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缓刑制度的作用_第1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作用_第2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作用_第3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作用_第4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作用

自诞生以来,缓解法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尤其是在现代刑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强制执行制裁的适用率普遍较高,在预防和刑事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者们对此予以高度评价,甚至认为“它是除了刑罚、保安处分两个抗制犯罪支柱的第三支柱,是特种的刑罚手段”一缓冲区制度的理论概述(一)暂缓执行的节和悔罪规定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也没有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决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二)缓刑不是刑种,刑罚制度只是综合根据刑法总则,缓刑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限内能够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刑罚运用制度。作为一种刑罚运用制度,首先,缓刑的适用离不开刑种,但是缓刑并不是刑种,刑法并没有将缓刑引入刑罚体系;其次,缓刑并非执行场所的转移,也不是执行方式的变更,而是为补救短期自由刑弊端而设置,自身并不是自由刑。所以在我国刑法中,缓刑只能是自由刑的一项适用制度,即具体运用刑罚的制度。我国刑法将缓刑规定为运用刑罚的制度体现了缓刑的价值,反映了设置缓刑制度的初衷。(三)缓冲区立法模式缓刑的立法模式,又称为缓刑的类型,纵观各国的缓刑制度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1.取消考验期,取消考验者。根据本犯告一般规定对初犯轻罪之被告所犯罪确认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宣告,而在一定期限内交有关机关对行为人进行监督考验,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应取消缓刑的特定事由,便不再作有罪宣告,反之,则作有罪宣告,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2.缓刑适用的立法模式其中,暂缓执行主义包括附条件有罪宣告主义和附条件赦免主义。附条件有罪宣告主又称执行犹豫主义,是对犯一定罪的被告判处刑罚并予以宣告,同时宣告缓刑,在此缓刑期间没有发生应取消缓刑的事由,则有罪判决失效,既免其罪又免其刑。附条件赦免主义是在判处刑罚的基础上而规定的缓刑期满后,如果缓刑没有被撤销,则免除其刑罚,但有罪判决仍然有效。上述缓刑制度的立法模式,其优劣在理论界并没有定论。一般来说,英美法系一般采用暂缓宣告主义,大陆法系一般采用暂缓执行主义。暂缓宣告主义仅单纯地以认定有罪为前提,并不进一步量定其罪与刑,不如暂缓执行主义精确合理,难以使罪犯在缓刑期间感受到强大的刑罚压力,从而在心理规制力和自我约束改造积极性上不如暂缓执行主义有效。但暂缓宣告主义源远流长,运作体系完整,在预防犯罪、矫正罪犯和实现刑罚个别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附条件有罪宣告主义如果罪犯成功度过考验期,不仅得免其刑,而且得免其罪,使罪犯可以获得更大的改造动力,有效的实现了缓刑的功效,从回归社会的角度来看,避免了犯罪前科给罪犯带来的影响,体现了刑罚教育的目的,但似乎比附条件赦免主义更有放纵罪犯之嫌,因为缓刑案件有罪轻罪重之分,对于相对较重的缓刑犯而言,似乎采用附条件赦免主义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刑罚报应的正义要求。纵观我国的缓刑制度,基本上采用大陆法系中的附条件赦免主义,对于特殊犯罪战时军人犯罪则采用附条件有罪宣告主义。二累犯不适用缓刑的原因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根据上述规定,适用缓刑需符合三个要件,即前提条件、实质要件、排除要件,齐备三个要件即可适用缓刑。(一)短期自由刑、强制刑的性质缓刑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这是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即对象条件。理解这一条件,应当注意:第一,其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短期自由刑的犯罪分子,而不能是被限制自由的犯罪分子,如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第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是指宣告刑,而不是指法定最高刑。第三,我国将缓刑适用对象限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是因为我国的犯罪构成标准较高,轻罪数量较少,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相对来说,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因此,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符合我国刑法的逻辑。(二)准确把握缓刑适用的条件缓刑适用的实质要件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笔者认为,实质要件的把握应当注意:一是必须理解立法的愿意。缓刑的适用是为了促进犯罪分子改恶从善,减少刑罚执行成本,但是其必须建立在缓刑人员缓刑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基础上,如果不能保证缓刑人员缓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缓刑价值的实现无疑是空中楼阁,不但如此,而且可能还给社会带来危害,引发公众对缓刑制度合理性的质疑。因此,缓刑适用关键是要准确把握缓刑人员适用缓刑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尺度。二是认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标准可以分解为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个。犯罪情节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客观标准。所谓情节,是指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情状与环节。犯罪情节是指与犯罪行为或犯罪人有关的,体现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程度,因而在定罪量刑中必须予以考虑的各种具体事实情况。犯罪情节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主体情况;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主观方面情况;犯罪行为、侵害对象等犯罪客观方面情况。此外,犯罪情节还包括犯罪形态、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情节。悔罪表现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主观标准。所谓悔罪表现,是指犯罪人对自己所犯罪行悔悟的具体表现。悔罪表现有无、悔罪表现是否突出,可以反映行为人是否悔罪,悔罪程度如何。悔罪的重要功能是揭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三)累犯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排除要件,是指法律明文规定排除缓刑适用的情形。我国《刑法》规定:累犯不适用缓刑。对累犯不适用缓刑的原因主要在于累犯具有较强的人身危险性,累犯不仅已初次犯罪而且已再次犯罪,甚至多次犯罪,表明其对社会的危险性较大,从宽的刑罚对其缺少威慑或改造作用。因此,对累犯不应适用缓刑。综上所述,在行为人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法定要件时,司法机关可以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在适用缓刑时,要严格依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反对符合缓刑条件者不适用缓刑,同时也反对不符合缓刑条件者适用缓刑。三考虑到是否适用于罚款犯罪和附加定罪的政治权,(一)罪并罚与缓刑中缓刑适用的关系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被决定执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能否适用缓刑,颇有争议。肯定说认为:数罪并罚与缓刑并不排斥,只要行为人被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符合缓刑的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在犯罪分子犯数罪场合下缓刑的适用,应是在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的基础上,依据数罪并罚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而后针对执行刑宣告缓刑,并确定缓刑考验期。因此,对数罪适用缓刑应以数罪并罚原则决定的执行刑为基础,不能以各个罪分别判处的宣告刑为基础。(二)缓刑适用条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附加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后是否可以适用缓刑,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也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否定说认为: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属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不能适用缓刑,如对其适用缓刑,会造成罪和刑不相适应的矛盾四中国打算完善缓冲区制度(一)缓刑适用的效果对罚金刑能否适用缓刑,目前,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上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日本、法国、意大利、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典规定可以对罚金刑适用缓刑,巴西、俄罗斯、瑞士和我国等的刑法典则明确规定对罚金刑不适用缓刑或者没有规定对罚金刑可以适用缓刑笔者认为,从缓刑的功效、罚金刑的严厉程度、罚金刑适用缓刑在理论和实践意义等方面来看,罚金刑是可以适用缓刑的,理由如次:一是从缓刑的刑种来看,在自由刑和罚金刑并列的情况下,如果只允许自由刑适用缓刑,而罚金刑却不能适用缓刑,不仅在理论上依据不足,而且在适用中亦诸多便。尤其是因罪责轻没有科处自由刑而单处罚金时,形成事实上的轻重的刑适用了缓刑,而较轻的却没有适用缓刑,有悖公平正义。二是从缓刑运用的目的看,缓刑是为补救短期自由刑的缺陷而设立的,但其还有另一个明显的作用是鼓励犯罪人改过自新,缓刑的这一作用的发挥,不依赖于刑种,对罚金刑适用缓刑,同样能达到这一效果。三在是罚金刑适用中的问题来看,允许罚金刑缓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罚金的弊端。首先,犯同一罪处相同数额的罚金,同罪同罚,看似平等,但实质上不平等,因为犯罪分子的经济承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对同等数额的罚金,不同的受刑人感受不同,在适用缓刑之后,则可平抑这种刑罚效果的实际上不平等;其次,罚金刑的执行必须以受刑人拥有一定财产为前提,而受刑人贫富不均,对于无钱的受刑人,罚金刑是难以执行的,在适用缓刑之后,有助于解决罚金刑执行难的问题;再次,刑罚的适用应坚持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罚金刑的适用不免要影响罪犯的亲朋好友,而对罚金刑适用缓刑后有助于减少罚金刑的这一负面效应。基于上述理由,我国应建立罚金刑缓刑制度。第一,规定罚金刑缓刑制度,实际上在单处罚金与免于刑事处罚之间设立一等级,便于对犯罪人采取区别对待政策,使刑罚体系更加完整。第二,有利于避免罚金刑弊端,使罚金刑功能更强大,适用范围更广,更好地发挥罚金刑的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功能。第三,设立罚金刑缓刑制度可以充分挖掘缓刑制度的潜能,促使犯罪分子自觉悔过自新、改恶从善。(二)缓刑适用条件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一方面存在缓刑适用率很低的情形,据统计,1999年全国缓刑使用率仅为14.86%,比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应当适用缓刑的情形可以如下表述: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真诚悔罪,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适用缓刑:(1)未成年犯罪的;(2)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聋哑人、盲人和其他病残者犯罪的;(3)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过失造成不应有损害,因而构成犯罪的;(4)犯罪中止的;(5)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6)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7)其他应当适用缓刑的。不得适用缓刑的则是那些显示出严重人身危险性的罪犯,具体而言,惯犯;没有特别可宽宥情节的累犯;曾经受过刑事处罚,在较短时间内又因相同性质的犯罪而再次受到刑事处罚的,都不得适用缓刑。(三)缓刑保证金制度,既限制适用主体—建立未成年犯缓刑保证金制度所谓缓刑保证金制度,是指对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由提出担保的缓刑人员亲属或所在单位,向人民法院交纳规定数额的货币,保证缓刑犯遵守监督规定、不再犯罪的一项缓刑制度缓刑保证金制度在国外已颇为成熟,但在我国理论界仍分歧较大。赞成者认为,缓刑保证金制度,在我国对缓刑监督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具有调动保证人监督缓刑人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缓刑保证金制度可能导致“有钱才可以缓刑”的现象,影响缓刑的公正适用。笔者认为,单纯的缓刑保证金制度在实践中未必能实现其目标价值,并且的确存在制度性不公正的诱因,因此,应当有条件的将缓刑保证金制度引入我国的缓刑制度,即限制适用主体——仅限于未成年犯。对未成年犯扩大缓刑的适用是现代国际社会的普遍倾向。对未成年适用缓刑保证金制度,既符合刑罚教育的目的,又符合缓刑的价值目标。首先,未成年人可塑性大,自制力差,需要特殊保护;其次,缓刑保证金制度可以强化对未成年犯的帮教、考察。当未成年犯符合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和排除条件,法官不能确信未成年犯“不致再危害社会”时,如果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供缓刑保证金,并进行保证,法官可以考虑适用缓刑。(四)缓刑的监督考察机制缓刑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缓刑的监督实施,而缓刑监督的主体是缓刑监督机构。因此,缓刑监督机构在缓刑工作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外,缓刑监督工作由专职人员承担。在英国,缓刑监督工作是由缓刑监督官和缓刑工作人员完成的,在美国,对缓刑人员的监督考察是由缓刑官负责的,在德国,缓刑监督主要是由缓刑辅导员负责的。缓刑官其主要职责包括:为法院对案件的判决提供判决前报告,评估和提出对案犯是适宜于监管刑还是缓刑的建议;领导和管理监护中心,为缓刑犯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娱乐和反思罪过的场所;对法院判处社区服务令的缓刑犯人,进行监督考察;定期将服缓刑令或社区服务令的犯人表现情况,向法院和社区有关部门报告等。在我国,缓刑监督工作是由公安机关承担,缓刑人员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由于缓刑监督工作不是由专门机构承担,缓刑工作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出现公安机关对缓刑人员不管不问的情况,法院对缓刑人员“一缓了事”,缓刑人员在不少地区出现脱管、漏管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鉴于我国现有的缓刑监督制度的弊端,应借鉴国外的先进司法实践经验,改革现行的缓刑监督考察机制。具体而言:一是将缓刑的执行机关由公安机关改为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管理监狱及其他劳改场所(即行刑),而缓刑是一种特殊的行刑制度,考察、监督缓刑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