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与分析TOC\o"1-3"\h\u23217一、引言 414024二、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518241(一)择业与就业 53405(二)择业倾向 525525(三)资源禀赋理论 531243三、疫情后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 728874(一)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73060(二)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 7302621.政治环境因素 757302.经济环境因素 888193.社会环境因素 8236004.技术环境因素 927162四、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与分析 1020528(一)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情况调查 10273591.调查问卷的设计 10324272.调查样本的选择 1030640(二)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情况分析 1139871.疫情后大学生的择业倾向 1178132.疫情后大学生的择业态度 1239793.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13158354.小结 1524052五、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引导对策 1612026(一)政府加快健全就业法规,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1620641(二)高校提供多元就业岗位,加强社会择业指导 1629555(1)提供多元就业岗位 1625053(2)加强择业指导教育 161907(三)家庭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正确引导职业选择 179187(四)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1718408六、结论 1819722参考文献 192589附录A 2114120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 21一、引言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严重地冲击了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而且对我国的总体经济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限不断延长,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的缩减,减少了招聘人数,让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同时增加了大学生对未来择业的难度。疫情前,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受政府导向、社会需求、企业文化、收入空间、个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疫情后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首要因素已变为家庭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的择业观与择业倾向也发生了改变,想要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不得不慎重考虑,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也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相对而言,选择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却不断增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并对疫情后时代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期望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缓解就业压力。二、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一)择业与就业择业是指择业者依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才能和职业发展志向,从社会上有差异的职业中最终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所要从事的一种职业发展过程。任何已经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的职业领域内去选择特定的劳动职业。在各类职业者的选择工作过程中,择业者不仅仅需要充分考虑涉及到每一个人的职业需要、兴趣、能力等基本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择业,不光是要找到一份工作,还要在众多的职场就业机会中找到某个适合自己的、长期来看可以取得更好发展的职业。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是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可以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上和经济收入来源上的问题。择业的重点在于选择,是积极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就业的重点在于有工作,是消极被动的、无法自主的一种状态。每个人都会经历择业的过程,都会进入特定的社会职业,这是我们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处于求职期的大学生应该把握力争择业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二)择业倾向择业倾向属于一种择业观中的行为成分,是人们根据自己获得社会职位前的心理职业需求和期望,对社会职业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根据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后人的论证研究,人的社会择业倾向一般可按照不同的社会职业技能特点和自身个性特征分为六大类:一是注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主动追求比较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的社会型;二是倾向于追求物质财富、权力,有野心、有抱负的企业型;三是循规蹈矩,比较谨慎保守,习惯接受他人工作领导和指挥,做事仔细耐心、有条有理的常规型;四是偏好于具体任务,喜欢独立完成工作,操作能力强、手脚灵活的实际型;五是习惯于理性的考虑问题,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善于思考、善于逻辑分析及推理,喜欢富有创造性工作的调研型;六是乐于创造独具匠心的成果,富有个性,喜欢创新,具有艺术性的才能,做事比较理想化的艺术型。人们在进行择业时,更注重个体自身的人格特点是否与社会职业环境的相匹配。(三)资源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指国家应依据本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因为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本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相对充足的生产要素,生产此种要素密集型产品,才能增加国际贸易间的优势。该理论出自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理论。①金旻.土地资源禀赋在精准扶贫中的资本化利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8.①金旻.土地资源禀赋在精准扶贫中的资本化利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8.三、疫情后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一)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就业保障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就业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爆发,增加了影响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大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给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和不利性影响,让高校应届毕业生本就严重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且2020年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人之多,就业市场压力空前。在2020年的全国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就业”,达到39次之多,为全国历年之最。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的保持就业稳定和加快扩大居民就业,实施“六稳”和“六保”的工作目标框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随着高校就业季的到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着整个社会现状凸显出了。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拉低了外贸,国内外经济脚步放缓,企业出现裁员危机。本届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交织在一起,与疫情危机带来的经济状态形成对比,疫情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积累的往年未就业大学生,2020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再加上2021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图3.12015-2020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1.政治环境因素(1)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新冠肺炎轻微症状或者是无症状阶段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发生持续时间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导致疫情扩散和难以制止的主要因素,影响更是具有全球性。根据2020年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21日,全球已有21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累计确诊244万例,北美和欧洲尤为严重。①①李涵茜.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对大学生学业及择业影响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74-75.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年龄的普遍易感性。即所有年龄对于新冠病毒均呈现出一种普遍易感的状态。第二,超强的致病率。感染新冠病毒后除少数人表现出无症状感染之外,其他均表现出发热、咽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由轻症转变为重症。第三,老年患者超高的致死率。老年患者如果没有医疗手段的介入,死亡率可以达到30%。因此,各地政府采取了“封城、封村”的措施,生产要素不能在市场上流动,导致了很多企业无法进行生产,入不敷出,纷纷停产甚至关门,使得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高等院校的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收比重,同时政府也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应届毕业生的公务员招收人数,有效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择业与就业问题。2.经济环境因素(1)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近年来,随着政府出台各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政策,中西部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即使这个因素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仍有较大一部分大学生倾向于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而不去西部地区或者城镇、乡村等基层地区。众所周知,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和乡镇地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一些地区仅仅能解决温饱,难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更优越的福利待遇,大部分大学生择业时往往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而不愿前往西部地区及乡镇地区的原因便在于此。3.社会环境因素(1)高等教育因素大学生早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早期择业指导观念,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是大学生早期择业观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高校的专业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都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新颖的教学模式,合理地专业设置,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能使大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与就业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家庭因素大学生对职业最初的了解来自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家庭成员的意见或者建议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职业经历和教育方式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择业观念。4.技术环境因素(1)择业信息良莠不齐择业信息良莠不齐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因素。如今,网络求职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眯,他们通过网络就可以投递自己的简历,进而获得面试就业的机会。但是,部分网站的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查证。例如,部分招聘网站为了赚钱发布一些未经核实的招聘信息,或者网站中发布的一些的虚假择业信息和失效择业信息,这些择业信息不仅分散大学生精力和耽误大学生时间,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择业的积极主动性。
四、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与分析(一)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情况调查1.调查问卷的设计在开始准备设计调查问卷之前,本人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在借鉴文献资料、征求导师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4个部分,一共33道题,问卷设计完成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修改与完善。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为第1-6题;第二部分是择业倾向,为第7-13题;第三部分是择业态度,为第14-16题;第四部分是影响择业的因素,为第17-33题。2.调查样本的选择由于疫情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影响更大,因此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大部分选取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共收回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本次调查包含男生89人,女生136人,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占20.89%,来自中小城市的占44.89%,来自乡镇的占9.78%,来自农村的占24.44%。在对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中,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占比5.33%,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的占比30.67%,在3,000元至4,000元的占比24.89%,在4,000元至5,000元的占比28.89%,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10.22%。调查中党员占比14.22%,学生干部占比12.44%,普通学生占比76.44%。调查中学生所学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类的占44.89%,文、史、哲类和理、工科类占比相同,为14.22%,法律、社会学占13.33%。表4.1个人信息的基本情况要素内容比例性别男生39.6%女生60.4%城市大城市20.89%中小城市44.89%乡镇9.78%农村24.44%续表2.1要素内容比例家庭月平均收入1000以下5.33%1000-300030.67%3000-400024.89%4000-500028.89%5000以上10.22%独生子女是55.11%否44.89%在学校的身份党员14.22%学生干部12.44%学生76.44%所学专业经济、管理类44.89%文、史、哲类14.22%外语类10.67%法律、社会学13.33%理、工科14.22%医科2.67%(二)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情况分析1.疫情后大学生的择业倾向(1)择业倾向如图所示,在所有择业倾向中直接求职工作、考研和考公务员是大学生毕业择业首选。选择直接求职工作的大学生占到38.67%,选择考研的占比37.78%,选择考公务员的占到19.56%。图4.1大学生择业倾向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在作出该择业倾向的原因中,想实现自我价值和享受更好的工作和待遇的占比最高,为22.67%,其次自己喜欢占比21.78%,家里人的期望占比16%。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择业的影响程度调查中发现,38.67%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21.33%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大,20.44%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但也有19.56%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且疫情后大学生更倾向于进入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占比30.67%,28.44%和23.56%,选择进入民营企业的仅占3.11%。(2)地区倾向对于未来期望的工作地区的选择,有21.33%的大学生选择了家乡所在地,18.22%的大学生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有16%的大学生选择了就读学校所在地,而选择基层地区的仅6.22%。选择在家乡所在地和学校所在地工作的大学生大多是因为有熟悉的人脉关系。图4.2大学生选择上述工作地区的原因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3)薪酬倾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我们询问到您期望的月薪时,有43.56%的大学生选择了5,000元以上,35.56%的大学生选择了3,000元至5,000元,有20.44%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元到3,000元,几乎没有人选择1,000元到2,000元的月薪。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薪酬待遇。图4.3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因素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2.疫情后大学生的择业态度(1)行为态度在择业之前您是否为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偶尔规划,不能按规划执行的选项,占比48.44%,选择认真做过,并严格按规划执行的占比26.67%。图4.4大学生择业前择业生涯规划情况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能否主动寻找就业信息对于大学生择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只有27.11%的大学生选择了会非常主动的去寻找,说明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不能掌握主动权,抓住机会。图4.5大学生寻找就业信息情况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2)义利态度义利态度就是指个体在择业的过程中处理各种利益的态度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是处理好“大”利益和“小”利益的关系。①邹碧海.樊成主编.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如:在政府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去工作的调查中,有49.78%①邹碧海.樊成主编.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在做出择业倾向的原因调查中,有16%的大学生倾向于家里人的期望。在“你认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你的择业倾向的影响程度”选择中,30.6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大。而在“你认为父母的价值取向对你的择业倾向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影响较大的占比40.89%,影响很大的占比23.56%。图4.6父母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程度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择业时,除了完全自己决定外,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平均综合得分2.67。图4.7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2)实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本次问卷调查中,在选择“认为实习对自己以后择业或就业有无影响”时,有90.22%的大学生认为是有影响的。说明实习工作对于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要。一方面,实习为大学生未来择业提供了探索潜在职业领域的机会,并让大学生了解它是否适合自己。另一方面,大学生将有机会与自己在实习期间工作的人建立人脉关系和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对于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认为匹配度很大的占比40.89%,认为有一定关系但匹配度不大的占到42.22%,认为几乎没有关系的占到16.89%。而且大概有1/4的大学生去实习的最初动机是为了赚钱。图4.8大学生实习的最初动机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但是通过实习工作,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获得了不同方面的收获。如图,有43.11%的大学生认为实习丰富了他们的简历,有42.22%的大学生认为实习使他们对未来的择业方向更加清晰,有39.1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实习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图4.9大学生的实习收获资料来源: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调查问卷4.小结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更偏向于考研深造,企业就业和考公务员,分别占比37.78%、38.67%和19.56%,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1.33%。且大学生对于薪资的期望值过高,自主择业意识淡薄,不能掌握主动权,抓住机会。影响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五、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引导对策(一)政府加快健全就业法规,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我国的各项宏观经济与整体社会发展政策都已经充分体现出了就业优先。把居民就业保障工作做好是切实维护稳定就业的一个重中之重,政府工作会议报告也充分体现了对促进稳定居民就业的高度重视。各种社会政策以及经济政策一起发力,努力对冲疫情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大学生正常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拓宽就业的渠道,颁布了一些普惠政策和一些专门性政策,例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通过重大工程和项目开发促进大学生就业、挖掘企业的就业潜力以扩大企业就业规模等,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考研,扩大各高校的招生,以稳定大学生就业。政府部门正想方设法的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加强社会就业指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就业服务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二)高校提供多元就业岗位,加强社会择业指导(1)提供多元就业岗位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多的实践于社会工作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中,更好的适应社会中不同于学校的节奏和氛围。宝贵而有价值的实习经历,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增强学生择业就业时的竞争优势,同时减少面对社会和就业问题时出现毫无头绪或压力过大的情形。如在疫情期间,针对就业岗位减少导致的就业难题,那些有社会实习经历和丰富实习经验的学生,无疑会有极大的岗位竞争优势,且对于短期无法就业等问题,该类学生往往能够沉着应对,从而解决问题。(2)加强择业指导教育高校必须切实地自觉承担起培育提升在校大学生择业能力的责任,加强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和培养,并且引导大学生牢固地树立良好的择业观。首先,应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未来择业方向,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培养职业精神。接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明确其职业理想。学生一旦明确了职业理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同时,要继续加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辅导,强化择业者的心理素质。最后,高校应为大学生分析当前的择业形势,宣讲有关的择业政策,并为大学生提供择业相关的咨询服务,可以通过设置求职的场景,模拟大学生求职的过程,训练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择业心理,也可以通过挖掘线上线下招聘会的各种机会,积极把招聘的信息传给学生,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帮助大学生顺利择业,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三)家庭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正确引导职业选择大学生对职业最初的了解来自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家庭成员的意见或者建议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职业经历和教育方式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择业观念。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就使得家长过分的关心子女未来的择业问题,过多的参与到大学生的择业教育问题中,这都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想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在其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与子女多进行一些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子女对未来择业的倾向。其次,在面临择业时,家长应让子女有独立选择职业的机会,鼓励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然后,在学生选择了自己中意的职业后,家长应全力支持孩子的选择,而不是在职业的选择上替孩子全权负责。最后,家长要对子女的能力给予正确评价,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四)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促进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择业,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通过清晰的自我认知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顺利就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正确的大学生择业观应该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自身对职业发展的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而且在大学生择业时一定要充分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就业市场形势,正确合理地评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并正确地选择一种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一,树立健康竞争意识。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待业人数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要想在众多的人才中崭露头角,必须不断努力去提升自己,增强核心竞争力。第二,树立自主择业意识。大学生择业以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必须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克服消极的依赖思想,积极加强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同时要正确评估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的就业环境,自主择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第三,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众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在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要抓住机遇,积极进行创业。第四,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这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多样性价值,更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除了要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外,也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把两者统一起来,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脚踏实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发挥自我优势,实现人生价值。
六、结论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做好就业工作是我国民生大计之本,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核心推动力量,关乎现在到未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大计。而择业倾向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职业人生和在职业发展方向上的选择,而且影响着我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帮助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了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现状,即受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更偏向于考研深造,企业就业和公务员就业,但也存在择业时薪资期望值过高、创业意识薄弱等几方面的问题。并对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对策:一是政府加快健全就业法规,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二是高校提供多元就业岗位,加强社会择业指导;三是家庭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正确引导职业选择;四是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胡明霞.网络招聘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9.[2]孙墨曈.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3]汤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8.[4]金旻.土地资源禀赋在精准扶贫中的资本化利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8.[5]高冰.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6]杨洋.基于职业自我效能理论的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7]苗天峰.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变化及引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8]李涵茜.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对大学生学业及择业影响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74-75.[9]李春阳,毕会娜.后疫情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2):106-107.[10]饶方利.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5):27-29.[11]刘洋,韩雪峰.辽宁高校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307-314.[12]张嘉欣,杨娜,白悦.新就业形态下95后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报告——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市场周刊,2019,(02):136-138.[13]吴明蓉.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06):11.[14]周碧波.大学生择业倾向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0):97.[15]张清学,蒙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50-51.[16]李燕冰,陆财深,徐芃.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5):136-138.[17]MaartenVansteenkiste,BartNeyrinck,ChristopherP,Niemiec,BartSoenens,HansWitte,AnjaBroeck.Ontherelationsamongworkvalueorientations,psychologicalneedsatisfactionandjoboutcomes:Aself‐determinationtheoryapproach[J].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2007,80(2):251-277.附录A疫情后时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研究疫情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我们特编制此调查问卷,先请您仔细阅读下面所列的每一个条目,根据您的观点和实际情况,对以下问题给出您自己的真实想法,每一条目的答案没有正确或不正确之分,不作为任何评价的依据,仅为科学研究之用,请您放心地按照您的真实想法填写。我们将对您的答案予以严格保密,恳请您为我们提供真实的信息!谢谢您的参与!祝您前程似锦,工作愉快!正式问卷(请在备选答案选项中画√,每题请选择1个答案,多选问题已在题中标明)1.您的性别:[单选题]*○男 ○女 2.您的来源地:[单选题]*○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3.您家庭月平均收入为:[单选题]*○1000以下○1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4.您是否为独生子女:[单选题]*○是○否5.您在学校的身份:[多选题]*□党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6.您所学专业属于:[单选题]*○经济、管理类○文、史、哲类○外语类○法律、社会学○理、工科○医科7.您的择业倾向:[单选题]*○直接求职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自主创业○参军○暂不就业○其他8.您做出该择业倾向的原因是:[单选题]*○家里人的期望○自己喜欢○想实现自我价值○缓解就业压力○享受更好的工作和待遇○其他9.若选择就业,您期望的工作地区是:[单选题]*○北、上、广等大城市○长三角或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家乡所在地○就读学校所在地○西部地区○城镇、乡村等基层地区○国外○无所谓10.您选择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单选题]*○经济发达○发展潜力大、机会多○良好的人才政策○回报家乡○熟悉的人脉关系○奉献社会○其他11.您希望进入什么样的单位:[单选题]*○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部队○其他12.您在择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请选择三项,按重要程度排序1-2-3-)[排序题,请在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数字]*[]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工作地点[]薪酬待遇[]专业对口[]能否胜任[]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工作时间[]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工作单位的性质[]有益于他人或社会需要[]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培训机会多[]管理制度规范[]其他13.您期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冀教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技能拓展培训合同(2篇)
- 抵押变更合同(2篇)
- 承包的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建筑项目搭建委托合同4篇
- 2025河北邯郸世纪建设投资集团招聘专业技术人才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慈溪高一期末数学试卷
- 天津市武清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徐霞客传正版》课件
- 江西硅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硅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量子医学成像学行业研究报告
- DB22T 3268-2021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办事居间协议合同范例
- 正念减压疗法详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