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画的文化意义_第1页
马画的文化意义_第2页
马画的文化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画的文化意义

马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许多优秀的作品以马匹为主题。作为一种动物,马以其在古代战争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人类的重要伙伴。随着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马逐渐融合了越发深厚的文化含义,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格追求,寄予着艺术家的意气与情思,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鞍马艺术。其中有如秦代的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的《马踏匈奴》、《马踏飞燕》,唐代的《昭陵六骏》这样的雕塑作品,还有如赵霖以雕塑作品为蓝本的《昭陵六骏图》、龚开的《骏骨图》等绘画作品,并产生了著名的画马的大师李公麟、韩幹等人。一、“胡服骑射”的实现,改变了战争形势,使人物传家认定为“比德”马能够成为艺术中的重要题材与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有着直接关系的。韩愈《杂说》曰:“千里马常有”。中国自古将英才豪杰比喻成千里马,认为良马与人才是同等重要的。可见马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马作为作战工具是始于春秋时期,当时由于马在军事中的重要性,首次把掌握军政和军赋的官称为“司马”。春秋时期的作战工具主体是战车,马在其中起到了一个牵引的作用。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为了对付北方的匈奴和西边的秦国,决心整军经武,学习胡人穿短装,习骑射之长,克服中原人宽袍大袖,重甲循兵只善车战之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现,改变了商周时代马拉战车的作战观念。单骑灵活,速度快,在作战时能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骑兵的出现可以说是一场武装革命,它使战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到了汉代,大规模地使用骑兵作战开始盛行。我们看到在陕西出土的秦代兵马俑中,军队的中心部位还是以战车形式为主,著名的铜车马就是一个典型的战车形象。而汉代出土的大量马的独立雕塑表明,在汉代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和战争中,已由先前的车战为主变为以骑兵作战为主。另外,在汉代“丝绸东去,良马西来”。在丝绸之路上,马的重要性是仅次于丝绸的,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良马传到了中原,中华民族依靠西域的良马挽救了军事上的劣势。历史上传说的汗血宝马流汗如血,是马中的极品。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惜为它发动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当马以其快速、灵活、勇敢等优点在军事和生活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后,在艺术中也无可厚非地成了艺术家们重点表现的对象之一。于是画家们当然将马作为其首选创作题材之一,也多有因为画马而出名的。《宣和画谱》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品第宫廷藏画的书,阐述了鞍马画盛行的文化意义。而当一个自然物被赋予了内在的文化含义后,便不断地被人们传播和模仿。就如同儒家美学思想中的“比德”——梅、兰、竹、菊在长期文化进程中与人品有着越发紧密而又牢固的拟喻关系。而马又何尝不是如此,艺术家们常常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塑造马来抒发胸中意气。二、两汉马造型的变化秦代保留下来的艺术品不多,但就西安发现的兵马俑来讲其规模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兵马俑是按照实际军队设计塑造的,其主要功能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卫秦始皇的陵墓和秦时人们坚信不疑的“死后的世界”,而只有写实逼真才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心理映射。但兵马俑中的马的造型多以静立的姿态出现,显得僵硬机械。这种情况在汉代的鞍马雕塑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汉代的各类动物雕塑中,马是表现得最多的一种动物形象。如霍去病墓前的动物雕塑群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组雕刻作品包括虎、马、熊、鱼、蛙、象、野猪、怪兽等。除马的作品外,其他作品都是依据原石料的基本形体,必要的地方用线刻加以概括处理。可是马的三件作品就很显然融入了作者更多的心思和技巧。它们分别为《马踏匈奴》、《跃马》和《卧马》,对于这三件雕塑,创作者们竭力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特别是其中最为精细的《马踏匈奴》,创作者大概是想以马的形象的塑造达到一种人物纪念碑的作用,纪念抗击匈奴的汉代大将军霍去病。作品显然是成功的,看到《马踏匈奴》欣赏者很容易想到乘马的人。因而,从汉代起,马一旦出现在艺术品中,再也不仅仅是马本身,而是承载了人类的文化理念。三、典型艺术,表现马的文化内涵唐代国势隆盛,继前代尚武之风,重马之风更甚。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支配下,鞍马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常常是画家或雕塑匠师们的创作,与文人和书法家的创作交相辉映。在雕塑上,最有成就的就属《昭陵六骏》浮雕了。“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国战争中先后乘骑过的六匹骏马。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逝世,在营造昭陵时,下诏“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为追念它们的功劳,特命工匠制作了这六块石屏式浮雕,并亲自撰写了颂词,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于昭陵北阙下。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这六块浮雕塑造了六骏站立、奔跑、徐行的姿态,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由于马在古代军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这类题材通常为皇室或是贵族所喜爱,艺术品也通常以表现马的英勇形象或是富贵之气为主,在这其中,仍有一些别具一格的作品,却也有寄予了艺术家失意落魄之情。此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马文化的另一面。最典型的是宋末元初的画家龚开,他的代表作品《骏骨图》确是很有特色的,是保存下来的最早塑造“瘦马”的作品。通常艺术家们表现马的题材是取马蓬勃向上的豪气,肥硕健壮的体态。而龚开却在画面上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瘦骨嶙峋的老马,流露着疲惫感伤的神情。画家以一种隐喻的手法,借马的形象抒发了家国破灭,壮志难酬的内心悲愤之情。苍凉中流露着悲壮,衰老中暗含着伟岸。让欣赏者从一个与此前截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