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所有权保留买卖中买受人的权利归属
一、等待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决策权(一)期待权的相对化预测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分类的必然结果。如果将民事权利按是否已经被取得为标准进行分类,那么得到的权利分类结果必然为既得权与期待权,这是具有逻辑必然性的。所谓既得权,指权利的全部构成要件已经齐备,权利人已经取得且可以实现的民事权利。与之相对应的即是期待权。期待权最早是被德国的法学家们创设的,然而从期待权产生之初,对其概念的定性就一直是德国法学界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的热点问题。德国著名法学家,安德烈亚斯·冯·图尔这样描述期待权:“期待权概念是一个空壳的制度概念,是一个几何概念,包含了一组统领在权利取得‘先期阶段’标志下权利内容迥异的形形色色的法律现象”。笔者认为,对期待权的定义应当紧紧围绕其两个重要特点进行,即权利实现的将来性与法律地位的受保护性。结合这两个反应期待权性质的特点,笔者认为期待权是指,权利相对人所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利在将来得以实现并被法律所保护的一种资格或法律地位。二、让一个哲学家定义什么是买受人期待权关于买受人期待权性质的讨论,一直是法学界的一个焦点。曾有学者描述道:让一个法学家定义什么是买受人期待权,就像让一个哲学家说明什么是时间一样的困难。由此可见,定义买受人期待权性质的学说必定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下面笔者将介绍并点评学界主流的理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买受人期待权的性质关于期待权的性质与地位一直都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买受人期待权是整个期待权大制度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买受人期待权的性质自然也是学者们津津乐道、争论不停的。为什么买受人期待权的性质从其产生之初便成为学者的研究与讨论的中心?那是因为买受人期待权的性质决定了买受人期待权的权利属性,决定了买受人期待权应当归于民事权利的哪一个部分,决定了买受人期待权具体规则的制定,进而决定了整个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条文与运行效果。可见,买受人所有权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对其的讨论不仅仅局限在学理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其对司法实践的风向标似的影响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期待权性质的争论仍然未有定论,众说纷纭。笔者在此介绍几种学界主流的观点并加以评析,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1.买受人期待权的法律性质该说由德国著名法律学者闵策尔提出,他在自己的学说中直接对买受人期待权的存在根基发起进攻。在他的学说中我们能看到他对买受人期待权在学理上的“不屑一顾”,认为这只是法学家们创造出来的限制法律运行的毫无意义的“篱笆”。他甚至直截了当地将买受人期待权形容为“一团糟”,“是一个巨大的毫无现实意义的迷宫”。他彻底地否认了买受人期待权存在的必要,并认为利用现行法律上关于占有的相关规则即可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买受人期待权不过是“毫无必要的装饰物”而已。2.新权利的物权法定主义买受人期待权系物权的理论是德国汉诺宾大学的赖泽尔教授在1957年第一次提出的。根据赖泽尔教授的理论,他定义买受人期待权是一种物权性期待利益。他在理论中坚持认为买受人期待权是物权,并提出将买受人期待权纳入物权的范围只需要克服两点限制。第一是克服德国法上的物权法定主义。第二是证明买受人期待权具有独立性。就物权法定主义而言,赖泽尔教授论述到物权法定主义的出发点并不是要把物权局限在法律规定的泥潭里,而是为了防止普通民众任意地创设属于支配权的物权。这一点现在也为我国学者所认同。另外关于独立性,赖泽尔教授将质权对于其债权的依附性类比于买受人期待权对买卖合同的依附性,进而说明买受人期待权的依附性不影响其作为物权的资格。但是这一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批评。正如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王泽鉴教授所述,赖泽尔教授主张物权法定主义不能排除以习惯法创设全新物权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其将买受人期待权对买卖合同的依附性与质权对债权的依附性作为对比意在证明独立性不影响物权的认定确实不可取的。因为两者并不是同质的概念,进行逻辑对比得出的结果不能当然的具有证明效力。3.违反泽利克理论所提出的因果关系该学说亦由德国学者泽利克汲取赖泽尔的理论所创设。泽利克认为买受人期待权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并不能单纯的归属于债权抑或是物权。而是处于一种特别的地位,即处在债权与物权两大泾渭分明权利的中间地带。在泽利克的理论中,他把买受人期待权定义为一种具有类似于债权依附性的物权,或者具有某些物权属性的特殊债权。他认为买受人期待权不能简单的进行归类,而应当将物权与债权的性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买受人期待权在性质上具有“双重性”。可以说泽利克教授的学说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其进步性体现在辩证地、多角度地去认识买受人期待权,为人们认识买受人期待权性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进路。但是其理论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该学说回避了买受人期待权性质讨论中的核心矛盾问题,并没有解决关键争议点,只能说属于一种中庸的理论。(二)期待权的性质本文赞成第二种学说,认为保留买主期待权是一种物权。正如安德烈亚斯·冯·图尔教授描述的那样,普通期待权是一项集合概念,是内容不一、形形色色的先期权利的结合体。因此笼统地对一般期待权进行定性是不合理、不科学,也是很难做到的。讨论研究期待权的性质应当将其与某一项形象具体的权利结合起来,否者无异于构筑空中楼阁那般徒劳。赖泽尔教授认为,期待权的性质应当与其将来可能取得的完整权利的性质具有同一性。例如,期待权目的是取得债权,则其性质应作为相对权;反之,期待权目的是取得所有权,则其性质应当作为物权。按照赖泽尔教授的理论,笔者认为,保留所有权买卖中期待权的性质应当由其将来可能取得的权利的性质来决定。保留买主期待权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所有权,是转化为所有权的权利先期阶段,因此根据逻辑推理,保留买主期待权也应当具有物权的性质。我国著名民法学者申卫星教授也认为,保留所有权买卖中的期待权正处于向所有权转化发展的趋势之中,其适用的法律规则及其原理都可以参照所有权的相关规定,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保留买主期待权是一项独立的物权。对此笔者深以为然。三、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与救济保留所有权买卖中,在出卖人收到全部价金之前,标的物就已经发生了占有转移。出卖人虽然仍是完全的所有权人,但标的物却被买受人占有、使用、收益,并且买受人享有期待权。这就出现了权利人与行使权利的人相分离的境况———买受人虽然能够占有、使用标的物,但却不是标的物的完全所有权人,出卖人仍然可以合法有效地不经过其同意将标的物再次出卖。此时买受人的期待权如何得到保护与救济就成了一大难题。再者,买受人的期待权也有可能受到交易外第三人的侵害。例如标的物被第三人非法占有,此时买受人是否有权行使自力救济以及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权利实现的关键在于保护,无救济则无权利。对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主要可以从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一)对买受人的效力问题在保留所有权买卖中,在双方约定的条件成就之前(一般是价金支付完毕之前),所有权都不发生转移,出卖人仍然是真正的所有权人。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作为所有权人是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将标的物再次出卖的。并且,作为所有权人的出卖人所为的再次出卖行为系有权处分,第三人完全可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如此买受人将完全丧失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可能。虽然买受人可以主张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去约束出卖人,但买卖合同毕竟只具有债权效力,只能追究出卖人的违约责任,而不能直接的追汲标的物的所有权。这样的法律设计在标的物价格突涨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出卖人的道德风险。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建立保留所有权买卖的登记制度。在保留所有权已经被登记的情况下,如果出卖人再将标的物出卖给交易之外的第三人,则买受人可以主张所有权保留买卖已经经过登记具有公信力,从而阻止第三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此时第三人遭受的损失只能基于合同向出卖人主张违约责任。(二)期待权的实现买受人期待权根植于所有权保留制度之中,而所有权保留制度归根结底是一项合债法上的制度。因此,寻求对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就不得不考察合同法上的法律规定。从合同法的视域去分析,保留所有权买卖合同本质上就是一项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成就时,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期待权得以转化为完全的所有权);所附条件未成就,买受人不能获得标的物所有权。因此,这项所附的“条件”的实现规则对于买受人期待权的实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国合同法第45条对“条件”的拟制实现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的成就,视为条件已经成就;当事人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视为条件未成就。具体到保留所有权买卖中来,买受人已经支付了大部分价款并且没有迹象表明买受人不能支付剩余价款的情况下,若出卖人存在将标的物再次出卖给第三人这种故意不正当地阻止条件的成就的行为,则视为双方所约定条件已经成就,从而使买受人的期待权得以顺利实现。(三)买受人期待权是一项完整的财产性权益笔者认为,保留所有权买卖中买受人期待权能否受到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关键在于买受人期待权能否为侵权责任法保护范围所囊括,即买受人期待权是否为财产性权益。前已论及,买受人期待权是一项独立的物权,只是独立的程度不如一般物权那么高。并且买受人期待权可以转让、收益,相关的规则都适用所有权的运行规则。因此,买受人期待权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是一项完整的财产性权益。既然将买受人期待权认定为一项财产性权利,那么自然应当受到侵权责任法的保护。任何人侵犯了买受人的期待权,买受人只需要证明侵权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开放式创新网络中“数字悖论”现象研究:形成机理、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
- 2025年度企业临时工培训与考核合同3篇
- 商场烟感报警系统采购与安装合同(二零二五年)2篇
- 2025年度个人生育保险代缴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出台二手房交易税费计算与申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转让合同范本(含会员卡及积分系统)3篇
- 2025年度墓地转卖及墓园墓碑石材更换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研发借款合同范本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多功能铲车租赁与技术支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用电变压器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合同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进展
- 【大学课件】基于BGP协议的IP黑名单分发系统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课件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美的MBS精益管理体系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法律诉讼及咨询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格式塔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 英语六级词汇(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