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4页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0/10颈椎病诊断(zhěnduàn)与治疗第一页,共86页。第1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现有年轻化趋势,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易得此病,如会计、教师、IT行业者等。

由于颈椎间盘损伤或退变,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引发颈椎骨、关节及周围韧带、肌肉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jǐsuǐ)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等,出现颈背肩臂疼痛,头昏眩晕,肢体麻木,心慌胸闷,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第二页,共86页。第2页第三页,共86页。第3页第四页,共86页。第4页第五页,共86页。第5页第六页,共86页。第6页第七页,共86页。第7页颈椎病易患原因(yīnsù)第八页,共86页。第8页年纪(niánlíng)该病中年以上(yǐshàng)人群常见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不过目前有年轻化趋势。第九页,共86页。第9页职业(zhíyè)Jackson(1958)通过(tōngguò)8000例颈椎病调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Irvine调查以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者人群患病率高。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脑工作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病率显著较高。第十页,共86页。第10页外伤(wàishāng)相称多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报告8000例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有关。在有外伤史患者中,相称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时间内患颈椎病。曹英山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日本学者调查(diàochá)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第十一页,共86页。第11页解剖(jiěpōu)变异William报道49例颈椎病人中6人有颈椎解剖变异,占12.24%。潘之清曾分析50例颈肋、颈7横突肥大者其中84%合并(hébìng)颈椎病,8例颈椎隐裂,3例椎体融合,3例颅底凹陷者所有合并(hébìng)颈椎病。赵定麟对140例非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检查,成果解剖变异者7例占5%。常见颈椎解剖变异有,C2-3椎体融合、椎弓根椎板骨隆起、颈肋、C7横突肥大、颈椎隐裂、颅底凹陷。第十二页,共86页。第12页遗传(yíchuán)原因Palmer等人对23对孪生兄妹颈椎退变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觉,孪生兄妹之间,尤其是一卵双生者之间,颈椎形态非常相同,且伴随年纪增加,颈椎退变方式和退变成果均很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上述(shàngshù)临床现象,因此他提出颈椎病也许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第十三页,共86页。第13页生活习惯习惯于高枕睡眠。习常用头顶物如印度、非洲大陆、巴尔干半岛人以及我国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常人(chángrén)。习惯每天喝酒,每天喝酒100克以上。第十四页,共86页。第14页椎动脉解剖(jiěpōu)特点与颈椎病关系第十五页,共86页。第15页第十六页,共86页。第16页头部旋转(xuánzhuǎn)运动头部旋转运动有二分之一以上由环枢关节完成(wánchéng),头颈旋转可引发椎动脉在C1、2处狭窄或梗阻。头向一侧扭转可使对侧椎动脉扭曲。第十七页,共86页。第17页骨赘影响(yǐngxiǎng)椎动脉Ⅱ段前外侧就是钩椎关节,增生(zēngshēng)钩突可压迫椎动脉并刺激椎动脉丛,使椎动脉痉挛、移位,成果造成狭窄或闭锁。C4.5、C5.6水平也可因钩椎关节增生(zēngshēng)压迫椎动脉。第十八页,共86页。第18页椎动脉变异(biànyì)正常情况下,一侧椎动脉扭曲可通过对侧椎动脉代偿完成向头部供血。当一侧椎动脉变异而管腔过细,它就不能代偿对侧椎动脉扭曲或狭窄而发生椎动脉供应不足,这样就容易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报道(bàodào),一般右侧椎动脉变异(38%)远比左侧多见(12%)。第十九页,共86页。第19页血管(xuèguǎn)病变当椎动脉有附壁血栓粥样硬化炎性增生斑块脱落容易(róngyì)发生血运障碍而产生供血不足症状。第二十页,共86页。第20页损伤(sǔnshāng)和劳损外伤造成颈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横突骨折可直接刺激和压迫椎动脉。劳损除可造成骨赘发生而对椎动脉影响外,劳损还可致椎间盘变性、变薄、椎间隙变窄,使椎动脉相对变长而扭曲,以致使(zhìshǐ)其易受外界压迫和刺激,影响椎动脉血流量。第二十一页,共86页。第21页椎动脉与脊髓型颈椎病关系(guānxì)椎动脉有脊髓前中央动脉和脊髓后动脉分支(fēnzhī)。因此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可直接影响到脊髓血供。第二十二页,共86页。第22页颈椎病特殊(tèshū)体格检查头后仰压颈试验(shìyàn)椎间孔挤压试验(shìyàn)扣顶试验(shìyàn)臂丛牵拉试验(shìyàn)仰头旋颈试验(shìyàn)头过伸、过屈试验(shìyàn)第二十三页,共86页。第23页颈椎病分型第二十四页,共86页。第24页临床根据刺激或压迫部位(bùwèi)和症状不一样,可分为

1.颈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

3.椎动脉型颈椎病

4.脊髓型颈椎病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混合型颈椎病

第二十五页,共86页。第25页临床以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推拿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以为,由于长期低头、颈项姿势不正,或受凉,或外伤,或年老肾气不足,气血两亏,引发筋骨、筋脉失养、劳伤(láoshānɡ),局部经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病。第二十六页,共86页。第26页 颈椎病诊断(zhěnduàn)

第二十七页,共86页。第27页1.颈型颈椎病:

颈项强直酸痛,牵及肩背部,颈部活动受限,局部肌肉担心,颈部及上背部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颈椎X片见颈椎弧度减退(jiǎntuì)或消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第二十八页,共86页。第28页第二十九页,共86页。第29页第三十页,共86页。第30页2.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项(jǐngxiàng)肩臂部疼痛,呈阵发性加重,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手指麻木显著,握物无力,咳嗽或颈部活动至某个体位时可加重症状。颈部活动受限,病变棘突旁压痛,同步出现上肢放射痛。

颈椎X片可见颈椎弧度消失或反弓,项韧带钙化,相邻椎体边缘唇样增生等。第三十一页,共86页。第31页第三十二页,共86页。第32页第三十三页,共86页。第33页第三十四页,共86页。第34页第三十五页,共86页。第35页3.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枕痛或颈肩痛,颈部活动不利,阵发性眩晕,头昏,头痛,有时(yǒushí)出现恶心,呕吐,耳鸣,耳聋,严重者可出现走路不稳、失眠、突然跌倒等症状,上述诸症常因颈部转动或侧屈至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颈部活动受限,颈项部压痛,旋颈试验阳性。

颈椎X片:颈椎弧度消失或反弓,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样增生。TCD提醒一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第三十六页,共86页。第36页4.脊髓型颈椎病:

早期病人下肢发紧无力,走路不稳,抬步沉重,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跛行,步履困难,上肢酸沉无力,持物坠落,四肢(sìzhī)有触电样感觉,伴有头昏,头痛,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排便无力。后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等症状。颈部活动受限,尤后来伸受限为甚,颈项部有不一样程度压痛,受压脊髓节段下列感觉障碍。

颈椎X片:颈椎弧度消失或反弓,椎间隙变窄,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唇样增生等。颈椎CT或MRI见颈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髓。第三十七页,共86页。第37页第三十八页,共86页。第38页第三十九页,共86页。第39页第四十页,共86页。第40页第四十一页,共86页。第41页5.交感神经(jiāogǎn-shénjīng)型颈椎病:

颈枕痛或偏头痛,头昏眩晕,视物不清,心慌胸闷,肢体发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个别病人可出现视觉、听觉异常。临床体征不典型,部分病人颈项部可有压痛。

颈椎X片可见颈椎弧度消失或反弓,钩椎关节增生,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第四十二页,共86页。第42页6.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上常见(chánɡjiàn)是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类型同步存在颈椎病。第四十三页,共86页。第43页颈椎(jǐngzhuī)CT适应症椎管狭窄(xiázhǎi)症颈椎间盘突出颈椎肿瘤、脊柱损伤及先天性异常第四十四页,共86页。第44页颈椎(jǐngzhuī)MRI适应症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颈椎管狭窄(xiázhǎi)症颈动脉畸形外伤第四十五页,共86页。第45页TCD检查(jiǎnchá)成果意义血流速度增快:提醒椎基底动脉有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主要体现为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提醒椎基底动脉显著狭窄。血流速度不稳定及/或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由于椎动脉在客观(kèguān)上存在先天差异,故在判断椎动脉有没有痉挛或狭窄时,尚应结合TCD频谱形态、音频信号和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第四十六页,共86页。第46页颈椎病诊断(zhěnduàn)重点对颈椎病诊断,必须根据(gēnjù)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有颈椎退变而无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典型而影像学无变化者应考虑颈椎病。颈椎病诊断应强调临床症状与颈椎退变有关性。第四十七页,共86页。第47页颈椎病治疗(zhìliáo)第四十八页,共86页。第48页药品(yàowù)治疗消炎镇痛类药品活血括管药改善脑组织代谢药激素类药品利尿脱水(tuōshuǐ)药维生素类麻醉类及其他第四十九页,共86页。第49页封闭疗法(fēngbìliáofǎ)封闭目标(mùdì)主要是消炎止痛、阻断交感神经传导,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常用药品为利多卡因加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品。常用封闭办法为椎体前外侧与椎间盘内封闭,星状神经节封闭,颈部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第五十页,共86页。第50页颈椎(jǐngzhuī)牵引颈椎牵引作用解除肌肉担心、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和炎症,减轻疼痛。松解组织粘连,牵伸挛缩关节囊和韧带,矫治关节僵硬、畸形,恢复正常颈椎力线,保持颈部动态内在平衡。增宽椎间隙,扩大椎管容量,减少椎管内压和椎间盘内压,促进突出物回纳复位或变化其与周围组织对应关系,减轻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调正椎动脉与椎动脉解剖关系,使扭曲或受压椎动脉伸展、通畅、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避免颈椎异常错位(cuòwèi)而造成脊髓刺激或损伤,起到制动和固定作用。第五十一页,共86页。第51页颈椎(jǐngzhuī)牵引第五十二页,共86页。第52页物理疗法(wùlǐliáofǎ)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低周波(zhōubō)中频治疗激光治疗中药熏药治疗(中药汽疗)第五十三页,共86页。第53页

推拿治疗

1.缓和颈项背部担心肌肉韧带,松解炎性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gǎishàn)血供。

2.解除肌痉挛,纠正椎间关节错位,以恢复脊柱内外平衡,使颈椎椎体、小关节有序排列。

3.对神经系统影响:调整植物神经机能活动,通过体内某些神经递质如内啡呔、Ach、5-HT、NE等量变化来加强镇痛作用。

4.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自由基产生或增强了清除自由基酶活性,推拿后尿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巯基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含量显著下降。

5.缓和病人多种症状,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第五十四页,共86页。第54页颈椎病合适治疗(zhìliáo)方案第五十五页,共86页。第55页目前推拿科颈椎病病人多采取中医推拿治疗为主,配合针灸、拔罐、颈、腰椎牵引、微波治疗、激光治疗、低周波治疗以及中药汽疗、内服药品等综合疗法,推拿科病人如何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1、颈椎病病人颈项疼痛,牵及上背部(bèibù),活动受限,可采取中医推拿治疗为主,配合拔罐、局部微波或激光治疗,同步可服用某些活血化瘀中药。

2、如颈椎病病人出现肩及上肢酸痛,手臂、手指麻木,提醒颈椎神经根受压,应采取推拿治疗为主,配合针灸、拔罐、颈椎牵引、局部低周波或激光治疗、中药汽疗等,同步可内服、静脉点滴某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中药。第五十六页,共86页。第56页3、如颈椎病病人出现头昏、头痛、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醒颈椎动脉受压,脑部供血不足,应采取推拿治疗为主,配合针灸、拔罐、颈椎牵引等,同步可内服、静脉点滴某些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中药。

4、如颈椎病病人出现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提醒颈椎脊髓受压,应采取推拿治疗为主,配合针灸、拔罐、颈椎牵引等,同步可内服、静脉点滴某些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品,必要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5、颈椎病发病与个人(gèrén)生活、工作习惯密切有关,发病期间应积极治疗,关键是平时预防和保健。如睡眠时仰卧枕头要低,侧卧稍高,颈肩部保暖,矫正不良习惯和姿式,工作间隙多做颈部活动,如屈颈耸摇双肩、扩胸肩胛后拢等。第五十七页,共86页。第57页

自我(zìwǒ)推拿办法

第五十八页,共86页。第58页1.点按风池(fēnɡchí):

两手拇指放在头后两侧风池(fēnɡchí)穴上,其他手指放在头两侧,用力点按风池(fēnɡchí)穴2分钟,使枕后感到酸胀感。

2.按揉颈项:

将一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微屈,指端用力按揉颈部正中(即颈椎棘突上)和两边项肌,从上至下反复操作9次。

第五十九页,共86页。第59页第六十页,共86页。第60页第六十一页,共86页。第61页第六十二页,共86页。第62页3.提拿颈项:

将拇指和食、中二指相对放在颈项部,从风池穴起提拿到肩背部,上下反复(fǎnfù)提拿9次。

4.提拿肩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相对提拿双侧肩井穴各15次。第六十三页,共86页。第63页第六十四页,共86页。第64页第六十五页,共86页。第65页第六十六页,共86页。第66页5.按揉天宗穴:

将右手腕放在对侧肩上,中指端按准天宗穴,用力按揉2~3分钟,使肩胛部和上肢酸软为准,然后(ránhòu)两手交换操作另一侧。

6.拿极泉:

用对侧虎口卡住腋前襞,食、中两指勾起腋下大筋(极泉穴),与拇指相对用力提拿3次,使手指出现发麻为止。

第六十七页,共86页。第67页第六十八页,共86页。第68页第六十九页,共86页。第69页第七十页,共86页。第70页第七十一页,共86页。第71页7.掐按列缺:

用拇指端掐按腕上列缺穴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8.击打八邪: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伸直,指与指之间要有1寸左右距离,两手手指做互相交叉(jiāochā),指根互相冲撞,相对击打虎口和四指根部八邪穴36次。第七十二页,共86页。第72页中医(zhōngyī)预防

第七十三页,共86页。第73页1.睡眠时枕头高低适中,一般仰卧时枕头要低,侧卧时枕头要稍高,以保持颈部轻度过伸位,恢复脊柱生理曲度,避免因不正确睡姿引发病情加重,可用药枕辅助治疗。

2.注意颈肩部(jiānbù)保暖,避免感受风寒,加重病人病情。

第七十四页,共86页。第74页3.矫正不良看书姿式,桌椅高度要合适,以防桌椅高度差过小,颈椎处于长期过屈位,也应防其差值过大,颈椎长时间处于过伸位而疲劳。

4.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工作(gōngzuò)人要做到劳逸结合,多做颈部活动,并学会颈部自我推拿。第七十五页,共86页。第75页5.颈部外伤与颈椎病有密切关系,要注意避免外伤,做到有病早治,治疗力求彻底,尤其是头颈部轻微扭伤、落枕,以及颈椎外伤继发影响,这些损伤对产生和诱发(yòufā)颈椎病均起到一定作用,因此不可轻视这些外伤而延误治疗,造成后患。

第七十六页,共86页。第76页6.充足发挥心理调治积极作用,避免急躁情绪和悲观心理,在精神上取得生活乐趣,坚定治病信念。

7.加强颈部肌肉功能锻炼。颈部锻炼可采取站位或坐位,站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含胸拔背、目视前方、意守丹田(dāntiān)、调匀呼吸,再做下列动作。第七十七页,共86页。第77页(1)提肩缩颈(suōjǐnɡ):双肩渐渐提起,并向下缩颈(suōjǐnɡ),同步吸气,以意领气下沉至丹田,然后双肩渐渐放下,头颈也自然伸出,同步缓缓呼气,还原至中立位,如此反复9次。

第七十八页,共86页。第78页(2)与项争力:头项渐渐向上拔伸,两肩渐渐下沉,同步(tóngshí)缓缓吸气扩胸,使气积于胸中,然后头肩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