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练习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练习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练习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练习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8/19第四单元练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3/8/19

B

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23/8/19

A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2023/8/19

B

4.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5.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23/8/19

B

A

6.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7.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023/8/19

D

B

8.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9.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023/8/19

C

C

10.1956~196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农业为代价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④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A.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④D.①②1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2023/8/19

B

D

12.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13.“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2023/8/19

A

C

14.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这是“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2023/8/19

D

15.“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023/8/19

B

16.“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7.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2023/8/19

B

C

18.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2023/8/19

B

D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B.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体制的变革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2023/8/19

D

21.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是A.国有企业改革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023/8/19

D

B

23.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享有高度自治权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24.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023/8/19

D

B

25.实行对外开放是当今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设立()A.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特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特别行政区26.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2023/8/19

B

D

27.2002年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A.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B.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C.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物D.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28.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2023/8/19

D

A

29.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是()A.拉开设立经济开放区的序幕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C.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30.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A.深圳 B.浦东C.厦门 D.海南2023/8/19

B

B

2023/8/193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023/8/19材料二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023/8/19材料三1978年和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23/8/19

B

2023/8/19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习题练习1.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A.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B.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23/8/19

B

2.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2023/8/19

B

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023/8/19

D

4.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023/8/19

B

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A.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B.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C.邓小平南巡谈话 D.中共十五大上的讲话2023/8/19

C6.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2023/8/19

C

7.“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亿公斤;1981年产粮亿公斤;1982年产粮亿公斤。”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凤阳县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改变了凤阳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023/8/19

C

8.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2023/8/19

D

9.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3/8/19

C

10.“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说法与下列那一事件有关系A.土地改革 B.农业集体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23/8/19

D

11.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上联和下联分别指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运动、农村合作化运动C.农村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23/8/19

A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2023/8/19

C

13.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B.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2023/8/19

D

14.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B.经济全球化加速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两极格局的瓦解2023/8/19

A

2023/8/1915.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16.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2023/8/19

D

2023/8/1917.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1992年1996年1997年个体工商户(万户)1533.92703.72850从业人员(万人)2467.75017.15441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C.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B

18.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哪一选项与之最为符合A.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C.反映了新中国生产力快速提升D.反映了新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23/8/19

D

19.“(2000年)中国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023/8/19

B

20.1980年10月,《湖北日报》刊文道:“以往由商业部门统一经营鲜鱼,从收购到供应,往往把活鱼盘成死鱼”,“现在群众不仅能吃到活鲜鱼,而且在农民出售水产品的摊位上,有活鯽鱼桂鱼等40多个品种任你挑选。”由此可知,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开始扩大C.农产品市场出现活跃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2023/8/19

C

2023/8/19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2023/8/19

B

习题练习1.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巩固练习

B

2.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①发昌机器厂②福州船政局③继昌隆缫丝厂④湖北织布局A.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

C

3.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其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传统与现代性的对立是其分析的框架B.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与侵略是其分析的原因C.中国传统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其分析的内容D.现代化被延误导致历史发展停滞是其分析的结论

A

4.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洋务运动之后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5.下面为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以上统计数据表明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B.中国出口货物种类逐渐丰富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D

6.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所需资金严重短缺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时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

7.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B

8.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后,有人攻击说,“归商不归官,局务漫无钤制,流弊不可胜穷”,要求朝廷把企业完全收归官办。这反映了A.私人企业已取得合法地位B.李鸿章主张发展民营企业C.私人资本遭到政府的限制D.新式企业的发展阻力重重

D

9.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C.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D.推动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D

10.《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C

11.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而成的。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B

12.收藏家郑先生藏有“上海申新纺织厂原始合同股票”:“立合同议据荣宗锦等今议定在上海陈家渡白利南路地方合创申新纺织厂,专购子花纺纱织布行销事业。共集股本银元三十万元,作为三千股……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具名向该管官厅注册,兹依公司的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这表明该厂A.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B.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C.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困境D.新中国成立后企业性质发生了变化

A

13.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千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贸易额的68%,1933年贸易额的85%;1932年天津对外贸易入超为64925千元,1933年比1932年入超减少50%,1934年比1933年入超减少52%。这反映了A.西方国家减少对华贸易输出B.中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较轻C.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D.近代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G

2023/8/191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B

2023/8/191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A

2023/8/1916.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A2023/8/1917.1949年后以专业知识自重、以市场需求自立的自由职业者多被纳入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之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