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和西安唐墓出土的先唐陶墓中钛质杂墓出土化工俑比较_第1页
吐鲁番和西安唐墓出土的先唐陶墓中钛质杂墓出土化工俑比较_第2页
吐鲁番和西安唐墓出土的先唐陶墓中钛质杂墓出土化工俑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吐鲁番和西安唐墓出土的先唐陶墓中钛质杂墓出土化工俑比较

秦始皇是唐代墓葬中的重要神兽。现在,有三种类型的材料:木、泥和陶瓷。第一种通常用彩色,第二种以三色文件的形式分布。《唐六典》卷二十三《甄官署》记载:“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别敕葬者供,余并私备。)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已上四十事。当圹、当野、祖明、地轴、诞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声队与僮仆之属,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为之,其长率七寸。一、彩绘天王俑、仕女俑和职业仕女俑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出土一件彩绘木质天王俑,高86厘米甘肃、河南地区唐墓都有彩绘陶质天王俑出土,而陕西地区彩绘陶质仕女俑较多,天王俑较少。昭陵博物馆收藏有成对的韦贵妃墓(665年)彩绘红陶贴金天王俑、临川公主墓(682年)彩绘红陶天王俑和李贞墓(718年)彩绘白陶天王俑二、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彩绘天王俑装饰纹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色彩上看,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彩绘木质天王俑服饰以红色、粉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赭色为主,靴子的蓝色边线装饰出现了渐变色的意识。并且身体甲胄的装饰图案都是由若干个深色、纯色、白色结构的弧线组成花朵和云朵,以粉红色为中心蓝绿两色相间分布。短弧线色块分布在纯色的底色上,颜色对比明显,十分明快。木俑下裙和靴子黑色的地方没有再叠加颜色,说明工匠再绘制的时候是有意识地突出鲜艳的颜色的。西安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彩绘陶制天王俑几乎不见粉色,可以看出深色、纯色、白色的颜色渐变意识,但是纹饰的颜色面积扩大,底色露出面积减少、深色的面积减少。而这种渐变色的装饰手法最早见于初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初唐之前的克孜尔与敦煌壁画中蓝绿色虽然间隔分布,但是深色都是用于区隔与勾边的。究竟这种颜色搭配的方法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至西域地区,还是西域地区影响了中原地区,则需要更多的考古学证据来连接缺失的环节。从纹饰构成上看,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彩绘木质天王俑服饰构图严谨,且每一个服饰区域的纹饰都是呈对称分布的。光明铠和盘领区域装饰云纹以圆形绿色护镜之间的纵束甲绊为轴对称分布,但大小并不完全相等。彩绘木质天王俑身上装饰的云纹不同于同时期敦煌壁画或是克孜尔壁画的云纹画法,但是与同一地区出土的屏风画中的云纹一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03号墓主是曾参加收复安西四镇的武威军子总管张怀寂的儿子张礼臣,出土的《舞乐屏风》绢画西安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彩绘陶制天王俑纹饰,属于典型的唐代中原地区流行的团花纹,辅之以一些简单的流云纹。这种纹饰的特点就是饱满、舒展,与同时代金银器皿上的装饰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相比较新疆地区的木俑来看,陶制天王俑上的彩绘绘制更为流畅、随意,并不是刻意地追求对称随葬俑的绘制风格与墓室壁画的绘制风格是一致的,注重造型的表现而不是严谨而准确,反映出唐代从事墓葬营建敷彩的工匠群体的艺术趣味与技法水平是相通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彩绘木质天王俑与西安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彩绘陶制天王俑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遵循了“随形赋彩”的原则,将木刻、陶塑出的一些服饰细节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如彩绘陶制天王俑M34:1腰上缠腰的豹皮,既表现了豹纹又表现了兽毛。但是彩绘木质天王俑几乎通体装饰,将彩绘陶制天王俑忽略的一些细节也进行装饰,这一点体现在对光明铠遮蔽的上衣与靴子上端露出的裤子的装饰上。这两个部位属于贴身的衣物,所以陶制天王俑的绘制者选择将这部分的彩绘略去,仅仅以深色的颜色覆盖。但是木制天王俑的绘制者区分了上衣袖口的内外,并以菱形交错的白线装饰上衣;靴子上端露出的裤子还点缀了染缬的效果,并且保持了与上衣一贯的颜色搭配。护镜、铠甲边缘以及长靴上还绘着鎏金边饰,更注重体现天王俑的气势与地位。但是在“兽首含臂”的处理上反映出制作者对于兽属性的混淆: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彩绘武服陶俑(664)“兽首含臂”处绘有黑色条纹,但是兽鼻并未上卷;而陕西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三彩釉陶天王俑兽鼻上卷,但是并未发现在胎上刻画条纹。这也充分说明了木俑的制作者和彩绘者不是同一匠人,墓葬明器的制作出现了分工的特点。比较后世模仿唐代的卷轴画和唐代佛光寺东大殿佛座毗沙门天王降魔图可以看出,渐变色装饰意识、纯色装饰和繁缛纹饰装饰是唐代彩绘天王俑色彩纹饰的主要特征。一些纹饰与绘制手法已经随着器物在中原与西域之间进行交流,而已有研究表明关于中原地区与河西走廊地区的粉本交流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三、彩绘天王俑与其他唐墓从造型上来看,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唐代初期的镇墓武士俑在造型上继承隋代风格,高宗时开始出现镇墓天王俑;早期镇墓天王俑通常为脚踏卧兽一牛、羊的式样,武则天至中宗时期出现了脚踏俯卧形鬼怪的式样张雄夫妇墓因麹氏死于垂拱四年(688)进行了第二次合葬,考古发掘者指出黄衣侍者与张雄的妻子因为张定和被封为永安太那君的身份有关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中M34:2天王俑为多层次的卷发,眉弓凸起、眉毛上挑。天王俑眼睛均圆睁,脸部饱满。头部略微偏右,右手握拳上举、左手叉腰。发掘时没有发现陶俑的头部冠饰,这说明阿斯塔那古墓群彩绘木质天王俑也存在没有冠饰的情况。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天王俑的造型与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天王俑一致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与韦贵妃墓、临川公主墓、李贞墓、秦川机械厂唐墓、西郊陕棉十厂唐壁画墓出土的彩绘陶质天王俑都没有发现整体模制的痕迹,这些墓葬中陶质胎体的制造者也是采用分段制作、拼接成型的方法塑造天王形象的,制作工艺复杂。并且综合来看这些墓葬的等级较高,所以制作复杂的无模具彩绘陶质天王俑与墓主人身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德国学者雷德侯认为中国的青铜器、漆器、兵马俑、建筑、陶瓷、漆器和汉字等都可以看做是由模件化体系制造出来的,模件是“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零件可以大量预制,并且能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迅速装配到一起,从而用有限的常备构建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从材质上来看,制作木俑要比制作陶俑复杂,并且制作过程不可逆转。所以在身体部位的拼合上需要多次调整,最终用粘合剂拼接起来。阿斯塔纳古墓葬群中出土了一些彩绘泥塑镇墓兽,从造型的角度考虑木骨泥塑的制作成本要低于木质天王俑。所以材质与墓葬等级与墓主人身份或许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西安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34号唐墓天王俑属于中小型陶俑,陶塑在细节的刻画上要比木刻夸张,充分显示雕塑艺术的特点。两个地区都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并且把握了气候特征,并且能够体现出该地域的造像特点。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材料在同一艺术范式影响下的不同表达,以及关中唐王朝的墓葬营建与随葬明器的配置制度是如何影响新疆高昌地区的。牛金梁认为阿斯塔纳张雄墓中出土的彩塑泥俑存在胡、汉两种不同的造型风格,反映了古代高昌地区彩塑泥俑胡、汉两种造型风格兼容并蓄的现象。鲁番地区文化的交汇点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