否存在涉及该化学物质的危险废物转移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从是否中勾选。391.如果是转移:危险废物转移量转移的危险废物的数量。3具体填报说明——基104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401.企业生产、加工使用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名称

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1项和103项。402.CAS号

自动导入基101表的102项和104项403.年产能

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该化学物质的设计年生产能力。404.年产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量,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年产量一般不超过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年产能。405.年自用量指统计年度中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需要而使用自产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使用量。406.自用用途指统计年度中企业使用本企业生产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用途,自用用途选择其他时要写明具体用途。407.年销售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所生产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年出口总量和年内销总量之和。408.年出口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出口量,应为第410项的出口量之和,点击新增自动导入409-410。重点管控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4表,化学物质生产企业填写411.年内销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国内销售量,应为第413项的国内销售量之和,点击新增自动导入412-414。412.境内采购商名称(含413年销售量和414预期用途)

412-414项里,按实际销售情况,每个境内采购商填写一张表,并在413分别对应填写向此采购商的年销售量。415.年末库存量

指截止至统计年的12月31日当天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际库存量。重点管控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4表,化学物质使用企业填写416.年采购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使用企业采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总量,包括年进口总量和年内购总量。417.年进口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进口量,应为第419项年进口量之和。418.进口国家/地区(含419年进口量)418-419项里,按实际进口情况,每个国家/地区一张表,并在419分别对应填写对应国家或地区的年内购量。420.年内购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国内采购量,应为第422项的国内年采购量之和。421.国内供应商名称(含422年采购量)421-422项里,按实际国内采购情况,每个国内供应商一张表,并在422分别对应填写对应采购商的年内购量。423.年使用总量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使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总量。424.使用用途

指统计年度中企业使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用途。425.原料年末库存量

指截止至统计年的12月31日当天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际库存量重点管控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4表,化学物质管理信息填写426.是否开展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指企业近五年(含统计年度)是否按照《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427.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年份

指按照《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及相关文件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年份。428.是否存在涉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危险废物

指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中是否涉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429.如果是:产生含有该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危险废物的名称及代码

指对于含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危险废物,填写《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的危险废物种类及代码。430.是否属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

指企业根据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判断是否属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431.如果是:是否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指企业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重点管控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报说明——基104表,化学物质管理信息填写432.废气排放口是否进行定期监测

指涉及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排放企业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对废气排放口进行定期监测。433.废水排污口是否进行监测

指涉及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排放企业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企业废水总排放口进行监测。434.周边环境是否定期监测

指涉及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排放企业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周边环境:厂区外就算。435.是否开展过环境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指涉及企业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开展过环境隐患排查。436.是否公开排放信息

指企业是否按照《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等信息公开文件要求,公开企业排放信息。437.如果是:信息公开渠道(网址)

指企业公开信息的渠道,如在网站公开,需提供相应网址。重点管控信息调查表3具体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