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_第1页
(1.19)-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_第2页
(1.19)-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_第3页
(1.19)-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_第4页
(1.19)-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诉讼法目录Contents第一节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第二节合议制度第三节陪审制度第四节回避制度第五节公开审判制度第六节两审终审制度本章导学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在民事审判领域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基础功能的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是民事审判基本规律的要求和体现。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具有的功能、各项基本制度的操作规程。本章教学重难点:合议制度的组织形式与适用,合议制与独任制的关系,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权利,回避的情形与人员,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与例外。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概念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是指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它对于案件公开、公正审判,保障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四项。另依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陪审员法》的规定,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还包括陪审制度。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二、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区别1、规范的对象不同。2、可操作性不同。3、效力领域不同。第二节

合议制度

一、合议制度的概念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合议制是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除了法律规定应当适用或可以适用独任制审判案件的特定情形外,均应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判。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庭制度的内容(一)合议庭的组成1、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2、第二审合议庭的组成:由审判员组成3、重审合议庭的组成:按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4、再审合议庭的组成:按一审或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5、特别程序中的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全部由审判员组成第二节

合议制度(二)合议庭的活动规则1.合议庭的审判活动由审判长主持,合议庭全体成员平等参与案件的审理、评议、裁判,共同对案件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负责2.合议庭成员对案件进行评议,实行民主集中制3.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二节

合议制度(三)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第二节

合议制度

三、合议制的例外——独任制(一)独任制的概念:独任制是由一名审判员组成的审判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并裁判的制度。(二)独任制的适用范围2021年民诉法修订时增加了独任制的适用范围,并明确了不能适用独任制的案件类型、独任制转成合议制的相关程序等。具体条文见民诉法“第三章审判组织“的相关规定。第二节

合议制度1、可以适用独任制的案件(1)依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2)依特别程序审理的非讼案件,但是重大或疑难的非讼案件以及在公示催告程序中作出除权判决的除外。(3)基层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新增)(4)中级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形。(新增)第二节

合议制度2、不得独任审理的案件范围

(1)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2)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3)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4)属于新类型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5)法律规定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6)其他不宜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案件。第二节

合议制度(三)独任制向合议制的转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应当裁定转由合议庭审理。当事人认为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转由合议庭审理;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第三节

陪审制度

一、陪审制度的含义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审判的制度。二、我国陪审制度的主要内容1、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既可以组成3人合议庭,也可以组成7人合议庭。2、人民陪审员参加3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人民陪审员参加7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并与法官共同表决;对法律适用,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参加表决。3、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有分歧的,应当将其意见写入笔录。人民陪审员与法官负同等义务。第四节

回避制度一、回避制度的概念回避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应当退出该案审理活动的制度。回避制度的价值:程序公正。“任何人不能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第四节

回避制度

二、回避制度的内容(一)回避的人员1、审判人员2、其他人员(二)回避的情形民诉法第47条、民诉解释第43-45条的规定。第四节

回避制度

(三)回避的方式和程序1、回避的方式2、回避的程序(四)违反回避制度的后果:重大程序违法,是上诉或再审的法定理由。第五节

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和裁判结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制度。公开审判的意义: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第五节

公开审判制度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1.法院应当在案件开庭审理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案由和开庭审理的时间、地点2.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向群众和社会公开3.宣判公开4.公众可查阅裁判书第五节

公开审判制度

三、公开审判制度的例外(一)绝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法定不公开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二)相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依申请不公开

1.离婚案件

2.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注: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判决应当公开宣告。第六节

两审终审制度

一、两审终审制的含义“审级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审判机关在组织体系上的层级划分以及诉讼案件须经几级法院审判才告终结的制度。我国的审级制度是两审终审制,也称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制度,即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告终结的制度。第六节

两审终审制度

二、两审终审制的内容1.民事案件由第一审地方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2.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作出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即使不服也不能再行上诉。3.两审终审制的例外:实行一审终审。(1)最高人民法院一审的民事案件;(2)小额诉讼案件;(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督促案件、公示催告案件。

第六节

两审终审制度

延伸: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完善探讨(一)四级法院的审级职能定位(二)两审终审制的不足(三)三审终审制是否可行练习甲诉乙名誉权纠纷案件中,在开庭审理前,甲以合议庭成员丙与乙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为由申请丙回避,又以书记员丁是乙的同学为由申请丁回避,请问对于丙、丁的回避分别由谁决定?A.审判长、审判长

B.合议庭、审判长

C.院长、审判长

D.院长、院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