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对河北地区的控制_第1页
辽朝对河北地区的控制_第2页
辽朝对河北地区的控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朝对河北地区的控制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学术界对他的移民和融合表示担忧。如陈述《契丹政治史稿》对金朝契丹人西迁、北撤以及留居原地等都有精辟的论述一、河北推行移营辽朝建立前,契丹已经开始陆续向中原地区迁徙。唐太宗时期,曾在契丹、奚生活的东北地区设立饶乐、松漠两个都督府。唐朝中叶以后,设置幽州、平卢两节度使以控遏契丹。此时有许多契丹人归附唐廷,被安置在羁縻州。同时也有部分契丹人迁到幽州,叛将安禄山军队中就有很多契丹将士。唐朝灭亡后,契丹势力在北方日益壮大,逐渐控制了幽州(今北京市)至柳城(今辽宁朝阳)地区。五代时期,契丹势力进一步壮大。天福三年(938),后晋石敬瑭为获得辽朝支持,割让幽云十六州予契丹,使辽朝控制了河北中北部地区。契丹占有幽云十六州后,开始向南部的迁徙。后周广顺二年(952)十月“契丹瀛、莫、幽州大水,流民入塞散居河北者数十万口,契丹州县亦不之禁。诏所在赈给存处之,中国民先为所掠,得归者什五六”辽朝在境内设置大量的投下军州,涉及河北的有中京大定府泽州(河北平泉县南)和北安州(河北承德市西)。因此在河北承德地区,聚集了大量契丹贵族,对境内的汉、奚、契丹等族进行统治。1977年文物普查时,在杨家北沟发现《耶律加乙里妃墓志铭》。志主“姓耶律氏加乙里妃”死于辽统和二十六年(1008),享年五十九岁。耶律加乙里妃出身契丹豪门,“父阿骨轸,遥辇常衮,世袭二王之后,□三公之先,怀卫社之长,□蕴斯时之大略,斯名不缀,厥德弥芳”。可知耶律加乙里妃的父亲阿骨轸在辽朝享有较高地位。据郑绍宗先生研究,志文中的“阿骨轸”就是《辽史》中的耶律贤适。据《辽史》载:“耶律贤适,字阿古真,于越鲁不古之子。嗜学有大志,滑稽玩世,人莫之知……景宗立,以功加检校太保,寻遥授宁江军节度使,赐推忠协力功臣。时帝初践阼,多疑诸王或萌非望,阴以贤适为腹心,加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宁二年秋,拜北院枢密使,兼侍中,赐保节功臣。三年,为西北路兵马都部署……乾亨初,疾笃,得请。明年,封西平郡王。”由于张家口地区坝上草原水草丰美,故契丹人移民张家口地区的时间较早。其中鸳鸯泺(今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为契丹乙室部司徒居地。据《辽史·营卫志》记载:“乙室部。其先曰撒里本,阻午可汗之世,与其兄益古分营而领之,曰乙室部。会同二年,更夷离堇为大王。隶南府,其大王及都监镇驻西南之境,司徒居鸳鸯泊,闸撒狘居车轴山。”除了河北北部地区外,在河北中南部地区也曾生活着一些契丹人,辽太宗天显年间归辽的定州人梁文规,其子梁廷嗣甚至得到了以大水泺之侧地四十里,“契丹人凡七户皆赐之”在辽与北宋对峙时期,辽朝边界地区时有契丹官员、将士越界归附北宋,说明宋辽边界居住的契丹人不在少数。在幽云十六州的契丹人,其主要是防遏北宋的契丹官兵。统和二十一年(1003),辽朝供奉官李信投宋,报称:“(辽)国中所管幽州汉兵,谓之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约万八千余骑,其伪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余骑,内五千六百常卫戎主,余九万三千九百五十,即时入寇之兵也。”二、契丹族的南迁与金朝的军队在金灭辽的过程中,契丹贵族开始分化,一些生活在河北地区的契丹贵族投靠金朝。1942年河北省兴隆县梓木林子村出土《萧仲恭墓志》,该墓志为契丹文小字,墓志刻于金代天德二年(1150)。字刻于汉文志盖背面,共70行,5100余字,是现存契丹小字石刻字数最多的一件。据《金史》载,萧仲恭和天祚帝是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二月壬戌被俘于余睹谷(在今山西应县)。八月被押解至京师,丙午,天祚帝被降封为海滨王。萧仲恭应于此时降金,《越国王乌里衍(萧仲恭)墓志铭》说他降金后“太宗时授右院宣徽,任职少府监两年”。《金史·萧仲恭传》亦称:“太宗以仲恭忠于其主,特加礼待。”辽朝灭亡以后,契丹族由统治民族沦为被统治民族。金朝治下的契丹人多数生活在长城以北,他们没有南迁,也没有被编猛安谋克,主要分布在西京路、北京路以及金朝西北边境,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契丹人仍以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为主,被时人称作“乣人”或“乣户”。另外一部分契丹人则追随金军南下伐宋。金朝为扩大领土,集重兵于燕云及黄河以北地区。金朝军队以女真人为主体,同时还还包括契丹、奚等族。随着战事的平息,金朝开始将这些南下的契丹人组织起来,戍守屯田。皇统五年(1145),“创屯田军,凡女真、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授以官田,使其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凡屯田之所,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皆有之,多至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金代女真研究》一书中推测,金天会年间(1123—1137),燕云地区大的州置一个猛安,县、镇则置一个谋克。这些被征服地区的契丹人和内迁女真人一样,都要被编入猛安谋克,为金朝提供赋税和兵员。据《金史》记:“(大定二十年十月)诏徙遥落河、移马河两猛安于大名、东平等路安置。”此外,在永清县、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大名、霸州等地都有契丹人居住生活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留居河北的契丹人认为复仇的时机到来,纷纷举兵抗金。成吉思汗率兵南下时,始终不肯仕金的霸州人移剌捏儿认为“为国复仇,此其时也”,率亲党百余人主动投附成吉思汗一些投诚的契丹人在河北取得军功并在河北居官,如舒穆噜“行省太师统诸道兵破大名,侯遂隶帐下,拜馆陶招抚使,俄迁东平大名招抚使、元帅左监军留事、东平行台。严公以取磁州功,遂兼知州事”另外,元代大都(今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契丹人,契丹人耶律楚材受到成吉思汗信任,被任命为“总裁都邑”,就是因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契丹人居多”三、契丹人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辽朝时,契丹族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并且开始和汉族通婚。辽太宗下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在生活生产方式上,处迁居鸳鸯泺的乙室部还保留了游牧方式,辽时在此设置官牧场。与汉族接壤的一部分契丹族,由于受到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半牧半耕的经济生产方式,租种汉族边民荒地,效仿汉族耕作方式,耕田播种,“秋熟则来获”。迁居内地的契丹族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苏辙在出使辽朝时,见到汉族与契丹族农耕的景象,写下“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佃”金元时期是契丹族迅速和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金朝继续在乙室部游牧之地设置牧场,有些群牧主要由契丹族构成。金朝将契丹和女真一起编入猛安谋克进行南迁,这些进入中原的契丹人逐渐适应了内地的农耕生活。金朝后期,为了防范契丹反抗,下令“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元朝时,实行四等人制,契丹被列入第三等汉人中,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时,“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总而言之,随着疆土的扩大,辽朝占据河北中北部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契丹族活动的重要舞台。辽朝成建制地将乙室部迁徙到鸳鸯泺,在坝上地区形成以游牧为主的契丹部落。辽朝将幽州设为南京后,使河北广大地区成为畿辅,在这里生活着大量契丹人,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