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上市半导体企业如何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半导体专题系列(一):非上市半导体企业如何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宏观篇)导言:近年来,伴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半导体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行业优秀人才出现重大供给缺口,技术人才短缺或流失的风险成为悬在半导体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吸纳和留住优质人才成为身处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半导体企业的立基之本。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意识到在常规的员工薪酬、奖金及公司福利之外,设置股权激励计划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根据我们的观察,近两年绝大部分A股上市的半导体企业均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示了其所处行业存在技术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风险,并且将股权激励计划作为公司重要制度进行披露。可见市场实践中,股权激励计划已成为半导体企业争夺和保留人才不可忽视的手段。囿于篇幅所限,本宏观篇将介绍半导体企业股权激励常见类别,并着重讨论在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应当考虑的要素和流程。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推出《微观篇》以进一步讨论股权激励计划常见文本、条款及注意事项,以及《税务篇》以讨论股权激励涉税问题。一、什么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其实并非字面显示的仅以公司股权作为唯一工具的激励方式,而是对企业为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与股权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的统称。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股权激励的常见模式包括授予激励对象公司股权、期权、限制性股权、虚拟股权以及股权增值权。其中:(1)股权是指通过公司增资或者创始人股东股权转让的方式向满足激励条件的激励对象发放公司股权,使其直接或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成为公司股东。(2)期权是指向满足激励条件的激励对象授予在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用约定价格来购入一定数量的公司股权的权利。鉴于行权价格一般较低,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潜在收益(行权价格和市场价之差)。期权授予后存在至少一段时间的等待期(即行权期间)并经考核合格后激励对象才可行权并持有公司股权。期权持有人有行权的权利,但无必须行权的义务。(3)限制性股权相较于上述(1)所述的股权多了限制性条件,即在约定条件满足之前,激励对象持有的仅为未解锁的激励股权,通常激励对象不能在解锁前转让或处置激励股权;如果约定条件未能满足,则公司有权回购该等限制性股权。与股权期权不同,激励对象一旦接受这种激励方式就必须当时购买股权,因此需要承担决策错误带来的股权贬值风险。(4)虚拟股权指公司将公司股权量化成标准化股权,并将一部分用以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向激励对象发售“虚拟”股权使激励对象享受通过股权溢价和分红的方式获得激励。究其本质,激励对象获得的是现金类奖励,类似于和公司股权的价格以及利润挂钩的奖金。当激励对象离开公司时,虚拟股权对应的各项收益权利将自动失效。(5)股权增值权与虚拟股权类似,公司将公司股权量化成标准化股权,并将一部分用以股权激励计划。与虚拟股权一样,激励对象同样无法获得公司股权的所有权或表决权,但与虚拟股权不同的是,享有股权增值权的激励对象无权享受激励股权的分红收益。股权增值权工具下,激励对象仅可享受因公司业绩上涨带来的股权价格上升收益,并按约定的比例获得该等股权价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等价现金。上述五种股权激励工具各有优劣特点,我们将其列式如下供参考:序号激励工具优势劣势适用企业类型1期权激励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紧密长期锁定激励对象企业资金压力小激励对象短期内收益不明显处于上升期或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企业2限制性股权对激励对象约束力强企业资金压力小激励对象自授予日获得激励股权,需承担股权价值波动风险如锁定期届满激励对象不符合解禁条件,需激励对象配合转回激励股权手续,存在不确定性处于成熟发展期的企业3股权激励对象与公司联系紧密股权结构不稳定初创企业4虚拟股权不影响公司的股权架构激励对象无需出资且有分红及增值部分双重获利保障无需登记,程序简单企业资金压力大激励对象与企业绑定度较弱非上市公司作价估值存在不确定性现金流充裕,且没有计划要变更公司股权结构的公司5股权增值权不影响公司的股权架构激励对象无需出资无需登记,程序简单企业资金压力大激励对象和公司的绑定度较弱仅靠股权增值现金奖励效果有限非上市公司作价估值存在不确定性二、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应考虑哪些要素?由于股权激励计划是一项综合商业、法律和财务的复合型工程,企业在决定制订股权激励计划初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为此,我们归纳以下七项核心要素供读者考虑:即激励对象、激励模式、激励条件、激励数量、激励价格、激励来源和激励时点。(1)确定激励对象: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法律没有对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作出规定,非上市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可以参考上市公司的规定。公司需要结合拟作为股权激励的股权比例、员工的组成结构及数量综合考虑。被激励员工的数量从法律角度没有上限要求,如果受激励员工众多,可考虑多设立几个有限合伙持股平台或者通过持股平台层层嵌套的方式解决员工数量问题,以便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不得超过50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得超过200人的要求。(2)确定激励模式:可参考本文上述第一部分所述的常见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存在普适的最佳模式。企业在确定激励模式时还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以考虑设置组合型激励模式,或者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现有常见的激励模式进行创新,以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必要的情况下,企业可考虑和专业顾问讨论以确定激励模式。目前市场上这几种模式中较常见的是期权模式和限制性股权模式。初创公司一般大部分都会考虑期权模式;有些公司在上市前做股权激励的话会较多采用限制性股权模式,可能是考虑到虽然科创板之后带着期权上市的案例已经出现,但是带着期权上市条件较高,对大多数企业来讲仍有一定困难。(3)确定激励条件:激励条件即行权条件。由于股权激励计划是一项长期激励措施,科学合理的行权条件是股权激励达到激励效果的前提。行权条件通常包括业绩、任职时间、不违规等方面。(4)确定激励数量:激励数量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企业整体的激励计划总量,其二是针对个体激励对象的激励数量。通常在确定激励数量时要考虑公司上市战略、公司股权架构、预期未来融资和未来业绩目标等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大多数企业在天使轮和A轮融资时可能会设置共约5%-25%的股权作为股权激励,随着接下来轮次的融资该等股比可能会被稀释,但也可能会通过增发的方式增加期权池的比例,到上市前比例在10%-15%左右比较常见。半导体企业因其特别的科技属性,通常股权激励的比例会相对较高,我们实践中不时会碰到上市前30%甚至更高的比例。(5)确定激励价格:激励价格一般指行权价格,行权价格直接影响激励的力度和效果。通常确定行权价格需要考虑两个要素:基准价格以及折扣。由于非上市公司没有相应的股票市场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参考,实践中常见的方式是参考上一轮融资的价格,一般在上一轮融资的价格的基础上打个八折、对折或者其他折扣。(6)确定激励来源:即确定激励股权的来源。常见的激励来源包括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现有股东转让股权以及前述两种来源的组合。激励股权来源的设计可能直接影响创始人股东及其他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另外,激励来源也需要考虑税务方面的影响。(7)确定激励时点:对于期权来讲,确定激励时点即确定股权激励授予的时点以及预计的行权期限。由于激励股权需要计提股份支付费用从而可能会降低公司利润,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激励股权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司有上市计划的情形下与报告期的衔接安排。三、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流程是什么?除了制订股权激励计划需要考虑的七大核心要素外,按照什么流程推进股权激励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亦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们根据过往的实践经验,整理如下图所示的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流程图供读者参考。提请注意的是,不同企业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将受限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公司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激励形式等影响而有所变化,具体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和调整。四、结语半导体企业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已成为人才争夺和保留的重要手段。从宏观角度来看,股权激励计划有其相对固定的范式和“套路”,以七大核心要素着手辅以基于企业实际情况的推进流程可以基本搭建完成股权激励计划的大框架。然而,想要股权激励计划最大程度的贴合企业需求以实现其功能价值离不开大框架下对细节的雕琢和探讨: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同时如何平衡企业自身及特定股东的利益?如果激励对象在被授予激励股权后离职该如何处理?激励股权能否继承?股权激励持股平台有哪几种类型?激励股权行权后的税务申报和纳税要求有哪些?敬请关注“半导体企业股权激励专题系列”后续文章。半导体专题系列(二):非上市半导体企业如何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微观篇)承上篇《非上市半导体企业如何制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宏观篇)》,本篇为半导体专题系列之非上市半导体企业如何制订和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微观篇)。我们将根据我们的相关经验,同时以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激励方案为出发点,讨论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常见结构及核心内容。一、员工持股方式介绍一般而言,股权激励的员工持股主要有三种方式:(1)激励对象直接持有公司期权(股权);(2)激励对象通过一个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期权(股权),其中,持股平台可以是一个有限合伙企业,也可以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或(3)代持。(1)个人直接持股个人直接持股即激励对象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的期权(股权)。这种方式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来说缺点较多,其一,个人直接持股的情况下,员工入股、退出需要在相关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监局”)履行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等手续,员工较多的情况下,手续较为繁琐,且如果员工不予配合,则容易引起争议,公司管理成本较高;第二,个人直接持股将变更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和控制权集中;第三,召开股东会的程序较为复杂,参与人员可能过多,且表决权分散。实践中除了创始人自己以及少量联合创始人直接持股之外,一般很少有员工直接持股的做法。当然,对员工来说,直接持股在股权转让方面的税收比较有优势,而且如果直接持股,员工可享有投票权等政治权利,退出时也有较高的谈判筹码,对员工较为有利;如果是联合创始人,可以适当争取在公司层面直接持股。(2)通过持股平台持股持股平台主要有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和有限责任公司持股平台两种形式。a)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有限合伙企业是指一(1)名以上普通合伙人及一(1)至四十九(49)名有限合伙人所组成的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而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相应的,普通合伙人需要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受激励员工作为有限合伙人,通过持有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份额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普通合伙人一般由创始人自己或者其控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因为普通合伙人控制有限合伙,所以创始人就控制了有限合伙,进而会增加创始人对拟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而有限合伙人基本上只享有经济权利,不享有政治权利。实践中,有的拟上市公司甚至选择不将受激励员工登记为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人,只是以合同的形式授予有限合伙人份额,在上市前一并登记,避免了因员工入股、退出相关频繁的市监局登记手续。作为持股平台,有限合伙企业不需要设立复杂的内部管理机构,且该有限合伙企业不作为纳税主体,不需要交税。公司收益可先行分配给有限合伙企业,然后有限合伙企业分配给合伙人后,由合伙人(即激励员工)缴纳所得税即可,收益分配较为灵活,且可更大程度确保激励对象获得激励收益。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搭建持股平台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员工持股方式。如果受激励员工较多,可以搭建数个持股平台。当激励对象作为持股平台合伙人受让持股平台财产份额时,部分地区可能允许递延纳税。具体税务方面的内容请参考本人发表的专题系列(三):以有限合伙持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的涉税要点。(b)有限责任公司持股平台有限责任公司是公众较为熟悉的一种商业组织制度,以不超过五十(50)人的主体通过认缴注册资本的形式组成一个单独的法人实体。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自身债务承担责任。如果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激励期权(股权)的持股平台,则激励员工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激励员工通过持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持股平台有利于一定程度上保持公司股权的稳定性,但受相关法律规定的约束,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意味着需要设立完善的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以及履行其他责任和义务,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管理方面的负担和成本;另外,员工入股、退出也涉及到复杂的市监局股东变更登记。同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纳税主体,需要就其取得的收益独立承担企业所得税,而在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东分红时,股东还需要承担个人所得税,税负成本较高。实践中采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持股平台也并不常见。(3)代持部分企业通过代持方式以大股东名义代替激励对象持有激励股权,仅通过代持协议约定将该等股权对应的收益转让给激励对象。目前,虽然约定实际出资人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名义股东仅为登记在册名义股东的代持协议可获得人民法院支持,并可被判定有效,但代持操作更大程度上依赖名义股东的诚实信用,容易引起纠纷。同时,若相关税务部门不认可代持协议安排,代持人将收入转给被代持人时,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视作独立的转让交易而要求重复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拟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根据境内上市要求,往往需要清除所有代持安排,届时由于公司估值较高,可能产生大笔税负。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联合创始股东或者关键人员采用创始人代持的方式,但是通常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比如该等人员不方便或者条件不允许作为实名股东)。二、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设计股权激励方案应当考虑激励股权的来源、方便持续性管理、操作程序友好、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提供清晰可预期的规则,同时不影响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稳定。以期权和限制性股权两种市场上比较主要的激励方式为例,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一份股权激励方案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激励股权的来源股权激励所用的股权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方式:公司预留股权、现有股东转让、公司增资。采取哪种方式,主要从税负、现金对价、稀释效果等方面考虑。(1)通常初创企业会预留公司10%-15%左右的股权用于股权激励。(2)现有股东转让:这种方式通常是由创始人转让、或者联合创始人离职的时候转让。转让会产生现金对价,且需考虑税收的问题,特别是转让的时候公司估值较高的情况下。但现有股东转让不会稀释拟上市公司其他股东股权。(3)公司增资:公司到了后期,之前预留的股份不太够用了,可以通过增资的方式发新股,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增资的方式不涉及员工税务问题,但可能会涉及拟上市公司股份支付的问题,进而可能会影响其财务报表。如果拟上市公司拟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在报告期内,建议和财务顾问及法律顾问共同讨论一个各方面适中的方案。同时,公司增资会稀释拟上市公司其他股东股权。2、激励对象范围及确定原则上,激励对象的选定应合理,主要应为公司或公司关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或骨干员工。从上市角度,激励对象最好是公司的员工而非与公司没有劳动关系的其他第三方个人,否则监管机构可能会质疑是否有利益输送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综合考虑激励对象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岗位级别、入职年限等条件确定激励对象范围,并在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中分批次选定参与的人选。3、授予条件及方式拟上市公司制定激励方案需明确对激励对象授予股权激励的条件以便增加股权激励计划的透明度。授予条件一般可包括(1)入职公司满一定年限;(2)在考核中取得优良评价或达到一定业绩或其他指标;(3)不存在竞业情形(包括不在任何与公司存在业务竞争或潜在业务竞争关系的任何企业里持股、任职);(4)未违反不招揽义务、不诋毁义务及保密义务等。具体的授予条件可根据公司具体要求制定。如采用期权工具,则被确认符合授予条件的激励对象仅需通过签署授予文件确认其享有期权资格即可,授予日当日并不成为持股平台的有限合伙人。如采用限制性股权工具,则在授予日除签署授予文件后还需签署持股平台合伙协议确认员工获得激励股权并成为持股平台的有限合伙人。虽然成为持股平台有限合伙人,但激励对象在公司层面不享有投票权,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将代表持股平台履行公司股东各项权利。4、行权、解禁条件及方式当激励对象被授予激励股权后,激励对象并不当然享有激励股权所带来的各项收益,而是需要在一定期间内满足行权条件(如采用期权)或解禁条件(如采用限制性股权)方可行权或解禁。通常而言,无论是期权或限制性股权,行权/解禁条件均可要求激励对象在行权/解禁当时(1)在职;(2)不存在任何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的情形;(3)不存在违反劳动合同、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及其他与公司之间的协议的情形;(4)完成其在接受公司授予其激励股权时承诺的各项业绩指标。行权周期或锁定期一般为3-5年,当然上市后根据不同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可能有额外的锁定期。5、激励股权的认购价格如果是有限合伙人份额转让或者是现有股东转让公司股权,则转让价格可以为现有股东与员工商量的(或者激励计划规定的)任何价格甚至是零对价。如果是公司增资,则增资价格最少是每1元注册资本1元的增资价格,否则会有出资不实的法律问题;当然如果在激励计划下员工应该以零价格获得股权,则可以考虑公司以每1元注册资本1元的增资价格发给现有股东,现有股东以零元的价格转让给激励员工(即先转让给激励平台,员工通过持有激励平台的份额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股东替激励员工承担了成本,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激励的对象认购激励股权的资金,一般要求为激励对象自有或自筹资金;如果激励对象资金不足的,可以安排大股东提供相应的贷款。6、转让及处置限制如采用期权工具,在激励对象行权前,其并不享有任何财产份额及附属的权利,包括投票权、决策权或分红权。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在激励对象行权后,其是否允许激励对象之间转让、是否设置激励对象之间的优先购买权、是否可以向非激励对象转让、是否允许通过离婚或继承方式转让等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上市前,激励对象不得转让、出售、赠与、设置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置激励股权,且上市后还需按照上市要求及上市承诺进行锁定。如采用限制性股权工具,在激励对象解禁前,其虽获得了财产份额,但激励对象所持有的持股平台的财产份额(以及该等财产份额对应的公司股权)均不得转让、出售、赠与、抵押或质押。解禁前,激励对象对应的分红收益应由普通合伙人代为收取,待相应财产部分解禁后返还给激励对象。上市后,限制性股权锁定期及限制届满后,如无特殊要求,普通合伙人定期安排减持窗口,处分激励对象持有的持股平台的财产份额,实现激励对象退出。7、回购及退出情形原则上,激励对象在离开公司时应退出股权激励计划,当然如果激励对象间接持有的公司股权比例较低,而且根据上市要求签署了股权清晰无争议等确认函,且与公司关系良好,则未必一定要退出。针对期权而言,激励对象如在行权前出现特定情形,可能会丧失行权资格;针对限制性股权而言,激励对象如在锁定期届满前出现特定情形,则不再享有限制性股权。该等特定情形可按照激励对象是否存在过错分为激励对象存在过错情形、激励对象不存在过错情形及其他情形并相应设定处置方式。实践中,通常可能存在回购情况的是员工或者联合创始人离职的情况,而如果离职不是在和谐的情况下发生,则很容易产生争议。争议一旦产生,则很难预计司法程序的结果,即便各方签署的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以下是市场上一般性操作,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采用股权期权工具特定情形已行权股权未行权期权激励对象存在过错(a)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公司章程等被动离职的;(b)
涉嫌刑事犯罪的;(c)
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d)
违反激励文件规定的;(e)
从事与公司利益冲突的其他行为。•
原对价回购;•
如给公司造成损失,可从回购价款中直接扣除。•自动终止;激励对象不存在过错的(a)
公司重组、分离、被收购、被撤销、解散、破产、清算或上市;(b)
因公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
按约定价格回购;•
继承。•
加速到期;或•
自动终止。其他原因(a)
主动离职的;(b)
非因公死亡的;(c)
合同到期未续约或公司裁员;(d)
退休。•
按约定价格回购;•
继承。•
自动终止。(2)采用限制性股权工具特定情形已解禁股权未解禁股权激励对象存在过错(a)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公司章程等被动离职的;(b)
涉嫌刑事犯罪的;(c)
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d)
违反激励文件规定的;(e)
从事与公司利益冲突的其他行为。•
原对价回购;•
如给公司造成损失,可从回购价款中直接扣除。不再解禁,原对价回购。激励对象不存在过错的(c)
公司重组、分离、被收购、被撤销、解散、破产、清算或上市;(d)
因公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
按约定价格回购;•
继承;不再解禁,按约定价格回购。其他原因(e)
主动离职的;(f)
非因公死亡的;(g)
合同到期未续约或公司裁员;(h)
退休。•
按约定价格回购;•
继承。不再解禁,按约定价格回购。以上是我们关于股权激励如何制定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是两个附件,以图形的形式展示股权激励的流程和要点,供大家参考。附件一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图解期权限制性股权半导体专题系列(三):以有限合伙持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的涉税要点导言:出于控制直接股东人数、保障创始人控制权以及操作便捷性等众多方面的考虑,拟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多选择以有限合伙企业的方式搭设员工持股平台,被激励的员工通过获取合伙企业份额的方式实现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股权的目的。相较于员工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股权的涉税处理在实务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文将结合我们在实务中的经验与观察,对拟上市公司以有限合伙企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本文所称“持股平台”均为拟上市公司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搭设的员工持股平台,下同)实施股权激励所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梳理。一、以持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的涉税处理我们将从授予员工股权激励、员工行权以及员工退出这三个时间节点分别讨论各个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1、
授予员工股权激励除股权激励计划施行后立即行权的情况外,拟上市公司授予员工股权激励时员工不会产生纳税义务。2、
员工行权(1)
行权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观察,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员工有以下两种主要的行权方式:a)
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一般为公司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或代持人)将其代持的合伙企业份额转让给受激励员工(下称“受让取得”);b)
员工增资至持股平台,再由持股平台增资至拟上市公司(下称“增资取得”)。(2)
纳税义务a)
受激励员工的纳税义务实践中对于受激励员工的纳税义务有不同观点。观点一在一些案例中,税务机关认为,员工不管是以受让取得还是以增资取得持股平台份额,尽管形式上员工并未直接取得公司的股权,但是通过持股平台实现了对公司的间接持股,其目的依旧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分享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所以实质上应当被视作是公司对员工的股权支付。因此,根据财税〔2016〕101号(下称“101号文”)的规定1,员工应当就份额转让款或增资款低于拟上市公司股权公允价值的部分,适用“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照3%-4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拟上市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员工行权后的次月15日内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2号(下称“62号文”)的规定,非上市公司股票(权)的公平市场价格,依次按照净资产法、类比法和其他合理方法确定。鉴于当下在半导体行业以及不少其他行业拟上市公司的估值都很高,如果公平市场价格与公司估值挂钩,对于员工来说在行权时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能是一笔巨款。因此,拟上市公司往往会向税务机关申请递延纳税备案,从而能将纳税义务递延至在拟上市公司上市后或者被收购后员工退出取得收益的时候,避免员工在行权时承担个人所得税税负。但持股平台是否能适用递延纳税政策存在疑问。我们将在下文单独论述递延纳税政策的适用。观点二我们也了解到,有的税务机关认为员工在持股平台层面不论是以受让合伙企业份额入伙还是以增资入伙的方式行权,均属于投资行为,因此不应涉及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但是这种观点在拟上市公司将股权激励计划报告给税务机关时容易被否定。b)
转让合伙企业份额的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的纳税义务针对受让取得,转让合伙企业份额给员工的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应就其转让合伙企业份额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固定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员工作为支付方负有代扣代缴义务,也可由该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在取得转让收入的次月15日内向持股平台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由于员工行权时的支付对价普遍较低(甚至有无偿赠与员工持股平台份额的方案),存在被税务机关以计税依据偏低且无正当理由为由进行纳税调整的风险。企业通常会提前与持股平台的主管税务机关就行权时的涉税事项进行沟通,同时尽量避免以无偿赠与的方式给予员工持股平台份额。c)
拟上市公司的纳税义务无论是受让取得还是增资取得,拟上市公司均无纳税义务。但是无论是受让取得还是增资取得,拟上市公司都可能有股份支付的问题,届时可能因此影响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公司应结合上市计划合理考虑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时间点、方式和价格。3、
员工退出如果员工在拟上市公司上市前退出,则主要的退出方式是转让其持有的持股平台份额给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或者给其他员工,持股平台此时不减持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如果员工在拟上市公司上市后退出,主要的方式是持股平台减持员工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获得的转让价款由持股平台定向分配给拟退出员工。在持股平台不减持公司股份的退出情况下,无论持股平台是否进行了递延纳税备案,员工对于转让其持有的持股平台份额所取得的收入均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持股平台减持公司股份退出的情况下,由于合伙企业不是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因此按照“先分后税”的原则,无论转让价款是否实际分配给员工,员工都应就上述收益按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提请企业注意,实践中不乏有因擅自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20%的固定税率计税而被当地税务机关要求改按“经营所得”的超额累进税率补缴税款并加处滞纳金及罚金的案例。二、以持股平台实现间接持股是否适用递延纳税政策根据101号文的规定,拟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符合递延纳税条件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后,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与没有进行递延纳税登记相比,递延纳税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两点:第一,员工在行权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方才产生纳税义务;第二,无需单独就行权时行权价格与拟上市公司的公平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部分适用“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照3-45%的超额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是就转让收入减除取得成本(即行权价格)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整体税负相对较低。实践中对于持股平台是否适用递延纳税政策,各地税务机关的口径可能存在差异。造成上述争议的本质原因在于101号文规定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必须同时满足101号文所罗列的7项条件2,其中第3项明确要求“激励标的应为境内居民企业的本公司股权”。由于员工实际持有的是持股平台的合伙企业份额,而非拟上市公司股权,因此从字面意义上,101号文排除了持股平台对递延纳税政策的适用。我们注意到实务中仍有以持股平台实现股权激励的企业顺利实施递延纳税备案的成功案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我们以往的项目经验以及近期的实务观察,多地税务机关对于持股平台办理递延纳税备案采取更为谨慎严格的口径,实践中获得备案较为困难。此外,对于已经成功进行递延纳税备案的企业而言,员工在持股平台减持公司股份退出获利时能否适用“财产转让所得”(固定税率20%)而非按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尚无明确的政策指引。三、通过持股平台接收拟上市公司派发的股息、红利的涉税问题在员工持有持股平台份额期间,还可能收到实施股权激励的拟上市公司派发的股息、红利。根据国税函〔2001〕84号的规定,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合伙企业的收入,而应单独作为投资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利、红利所得,按“利息、股利、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员工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所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与直接持股的情形下所适用的税务处理并无差异,均适用20%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四、拟上市公司的税收报备要求1、
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股权激励情况报告表》根据税总征科发[2021]69号(下称“69号文”)的规定,实施股权(股票)激励的企业应当在决定实施股权激励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股权激励情况报告表》。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各地税务机关对于69号文所称的“决定实施股权激励”的日期尚无明确且统一的意见。建议企业在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后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确认。2、
向主管税务机关实施递延纳税备案(如适用)员工在行权时被要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如果经税务机关核定符合递延纳税条件的,根据62号文的规定,拟上市公司应于股票(权)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股权奖励获得之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备案表》、股权激励计划、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激励对象任职或从事技术工作情况说明等。同时,拟上市公司作为实施股权奖励的企业应报送本企业上一纳税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说明。在实施递延纳税期间,拟上市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应于每个纳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情况年度报告表》3。未来转让递延纳税股权、办理纳税申报时,拟上市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一并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公司毕业实习报告6篇
- 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考前模拟卷(二)物理试题解析版
-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 2024年版协议管理操作流程与规定版
- 2024年度证券投资管理与咨询顾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洗衣机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 大学vb课程设计答案
- 答疑系统课程设计
- 底盘学课程设计
- 小学校本课程-寻觅沉睡的宝船教学课件设计
- 2022-2024学年校方责任保险统保方案
- 食材供应链行业市场分析ppt
- 跟师临诊抄方心得体会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
- B2C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及其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的中期报告
- 年同等学历考研申硕综合科复习指导(教育心理学)课件
- 线段角动点问题
- 【课件】沉心静气打赢最后一仗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华能电力定员标准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两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