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大纲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大纲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大纲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大纲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壤、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要素:构成环境系统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基本单元(子系统),也称环境基质。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削减断面:应设在排污口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比较显著的完全混合段,以了解河流中污染物的稀释、净化和衰减情况。环境系统:是由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相互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通过特定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它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清洁生产: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生态环境影响: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变化和响应,对某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显著、不利影响是否严重及可否为社会和生态接受进行的判断。环境风险: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通过自然环境传递,以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表现出来,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甚至毁灭性作用等不期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环境风险评价:是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在不同概率下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主要是关心与项目联系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造成的环境危害,这类风险评价常称为事故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所规定的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即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分析(即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费用效益分析:又称为国民经济分析或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敏感性分析法:通过测定主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项目经济效果的变化幅度,来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预期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判断项目对外部条件变化的承受能力和风险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区域内所有可能进行的开发项目所带来的累积影响展开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指在一定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排入区域内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以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非正常工况:指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操作不正常等,不包括事故。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简单说明我国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 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从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2)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性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指国家为保护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及其他公害而制定的体现政府行为准则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政策性文件的有机整体框架系统。法律法规: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简述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和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3)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简述污染源调查的原则:(1)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2) 根据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污染源的范围(3) 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因子及拟建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并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说明农业污染源调査内容:(1) 农药使用:施用的农药品种、数量,农药的使用方法、有效成分含量,施用时间,农作物品种,使用农药年限(2)化肥施用:施用化肥的品种、数量、方式、时间 (4)水土流失情况(3) 农业废弃物:作物茎、秆,牲畜粪便的产量及其处理和处置方式及综合利用情况简要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划分的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住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简要说明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流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W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简要说明地下水质量分类及用途: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组成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I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III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W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V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简要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简要说明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内容:区域土壤类型及环境特征调查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及规划设想评价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及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评价区域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污染土壤途径的调查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气象资料调査包含的内容: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温度、极端温度与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简述大气污染源调査时,点源调査统计的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方法: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按污染源的排放时间,可分为连续源、瞬时源、间隙源;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可分为高架源、地面源;按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河流水质调査的断面类型:对照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上游一端(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基本不受建设项目排水影响的位置,以掌握评价河段的背景水质情况。控制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内有控制意义的位置,如支流汇入、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废水排放口、工农业用水取水点、水土构筑物和水文站所在的位置等。削减断面:应设在排污口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比较显著的完全混合段,以了解河流中污染物的喜事、净化和衰减情况。简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简述噪声预测点的布置原则:(1)评价范围内所有的环境敏感目标都应作为预测点。对于地面水平分布敏感目标注意按其所属的环境噪声功能区分不同距离段预测;对于楼房垂直分布敏感目标注意按不同层数的垂直声场分布来预测;预测点根据评价等级和环境管理需求不同可以是一个评价点也可以是一栋楼房或一个区域。(2)网格法确定预测点噪声的防治对策中,应从哪些途径考虑降低噪声:1•从生源上降低噪声: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声小的或者不发声的设备,有以下几种方法: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是常用一种以使噪声敏感区达标为目的的噪声防治手段,具体做法如下: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利用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敏感目标搬迁远离高噪声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特点?:国家要求对固体废物污染实行由产生、收集、存储、运输、预处理直至处理全过程的控制,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包括所建项目涉及的各个过程。如系统中涉及运输可能对路线周围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如何规避运输风险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列表清单法、生态机理分析法、图形叠置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生物多样性评价法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因素: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特点者;易于测量或易于获得其相关信息者;法规要求或评价中要求的因子等。防止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加强土壤资源法制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土壤环境影响结果分类:1.按影响结果划分:(1)土壤污染型(2)土壤退化、破坏型2•按影响时段划分:(1)建设阶段的影响(2)运行阶段的影响(3)服务期满后的影响3•按影响方式划分:(1)直接影响(2)间接影响案影响性质划分:(1)可逆影响(2)不可逆影响(3)累积影响(4)协同影响环境价值评估方法:1•直接市场法:(1)市场价值法(2)人力资本法(3)恢复费用法(4)影子工程法(5)机会成本法;2.替代市场法:(1)资产价值法(2)内涵房地产价值法(3)防护支出法(4)工资差额法(5)旅行费用法(6)环境功能成本法;3•意愿调查评估法。费用效益分析的方法:1•单独进行费用效益分析:(1)确定费用与效益的范围,同时要认真考虑项目是否需要估算外部费用与外部效益(环境成本与效益等)。(2)选定投入物与产出物的价格。(3)计算基本报表的各项费用与效益。2•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相对与财务分析而言,其费用与效益的数值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分析指标。选定不确定性因素,并设定它们的变化范围。计算因素变动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确定敏感因素(相对测定法、绝对测定法)简单描述浴盆曲线:工业污染源事故概率在概念上类似于可靠性术语的生产与安全系统的失效率或故障率,可定义为:污染源在运行t时间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生产或安全系统失效导致泄漏、溢出、爆炸、火灾等突发性排放污染物的事故概率。由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可知,一个系统的故障率分布为巴斯塔布曲线,因其形如浴盆,也称为浴盆曲线,分为三个不同区段:(1)早期失效期阶段,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或使用环境不当造成的(2)偶发失效期阶段,通常是由维护和操作等偶然性因素引起的(3)耗损失效期阶段,经长期使用后由于疲劳、磨损、老化等原因引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具体程序包括确定和筛选影响,并对影响进行量化,而后将影响货币化,最后把评价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中。(1)环境影响的筛选(2)环境影响的量化(3)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4)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的筛选的一般考虑哪些因素:影响是否是内部的或已被控抑的?影响是否是小的或不重要的?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影响能否被量化和货币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通过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 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避免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2) 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3) 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和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作为单项入区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减少各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使其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同事缩短其工作周期。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1)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2)区域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3)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4)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5) 根据分析结果,对开发区规划中不合理的环境功能分区提出改进建议试述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类型: (1)容量总量控制(2)目标总量控制(3)指令性总量控制(4)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2)废水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3)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的技术方法:(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采取的,可适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如识别影响的各种方法(清单法、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等)、环境影响预测中采用的各种模型等。采用这类方法时,将项目的整体影响加以分解,有重点地将规划环境影响分解为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阈值相关的影响,再综合评价各种联合行为的累积效应。(2) 规划学的方法:在经济部门、规划研究中使用的,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一)综合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1.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2•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1.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2•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3•城市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类型: (1)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2)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1)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报告书;(2) 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大(复杂)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数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等级进行编制。环境风险的类型: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及自然灾害风险。化学风险是指对人类、动物、植物能发生毒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化学物品的排放、泄漏,或是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的泄漏而引起的风险;物理风险是指机械设备或机械、建筑结构的故障所引发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指地震、台风、龙卷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物理性和化学性风险。环境风险的特点:不确定性和危害性。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难以准确预料;危害性是针对时间的后果而言的,具有风险的事件对其承受者造成威胁,并且一旦事件发生,就会对其承受者造成损失或危害。常用的工程分析方法:(1)类比分析法(2)实测法(3)实验法(4)物料平衡法(5)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主要的环境调查方法:(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法(4)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土壤环境能够影响结果类型:(1)土壤污染型。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均属于这种类型。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投产使用过程,或项目服务期满后排出或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产生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污染危害。(2)土壤退化、破坏型。一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森林开采、矿产资源开发多属这两种类型。公众参与的内容:1•公开环境信息(1)建设项目信息公示(2)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公示2•信息公示方式2•征求公众意见(1)公众参与对象的选择(2)公众参与的组织者(3)公众参与的要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清洁生产的重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是清洁生产的重点。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他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环评资格证书的等级:分为甲、乙两个等级。但是在乙级评价资质中,有一类评价范围限定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较为特殊的评价资质,相对于其他既可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又可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乙级评价资质而言,只是评价范围不同,仍属乙级评价资质。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4(1)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2)符合规划(3)与规划环评相符(4)符合“一控双达标”的要求【(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2)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合理(3)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4)符合国家的有关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6)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7)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的要求(8)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环境现状调査的主要内容:由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组成。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生态、声环境及其他等。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包括人口、工业、农业、能源、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现状及相关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当建设项目拟排放的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人群健康调查,并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特性选定调查指标。详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原则: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三)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何种建设项目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1) 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产品方案、主要工艺、主要原料或污染处理设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污染物种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或生态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情况相比有较大变化。(2) 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发生较大变化,或运行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新的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或可能产生新的重要生态影响的。(3) 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当地人民政府对项目所涉及区域的环境功能做出重大调整,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后评价的。(4) 跨行政区域、存在争议或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地表水水质因子一般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常规水质因子,反应水域水质的一般状况;第二类是特征水质因子,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第三类是其他方面因子。地表水评价因子筛选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污染特点而定。一般应首先考虑以下污染物:(1)按等标污染负荷值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苯并⑻芘等)应慎重研究再决定取舍;(2)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3)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4)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说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类别适用区域分为5类:0类标准:适用于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昂之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4b类两种类型。4a类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递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适用于铁路干线两侧区域。详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査内容1•生态背景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当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当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2•主要生态问题调查: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试述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发生的主要迁移、转化、降解过程。(1) 迁移过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引起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迁移方式包括推流迁移和分散稀释两种。迁移过程只能改变污染物的空间位置,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2) 转化过程:转化过程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转化与迁移有所不同,迁移只是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转化则是物质量上的改变,但两者往往相伴而行。物理转化主要是指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悬浮及放射性蜕变等一种或多种物理变化;化学转化则是指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而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配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3) 生物降解过程:生物降解过程是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生物降解能力最强大的是微生物,其次是植物和动物。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做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有机物,从而实现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污染物的降解转化,生物降解的快慢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另外,水体温度、溶解氧的含量、水流状态、风力、天气等物理和水文条件及水面条件均对生物降解有影响。试述一级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1) 声环境现状监测全部要求实测;(2) 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工程运行期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⑶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4) 对工程项目噪声级变化应分阶段分析评价(如建设期、投产运行后的近期、中期、远期);(5) 对于项目建设而引起周边地域或时域声环境变化给予分析(如机场建设引起相关道路车流量增多噪声升高);⑹对建设项目设计中或环评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选线方案、建设方案等进行同等级定量评价分析;(7)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降噪声效果。试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评价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相关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建设期(施工期)、运行期(或运行不同阶段)噪声影响的程度、超标范围及超标状况(以敏感目标为主)。(3)分析受影响的人口分布状况(以受到超标影响的为主)。(4)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超标原因。(5)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设备布置和选型(或工程布置)的合理性;分析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6)为使环境噪声达标,评价必须增加或调整适用于本工程的噪声防治措施(或对策),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该项工程的有关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环境监测计划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垃圾填埋场对环境有哪些影响(1)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3)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7)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1、 风险识别:此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危害识别确定风险是来自火灾、爆炸、还是来自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2、 源项分析:主要任务是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3、 后果计算:此阶段的任务是估算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浓度分布及人员受到的照射与剂量。4、 风险计算和评价: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给出风险的计算结果及评价范围内某给定人群的致死率或有害效应的发生率。5、 风险管理: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减少风险,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少的管理措施。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的原则:1、 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恢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2、 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3、 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验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公众参与目的:公众参与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起到监督的作用,促进建设项目和规划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1、 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和规划,通过公众参与如实地反映出公众的意见。2、 为拟建项目和规划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并解决公众所关心的问题。3、 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以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4、 把那些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不合法和不合适的建设项目通过公众参与予以否定。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不同点:1、分析角度不同:财务分析是从项目或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费用效益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净贡献的大小,考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2、使用的价格不同:财务分析所使用的价格是实际的产品价格,而费用效益分析所使用的价格是反映整个社会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状况均衡价格,即使用的是较能反映投入物和产出物真实价值的影子价格。3、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和划分范围不同:财务分析只根据直接发生的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费用效益分析则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这是项目的有些收入和支出,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不做能为社会费用和收益,如税金和补贴、银行货款利息。4、采用的资金换算率不同:财务分析用行业基准收益率,费用效益分析用社会折现率。财务基准收率依据分析问题角度的不同而不同,而社会折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