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女真人勃堇考_第1页
辽代女真人勃堇考_第2页
辽代女真人勃堇考_第3页
辽代女真人勃堇考_第4页
辽代女真人勃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代女真人勃堇考

女真王朝是一个从血缘组织向地理组织发展的时期,也是文明向文明的时期。这一时期,女真社会各级组织相继出现了自己的官属。《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其宫名:则以九曜二十八宿为号,曰谙版孛极烈,大官人;孛极烈,官人。其职:曰忒母,万户;萌眼,千户;毛可,百人长;蒲里偃,牌子头。孛极烈者统官也,犹中国言总管云。自五十户孛极烈推而上之,至万户孛极烈,皆自统兵。缓则射猎,急则出战”。这一概括,记录较早也较为全面,唯甚简约。女真社会,基层有勃堇,地方有都勃堇,中央除称之为都勃堇或都勃极烈的最高军政首长之外,还有国论众勃堇、国论勃极烈和勃堇等官称。他们形成了一个从基层、地方到中央,围绕最高军政首长而运行的机制,正如上天的九曜二十八宿。今以女真社会的发展和其语言的变化,试作历史考辨。基层组织的勃病或东南角勃堇,也译作部长。原是女真人血缘组织的氏族长和部落长的称号。史书称之为勃堇者,乃女真语的音译;称之为部长者,乃汉语的意译。是以《金史·百官志序》与《金史·兵志》都说:“其部长曰孛堇”。在从血缘组织向地缘组织转变时期,女真人的部落早已分散。自献祖绥可定居以后,住在同一地区的女真人,已经不再是同一部落同一氏族的成员了。但统领基层村寨组织的往往还是旧日某一氏族的头人,因而他们仍沿袭旧日的名号称为某某部勃堇或部长。他们的产生,多沿袭旧日氏族血缘社会的方式,虽世代相及仍要经过推举。在女真大联盟形成以后,也发生了某些变化。有的勃堇或部长是由大联盟的首领指定的,有的则是由大联盟的首领从自己亲信中选派的。《金史·乌春传:“乌春,阿跋斯水温都部人,以锻铁为业。因岁歉,策杖负担与其族属来归。景祖与之处,以本业自给。既而知其果敢善断,命为本部长,仍遣族人盆德送归旧部”。《金史·石显传》载,孩懒水乌林答部人石显,陆梁不可制,景祖以计除之,使其子婆诸刊抚有其部。又如《金史·冶诃传》:“冶诃系出景祖,居神隐水完颜部,为其部勃堇”。神隐水完颜部是在景祖时前来归附的,归附后景祖命其族人冶诃为其部勃堇。这种事例,在建国前后,已成惯例。据《金史·太祖纪》载,太祖二年十月,酬斡等抚定谗谋水女真,鳖古酋长胡苏鲁以城降。天辅三年正月诏令,则称酬斡为鳖古孛堇。由此知宗室子酬斡,在鳖古部以城降之后,即被太祖任命为鳖古孛堇。“趋同”:都勃羚及其所统领的地方《金史·阿疏传》载,阿疏父阿海勃堇,事景祖、世祖。世祖没,阿海亦死,阿疏继之。“阿疏既为勃蓳,尝与徒单部诈都勃堇争长,肃宗治之,乃长阿疏”。阿疏是星显水即今布尔哈图河的纥石烈部勃堇,诈都是浑蠢水即今浑春河的徒单部勃堇。两人都居住在今图们江中游河曲一带相邻的地区,又是不同村寨组织的勃堇。所争之长,绝不会是各自村寨组织的头人,必是这一地区联盟组织的官长。大概早在景祖和世祖时,阿海就是这个地区的首领。阿海死后在确立这个地区联盟的继任人时,才会出现浑蠢水徒单部诈都勃堇与阿海的继嗣者阿疏争长之事。地区联盟的官长,称为“都勃菫”或“都部长”。女真语谓“高”为“斡都监”地区联盟,虽是大联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有自己的官属、自己的武装力量。《金史·阿疏传》:“世祖破乌春还,阿海率官属士民迎谒于双宜大泺”。表明了地区的都勃堇有从属于自己的官属。同传又载,阿疏有异志,起兵作难。穆宗命劾者围其城,闻辽使来,“戒劾者令易衣服旗帜与阿疏城中同色,使辽使不可辨。辽使至,乃使蒲察部胡鲁勃堇、邈逊勃堇与俱至劾者军,而军中已易衣服旗帜,与阿疏城中如一,辽使果不能辨”。这虽是穆宗之计,但也表明地区社会组织的都勃堇或都部长,有从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衣服、旗帜又都有自己的颜色和标志。《金史·世纪》:“太祖因致穆宗,教统门、浑蠢、耶悔、星显四路及岭东诸部自今勿复称都部长”。又说:“初诸部各有信牌,穆宗用太祖议,擅置牌号者置于法,自是号令乃一,民听不疑矣。自景祖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于本部法令,东南至于乙离骨、曷懒、耶懒、土骨论,东北至于五国、主隈、秃答,金盖盛于此。”由此可知,地区性的联盟,在统门、浑蠢、耶悔、星显四路及岭东诸部,普遍存在。他们的首领都部长或都勃堇,皆有自己的信牌,可以自为号令。自穆宗用太祖之议以后,不仅取消了他们都勃堇的称号,而且以完颜本部的法令治于一切。建国初期,也还见有称都勃堇的。《金史·胡十门传》:胡十门子“钩室,尝从攻显州,领四谋克军,破梁鱼务,功最,以其父所管七部,为曷苏馆都勃堇”。《金史·完颜忠传》:天辅六年十二月,“太祖入燕京,迪古乃出德胜口,以代石土门为耶懒路都勃堇”。《金史·太宗纪》:天会三年九月“癸巳,保州路都勃堇加古撒曷有罪伏诛,以勃堇徒单乌烈代之”。这几例,与穆宗用太祖议之前,有着明显区别。除耶懒路外,曷苏馆与保州地区都是建国后新降附地区。都勃堇的职责多与军事行动有关。他们的任免诛代皆取决于朝廷。加古撒曷,前在收国元年攻保州尽降保州诸部女真后,被太祖任命为保州路都统,此时又以保州路都勃堇称之。可见,建国后的都勃堇,实与都统为同义语。都勃极烈与皇帝《金史·石显传》:“众推景祖为诸部长”。《金史·世纪》: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畔辽,景祖“袭而擒之,献于辽主。辽主召见于寝殿,燕赐加等,以为生女直节度使。辽人呼节度使为太师,金人称‘都太师’者自此始。《《金史·太祖纪》:岁癸巳十月,“康宗即世,太祖袭位为都勃极烈”。又载:“收国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由此知女真大联盟最高军政首长的名号,初为“诸部长”。后因接受辽人所赐生女真节度使,习以“都太师”称之。至太祖袭位,不待辽命,自称“都勃极烈”。及收国元年建国,太祖阿骨打登大位,又以汉习称为“皇帝”。这里有两个问题需略加考辨。一是《金史·石显传》谓“众推景祖为诸部长”的“诸部长”,似应译写为“都部长”或“都勃二是有关勃极烈这一称号问题。“太祖袭位为都勃极烈”,是《金史》中所见最早的一位勃极烈。但“都勃极烈”是最高的勃极烈,在此同时或以前必有勃极烈这一称号,太祖才会以“都勃极烈”自居。《金史·百官志序》也谓“其官长,皆曰勃极烈,故太祖以都勃极烈嗣位”。勃极烈与勃堇是有联系的。“勃堇”读音为“背·因”第三,国相撒改,是女真大联盟之最高军事东南角大联盟最高军政首长还有一位助手,《金史》称他为“国相”。先后任是职的有雅达、肃宗、撒改三人。“国相”乃汉人附会的意译,女真语原称“古鲁温你背塞”,直译应为“国之众部长”。《大金得胜陀碑》立于大定二十五年,记颂太祖二年九月阿骨打誓师伐辽重大胜利。其序有“太祖先据高阜,国相撒改与众仰望”之语,女真字碑文“国相”作“《金史·世纪》,载有世祖时国相肃宗在苏素海甸与杯乃及乌春兵一场大战简略纪实:临战,“肃宗下马,名呼世祖,复自呼其名而言曰:‘若天助我当为众部长,则今日之事神祇监之。’语毕再拜”可见,女真人也正是以“众部长”来称国相的。众部长即国之众部长的简称,其所以要加之以“国”,那是因为人们视大联盟,“嶷然自为一国”而已。女真人所以称国相为众部长,是因为他有别于其他勃堇或部长,统领若干个部。苏素海甸之役,肃宗所统领的,就是有斜列、辞不失等部所组成的左军。国相撒改,同样也是统领众部之长。《金史·撒改传》:“康宗没,太祖称都勃极烈,与撒改分治诸部,匹脱水以北太祖统之,来流水人民撒改统之”。《金史·世纪》说:“国相之称不知始何时”。《金史·桓赧传》也说:“雅达称国相,不知其所从来”。这仅仅表明《金史》的编修者们不了解国相的来历和雅达是如何作为国相的。其来历还是有迹可寻的。古代氏族全盛时期,每个氏族一般都有两个首领,一是平时的首领,一是战时的军事首长,易洛魁人的氏族就是这样。处在从血缘组织向地缘组织演变的女真各部,多数只有一个首领,但在某些部内仍可见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勃堇。这些部所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勃堇,可能因为其地缘组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或其分支,也可能与血缘组织时有两个首领的旧习有某种关系。以完颜部为核心的生女真大联盟,建立伊始就有两个首领。《金史·欢都传》:“土人呼昭祖为勇石鲁呼石鲁为贤石鲁”。又说:“昭祖耀武于青岭、白山,入于苏滨、耶懒之地,贤石鲁佐之也。其后别去。”完颜部邑屯村的雅达,大概是在贤石鲁别去之后,才得以就任国相一职的。但是,女真人这时的国相,与易洛魁人部落联盟两个具有平等职权的最高军事首长,斯巴达人的两个“王”,罗马人的两执政官,都有所不同。贤石鲁仅仅“佐之”昭祖勇石鲁。雅达之为国相,景祖可以以币和马求之以命肃宗。肃宗之为国相,其职只是“尽心匡辅”。撒改之为国相,是因穆宗念长兄劾者不得立,遂命其长子撒改为国相。可见女真大联盟施行的是“一长制”,国相仅是最高军政首长的一个辅佐。这位辅佐,不仅统领数部参加军事征战。肃宗之为国相,用兵之际屡当一面,凡有辽事一切委之专心。撒改之为国相,不以战多为功,犹能驯服诸部,为内外所倚重。当时有言,“不见国相事何从决”。是以人们以汉官习俗,比其为“国相”。参与官属会议的成员女真人的大联盟,存在着一个勃堇议事会或官属会议。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金史·太祖纪》的一段记载:“康宗七年,岁不登,民多流莩,强者转而为盗。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遂减盗贼征偿法为征三倍。民间多逋负,卖妻子不能偿。康宗与官属会议,太祖在外庭以帛系杖端,麾其众,令曰:‘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骨肉之爱,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过三年徐图之。’众皆听令,闻者感泣,自是远近归心焉。”这是一次大联盟官属议政会议的纪要。时间是在康宗七年,议题是对“民多流莩”与“强者转而为盗”应采取的对策。纪要记录了这次议政前后过程和决议施行的效用。《金史·欢都传》:世祖时,“欢都入与谋议,出临战阵,未尝去左右。”又说:“欢都事四君,出入四十年,征伐之际遇敌则先战,广庭大议多用其谋。世祖尝曰:‘吾有欢都,则何事不成。’肃宗时委任冠于近僚。穆宗嗣位,凡图辽事皆专委之。康宗以为父叔旧人,尤加敬礼,多所补益”。可见,这些官属会议的成员,多是由左右近僚组成。他们不仅“入与谋议”,也“出临战阵”,有时还负责“专委”之事。《金史·冶诃传》:“冶诃与欢都常在世祖左右,居则与谋议,出则莅行阵,未尝不在其间”。《金史·谢库德传》:“在世祖时,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冶诃虽是神隐水完颜部的勃堇,但出自景祖。劾者是穆宗时曾围阿疏城者,系德帝乌鲁之后。拔达与盆纳,都是安帝跋海之后。他们在世祖时,皆属不离左右的“近僚”,都应是官属会议的重要成员。可见,参加官属会议的重要成员,多出于完颜宗室。《金史·世纪》:景祖,“既为节度使,有官属,纪纲渐立矣”。据此,大联盟的这种官属会议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景祖“纪纲渐立”之时。但它并非新的发明,应源自于血缘氏族社会的部落议事会。这些官属,既属近僚,在联盟中自然具有较高的地位。但在康宗以前,可能还没有专有称呼,大概皆与世祖时冶诃那样仍称之为勃堇。故而,这种官属会议,似应称为大联盟的勃堇议事会。第三,关于国的组织女真建国初期,曾在朝廷建立国论勃极烈官制,简称勃极烈制。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议政、行政合一的机构。建立于太祖收国元年,熙宗天会十三年因采用汉官制而正式废止。虽属女真建国后的官制。但它是从大联盟时期的勃堇议事会发展而来,具有明显的过渡形态。是以仅对其过渡形态略加考辨。其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血亲意识极为深重。就任此官职的,都是完颜宗室成员,先后共有十二人,皆属昭祖石鲁之后,而太祖兄弟及其子孙又占有五人。二、君臣间尚有许多旧俗。《金史·撒改传》:“太祖即位后,群臣奏事,撒改等前跪,上起,泣止之曰:‘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撒改等感激,再拜谢。凡臣下宴集,太祖尝赴之,主人拜,上亦答拜”。《大金国志·熙宗纪》:“国主晟(太宗吴乞买),尝浴于河,牧于野,屋舍、车马、衣服、饮食之类,与其下无异。……君臣宴乐,携手握臂,咬颈扭耳,至于同歌共舞,无复尊卑”。《三朝北盟会编》卷165引赵子砥《燕云录》的一段记载,更为明显:“金国置库收积财货,誓约,唯发兵用之。至是(大约在天会三年八月至十月间),国主吴乞买私用过度,谙班(国论谙班勃极烈斜也)告于粘罕(国论移赉勃极烈宗翰),请国主违誓约之罪。于是群臣扶下殿,庭杖二十,毕。群臣复扶上殿,谙班、粘罕以下谢罪,继时过盏”。三、诸勃极烈多无专职,名号以顺序称之。以天辅五年六位勃极烈为例:谙班勃极烈吴乞买,太祖弟,后由是官而登大位。因而《金国语解》谓:“谙版勃极烈,官之尊且贵者”。实则女真语称“大”为“安巴岸”胡鲁勃极烈斜也,都统内外诸军。因而《金国语解》谓:“胡鲁勃极烈,统领官之称”。《金史·百官志》既谓“忽鲁犹总帅也”,又谓“统数部者曰忽鲁”。女真语谓衣饰之环为“忽鲁”昃勃极烈蒲家奴。《金国语解》谓:“昃勃极烈,阴阳之官”,那仅是就某些职事所作的解释。女真语谓“二”为“拙”移赉勃极烈宗翰。女真语谓“三”为“以兰”迭勃极烈斡鲁。女真语谓“季”或“末”为“都厄伯”勃极烈过渡形态的新质,主要表现也有三:一、诸勃极烈的职责,虽无明确分工,但也出现了某些分工的倾向。六名勃极烈成员,除谙班勃极烈“贰国政”和迭勃极烈为“悴贰之职”无方面分工外,其他四名勃极烈各负有不甚确定的主管方面。忽鲁勃极烈,为军事“统领官”。阿买勃极烈及其继任者阿舍勃极烈,为治“城邑”、“关隘”者,或守“官署”之官,主管女真内政。昃勃极烈,是“阴阳之官”,主管司祭或本族文化之类。乙室勃极烈和其继任者移赉勃极烈,是主管“诏旨”和“迎二、诸勃极烈之下,还存在着一个办理国家日常事务的职能部门。《金史·耨盌温敦思忠传》:“天辅三年六月,辽大册使太傅习泥烈以册玺至上京一舍,先取册文副录阅视,文不称兄,不称大金,称东怀国。太祖不受,使宗翰、宗雄、宗干、希尹商定册文义指,杨朴润色,胡十答、阿撒、高庆裔译契丹字,使赞谋与习泥烈偕行”。仅往来册文一事,就有商定义指的,润色和翻译的,以及往来专对其间的分工。以此来看,这个办理国家日常事务的职能部门,其组织也还相当完善。三、勃极烈的主要成员,逐渐向着皇帝的辅佐和百官之长,即国相转化。《大金吊代录》载有金宋往来文书,宗翰自称“大金固伦尼伊拉齐勃极烈、左副元帅”,宋则称其为“大金国相元帅”。靖康元年《宋主再乞免割三镇书》和《左副元帅回书》,就是这样相称的。可见,其时宋人就是这样看待的,女真人也是认同的。天会十年第三次调整勃极烈时,太祖孙谋克是女真社会组织及其官长的身份谋克与猛安两术语的内涵,可作多种解释。《金史·太祖纪》:太祖二年,克宁江州师还,“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金史·食货志》:大定二十三年八月,“奏猛安谋克户口、垦地、牛具之数。猛安二百二,谋克千八百七十八,户六十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四,口六百一十五万八千六百三十六”。以此解之,猛安谋克则是女真社会基层组织的名称。《金史·百官志》:“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余同防御。诸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惟不管常平仑,余同县令,”。以此解之,猛安谋克为女真地方长官。《金史·桓赧传》:肃宗之军与桓赧、散达战,再败。世祖“使欢都、冶诃以本部七谋克助之”。《金史·太祖纪》:宁江州之役,既度辽界,“遇渤海军攻我左翼七谋克”。以此解之,谋克当为武装力量基层的战斗组织。《金史·兵志》:其部长曰孛菫,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谋克之副曰蒲里衍,士卒之副从曰阿里喜”。《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其职曰忒母,万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