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中的经典故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1.gif)
![三国演义 中的经典故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2.gif)
![三国演义 中的经典故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3.gif)
![三国演义 中的经典故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4.gif)
![三国演义 中的经典故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c524c9b27c15e647eff2f4c0888dd51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舌战群儒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罗贯中,1330—1400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不可靠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典故出处】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即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主要人物】关羽(约162-220年),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电视剧中的桃园三结义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七擒孟获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南蛮叛汉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孟获被释放以后,由于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又乖乖被活捉了第二次。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回去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听后爽朗的大笑说那你准备好了再来吧,便放他回去。凤仪亭“凤仪亭”故事出于《三国演义》,又名“梳妆掷戟”,讲述了貂蝉和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的故事。经过凤仪亭事件,董、吕二人彻底反目成仇,吕布下了杀董卓的决心。凤仪亭吕布趁着董卓上朝,窥视貂蝉,并邀貂蝉到凤仪亭相会,貂蝉向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很是不满,对董卓产生怨恨。恰巧董卓回府,见到此情形,抢戟掷向吕布,吕布逃走。从此二人相互猜忌,王允说董卓霸占貂蝉实在不该,吕布和王允计划一起除掉董卓,待董卓准备篡位的那天,吕突然倒戈,把董卓杀死。《新三国演义》凤仪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在《三国志平话》里,貂蝉姓任,本是吕布的妻室,因在临洮乱中失散,进入王允府中。貂蝉因烧夜香,王允撞见,问起情由,于是想出连环计,送貂蝉到董卓府中,挑拨吕布。吕布一怒,入府杀了董卓。这可能是最原始的故事。杨修之死《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8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版)第七十二回,标题是编者添加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4岁。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借东风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载诸葛亮于仲冬时节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周瑜火攻破曹操大军。今多以“借东风”指利用好的形势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来推动工作。那个故事中,周瑜想杀掉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否则就杀了他,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上记载:“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由此可见,关羽虽有寻刘备之事,但由于曹操成其之志,并未派兵追赶或设卡拦阻。此行可谓路途坦荡、一帆风顺,且官渡大战期间从曹军奔袁军的路程必然没有千里之遥。所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杜撰罢了。煮酒论英雄煮酒论英雄,该故事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煮酒论英雄”一般就用来单纯地表示谈天论地,或对某类事物或人进行品评。也称“青梅煮酒”或“青梅煮酒论英雄”。《煮酒论英雄》这一故事并不见于正史,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相关记载改编而成。在历史上,此节被史学界称之为“衣带诏”事件。煮酒论英雄据陈寿《三国志·先主传》所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拔矢啖睛“拔矢啖睛”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说是夏侯惇领兵救援刘备,攻击吕布,正与吕布手下高顺的军队相遇,便挺枪出马与高顺交战。两人大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夏侯惇纵马追赶,高顺绕着军阵逃跑。夏侯惇也绕着军阵追他。高顺阵上有个叫曹性的将领看见,暗地拈弓搭箭,看夏侯惇近了,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于是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便放进嘴里吃掉了,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曹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拔矢啖睛(2张)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惇,惇大怒。两马相交,战四五十合,高顺败走。惇纵马赶去。顺不敢入阵,绕阵而走。惇不舍,尽力追之。阵中曹性看见,纵马出阵,拈弓搭箭,夏侯惇将近,性一箭正中惇左目。惇拔箭,带出眼睛。惇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不赶高顺,只取曹性,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挥泪斩马谡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缉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空城计空城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典故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故事。这则成语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今多用以比喻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它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等。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后人由此提炼出“空城计”作为一则成语。诸葛亮空城计(2张)空城计故事源自《三国演义》。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在街亭失守后,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最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此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各行各业主管的共性与差异计划
- 校外美术实践基地建设计划
- 老年医学科医生工作计划
- 2025年灌装机系列设备合作协议书
- 社区个人工作计划提升社区居民安全意识
- 主管的团队合作计划
-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实践计划
- 仓库作业改善实践的分享计划
- 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与练习
- 2025年塑料加工专用设备项目建议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风华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运输与堆放-预制构件运输基本要求
- Ar-CO2 混合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 腾讯招聘测评题库答案大全
- 《企业成功转型》课件
- 接地电阻的计算
- 小学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500字11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2024年4月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怀念战友混声四部合唱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