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税到天下税茶增倍元朝茶叶与养兵_第1页
从茶税到天下税茶增倍元朝茶叶与养兵_第2页
从茶税到天下税茶增倍元朝茶叶与养兵_第3页
从茶税到天下税茶增倍元朝茶叶与养兵_第4页
从茶税到天下税茶增倍元朝茶叶与养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茶税到天下税茶增倍元朝茶叶与养兵

唐代的茶叶1.朝茶习俗盛行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有一个传说“麻雀在品尝草之后,每天都会有72种有毒的东西,所以它可以被茶分解”。在阶级社会里,茶叶的运用得到发展,在中国古代,茶叶有医药、解渴、祭祀等功能。但饮茶之风的盛行则是唐朝才开始的,唐朝饮茶之习俗开始在民间普及。在唐代,人们已认识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唯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2.茶叶税的征收正因为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后,饮茶盛行,茶叶的消费大增,封建统治者便开始注意到茶叶之利益,茶税征收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唐朝在德宗实施两税法(780年)以后不久,便下令征收茶税。当时由户部侍郎赵赞建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这是中国征税于茶的开端。3.增设茶税养兵且看《文献通考》卷二十七“征榷考五·榷茶”中所言:“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其一为常平本钱,时军用广,常赋不足,所税亦随尽,亦莫能充本储。”此后,唐朝政府在军费紧张之时,仍然把茶税用来养兵。唐穆宗即位(821年),“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番又奏加焉。”文宗大和九年(835年)九月,盐铁转运使五涯清“变江淮岭南茶法,并请加税以赡邦计。”接文宗而立的武宗,其时,盐铁转运使崔珙再次请求增加江淮地区茶税。后一朝的宣宗完全承袭了武宗的加重茶税的政策,并严禁私茶,对江淮茶商“皆加半税”,由此造成“天下税茶,增倍贞元。”唐之茶税数目,贞元时为每年四十万贯,到宣宗时“增倍贞元”,则达近百万贯,这已是政府的一笔很可观的收入。4.深化国制改革,开降反家唐前期,在兵制上推行着北魏以来的府兵制度,其特点是兵农合一,士兵亦耕亦战,自养自战,国家的养兵负担较轻,养兵费用不大。但唐中期开始,府兵制开始走下坡路,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开始“召募壮士充宿卫”,开唐朝募兵先河。到天宝八年(749年),正式停止府兵番上之制,府兵制已寿终正寝,代府兵制而起的是募兵制。募兵脱离生产,由政府供养,由此造成养兵费用暴增,开元初,边防费为二百万贯,至天宝末则增至一千四百万贯以上,四十年间增加七、八倍。以后还在上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政府在赋税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增加收入。在正税征收上,推行两税法,在杂税制上,开征茶漆竹木之税,加强盐、铁、酒等的专卖管理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增加财政收入,供养大量的军队。因此,可以说,茶税的征收,一方面是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消费上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养兵之费暴增所致。五10种国家茶的好处唐王朝亡于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时代。孟氏据川建后蜀政权,“国用褊狭,始用榷茶之法。”宋代的茶叶与军队1.绿茶税之利:茶商与园户宋代对茶叶的管理之法很纷繁复杂,但基本上每一次茶叶政策都与养兵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先看看茶之税利与养兵。这里茶税是指政府向商人和园户(茶户)征收的租税,茶利则指国家专卖茶叶的收入。宋代设司茶政之官署谓之榷货务。宋初之法,茶之生产,悉收买于官,再公卖之于商人,以收其间之利。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改为通商法,官征税租于茶户,又征收税金于茶商,茶商与园户之交易,任其自由,不行专卖。此后其法随时随地屡有变更,但无非或专卖或征税而已。宋代茶之税利有多少呢?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二“官政·国朝茶利”载:专卖时,年均获利六十四万九千余贯,茶钱四十六万五千余贯。通商后,年收茶租三十六万九千余贯,茶税八十万六千余贯。每年总计都是百余万贯。但据《宋史·食货志》载,至道末年(997年),仅茶税收入就有二百八十五万二千贯,天禧末(1021年)茶税为三百三十万二千贯。两者数目相差较大,可见各个时期收入是不一样的。从税利之额来看,在盐铁酒茶诸项中,仅次于盐之利,居第二位,数量是很可观的。那么,宋朝茶之税利是否用来养兵呢?《宋史·索湘传》载:真宗即位,索湘充河北转运使,“会内殿崇班阎自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宋史·食货志》“均输之法”中云:“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其职以制置茶、盐、酒税为事,军储国用多所仰给。”南宋初,赵开治蜀,金人来犯,赵开“馈饷者十年,军用无乏,一时赖之。”其办法就是广泛进行“茶盐榷酤、奇零绢布之征。”到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仅成都利州路岁入茶钱二百四十九万三千余缗,“朝廷岁以一百一十三万缗,隶总领所赡军。”由此可见,两宋茶之税利,许多时候都直接用来养兵备战。2.通过给书以钱以茶偿以茶的交引宋初专卖,后为通商,都是为了收取茶叶之利,以弥补国家财政。但在太宗雍熙前后,宋朝屡次兴兵,灭北汉,攻北辽,北边军队中兵费粮草紧张,于是宋朝统治者又推出一项新的茶叶政策,谓之交引之法。交引之法最初是直接把茶与养兵连在一起的一项茶政。《宋史·食货志》说:“雍熙后用兵,切于馈饷,多令商人入刍粮塞下,酌地之远近而为其值,取市价而厚增之,授以要券,谓之交引。至京师给以缗钱,又移文江淮荆湖,给以茶及颗末盐。”就是说让商人运粮草至边地供军,给以高出市场价的价钱,开具证明(交引),到京城付钱,再让商人到南方买茶盐以营。后来又改为不经过京师领钱,而直接以江淮之官茶偿付商人输入边防之粮刍价钱。这样,茶叶与供养军队就直接联系起来。如:“乾兴(1022)以来,西北兵费不足,募商人入中刍粟,如雍熙法,给券以茶偿之。”这种入刍粟于边塞供军(有时亦入京师),偿以茶的交引之法,自雍熙以后,直到南宋都屡有推行,对于解决危难时期的军队给养,颇有见效,“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中间番部作乱,调发兵马仰给有司,无不足之患,以此推之,颇有成效。”茶叶产区主要在南方,而宋之敌国主要在北边,驻兵主要在北边,战争亦在北边进行,兵费粮草常显不足,政府让商人运粮草于边地,偿之以茶,既解决了一部分养兵问题,又使政府掌握的茶叶得到销路。至于茶之价可能因之而提高,但这都可以转嫁到买茶饮茶者的身上,对政府无损,而对政府解决养兵问题来说,这是一项成功的政策。3.茶马交易之缘起马是古代军中最重要的装备之一,因此马政成了历代养兵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王朝里,其统治区域内是不产马或不产适于战骑的良马的,而良马多产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域里,那里有辽阔的草原,肥沃的牧场。这就是茶马交易的前提。茶马交易就是用中原王朝所有的茶叶来换取西番之马。这种交易在两宋、明、清诸朝都推进过,是当时解决马匹问题的一条最重要的政策。宋朝茶马之交易起于何时呢?《宋史·食货志》说:“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是说北宋初期就在西蜀设市以易番马,但这个时期制度不全,或是以茶钱买马(所谓互市),而非直接以茶易马。至熙宁七年(1074),“始遣三司幹当公事李杞入蜀,经划买茶于秦凤熙河博马。”南宋时,茶马之法继续得到推行。在文、黎、珍、敍、南平、长宁、阶、和等州设立八个易马场,“其间庐甘番马,岁一至焉,洮州番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番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其它诸番马皆驽。……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及雅州碉门灵西砦易马场。”宋朝每年用茶叶能换到多少番马呢?据史载,北宋时每年从西番易、买得马在一万匹以上,而“国家盛时,陕西买马岁以四万匹为额。”以茶易马,在两宋军备中是很重要的。据载,南宋初,西方大食国遣人进献珠玉宝贝给宋王朝,宋朝官员准备以钱赏之,宋高宗便说:“大观宣和间(北宋后期),川茶不以博马,惟市珠玉,故武备不修,遂致危弱。如此今复捐数十万缗,易无用之物,曷若惜财以养战士乎!”4.养兵之费:茶叶收入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军队之腐败无能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与辽、金交战,罕有胜券。但宋代的兵员却不少,宋太祖时,禁军厢军共有三十七万八千人,但到了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则达到一百二十六万二千人,九十年中增加了三倍以上。而且宋朝军队里多推行募兵制,常召募破产农民,无业游民为兵。士兵召募而来,脱离生产,又缺乏训练,管理混乱,变成一伙冗兵庸将,坐吃山空,给国家带来沉重的养兵负担,于是两宋的养兵费用也就空前高涨。《历代兵制》卷八“宋”说:“自皇祐一岁之入一亿二千六百余万,而耗于兵者常什八,而留州以供军者又数百万也。”仁宗宝元年间,富弼曾指出:“自来天下财政收入,十中八、九赡军。”至于宋代茶之税利在养兵费中占到多大比例,由于各个时期财政收入不同,用于养兵之费不同,茶税利收入不同,博马之额也不同,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要去寻其所占比例,是很冒风验的,于是只好不说。但每年总有数百万贯的茶叶收入被用来养兵给战,这是无疑的。宋朝政府,对盐,酒等的利税同样看得很重,并且极力禁止私茶、私盐、私酒、一切都要纳入国家财政,为养兵服务。平宋时的养兵之费元朝茶之利并不很多,但也有一个由少而增多的过程。据载:“元茶课,初平宋时,所征止一千二百余锭,自后历年递增,遂至二十八万九千余锭,视原额几及三百倍。元朝实行“军户制”,军户世世为兵,自给粮饷,养兵之费甚少,后期稍增。元朝又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茶马互换自然不再必要。明代的茶叶和军队1.加强指导,收引纳钱明朝承宋茶引之法,其法规定:“凡茶引一道,纳铜钱一千文,照茶一百斤,茶由一道,纳铜钱六百文,照茶六十斤。”明朝茶税利收入的年均总数为多少,史无明载。嘉靖三年(1524)定四川茶引为五万道,以一引纳钱千文计,收引钱为五千万文,即五万贯。隆庆三年,四川裁引一万二千道,余者所获税为银一万四千余两,这笔收入的用途是“解部济边”。明代有官茶和商茶之名,一般均置于边地准备易马,嘉靖朝御史刘良卿说,要“多开商茶,通行于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明朝政府还把茶叶作为俸饷直接发给军队官兵。如明英宗正统八年,令甘肃仓茶折支军官俸给,每斤准米一斗五升。景帝景泰五年,又令四川界首茶课司于南京户部印给引,折支官军俸粮。2.“茶马”及茶马交易明代踵两宋之法,在西北边界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据《明史·食货志》载:茶马之法,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明政府在西北长长的边界上进行茶马交易,“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陕西茶马之交易始于洪武四年,四川始于洪武二十一年。两地的茶马交换比率也各有不同,陕西,洪武十六年由河州茶马司规定:上马给茶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四川,洪武二十一年严州茶仓规定:上马给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两者为何相差如许大,原因不明。洪武二十五年,河州茶易马之数为马一万三百四十余匹,用茶三十余万斤,则每匹合计约三十斤茶左右,与上述易率相符。明政府又制金牌符信来管理和控制茶马之交易。洪武时,命李景隆送金牌入西番,与诸番订约。金牌上刻篆文,上曰:“皇帝圣旨”,左曰:“合当差发”,右言“不信者斩”,共计四十一面。金牌分上下两面,一面送诸番,一面留内府。令西番以善马来换茶,定茶马之数。三年一合符。其通道有二:一出河州,一出碉门,运茶五十余万斤,获马一万三千八百匹。明代茶马之获大约如上所述,每年万匹左右,但有时则大大超过,如明初洪武朝,朱元璋说:“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四川松、茂茶如之。”明代政府把茶马交易看得也特别重,是作为一项壮国势、驭番人的国策来推行的。《明史·食货志》说:“帝(朱元璋)绸缪边防,用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嘉靖朝御史刘良卿说:“番人待茶以生,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非可以常法论也。”此外,明代在兵制上主要实行卫所制,士兵有兵籍,能解决一些自我给养。明中叶以前又大兴军屯、商屯,以助养兵,故在明中叶以前,政府所负担的养兵费较轻,唯马匹较紧,故茶马之法严行。中叶以后,卫所制破坏,募兵兴起,军屯,商屯又渐废,由此使国家承受的养兵负担大大增加了,各项摊派和杂税也就不断出现,加紧征取。茶税利在明后期也控制更紧。茶叶养兵在总的养兵经费中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清代的茶叶1.茶马交易,投资之法与中原王朝的武备1644年,清军入关镇压了李自成起义及残明势力,代明而立,建立清王朝。清王朝前期,在茶叶政策上,基本上因袭明朝的做法,在川、陕、甘、青等地进行茶马互易,其它地方则颁引,令商人纳课,并使其交一定交易税,然后进行茶叶买卖。清初的茶马之法规定,上马给茶篦十二,中马给九,下马给七,每篦有茶十斤。清初,顺治二年(1645),定茶马之法时,当年获马为一万一千八十八匹。其后历年数目虽不详,但大致在万匹上下,有时更多一些,如康熙三十四年(1695),刑科给事中裘元佩上疏说:“马政事关紧要,洮岷诸处额茶三十余万篦,可中马万匹,陈茶每年带销又可中马数万匹。”清朝所中之马,雄马发放给各地军队为战骑,雌马则放到牧马场去牧放繁殖。随着清朝征服战争的推进,其疆域不断扩大,西域诸番地盘渐渐落入清王朝的版图。到康熙、雍正时,清朝的西部边疆西推到了新疆天山南北,北边则囊括了整个蒙古高原。因此,川、陕、甘、青等地的茶马之法自然不复存在,正如当时人说的“本朝牧地广于前代,稍为孳息,则已骊黄遍野,云锦成群。”历时数百年的茶马交易,到底换到多少马匹,是难以统计的,但茶马之法对于中原王朝加强武备,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大抵说来,这是封建社会后期,政府解决养兵问题的一大良法。2.茶补兵饷,养兵供饷清朝政府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包括八旗军、绿营军和乡兵等几部分,数量在百万以上,清初又不断进行各种征服战争,故清朝养兵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