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大清陵外陵碑的文学特征
海关三墓是清朝海关的三祖陵墓。新宾永胜、沈阳福陵和昭陵。永陵位居关外三陵之首,这里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顺治十八年立四祖神功圣德碑;福陵是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昭陵则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帝敕命增建福、昭二陵神功圣德碑。三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大多运思深刻写状如绘,短短一两千字高度概括了陵主的生平和功绩,熔古铸今,辞短韵长,文学价值很高。本文拟对此作一描述说明,并揭示其中一定的传播学价值。一、皇帝参治三陵作为大清王朝的祖陵,其碑文的撰写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钦命当时的文界泰斗创作,皇帝御览后才钦定。这些先决条件决定了碑文的可读性和文学价值,其文学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局部与次要运用艺术加工新闻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在明清皇陵中有许多碑刻,其中以墓碑和功德碑为主,分别伫立在明楼和碑楼中。墓碑镌刻皇帝的庙号、谥号,功德碑则记述其“丰功伟绩”,以作纪念。(二)夸张性的叙事手段文学修辞是传记文学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行文手段。夸张的叙述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手法。三陵碑文中夸张性的叙述可谓比比皆是,有些甚至已经严重违背常识。如:兴祖直皇帝碑文:“迨予冲人,承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将帝王神圣化完美化的倾向,尤其是由本朝所写的实录和碑文,都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隐恶扬善,以求流芳百世。三陵碑文同样没能逃得这种窠臼。但如果单从文学层面来考量,则碑文的夸张性不仅不为过,反而很有必要。因为这实在碑文文体一种必要的修辞手法和行文的修饰手段。夸张的叙事增加了碑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更加烘托陵主的威仪和地位。这符合碑文简洁生动,传颂纪功的文体功能和身份。甚至从更人性的角度说,这也是康熙皇帝对先烈的一种缅怀和美好追忆,对后代子孙勤勉治国的一种砥砺。(三)虚构叙述,选择性记录仅利用文学修辞还不能完成碑文传颂纪功,塑造陵主“高、大、全”的形象的功能,因此碑文语言的形象性必不可少,出现了一些出于形象塑造要求的对史实的虚构叙述和选择性记录。如: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攻拔城邑,严禁军士,安辑居民。”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然每出师,必谕诸将,授以兵律。故师行,虽严寒不入屯堡,士卒死伤,问不遗。”(四)民国时期的神异情节上述三方面只是碑文的行文手段,碑文的情节性才是整篇文章出彩的主体。情节性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封建王朝为了麻痹人民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竭力说明自己的政权的合法合理性,往往借助神灵来充当“论据”。于是在史书和传记中编造出许多让人觉得“君权神授”的情节,来说明自己当政的合理性不可置疑。三陵碑文中同样有很多宣扬帝王之相的神异情节。如: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先是有望气者言:满洲将生圣人,统一诸国。”“每当军行,辄见五色云互天,祥光四塞,立奏钜功,远迩翕服。”二、三陵碑文文学特征的起源碑文的文学特征不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它的形成是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服务于政治需求,同时也是陵主生平的真实写照。(一)表现韵律价值首先,不朽观念是人类一直以来的一个追求,更为帝王将相所钟爱。《典论论文》中开篇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有一篇不朽的碑文来歌颂,就能传颂天下,流芳百世。要想在千字左右高度概括陵主的一生并加以夸张性的颂扬,简单的平铺直叙肯定是不够的,必然要求文字相当的凝练,语言精准到位。而给帝王写碑文的,更必须是当时文学素养深厚的大家来执笔才能保证碑文的质量和水平。于是碑文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其次,碑文传统的推动。我国墓前立碑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副其实的墓碑始于汉代,盛行于东汉。到了南北朝时期,还有明文将墓碑作为陵墓制度加以规范。其中,除帝王外,文武官员也按品级规定碑首及基座式样。以后历朝都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各按其制,不得僭越。如此,墓前立碑又成了私有制度下一个人身份地位等级差别的一种标志。早期的墓碑,碑上仅镌刻墓主的姓氏族属而已,后来逐渐丰富起来,刻上墓主人的籍贯,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并对其加以夸张歌颂,演变成隐恶扬善、歌功颂德的“功德碑”了。再次,“颂”本身即有文学性。颂是一种文体,与风、雅、赋、比、兴同为《诗经》“六义”。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二)大量运用手法,提高内涵,突出帝王美德碑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必然包含基本的文学要素,遵守行文的基本规律。因碑文歌功颂德传颂后世的文体功能,必然大量运用符合传播规律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增加碑文的文学色彩,提高碑文的可读性和便记性,以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三陵碑文中大量运用对偶、起承、转合、排比、赋、铺陈的手法,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组合,不仅提高了碑文的可读性,更让整个碑文读来文采斐然气势恢宏。对封建帝王功绩的夸耀颂扬,历代史书从来都不乏溢美之词。作为大清太祖和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创建了不世功勋,这种功绩不仅仅要载之于史册让后人铭记,更要通过各种方式宣扬以期流芳万年永垂不朽。三陵本来就是这些帝王的万年吉地,是陵主安详和后人凭吊瞻仰的圣地,因此其神功圣德碑碑文的撰写,不仅要符合陵主的身份和地位,展现陵主的功绩,颂扬陵主的美德,出于政治宣传的要求,更要突出帝王不可侵犯的神圣性。这些先决因素决定了碑文从内容、结构、用词、情节到气势,都必须精心构思,精雕细琢。(三)清帝祖宗文学对皇室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太祖努尔哈赤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建州卫指挥使,依靠父祖留下的十三副遗甲,仅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就统一了女真,建立了后金政权,成为明朝的一大劲敌并最终取而代之。而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在继承太祖大业的基础上励精图治,整合图新,建立大清,正式称帝,同样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帝王。这种盖世功勋在当时和后代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陵主的这种近乎传奇的人生经历本身便是文学写作的最好素材,后代演绎太祖太宗故事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而且都得到了受众的好评。这种传奇的人生也让陵主的碑文免于平淡乏味,空洞无物,而是书不胜书言之有物,读来引人入胜。三、碑文文学特征的传播碑文即为张扬帝王的丰功伟业,播扬后世也是碑文撰写的初衷和目的,因此文章中包含了很多利于传播的有利因素。(一)依水趋势以石印的联称法—易于记诵,有利流传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词是最易传播的文体,秦始皇焚书坑儒,烧尽天下诗书,但《诗经》却因为早已为人们背诵传唱而保留了下来。盖因诗词每篇的篇幅字数少且每行字数相等而押韵,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铺陈等手法,符合记忆的规律,便于人们记忆传颂。三陵碑文中也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四字铺陈等手法,协律押韵,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二)树立三陵神圣德碑文,以正统性来塑造人君贤主政治威慑力,就是对外看军事实力与外交手腕。对内则看政府如何愚民控制思想。在封建时代,普通民众对封建政权的认同主要看这个政权是不是“天命所系”,是否来自正统并一脉相承。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国家,“正统”二字,是关乎家国存亡的大事。大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入主中原不仅要面临汉族的军事反抗,更要面临汉族的精神抗拒。为获得汉族的认同,大清王朝不断地神化自己,论证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宣扬自己是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处处以正统自居。作为大清王朝的发源肇始之地和祖陵所在,关外三陵神功圣德碑文自然要体现宣扬其神圣性和正统性,并通过这种神圣性和正统性来增加其威慑性和震慑力。封建时代民众对正义的渴望则是寄希望于法律执行者也即封建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在没有民主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民众只能寄希望于统治者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为迎合民众的这种心理,封建统治者也乐于把自己塑造成勤勉治国兢兢业业的明君贤主。虽然不可能做到,但这种形象却是必须要树立并大力宣传的,这就是政治层面的正确性———可以不做,但一定要说。三陵碑文中的这种宣传不遗余力不吝笔墨,处处彰显陵主的贤明美德。(三)研究载体的情节性从传播价值方面来说,影响传播价值的因素包括:异常性、新鲜性、冲突性。尤其是异常性和冲突性,吸引读者,关注度高,相对的传播价值就高,才会勾住人的眼球,吸引人的注意。文章的情节性是指有内容,有内涵,曲折而吸引人,情节丰富曲折则有利于传播。太祖太宗都是创造不世功勋的千古帝王,本身的曲折充满斗争的人生经历就极富传奇色彩,这种经历冲突性强,异常度高,即便如实描绘也是极其符合传播规律的。何况帝王的碑文总也避免不了溢美之词,因此更为这些传播因素锦上添花。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碑文本身的文字内容来呈现,需要把陵主的那些传奇经历按照文学要求来合理恰当地安排情节,寻找甚至创造细节,制造火花,来引爆关注,吸引眼球。(四)经典选择与继承文学史上有这样的说法“文宗秦汉,诗宗盛唐,词宗两宋,书法宗汉魏”,盖因这些文体在那些时代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绩,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那个时代确定下来的文体规制成了后人效法和模仿的范本。流传到今天的那些古文经典名篇,我们在背诵欣赏的同时,也是一个潜移默化学习借鉴的过程。在创作这类文体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这些经典范例,进而模仿创作。文体的结构和体例,起承转合,用韵用典,都能给我们的创作以指导和启示。三陵碑文在延续以往碑文的体制上又有创新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疆昭苏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报警消除管理办法
- 扶贫条例管理办法
- 材料检斤管理办法
- 扶贫任务管理办法
- 新疆扶贫管理办法
- 徐州堤坝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新津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效绩考核管理办法
- 整体分包管理办法
- 2024新版PEP三年级上册U3-Amazing-animals-start-to-read教学课件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彩椒棚室栽培技术规程
- 2024光伏电站档案管理标准
- 【名流花园小区基坑变形监测应用探究12000字(论文)】
- 人教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
- 鲜肉采购配送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DL∕T 1482-2015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
-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复试模板
- 代理花生油销售合同
- SHT 3554-2013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焊接热处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