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累犯的回归人员及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时期社会主观矛盾的转变,人们对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如何面对民众诉求,是广大司法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从监狱角度来看,改造好罪犯、公正刑罚执行、做好罪犯回归工作是监狱的时代任务。改造罪犯和刑罚执行,受到了理论研究者、实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并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关于罪犯回归,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相对偏少、偏弱。罪犯回归工作,不仅涉及监狱,还涉及到社会和罪犯自身,单靠监狱的努力很难发挥预防罪犯重新犯罪的作用。罪犯回归工作最高目标应是完全适应社会,最低目标也是主要目标,应该是不再重新违法犯罪。探讨导致犯罪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消除危险因素来对罪犯进行矫治或干预,是罪犯矫治研究或干预实践中的一种主流做法。一、研究设计(一)累犯情况调查研究中133份重复犯罪人犯因性分析的文本均来自司法部的司法行政案例库系统。该系统在2017年12月底向社会公开,里面选编的教育改造案例均为全国各监狱在实践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笔者于2019年8月3日利用网络“爬虫”从司法行政案例库的教育改造案例模块中提取到1349个案例,按照有多次犯罪经历要求(犯罪经历主要是指触犯刑法而收监服刑罪犯的经历),提取203个案例。删除“犯因性分析”一栏记录简单或分析较为浅显的70个案例,最后保留133份文本。文本中的犯因性分析主要从个体成长背景、社会经历、心理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133名重复犯罪人中有6人再次犯罪间隔超过5年,占比4.5%,属小概率事件。因此,我们把133名重复犯罪人简称累犯,这些人均是在上次刑释后再次犯罪入监的。对他们再次犯罪之间的经历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回归人员回归社会后诱发其再次犯罪的因素,以便我们能更好地对监狱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二)分析的结果1.从文化程度上看从年龄上看(我国传统划分),28岁及以下占31.47%,29-40岁占37.06%,41-48岁占20.28%,49-55岁占8.39%,56-65岁占2.79%。从文化类型上看,文盲及以下占7.69%,小学或小学肄业的占53.15%,初中、初中肄业或相当于初中的占32.87%,高中、高中肄业或相当于高中的占5.59%,大专及以上占0.69%。从犯罪经历上看(不含本次),1次犯罪经历的占58.04%,2次犯罪经历的占22.38%,3次及以上的占19.58%。从罪型来看,财产型占54.55%,暴力型占23.78%,涉毒型占17.48%,淫欲型占7.69%,其他型占2.09%。2.家庭因素的影响(1)基于个体成长背景的发展轨迹。分别从个体、家庭和社会联系3个方面了解累犯人生轨迹,有助于识别他们的犯罪最初诱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罪犯进行改造,切实减少罪犯回归后再犯罪风险。第一,由于个体自身问题导致犯罪的发展轨迹。这类发展轨迹共2条:一是初中或高中学习成绩优异→接触闲散人员或父母陪伴减少→不良习气、网络游戏、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讲哥们义气”、好逸恶劳→犯罪;二是自我、任性、叛逆→无心向学、读书无用、不愿学校管束→逃学、辍学→混迹社会、结交不良同伴→好逸恶劳、吃喝玩乐→入不敷出→犯罪。第二,由于家庭影响而导致犯罪的发展轨迹。家庭的影响,总体上可以从家庭结构、家境状况、家庭教育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类发展轨迹共8条:一是父母外出打工→爷奶等隔代抚养→缺少父母爱、管教不力、溺爱暴力→接触不良人员→网瘾、打架、偷窃等不良习气→犯罪;二是母亲离家、父亲犯罪→爷奶带大→难以管教→常打架→遭受亲戚等别人歧视辱骂→接触不良人员→犯罪;三是父亲早亡或母亲去世重组家庭→新家缺少亲情关怀→敏感孤独、自卑冲动→逃学辍学→混迹社会、闲散人员→讲“义气”、赌博、吸毒→犯罪;四是被遗弃→收养→家庭十分贫困→歧视、自卑、封闭→辍学→外出打工→受一夜暴富影响→犯罪;五是家境贫寒→忙于生计、忽视教育→小学辍学→外出打工、混迹社会→一夜暴富、高档消费→犯罪;六是父母吵架、家里出气筒→父母离异→被忽视、抛弃感→中途辍学、混迹社会→闲散人员→混迹于游戏厅、小偷小摸、打架→犯罪;七是女孩当男孩养、缺少教育→父亲不管、母亲教着偷→任性、叛逆、极端→抽烟、混社会、赌博→犯罪;八是家中独子、溺爱→冲动、心胸狭小、无心向学→小学辍学→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抢劫。第三,因社会控制减弱而逐步走向并多次犯罪的发展轨迹。这类发展轨迹共2条:一是长期受到漠视→缺少亲情→自卑、焦虑→绝望、经济生活窘迫→犯罪→家人极度失望→再次犯罪;二是父母打工、爷奶带大→家中贫困→被抛弃感、自卑感、行为退缩、遭受欺凌→毕业后外出打工→交友不慎、不良习气→犯罪→遭受别人白眼、歧视→再次犯罪。(2)基于行为发展水平的轨迹。此类犯罪发展轨迹:暴躁、任性等性格缺陷→旷课、吸烟、喝酒、欺凌、小偷小摸、赌博等轻度不良行为→打群架、偷窃、敲诈勒索、吸毒、抢劫等严重不良行为→强奸、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贩毒等犯罪→入监服刑→社会歧视、仇恨或无助绝望心态→再次犯罪行为。(三)结果的讨论1.培养刑罚执行意识,强化生命哲学思考这部分罪犯面临着生存、子女抚育、照顾老人等重任,一旦无法获得或难以获得相应的资源支持,因其身体活动能力尚好,很容易实行盗窃、抢劫等肢体依存性犯罪。况且,这部分罪犯很多尚在青年期,青年期是犯罪行为的敏感期,监狱的正负效应在这一时期的罪犯身上最容易产生。从文化层次上看,小学或小学肄业、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的罪犯是监狱教育改造的主要对象。这些罪犯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很多缺少对知识背后的生命哲学感悟,他们看到社会的诱惑但缺少相应的理性克制。教育引导可以促进他们一定的理性思考,增强其控制行为能力。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型、暴力型犯罪居多,财产型犯罪动机多是维持娱乐需要,暴力型犯罪动机多是平衡个体情绪。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公民财产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在努力获得财富的同时也越来越物质化、冷漠化。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其欲求无限的人,一旦很难通过正规合法渠道获得财富,就很容易实施犯罪。此外,累犯与社会联结减少,人就成了宣泄的一种对象,生命的可贵在怨恨怒气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从犯罪次数来看,很多累犯是犯罪持续性很长的罪犯,这些罪犯在他生命早期就出现反社会倾向。因此,做好罪犯回归,重点在于做好一般性罪犯回归,难点在于累犯回归。2.违法犯罪的家庭一是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为个人获得消极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对多次犯罪具有犯因性的作用。著名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曾做过这样的描述:一个人违法犯罪,从他的家庭中看,具备着以下条件中的一个以上:有犯罪、品行不端的人的家庭;有父母亲的死亡、离别等缺憾;父母无知、残废、有病,孩子的监督不到位;专制、偏爱、过度的严格和干涉、放任、嫉妒、居住过密、不和睦家庭;宗教、习惯的不同、养子、在某种机构抚养长大的孩子;有失业、贫困等经济上的压力。二、6个要点(一)回归人员的社会化回归人员具有再犯风险和社会化弱势共生性。从再犯罪风险角度看,回归人员作为曾经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他们切身地感受到当时的刑罚体验,而普通民众则难以体验。回归人员对刑罚畏惧感降低、犯罪心理易激活。从社会化角度来看,作为曾经社会化失败的人经过脱离正常社会后再次回到社会时,自身的主观能力、客观条件与正常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以及对差距的心理认知决定着回归人员能否顺利社会化。回归人员的这种共性是内在地此消彼长、相互转化的。就监狱工作者来说,一方面,是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回归人员合理需求,为其正常社会化提供相应保障;另一方面,是对回归人员的危险倾向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做好临界预防。总的来说,罪犯回归社会是一个既需要帮助,也需要监督预防的过程。(二)破除“显在机”实践中,对于假释、保外就医的罪犯,相关部门能够提供必要的监控管理,其他正常刑满释放人员很难获得相应的帮助指导。这个困境是人员、理念、规章制度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就监狱方来说,要认识到监狱功能的有限性,破除“高墙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罪犯回归过程中。当然,这并不是要把监狱职能无限延伸(监狱本质在于刑罚执行、教育改造),把民警工作范围无限扩大,而是提醒我们监狱工作需要与社会密切配合、衔接才能切实发挥好刑罚执行的功能。以社区矫正工作来说,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政府应制定政策,明确司法部门与公、检、法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依托专门国家管理机构,形成一套常规工作机制,等等。(三)监狱管理方面关于罪犯回归工作,监狱最可能做到,也最有效果的工作就是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一要规范公正公开刑罚执行。规范公正的刑罚执行是坚守司法公信力的底线。一旦“减假保”出现腐败,不仅会严重践踏法律尊严,还将直接影响罪犯矫正改造效果,因为这些腐败直接发生在罪犯身边。一次司法腐败足以抵消千百次改造的成功。二要创新监狱管理。罪犯最后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对于那些即将出监的罪犯,监狱若能对他们社会适应进行恢复性帮助,将减少从监狱到社会的断崖式冲击,有助于罪犯更快适应社会。在罪犯刑满释放之前,可以设立一个特殊关押监区,让罪犯从监禁向“半自由”过渡,过渡时间以3个月至6个月为宜。此外,可依法依规扩大监外行刑,做好社区矫正、公安法院检察院的衔接。三要提高教育改造的成效。监狱要在高墙电网内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着实不易,一是手段、资源有限,二是隔离社会背景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悖论。我们认为,教育改造应着力修复罪犯与社会的联结,增强社会控制力。有限的教育改造社会化将有助于强化罪犯与社会的联结。增强亲情支持力度,扩大罪犯与家人联系和会见的机会与途径,积极主动与那些排斥罪犯的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尽可能地让罪犯在服刑期间和回归社会后能感受到亲情。创建新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突出实用性、多样性,力促心理工作更加合理高效。心理工作要整合各种资源,强化罪犯与亲人等社会关系的情感依恋关系,在依恋中增强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能力。(四)从关注生存的角度来谋划回归社会从133份文本看,绝大部分累犯处于社会底层,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底层人员犯罪及其回归社会过程。目前,我国发展的很大问题是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底层民众向上发展的流动性越来越差,为发展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生存发展的空间逐步缩小。当一些人只有靠出卖生命尊严才能生存时,那么,世界对这些人来说就只剩下生存的意义了。就罪犯回归社会而言,首先要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了解其犯罪诱因、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其次要深入了解其家庭状况,尽可能及时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再次要重点解决农村籍回归人员安置问题,建立就业援助制度;最后要为那些特困回归人员争取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提高抵御生活风险能力。总的来说,对于这些犯罪人员,做好回归工作的关键在于重新修复其与社会的联结。(五)回归社会的心理工作任何一种犯罪行为均需相应的犯罪心理支撑。心理工作不仅存在监狱服刑期间,更应该持续到罪犯回归社会后。监狱里的心理工作主要关注的是罪犯积存的不良心理以及监狱独特环境下产生的应激心理,回归社会的心理工作应关注回归人员在面对不良刺激、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疏导聚集的负性情绪。罪犯回归社会后,当地相关部门应多种形式渠道聘请心理学专业人员为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单位购房补充协议
- 2024年家用空调保养全年合同
- 2024年修订版出租车司机就业协议
- 2024年专用版:停车场长期租赁协议补充
- 2024年全年钢材供应合同
- 2024年居间商销售合作协议
- 2024年制衣公司员工聘用合同模板
- 2024年工厂股权转让协议:共享财富共创辉煌
-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合同
- 2024年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项目合同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收藏版
- 【深信服】大云云计算PT2认证考试(重点)复习题库(含答案)
-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课件
- 蛇咬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学习研讨
-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对等
- 绩溪县现代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34-二氯二苯醚项目(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
- TMF自智网络白皮书4.0
- 所水力除焦设备介绍
- 鼻腔冲洗护理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版UCP600的中英文版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