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试题(林学)-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大学试题(林学)-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大学试题(林学)-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大学试题(林学)-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大学试题(林学)-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大学试题(林学)-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简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2.简述植物各类病原物的入侵途径。3.落叶松球果花蝇()为害落叶松球果。A、成虫B、卵C、幼虫D、蛹4.简述病症类型的锈状物。5.依据杨树腐烂病回答下列问题。杨树腐烂病的防治措施。6.松针锈病在我国的寄主种类、转注类型和病原?7.鼠类为害林木的方式有哪几种?8.线虫的侵入方式是直接侵入,主要通过伤口。9.除虫菊的杀虫有效成分是除虫菊素主要存在于()中。A、茎B、叶C、花D、果实10.固有抗病性11.简述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12.板栗疫病的病症特点是,有性世代子座为茶褐色,较无性世代色深。13.油茶炭疽病症状、发病规律?14.杨树灰斑病症状分为那几种类型。15.()不具有病征。16.简述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17.厚垣孢子为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18.简述林木叶果类病害的病原物有哪些越冬场所?19.林木枝干溃疡病按其发生规律,可分为()和()两种。20.对赤眼蜂的出蜂时间可检查赤眼蜂的眼睛是否变红,若已变红,还有()即可出蜂。A、1-2天B、2—3天C、3-4天D、4-5天21.简述自然孔口侵入。22.简述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23.成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和分布广泛的原因。24.根据形态不同可将细菌分为(),(),()三大类。25.简述毛竹枯梢病的发生规律。26.简述生态条件影响接触。27.简述侵染性病害。28.复合侵染29.如何应用柯赫法则的原理来证明一种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30.什么是植物病理学简史中的现代植物病理学时期?31.植物的抗病机制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抗扩展、耐病。32.什么叫做病原物的致病性?其致病因素又分为哪几种?试举例说明。33.腐朽理论34.常用的杀菌杀线剂有哪些?35.处在潜伏侵染中的病菌与寄主没有建立寄生关系。36.简述植原体的基本特征。37.苗木猝倒病其症状分为哪四种类型?38.略论林木病害综合防治的意义。39.以小麦条锈病为材料进行抗性调查时,判断抗感反应型的标准主要看有无过敏性坏死反应。40.防治苗木茎腐病主要措施是()41.兼性寄生物是指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生活的一类生物。42.专化型43.林木叶、果类病害的流行条件?44.()不是常见植物致病因素。45.简述根部病害的危害及特点。46.同意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产生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47.侵染循环包括3个环节:()、()和越冬。48.依据落叶松枯梢病回答下列问题。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49.简述林木细菌性病害。50.潜伏侵染51.为什么植物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52.油茶煤污病防治措施是什么?53.()是由转主寄生的真菌引起的病害。54.农药稀释内比法即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的,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所占的1份。55.灭鼠剂按作用速度和特点分为()、()和()三大类。56.比较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在侵染途径上的主要差异?57.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治桃、李、杏果实的褐腐病利用了()原理。A、拮抗作用B、竞争作用C、捕食作用D、交互保护作用58.根部病害的症状的病原非生物病原有哪些?59.松针褐斑病与红斑病的比较? 60.植物病程61.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潜育期缩短。62.疏丝组织63.单循环病害64.林木炭疽病的有性世代为担子菌。65.()属于林木病害。66.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寄生性种子植物还可分为()和()。67.林木的病毒病发病后一般表现为系统症状,无病症出现。68.子囊座69.油茶炭疽病症状、发病规律? 70.病害发生的三要素()、()、()71.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其致病性()72.林木非侵染性病害包含()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营养因素D、环境因素73.1%倍量式波尔多液,其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是()74.真菌可以通过体细胞的断裂、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75.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76.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77.板栗疫病。78.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79.真菌的侵入机制包括(),酶的作用两种。80.森林衰退病81.试述植物线虫的消化系统构造,区分垫刃型食道与滑刃型食道结构。82.病原物种内或专化型内对寄主植物的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称为生理小种83.白粉病类的初侵源是什么?84.侧丝85.舞毒蛾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能取食()多种植物,主要为害杨、柳、榆、栎、桦、榛子、云杉、落叶松等。A、200B、300C、400D、50086.如何应用柯赫法则的原理来证明一种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87.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且都有鞭毛。88.诱导抗病性89.非侵染性病害90.简述物理防治。91.依据杨树腐烂病回答下列问题。杨树腐烂病的发病因素。92.根病害的防治及诊断?93.病毒侵入植物的途径为()94.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95.简述单循环病害流行特点。96.松(苗)落针病菌与松赤落针病菌的主要区别是子囊孢子的形态不同,前者()形,后者则为长梭形至圆柱 形。97.()不属于无性孢子。98.系统侵染99.松针褐斑病在南方主要危害马尾松。100.苗木白绢病主要随土壤和流水传播。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 1、人为传播; 2、自然传播。2.正确答案: 真菌:直接入侵,自然孔口入侵,伤口入侵 细菌:自然孔口入侵,伤口入侵 病毒:微伤口入侵 线虫:直接入侵 寄生性植物:直接入侵3.正确答案:C4.正确答案:病部上黄褐色或铁锈色的点状、块状、毛状或花朵状物(锈病)。5.正确答案: 防治措施:选育抗病品种。 培育健康壮苗,苗木尽量少带菌。 加强管理。 排灌、松土除草、林粮间作、整枝间伐、保护伤口、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清除初侵染源6.正确答案: 东北(红松,凤毛菊鞘锈,凤毛菊)、(樟子松,白头翁鞘锈,白头翁)。辽宁(油松,黄蘖鞘锈,黄蘖)。云南(云南松,千里光鞘锈,千里光)。秦岭(马尾松华山松,一支黄花鞘锈,一支黄花)、(油松,圆锥沙蓼鞘锈,风铃草)。7.正确答案:一是啃食幼苗、幼树的树皮,形成带状或环状剥皮,重者则使树木死亡。二是啃食幼树的嫩枝、嫩芽,影响树木生长或造成树木畸形。三是啃食和破坏树根;四是盗食果实和直播造林的种子。8.正确答案:错误9.正确答案:C10.正确答案: 植物依靠那些在被病原物侵染以前就已存在的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来抵御病原物的侵染与侵入。11.正确答案: 一般形态: (1)细菌属原核生物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有极生鞭毛,一般没有荚膜,也不产生芽孢,格兰氏反应多为阴性。 (2)繁殖方式:裂殖 (3)所有的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大多数的寄主范围都比较窄。 主要类型: (1)棒形杆菌属 (2)野杆菌属 (3)欧氏杆菌属 (4)假单饱杆菌属 (5)黄单胞杆菌属12.正确答案:正确13.正确答案: 症状:为害果、叶、枝、梢和花蕾等部位。 ①果实:病斑黑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有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或露水湿润,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果实从中间开裂。 ②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内轮生小黑点。 ③新梢:多发生在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褐色,中部带灰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 ④枝干:病斑呈梭形溃疡状或不规则下陷,病斑和枝干有明显界限。 ⑤花蕾:多发生在基部鳞片上,呈不规则形,黑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边缘,也不隆起;病梗后期呈灰白色,上有黑点。病重时芽枯,蕾落。 发病规律: ①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枝干或病枝上越冬; ②传播方式:雨水,昆虫传播; ③4月初开始发病,危害嫩叶梢;5月中旬至6月侵染果实; ④油茶不同物种,品种和类型抗炭疽病程度不同。14.正确答案: 分为4种症状类型:灰斑型,黑斑型,枯梢型,肿茎溃疡型。15.正确答案:冬瓜根结线虫病16.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17.正确答案:错误18.正确答案: 以菌丝、分生孢子在芽鳞、病梢上越冬,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壳在病落叶中越冬。19.正确答案:一年性溃疡;多年性溃疡20.正确答案:B21.正确答案:自然孔口:气孔、排水孔、皮孔、柱头、蜜腺。22.正确答案: (1)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成为形状、大小、颜色各 不相同的斑点; (2)腐烂: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表现为点发性或散发性,由于组织 分解的程度不同,有软腐、干腐之分; (3)萎蔫: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丧失膨圧使枝、叶萎垂的现象; (4)变色:是植物发病后色泽发生改变; (5)畸形:多数促进性和抑制性德病变都可能导致各种畸形病状。23.正确答案: (1)由于昆虫本身具有坚硬、轻便、富有弹性的外骨骼保护身体;食源广,身体小,以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生存营养需要; (2)具翅能飞,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了活动和分布的范围。 (3)昆虫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强的适应性。24.正确答案:球菌;杆菌;螺旋菌25.正确答案: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竹上越冬,浙江地区,一般次年4月份产生有性世代,6月可见分生孢子器。子囊孢子约5月中旬开始释放,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新竹。病原菌侵染的适宜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潜育期为1-3个月。该病在5、6月份雨水多,7、8月份高温干旱期长的年份发生严重,反之则轻。病害一般在山岗、风口、阳坡、林缘、生长稀疏以及抚育管理差的竹林内,发生较重。26.正确答案: 风雨的强度 温度 水分和湿度 真菌游动孢子释放及细菌运动,植物分泌物的扩散 土壤微生物(腐生)27.正确答案: 由生物侵染所引起,有侵染性分为真菌病害、原核生物(细菌)病害、线虫病害、病毒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植物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其他生物如螨类、藻类引起的病害。28.正确答案: 多种病菌同时侵染一株植物。29.正确答案: 应用柯赫法则的原理来证明一种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是最科学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其步骤如下: (1)当发现祖物病组织上经常出现的微生物时,应将它分离出来,并使其在人工培养其上生长; (2)将培养物进一步纯化,得到纯菌种; (3)将纯菌种接种到健康的寄生植物上,并给予适宜于发病的条件,使其发病,观察它是否表现与原病害相同的症状; (4)从接种发病的组织上再分离出这种微生物。这些步骤常称为人工诱发试验。30.正确答案: (1)植物病害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病毒和植原体被确认为植物病原。 (2)化学防治得到广泛应用 1883年法国人Millardet确定了波尔多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20世纪30—40年代有机杀菌剂的合成和使用,推动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迅猛发展。31.正确答案:避病;抗侵入32.正确答案: 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称为病原物的致病性。 病原物的致病因素: (1)掠夺寄主的营养物质:如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危害。 (2)酶:如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淀粉酶、酯酶(任举两例即可)。 (3)毒素:有些病原物会分泌毒素使寄主发病。 (4)生长调节物质:在具体病例中,常常是几种致病因素都在起作用。例如徒长、矮化、畸形、落叶、顶芽抑制等病变。33.正确答案: 初期木质部变色,这是对活立木的一种保护学反应,具有抑制腐朽菌扩展,把侵染和健康隔离开的作用,因此在变色区(单宁、醌类)内没有菌丝体存在。变色区内非腐朽菌的出现,分解单宁等物质,解除抗腐能力。腐朽菌的定植引起腐朽。(变色—褪色—腐朽)34.正确答案: 1.无机杀菌剂 2.有机杀菌剂 3.农用抗菌素 4.杀线虫剂35.正确答案:正确36.正确答案: (1)菌体不具细胞壁,因此植原体对一些可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等抗菌素或环丝氨酸等不敏感,而对四环素类抗菌素高度敏感。 (2)形态多变:同一种植原体可以是杆状、球状或不规则形等,大小一般为80-800纳米。 (3)菌落小,直径是0.1-1毫米,典型的菌落呈煎蛋形; (4)大部分植原体在培养基上必须提供甾醇才能生长。37.正确答案:种芽腐烂、幼苗猝倒、茎叶腐烂、苗木立枯。38.正确答案: ①综合防治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当地的具体病害发生情况,从合理有效地调整森林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共同奏效,建立起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②这一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病原、寄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上的。是人类长期实践的总结。 ③国际上在病害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病害综合管理或治理。它应用生态系统,病原生物种群动态和遗传学以及植物生产经济学的知识,制定一个计划,以保持病原生物种群低于经济损害阀值39.正确答案:正确40.正确答案:6、7、8月搭荫棚41.正确答案:正确42.正确答案: 同一种病原菌能够侵染不同种或不同属(科)植物的群体。43.正确答案: ①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 ②郁闭度大的比郁闭度小的重 ③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芽和侵入 ④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44.正确答案:赤霉素45.正确答案: 1、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 2、不容易确切诊断病因。 3、有时和枝干病害相互作用,容易混淆。 4、病菌的分离方法要适当,有些病害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要求一定的表面消毒剂,合适的培养基及适宜的温度。46.正确答案:同源异症47.正确答案: 侵染程序、病原物的传播48.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嫩梢、嫩茎。染病新梢褪绿,常有松脂流出,上部弯曲下垂成钩状。叶枯萎,大部分脱落,使幼苗称为无顶苗。49.正确答案: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核桃黑斑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梨细菌性火疫病。50.正确答案: 病菌的孢子侵入植物体内到症状表现之前的这一段时间。51.正确答案: 1.在生理和病理上,植物没有高等动物所具有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不能清除坏死组织,染病而发生了组织病变和器官损坏后便不能修复,一旦受害则发病部位无从救治。 2.在技术上,目前还难以做到早期诊断,植物病害在潜育期没有肉眼可见的症状,而一旦病状显露,则病变已进入晚期,治疗难以奏效。 预防应包括4个部分: 以优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合理的水肥管理,保证植物的健康,即所谓健身栽培。 尽一切可能,利用植物的自然免疫和诱导免疫能力,提高森林植物对病原物的免疫能力。 以生态控制方法减少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对外源种群,通过检疫、预测,做好防患准备。 药剂保护:采用对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对植物进行保护。52.正确答案: 防治: (1)化学防治:利用杀虫剂防治昆虫(在介壳虫孵化时) (2)营林措施:修枝,间伐透光。 (3)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与天敌真菌。53.正确答案:梨锈病54.正确答案:原药剂55.正确答案:急性灭鼠剂;抗凝血灭鼠剂;不育性灭鼠剂56.正确答案: (1)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主动侵入。 (2)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而有的只能从伤口侵入。但也有一些特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可以侵入表面没有角质化的根毛细胞,而一般植物病原细菌不能从角质层或表皮细胞直接侵入,被动侵入。 (3)植物病毒:都是从各种方式造成的伤口侵入的。虫媒传染的病毒是通过虫媒口器取食时才能侵入寄主植物。汁液和嫁接传染的病毒也可通过其它媒介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植物,被动侵入。57.正确答案:A58.正确答案: 非生物病原: 1)真菌。 2)细菌:青枯病、根癌病、须根病。 3)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剑线虫。59.正确答案: 相同点:(尤其是同一寄主)①树冠下部开始感病 ②黑色的子实体突破表皮 ③分生孢子的形状和大小上类似。 不同点:①红斑病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变成褐色,随着病斑扩大,渐变成红至红褐色,病斑上常流脂;褐斑病病叶上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呈草黄色或淡褐色,随后病斑变为褐色,并稍扩大,直径1.5-2.5mm,有时病斑汇合而形成褐色段斑。 ②红斑病一般多发生于叶的尖端,针叶基部呈绿色; 褐斑病在针叶上常出现“三段斑”特点。60.正确答案: 从病原物同寄主植物相接触开始,连续地经过入侵、潜育和发病等几个阶段,直到再度产生病原物繁殖体为止的过程。61.正确答案:正确62.正确答案: 菌丝疏松的纠结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菌丝组织。63.正确答案: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内只发生一次,在当年不再产生新的侵染体。64.正确答案:错误65.正确答案:树木上长有许多真菌66.正确答案:根寄生;茎寄生67.正确答案:正确68.正确答案: 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座。69.正确答案: 症状:为害果、叶、枝、梢和花蕾等部位。 ①果实:病斑黑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有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或露水湿润,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果实从中间开裂。 ②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内轮生小黑点。 ③新梢:多发生在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褐色,中部带灰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 ④枝干:病斑呈梭形溃疡状或不规则下陷,病斑和枝干有明显界限。 ⑤花蕾:多发生在基部鳞片上,呈不规则形,黑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边缘,也不隆起;病梗后期呈灰白色,上有黑点。病重时芽枯,蕾落。 发病规律:①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枝干或病枝上越冬。 ②传播方式:雨水,昆虫传播; ③4月初开始发病,危害嫩叶梢;5月中旬至6月侵染果实。 ④油茶不同物种,品种和类型抗炭疽病程度不同。70.正确答案:病原;有利发病的环境;感病植物71.正确答案:不一定弱72.正确答案:A,B,D73.正确答案:1:2:10074.正确答案:出芽;原生质割裂75.正确答案: 类型: A.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膈膜,高等真菌的菌丝 B.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膈膜,低等真菌的菌丝 真菌营养体除典型的菌丝外还有以下类型: 1原质体 2单细胞或具须的单细胞 3假菌丝76.正确答案: 概念: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真菌的生活是类型: 1.无性型:只有无性阶段,缺乏有性阶段,如半知菌 2.单倍体型: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为单倍体。有性生殖过程中,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二倍体阶段很短,如子囊菌。 3.单倍体-二倍体型:生活史中出现单倍体和二倍体营养体,有明显的单倍体和二倍体世代交替现象。见少数低等水霉菌。 4.单倍体-双核型:生活史中出现单倍体和双核单倍体菌丝,如高等子囊菌和多数担子菌。 5.二倍体型:营养体为二倍体。生活史中二倍体占大部分时间。如卵菌。77.正确答案: 1.症状:开始时病斑流出液体,后干枯开裂,其上产生黄色小点(无性孢子)和紫色小瘤(有性孢子)。扒开树皮发现黄色菌丝。病斑包围一周,其上部枯死。 2.病原:子囊菌亚门栗疫菌。子囊孢子无色双胞,分隔处缢缩。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方形。 3.侵染循环:以子座越冬,春季4月份产生无性孢子分生孢子,10月份产生有性孢子子囊孢子,气流传播,伤口侵入,再次侵染。78.正确答案: 从病原物与寄生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也就是植物遭受病原物秦安后的发病过程。 四个阶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闲置,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晟敏,寄主植物也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作潜伏侵染。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时,病原就开始活动,打破潜伏侵染而表现症状。 侵染循环: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原物的越冬,病原物的传播,越冬后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后,在植物新的生长季节周次引起植物发病的过程,引起植物生长季最初侵染。 再次侵染:收到初次侵染后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外产生大量繁殖体并传播到正常健康植株上,进行重复侵染的过程,引起病害在生长季节的蔓延。79.正确答案:机械压力80.正确答案: 病害症状为生长量下降,节间缩短,抽枝受阻,树冠稀疏,叶簇生,变小,黄化,脱落,部分树冠枯死,吸收根和菌根开始退化,最后枯梢全部枯死。81.正确答案: ①消化系统:口腔(口,口针)、食道、肠(直肠)和肛门。 ②食道结构:体部(前食道体、中食道球)、峡部、后食道球{腺}植物线虫食道类型:植物线虫的口腔中均有口针,这是植物寄生线虫区别于腐生线虫的重要依据。依据食道的结构、形态,植物线虫的食道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垫刃型、新垫刃型、环型、滑刃型、矛线形 ③垫刃型食道:食道体部较窄,有发达的中食道球和后食道腺。背食道腺开口于口针基部球,腹食道腺开口于中食道球。 ④滑刃型食道:与垫刃型食道的区别在于:背、腹食道腺均开口于中食道球。82.正确答案:正确83.正确答案: 子囊孢子84.正确答案: 夹在子囊间的不孕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