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含答案】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含答案】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含答案】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含答案】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说唱作品浩如烟海,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民

间说唱。源于宫廷或庙堂的说唱作品语言相对规范,且大部分可以找到文字记载,而广泛流

传于民间的说唱作品,基本使用口头语言。根据民间说唱加工改编的古典章回小说《三国演

义》等作品,增强了文学性却失去了许多民间说唱原有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然而,对于梳理

中华民族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有价值的恰恰是民间说唱文学。

传统民间说唱是旧时代艺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技艺,除少数大城市的综艺

性演出场所有专唱短篇、短段的艺人坐场卖艺外,绝大多数说唱艺人需行走江湖,靠说唱长

篇或中篇书曲卖艺赚钱。千百年来,民间说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全靠师父口传心授,没有固

定文本。因此,不管是家传还是师传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绝技,南宗北派的民间艺人各有各的

表现方式,他们针对不同她域、不同的受众群体,随时调整表现内容与表演方式,保持着能

把死书说活和常演常新的鲜活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发起了一场对旧时代民间艺人的改造活动,旨在帮助民间艺人

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境界,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为工农兵服务,同时也将散落于全国

各地的几百种民间说唱统一称之为“曲艺艺术”,从民间玩意儿发展成了民族艺术。

走上舞台的曲艺艺术改变了传统民间说唱行走于市井勾栏、茶楼书馆流动卖艺的方式,

也改变了民间艺人的说唱表演。虽然以团队形式出现的正规化曲艺演出还是以

“说”“唱”“或说或唱”为基本样式,但是传统民间说唱那种直接面对观众交流互动的观

演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民间说唱艺人带着观众参与创造,亲密无间、同喜同悲。

而“高台教化”式的曲艺演出变成了“我演你看”,观众的参与程度降低了。过去的民间艺

人大部分以表现中长篇故事卖艺赚钱,观众可以持续欣赏,现代绝大部分曲艺演出则以短篇、

片段为主,变成了综艺性表演,形式大于内容。

当然,源于民间、服务民众的传统说唱和登上台按照固定文本演出的当代曲艺是不同时

代的产物,不能用孰是孰非或谁优谁劣来判断,但是,民间说唱艺人在与观众不断交流碰撞

中完善的口头文学,是用心血和智慧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不应该遗弃。

对传统民间说唱内容的取舍一定要知道旧时代民间艺人行走江湖时的演出环境,在今天

看来有许多与说唱主体故事无关的东西其实是当时说唱艺人表演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定场诗”“且听下回分解”“垫话”等,都是民间艺人卖艺赚钱表演时必不可少的

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可能与故事本身无关,却是民间艺人招揽观众稳住观众、吸引观众的重

要手段,删除以后并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

民间说唱最为显著的特色是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他们严格遵循语言(包括唱词)

不生不隔、句句入耳入心的原则,一律说老百姓的话。有些来源于古典文学的故事,甚至经

过几代艺人的努力使语言实现了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口语化,形成了传统民间说唱风趣、

机智、俏皮、幽默的语言表达风格。

(摘编自崔凯《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传统说唱作品非常多,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

B.旧时代说唱艺人以传统民间说唱为业,他们多数难以坐场卖艺而需行走江湖。

C.传统民间说唱与现在舞台曲艺演出在形式上有些不同,后者观众参与相对少。

D.传统民间说唱艺术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与其语言表达通俗化大众化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着传统民间说唱,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

B.文章举“定场诗”等例子论述了对传统说唱内容和形式的取舍要了解当时的演出环境。

C.文章将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与现代说唱艺术做对比,说明两者在表演形态上有所不同。

D.文章最后一段论证了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民间说唱最为显著的特色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加工改编自《三国演义》的民间说唱作品在通俗性和趣味性方面有所欠缺,但文学性无

疑得到了增强。

B.文艺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的对艺术家的改造活动,是为了提高所有艺术家的思想道

德水平和艺术境界。

C.绝大多数的旧民间艺人采取了流动卖艺的方式,说唱中长篇故事,主要是为了能和观众

进行亲密互动。

D.传统民间说唱中,许多东西如今看来与说唱主体故事本身无关,但对于民间艺人来说,

却有很大的作用。

【答案】1.A2.A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我国的传统说唱作品非常多,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说法

错误。“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应是民间说唱作品,而不是传统

说唱作品,传统说唱作品还包括“语言相对规范,且大部分可以找到文字记载”的源于宫廷

或庙堂的说唱作品,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项,"……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分析错误,并非采用

这种方式,而是围绕传统民间说唱,分析了民间说唱的源头、形式、内容和特色。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

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

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加工改编自《三国演义》的民间说唱作品在通俗性和趣味性方面有所欠缺,但文学

性无疑得到了增强”说法错误。“加工改编自《三国演义》的民间说唱作品”张冠李戴,应

是“根据民间说唱加工改编的古典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B项,“文艺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的对艺术家的改造活动,是为了提高所有艺术家的思

想道德水平和艺术境界”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

艺界发起了一场对旧时代民间艺人的改造活动,旨在帮助民间艺人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境

界”,选项中“艺术家”偷换概念,原文是“旧时代民间艺人”,“所有艺术家”应为“民

间艺人”;

C项,”绝大多数的旧民间艺人采取了流动卖艺的方式,说唱中长篇故事,主要是为了能和

观众进行亲密互动”说法错误。“主要是为了能和观众进行亲密互动”强加因果。原文只是

说“走上舞台的曲艺艺术改变了传统民间说唱行走于市井勾栏、茶楼书馆流动卖艺的方式,

也改变了民间艺人的说唱表演。虽然以团队形式出现的正规化曲艺演出还是以

‘说‘'唱''或说或唱’为基本样式,但是传统民间说唱那种直接面对观众交流互动的观

演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民间说唱艺人带着观众参与创造,亲密无间、同喜同悲”。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

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

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己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

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

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也许你还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

水瓶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也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

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

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居民对政府的垃

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

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

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3个城市为例,过去回收垃圾

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

业机会。这3个城市在美国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

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摘编自《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环境保护》)

材料二: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三:

“线上和线下渠道结合起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效果更好。”刘歆颖建议,普及垃圾分

类知识,在线上可以利用一些漫画、图片、标语等方式,线下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张贴宣传

海报、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例如拍照自动检测垃圾类别。“学校也应该对垃圾分类知识

进行宣传,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教育。”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认为,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持之以

恒。“我国地广人多,城市里流动人口也多,所以需要持续性地进行知识普及。我认为,一

是需要时间,二是要做到细致。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大家都理解、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和手

段。”他认为,普及宣传的具体手段应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可以通过一些视频、网络、电

视节目等,反复地讲,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苏玉玲(化名)认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应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

一些网络平台,比如一些短视频App。她还建议,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

“例如,对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设置奖品;对年轻人就采取网上更流行的

方式,比如微信小程序等。”

(摘编自《95.8%受访者期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材料四:

媒体宣传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之一。最近这一两个月,各级各地媒体纷纷聚焦垃

圾分类,宣传效果明显,既培养了社会共识,也普及了常识,为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群众基

础,创造了良好氛围。接下来,还需要媒体对垃圾分类持续关注、热情不减,以更丰富的手

段普及知识,让更多市民成为垃圾分类的“知道分子”。

除媒体宣传外,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也很重要。如果分类标准更科学,无疑市

民更容易掌握。严格奖罚也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手段之一。对于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

居民依法进行处罚,既能促使被罚者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避免再次被罚,对其他居民也有

教育和警示意义——如果不想被罚,就必须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同时,深圳对垃圾分类积极

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现金奖励具有示范性,可鼓励市民了解垃圾分类。

(摘编自《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是个系统工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牙膏皮、橘子皮、生物垃圾等的再利用完全是出于勤俭持

家的习惯,并没有认识到垃圾的危害。

B.垃圾分类可以通过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区等线下场所通过张贴海报、设立

分类垃圾桶等形式进行。

C.许多美国居民非常支持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并且对垃圾分类的知识非常熟悉,甚至愿

意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

D.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应考虑不同人群的接受方式,如对老年人开展一些活动,对年

轻人采用网上流行的形式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把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归于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因而有必要在居民

小区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投放。

B.超过两成的人认为身边很少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超过一成的人嫌垃圾分类麻烦,所以

有必要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C.刘歆颖、吕斌、苏玉玲(化名)等人都认为,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

多种渠道,促使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D.对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经济处罚,对垃圾分类积极的进行现金奖励,

是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最有效的手段。

6.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行垃圾分类。

【答案】4.A5.D

6.①为垃圾分类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②利用好各种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③科学制定垃

圾分类政策和标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

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并没有认识到垃圾的危害”错误,从文中“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

原料”可以看出这一说法错误,另外“完全是”说法有失偏颇。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是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最有效的手段”说法错误,“最有效”原文无据。相关信

息材料四“严格奖罚也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手段之一。对于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

依法进行处罚,既能促使被罚者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避免再次被罚,对其他居民也有教育

和警示意义一一如果不想被罚,就必须了解分类知识”。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

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

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

作答。根据材料二的图表“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可知“小区没有垃圾

桶"''垃圾集中转运不分类”等阻碍了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即为垃圾分类提供各种便利的条

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线上可以利用一些漫画、图片、标语等方式,线下可以以社区

为单位,张贴宣传海报、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例如拍照自动检测垃圾类别”“媒体宣传

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之一。最近这一两个月,各级各地媒体纷纷聚焦垃圾分类,宣传

效果明显,既培养了社会共识,也普及了常识,为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群众基础,创造了良

好氛围”,即利用好各种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除媒体宣传外,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

和标准也很重要。如果分类标准更科学,无疑市民更容易掌握。严格奖罚也是普及垃圾分类

知识的手段之一”,即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

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

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

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

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

茅盾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

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

“真是天也变了!”

老通宝心里说。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

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

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可是不会很长久的。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

地蠕动,像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头模样的松枝顶

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

像没有尽头。田里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

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在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

钟就会大一些。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曾在那驻扎的兵队

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时候再热闹一番。老通宝也听得镇上小

陈老爷的儿子——陈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

但老通宝是不肯相信的。

“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

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拳上怒苗的小绿叶儿,心里又这么想,同时有几分惊异,有几分快活。

他记得自己还是二十多岁少壮的时候,有一年也是“清明”边就得穿夹,后来就是“蚕花二

十四分”,自己也就在这一年成了家。那时,他家正在“发”;他的父亲像一头老牛似的,

什么都懂得,什么都做得;便是他那创家立业的祖父,虽说在长毛窝里吃过苦头,却也愈老

愈硬朗。那时候,老陈老爷去世不久,小陈老爷还没抽上鸦片烟,“陈老爷家”也不是现在

那么不像样的。老通宝相信自己一家和“陈老爷家”虽则一边是高门大户,而一边不过是种

田人,然而两家的运命好像是一条线儿牵着。不但“长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

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

而且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

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

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鸣!呜,呜,呜,——

汽笛叫声突然从那边远远的河身的弯曲地方传了来。就在那边,蹲着又一个茧厂。一条

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从那茧厂后驶出来,拖着三条大船,迎面向老通宝来了。满河平

静的水立刻激起泼剌剌的波浪,一齐向两旁的泥岸卷过来。轧轧轧的轮机声和洋油臭,飞散

在这和平的绿的田野。老通宝满脸恨意,看着这小轮船来,看着它过去,直到又转一个弯,

呜呜呜地又叫了几声,就看不见。老通宝向来仇恨小轮船这一类洋鬼子的东西!他从没见过

洋鬼子,可是他从他的父亲嘴里知道老陈老爷见过洋鬼子:红眉毛,绿眼睛,走路时两条腿

是直的。并且老陈老爷也是很恨洋鬼子,常常说“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老通宝看见老

陈老爷的时候,不过八九岁,——现在他所记得的关于老陈老爷的一切都是听来的,可是他

想起了“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这句话,就仿佛看见了老陈老爷捋着胡子摇头的神气。

老通宝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

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

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分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

有,而且现在负了债。老通宝恨洋鬼子不是没有理由的!

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

要贵上十多块钱。“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过几年他们连桑叶都要洋种了!我活得厌了!”

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拿起身边的长旱烟管恨恨地敲着脚边的泥块。然后站起

来回家去。

老通宝从桑林里走出来,到田藤上,转身又望那一片爆着嫩绿的桑树。才只得“清明”

边,桑叶尖儿就抽得那么小指头儿似的,他一生就只见过两次。今年的蚕花,光景是好年成。

三张蚕种,该可以采多少茧子呢?只要不像去年,他家的债也许可以拔还一些罢。他的被穷

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通宝坐在石头上感叹“真是天也变了",既指今年天气不同寻常,也暗指老通宝想不

通自己越来越贫困的原因,觉得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了。

B.“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中的“似乎”写出了老通宝一时无

法断定嫩叶是否真的变大,突出了他不自信的性格特点。

C.小说很讲究用词,比如,“茧厂”是“蹲者”,形象写出茧厂恰如猛兽;不说洋油味而

说“洋油臭”,从老通宝角度突出了他对洋货的憎恨。

D.小说注重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小轮船在官河里驶过的情形,揭露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

国农村带来的苦难和农民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惨状态。

8.小说节选部分以老通宝的所见所想展开情节,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石头上看到了哪些情

景?请简要概括。

9.小说结尾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7.B8.①老通宝看到官河里倒映着的成排的桑树以及岸边大片的桑林,正怒茁

的嫩桑叶,还有“塘路”边的茧厂。②在官河里驶过的小轮船和河身弯曲的地方“蹲着”的

“又一个茧厂”。

9.①老通宝父亲留下的家产从大到小直至没有,老通宝还负了债,他的心已经被折磨得麻木

了,对生活快失去信心了。②今年热得早,蚕茧会大丰收,这样就能还些债,日子会好过些,

甚至或许会有重振昔日家业的希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

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健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

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

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写出了老通宝一时无法断定嫩叶是否真的变大,突出了他不自信的性格特点”说法

错误。应是表现了老通宝感觉桑叶生长很快,蚕茧会大丰收,因而兴奋不已的心情;“突出

了他不自信的性格特点”也属过分解读。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

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

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

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

“小说节选部分以老通宝的所见所想展开情节,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石头上看到了哪些情景?

请简要概括”,结合“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没有尽头。田里

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

矮的,静穆的,在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离

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分析可知,老通宝看到官

河里倒映着的成排的桑树以及岸边大片的桑林,正怒茁的嫩桑叶,还有“塘路”边的茧厂。

结合“汽笛叫声突然从那边远远的河身的弯曲地方传了来。就在那边,蹲着又一个茧厂”分

析可知,老通宝看到了在官河里驶过的小轮船和河身弯曲的地方“蹲着”的“又一个茧

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

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

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题干“小说结尾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分析画

线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明确画线句子的类型,根据类型来分析意蕴。本题的画线句子是“他

的被穷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记叙,要关联

事件进行理解。结合“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

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

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

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分家产就这么变小,

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过几年他们连桑叶都要洋种了!我活

得厌了!’”分析可知,老通宝父亲留下的家产从大到小直至没有,老通宝还负了债,他的

心已经被折磨得麻木了,对生活快失去信心了。结合“才只得‘清明‘边,桑叶尖儿就抽得

那么小指头儿似的,他一生就只见过两次。今年的蚕花,光景是好年成。三张蚕种,该可以

采多少茧子呢?只要不像去年,他家的债也许可以拔还一些罢”分析可知,今年热得早,蚕

茧会大丰收,这样就能还些债,日子会好过些,甚至或许会有重振昔日家业的希望。

【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

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耍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

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

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

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

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

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五岁而垂。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浙、闽盗起,简御史十

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

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巡抚叶盛属英督察。

参将范信座宋泰永平三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诵

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动远近,屡挫官兵。英会师破灭之。还所掠人口数

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遭母忧。成化初服用,补陕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

皆推行号承法。两广总督吴琛卒,廷议以英前在广东有威信,遂以代琛。自韩雍大征以来,

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o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

师。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口】三年。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

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负固,亦遣子纳款。自是归附日众,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

与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济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讦英奸贪欺罔。按皆无

验,乃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成化二十一年卒。英为总督承韩雍、吴琛后。雍虽有大功,

赠遗过侈,有司困供亿,公私耗竭。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先后屡

赐玺书、金币,英藏父节,贮金币于库。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

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人服其知大体。

(选自《明史•朱英传),有删改)

[注]给复:免除赋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

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B.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

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C.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

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D.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

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通常幼而失父者称为“孤”,后来也常作幼年失去父母之称。

B.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C.均徭。明三大徭役之一,按民户丁粮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

D.玺书,古代以印封记的文书。秦以后指上级发给下级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英平定叛贼,建立功劳。浙江、福建盗贼起事,他被朝廷派去守处州,招抚劝降了很

多人;潮州有盗贼抢劫,他联合各部队剿灭盗贼,保护妇女。

B.朱英为政从宽,取得成效。他接任两广总督,改变以往对少数民族的政策,采取安抚措

施,使瑶族等归顺,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顺。

C.朱英坚持原则,遭人诬陷。他坚持国法没有宽容的余地;他冒犯了太监韦眷,韦眷上奏

诬陷他。并指使知府史芳也攻击他,但都查无实据。

D.朱英清廉低调,明白大体。他上任时仅带一个随从;他把一些赏赐归入国库;他在甘肃

等地储备了很多钱,但不声张,大家都赞他明白事务大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2)雍虽有大功,赠遗过侈,有司困供亿,公私耗竭。

【答案】10.B11.D12.C

13.(1)朱英来到后,用安宁平静的方式治理,定规矩告诫军将士兵,不能大张贼人的声

势,随意请求用兵。

(2)韩雍虽然有大功劳,但赠送东西过于奢侈,有关官员困于供应,公私都耗费殆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英驰讯”,中,“驰讯”的主语是“英”,“悉

纵去”的主语省略,“驰讯”“悉纵去”是两件事,断开,排除AD;“英密请于盛”,“于

盛”状语后置,是“请”的状语,不能断开,“盛檄”不是一个词,“檄”是下一句的谓语,

排除C。

本句译为:参将范信诬陷宋泰、永平两乡的百姓是盗贼,把他们杀光了,又要屠杀进城的百

姓。朱英快马赶去审讯。把百姓全都放走。范信怨恨,把部队留在当地不回去。朱英秘密地

向叶盛请求,发公文召范信撒兵,当地才安定。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秦以后指上级发给下级的文书”说法错误。秦以后专指皇帝下发的诏书。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朱英坚持原则,遭人诬陷。他坚持国法没有宽容的余地;他冒犯了太监韦眷,韦眷

上奏诬陷他。并指使知府史芳也攻击他,但都查无实据”说法错误。“并指使知府史芳也攻

击他”于文无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镇”,治理;“饬”,告诫,命令;“妄”,随意,胡乱;

第二句得分点:“侈”,奢侈;“有司”,有关官员;“竭”,殆尽。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册h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五岁丧父。考取正统十年进士,授官御史。浙、闽一带盗贼起

事,朝廷选派御史十三人和太监分别防守各府,朱英被派守处州。而叶宗留的同伙四处出击

打劫抢掠,处州的道路被阻断。朱英从小路快马赶到,招抚劝降了很多人,杀了盗贼首领周

明松等人,盗贼解散离去后才回来。天顺初年,两广盗贼越来越猖獗,各个将领多乱杀而冒

充有功。巡抚叶盛吩咐朱英监督检查。参将范信诬陷宋泰、永平两乡的百姓是盗贼,把他们

杀光了,又要屠杀进城的百姓。朱英快马赶去审讯。把百姓全都放走。范信怨恨,把部队留

在当地不回去。朱英秘密地向叶盛请求,发公文召范信撒兵,当地才安定。潮州盗贼罗刘宁

等流窜打劫远近各地,多次挫败官兵。朱英会同各部队消灭了他们。放还被劫掠的几千人,

另外设置一个营地用来安置妇女,人们不敢冒犯。遭逢母亲去世。成化初年服丧期满,补任

陕西的官职。历任陕西左、右布政使,都推行均徭法。两广总督吴琛去世,朝廷合议,认为

朱英以前在广东有威信,便任用朱英代替吴琛。自从韩雍大肆征伐以来,将师喜欢夸耀功劳

求赏赐,从俘虏劫掠中获利,名为“雕剿”。朱英来到后,用安宁平静的方式治理,定规矩

告诫军将士兵,不能大张贼人的声势,随意请求用兵。招抚了瑶族、僮族中归顺朝廷的人,

将他们确定为编户,给予免除赋税三年。由此马平、阳朔、苍梧等县的蛮人全都望风归附朝

廷。而荔波盗贼李公主有部众几万人,一向自负顽固,也派儿子来表示归顺。从此归顺的人

一天比一天多。朱英淳朴厚道,但坚持国法没有宽容的余地。与市舶太监韦眷闹矛盾,书春

捡取琐事上奏说朱英专权玩弄贼人的手段。济州知府史芳因为曾有事受朱英责备,也攻击朱

英奸诈贪婪欺周朝廷。经过查究都没有证据,就削去了史芳的两个官职,告诫韦眷要协同和

睦共事。成化二十一年,朱英去世。朱英做总督,承接于韩雍、吴琛之后。韩雍虽然有大功

劳,但赠送东西过于奢侈,有关官员困于供应,公私都耗费殆尽。吴琛务求谨慎廉洁;到朱

英更加保持清廉的节操,仅带着一个老年侍从任官。朝廷先后多次赐与玺书、金币,朱英收

藏起玺书,贮存金币在官库中。他的威望比不上韩雍,但对地方的恩泽超过了韩雍。在甘肃

积存了军用储备金三十万两,在广东有四十多万两,都不加张扬。有人问起,他回答说:“这

是守边之臣通常的本分,哪值得提起。”人们佩服他明白事务大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白居易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中,前一句点明时令,后一句形容老境,对仗工整,为下联做了铺垫。

B.“乱雪”和“新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分别比喻春花和白发,二者相互映衬。

C.尾联别出新意:别花有伴,劝酒有莺,疏狂之态,傲岸之气,充溢于字里行间。

D.全诗以叙事语言为主,在貌似平淡的文字里蕴藏着丰富的情蕴,笔意疏放自然。

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4.C15.①年老出任苏州刺史的兴奋之情。②春天离开洛阳错过赏花时节的惆

怅与惋惜之情。③对洛阳一草一木深深的眷恋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c项,“尾联别出新意:别花有伴,劝酒有莺,疏狂之态,傲岸之气,充溢于字里行间”说

法错误。“别花有伴”错,根据“别花何用伴"应是“别花无伴”。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

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

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可根据

诗歌标题和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得出。首联“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意思是千朵落花象大

雪似的纷飞,两鬓新长着那白发一丝丝。暗示着诗人出刺苏州已是他仕宦生涯中的“暮春”

时节。颔联“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意思是不想老了还当苏州的刺史,春来又要告别

洛阳的花枝。颔联切入诗题,表现赴任的兴奋和别洛的惆怅。颈联“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

行”意思是如今我是第二次去到江上,只得到城东向那桃李告辞。诗人追忆当年出刺杭州的

往事,用再下江南引出对东都的依依不舍;尾联“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意思是告别花

枝自不用邀人作伴,老去的黄莺会劝我饮酒。尾联点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孤寂:花下独酌,唯

有落红与残莺作伴。这联别出新意,出人意表。别花无伴,劝酒有莺,表现对洛阳一草一木

深深的眷恋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

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

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

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

两句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答案】(1).千古江山英雄(2).无觅孙仲谋处(3).连峰去天不盈尺⑷.枯

松倒挂倚绝壁(5).管弦呕哑(6).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

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

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

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觅”“盈”“倒”“倚”“壁”“弦”“呕”“哑”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鼠年春节档电影推迟院线放映。电影《冏妈》,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并在

大年初一免费播放,()。无独有偶,原定于2月14日上映的某影片也选择在网络

平台进行超前点映。由此,对实体院线、网络平台、电影、戏剧以及音乐会等线下文艺多大

会受到互联网冲击等话题,引发人们思考。尽管如此,电影取道网络。仍是非常时期的非常

之举,仅凭这一特例就漫谈线上取代线下,太过武断。中国电影工业发展,

大银幕数达到万块量级,实体影院遍地开花,观众进影院观看电影的消费习惯已经恭成。电

影优先线下放映,更符合中国电影的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不过,线下文艺也不能高枕无忧,

必须认识到与互联网协同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现阶段线下文艺与其担心被取代,

将焦虑化为打造好作品的动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难免炙手可热不妨

B.另辟蹊径未免方兴未艾不如

C.别开生面未免炙手可热不如

D.别开生面难免方兴未艾不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电影院线为片方和平台的做法点赞,但有些观众认为这一行为有损实体院线利益

B.电影院线为片方和平台的做法点赞,但这一行为被有些观众认为有损实体院线利益

C.观众为片方和平台的做法点赞,其他电影院线也全都纷纷效仿

D.观众为片方和平台的做法点赞,但有些电影院线认为这一行为有损行业利益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此,对实体院线与互联网的关系,电影、戏剧、音乐会等线下文艺会受到互联网多大

冲击等话题,引发人们思考。

B.由此,对实体院线与互联网关系,电影、戏刚、音乐会等线下文艺多大会受到互联网

冲击等话题,引发人们思考。

C.由此,实体院线与互联网的关系,电影、戏剧、音乐会等线下文艺会受到互联网多大冲

击等话题,引发人们思考。

D.由此,实体院线、网络平台、电影、戏剧以及音乐会等线下文艺会受到互联网多大冲击

等话题,引发人们思考。

【答案】17.B18.D19,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对于词语的考查,

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结合语境辨析词语意义的同时还要

注意语法的搭配。对于成语的考查则要注意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

判断。

第一空,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

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根据上文“鼠年春节档电影推迟院线放映”和下文“选择与互联网平

台合作并在大年初一免费播放”可知,此处指另外选择一条路,应填“另辟蹊径”。排除

CD两项。

第二空,未免:表示对某种行为、举动不以为然,含有不赞许的意思。难免:不容易避免。

根据语境”仅凭这一特例就漫谈线上取代线下,……太过武断”可知表示不赞许,此处应填

“未免”。排除A项。

第三空,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根据下文语境“大银幕数达到万

块量级,实体影院遍地开花”可知,此处指电影事业发展的好,应填“方兴未艾”。

第四空,不如:比不上或者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等比不上后面所说的。不妨:表示可以

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根据前面的“与其”可知,此处应填关联词“不如”。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

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

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根据上文语境“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并在大年初一免费播放”可知I,应该是观众赞成这种

做法,排除AB两项;根据下文“无独有偶,原定于2月14日上映的某影片也选择在网络平

台进行超前点映”可知,“其他电影院线也全都纷纷效仿”衔接不当,排除C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

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

一致。

“对实体院线与互联网的关系”错误,介词使用不当,'’实体院线与互联网的关系”作“引

发”的主语,删除“对",排除AB两项。“多大”是程度副词,应放到动词“冲击”前,

语序不当,排除B项。“网络平台”不属于“线下文艺”,不能与“电影”等并列,不合逻

辑,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

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

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20.展开联想,在文中的空格处补上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符合逻辑,句式与前句或后句

相同。

走进春天,我喜欢听,饮过露水的云雀在云端唱出清脆的歌谣;我喜欢看,。我

要拿一支五色的画笔,用阳光绘出山花烂漫;.我踏着自由的脚步,走进充满生

机的土地……

【答案】(1).和着细风的小雨在远方润出碧绿的草色(2).我要拧一管青翠的柳笛,

将春风吹得碧波荡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

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

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

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第一空,分析例句,“我喜欢听,饮过露水

的云雀在云端唱出清脆的歌谣”,“饮过露水的云雀在云端唱出清脆的歌谣”是“听”到的

内容,题中提示“我喜欢看”,后面填写的应是“看”到的内容。第二空,前面的句子“我

要拿一支五色的画笔,用阳光绘出山花烂漫”以及标点“;”暗示后面的内容和应和此句相

仿。注意表达的生动,以及句式的要求。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

个字。

79万年前,一颗流星猛烈撞击地球,使地球上约10%的岩石碎片抛洒空中,散布于从印

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区域。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撞击产生的陨石坑。但未有定论。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一项新研究指出,该陨石坑可能藏于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冷

却的火山熔岩之下,绵延5000平方公里。

【答案】关键信息点:①79万年前流星撞地球;②科学家一直寻找陨石坑未果;③陨石坑

可能藏于老挝一火山熔岩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

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

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

织语言即可。根据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