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作品的情况。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理解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艺术特点。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导读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知阅读(一)作者介绍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二)童话的有关常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其中幻想性是童话的根本特征。但是这种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活的本质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给人以折光的反映。这种幻想又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虽离奇可笑,但必须合情合理。童话的重要特征是夸张。夸张既是写作方法,在一般的记叙和描写中都会以句子的形式出现。(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炫耀称职呈报滑稽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二、理解阅读(一)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二)复述故事情节1、同桌互说(要求:围绕整理出来的故事脉络来说)2、请同学复述(要求: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3、师生评价(三)分角色朗读课文1、先用铅笔勾勒出人物的语言(分小组进行)2、分角色朗读朗读要求:(1)使用(2)尽量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3)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3、师生评价普通话,语言流畅(四)情景表演(五)师生评价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师生做评价(要示:从演技方面来评价)三、拓展阅读(见练习册45页第二题)234点?主要表现皇帝和官员。表现了皇帝奢靡愚蠢(板书:皇帝奢靡愚蠢),官员阿谀逢迎(板书:官员阿谀逢迎),全都虚伪透顶(板书:全都虚伪透顶)。(七)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社会意义,理解童话的艺术特点。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2.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3.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八)按照课后练习六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拓展阅读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一个场景,将自己放在故事中四、作业布置:续写《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二)能力训练点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四)美育渗透点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5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介绍时代背景。2.指导、训练朗读。3.理解联想和想象。4.体会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七、教学诗人的感情。5.想象步骤导语“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一)明确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二)整体感知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61.配乐朗读2.生字缥(piāo)缈(miǎo)3.生词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定然:必定这样。珍奇:贵重稀奇。闲游:悠闲散步。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5.时代背景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7.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三)总结、扩展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八、布置作业7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答案: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答案:参见“总结、扩展”。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语文活动设计:续写《天上的街市》。《静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二)能力训练点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三)德育渗透点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四)美育渗透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二、学法引导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2.难点:对诗后两句的理解。3.疑点:如何理解鲛人流珠。4.解决方法:讨论、辩论、各抒已见。四、课时安排8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一)明确目标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生字鲛jiǎo生词例: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月光笼罩着原野。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雾模糊,对月流珠。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秀美的情景啊!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月、村、林、云、星是写实。“鲛人流珠”是想像。5.细品诗意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三)总结、扩展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联想丰富奇特;和虚写相结合。八、布置作业,想像实写完成练习题一、二、三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课后反思: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女娲造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2.了解神话的特点。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10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德育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复述法。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3.研究拓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报影仪和胶片、打印好的《无题》讲义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研读最见作者想像力的个性化描写。[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二、文体解话投影:神话故事体裁简介: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投影: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11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四、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投影: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澄澈(chénɡchè):清澈透明。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mǎnɡ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见作者的想像力。4.恰当地复述课文。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五、研读课文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解题思路: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者的性化描写最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一种推测。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励。六、课堂小结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像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另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着生活12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七、课堂练习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投影: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注:1.姮(hénɡ)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又称“嫦娥”。这则神话流传至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姮”为“嫦”。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后汉书·志·天文(上)》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羿(yì),传说中夏代有穷民的君主,善于射箭。一说西王母,传说中的仙人名。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像,进行人为学生荐读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射死过封豕长蛇,一物之阵”中奔驰,天天和嫦娥一于吞下金丹,独自向天上飞升。而昔日的弟子逢蒙又在这名,利用向师傅“偷去的拳头”施放冷箭,想置羿于死地。八、布置作业第一题是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性化的改写。故事梗概:善射的羿射下过九个太阳,切大动物和小动物,最后“射得遍地精光”,只好在“无起吃乌鸦炸酱面。嫦娥熬不过这样的生活,终个时候出现,欺世盗课后课后反思: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像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嬉戏、哞哞、潺潺、眨巴、红润、孪生、痒酥酥”等词语。2.了解童话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爱”的主题。能力目标1.美读课文。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2.培养学生多向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的能力。3.涵泳品味文章,多角度多侧面感受作品的美。德育目标呼唤人间真情,把爱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教学重点1.探究盲孩子的心2.赏析课文的美点。教学难点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方法1.朗读法。本文一是篇美丽的童话。语言优美、简洁、凝练,有较强的表现力,而且有诗的特质。教读本文,宜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正音读、范读、领读、角色朗读、配乐美读等),读出语气、节奏,读出情感,让学生朗读,受课文,理解文意。2.讨论法。自己设疑解疑,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学生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互助。教学分通过感学生向老师提问等方133.美点寻踪法。用美的眼光欣赏这篇美丽的童话,让学生自己发现美、赏析美。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分角色美读课文,感受童话“爱”的氛围和诗一般的意境;精读课文,美点寻踪,多角度感受作品美的特质;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有一条河,从古流淌到今;有一片海,从过去喧腾到现在。这河叫爱河,这海叫心海。是爱让痛苦远离,是爱让无助走开,是爱让盲孩子重见光明,今天,我们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多媒体显示:(1)给加粗的字注音。嬉戏()哞哞()霹雳()()孪生()(2)依据下列例子仿写词语(尽可能用原文词语)。痒酥酥绿油油仔仔细细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问题,明确:(1)xīmōupīlìchánsūluán(2)阴沉沉痒酥酥孤零零蓝幽幽模模糊糊踉踉跄跄飘飘忽忽跌跌爬爬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选择温馨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文字作媒介,再现文章展现的画面,让故事活在学生心里。可安排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①请用自己的话介绍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②盲孩子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切磋。教师请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明确:①盲孩子十分孤独、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②学生筛选的能够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有:“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14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因为盲孩子受到了“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关爱、帮助才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是爱改变了盲孩子。三、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交流看法。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请谈谈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归纳,设计学习卡片。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派小组长来讲桌前抽卡片,。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人作汇报发言,如觉不足,其他成员随时补充,看最精彩。领取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哪一组最有收获,发言3.小组交流,汇报人发言。四、课堂练习读课文中“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这一句话,优美的意灯,体会其境。以“在冬日的漫天飞雪中”为开头,仿写一段话,用上加粗的词语。选四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评价。五、课堂小结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六、布置作业将下列选项正确的填入横线,使之组成一个文意贯通的长句。(1)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②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③鸟儿黎明时的叫声盲孩子还喜欢听,,。课后反思: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5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二、资料助读投影显示: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16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2)组织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一个爱慕虚荣、尊大的神。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妄自17②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③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的形象。(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6)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7)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四、教师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五、课堂练习展开想像、续编情节。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18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教师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六、课堂小结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七、布置作业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对于《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提供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自读《智子疑邻》,掌握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研读《塞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关键字词提示以帮助翁失马》理[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想像新颖、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讲述,大家欣赏、评议。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1.资料助读投影: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2.放多媒课件,学生欣赏画面,感知寓言。3.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词: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利,列字(1)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2)不(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大量财物。4.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筑:修补。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19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中国药用贴膏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注射用炎琥宁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单元学习总结讲义新人教版选修4
- 中国帐篷门杆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山东金冶炼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吸尘扫地车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附子理宫丸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教育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聚乙烯项目投资立项报告
- T-CHAS 20-2-11-202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 第2-11部分:临床药学服务 治疗药物监测
- 质量部架构图
- 结构化学-第1章讲义课件
-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台账-全套
- 广州退休申请表范本
- 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及应用
- 传媒侵权法介绍
- 麦茬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 玉米制种技术
-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 高一下分科文科班第一次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