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_第1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_第2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_第3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_第4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科目二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1.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最早倡导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法,并提出了学、思、行统一的教学过程思想。2.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保持、培养、扩充和发展人的天赋善端,或者恢复已经丧失的善端,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他还提出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3.荀子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因此他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4.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人性素丝说”的教育思想,注重兼爱、非攻和文史知识的掌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他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5.朱熹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重视基础教育和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7.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8.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学说。9.昆体良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10.培根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首次提出了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11.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他也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12.卢梭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14.洛克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是“外铄论”代表人物和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15.华生华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外铄论”代表人物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16.罗杰斯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17.皮亚杰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他的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和形式运算水平的不同阶段。18.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无意识和最根本的动因。19.格赛尔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认为成熟机制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他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是著名的实验之一。20.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也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他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21.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他的作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他还提出了与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代表了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的经验主义课程论。2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3.加里宁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24.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25.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26.杨贤江以李浩物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27.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他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发展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推动了苏联学制与课程改革。28.布鲁姆认为,教学应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他的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育目标论的代表作。29.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著作《范例教学原理》。他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范例方式课程论的代表人物。30.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提倡自由发展和个性化教育。他的代表作《心理学与教育问题》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2.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了教育的多元化和终身化。3.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和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支撑力。2.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结构的变化有着制约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结构也在不断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4.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培养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包括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6.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培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和形成舆论作用。7.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活动,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影响学生的发展。9.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等特点和规律。教育应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10.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功能,能够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1.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2.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创新;3.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了解最新教育理论和实践;4.担任教育教学管理职务,锻炼领导能力和管理技能;5.参加教师评估和职业发展评估,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进行微格教学,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小的单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进行专门训练,包括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4.反思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1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7.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理论。18.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其主要观点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19.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杜威和克伯屈,其主要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20.泰勒提出的目标原理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1.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是具体实施课程的教学材料。3.教材是用于教学的书籍和工具,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和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2.教科书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注意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4.在编排教材时,要统一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2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24.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从小学至高中都是必修课程。25.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思想品德、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的培养。26.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7.简述备课的要求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方法。同时,也要编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28.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和气氛热烈。29.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因为它具有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简捷性和有指导性等特点。3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以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心理准备、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效果。3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掌握,避免片面倾向。33.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4.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直观性原则要求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并重视运用语言直观。35.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应该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要求包括讲解“少而精”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表现出稳定性;3.高中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4.高中阶段学生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方向。(三)品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1.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习经历等因素会对品德发展产生影响;2.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等因素也会对品德发展产生影响;3.因此,教育者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高中阶段是品德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阶级、世界观和社会科学教育。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知识、传统美德、审美及情操、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情感、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它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中学德育的途径包括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和班主作工作。说服教育法的贯彻要求包括:注重启发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自觉思考;注重启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自觉情感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自觉行动;注重启发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说服法是通过语言和事实,以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认识和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在运用说服教育法时,需要注意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注意时机以及以诚待人等要求。榜样法是通过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师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等。在运用榜样法时,需要注意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以及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以及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来进行德育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以及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等。短时记忆的特点包括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以及易受干扰。【参考答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即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低;学习时间越短,学习效果越高。这是因为学习时间过长会导致学习者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学习时间过短则可能没有充分掌握学习内容的机会。因此,学习者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学习或浅尝辄止。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备符号思维能力,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在形式运算期,儿童已经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在每个阶段,儿童都会经历认知冲突和平衡的过程,从而逐步发展出更高级的认知能力。(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感觉和动作的分离。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两个重要的认知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以及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2)前运算阶段(2~7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表现为出现了语言和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此时,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泛灵论思想盛行,自我中心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此时,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逐渐去除了自我中心思维,开始具备具体逻辑思维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此时的儿童能够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7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74)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包括情绪更加丰富、强烈性增强、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情绪两极性明显、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以及逆反性。(75)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措施包括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以及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76)培养良好性格的措施包括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其中,第一阶段为婴儿期,目的是发展信任感;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后三个阶段分别为儿童中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危机。:1.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2.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二)个人层面:1.积极参加身心健康活动;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技巧;4.与同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三阶段是3-6、7岁的学前期,旨在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是6、7-12岁的学龄期,旨在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是12-18岁的青年期,旨在建立统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第六阶段是18-25岁的成年早期,旨在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是25-50岁的成年中期,旨在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是250岁以后的成年晚期,旨在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萌发和人际关系发展。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明确的共同目标、健全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以及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班集体的培养方法包括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及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操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