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与演奏_第1页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与演奏_第2页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与演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与演奏

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于1959年创作并提交了罗斯托罗比奇的《第一小提琴》。在整体结构设计、主题界定和发展方面,以及大提琴表达技巧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并因其在音乐会上的良好演出效果,被誉为最著名的九首近现代大提琴协奏曲之一,成为众多大提琴演奏者的保留曲目。因此,深入地认识、了解和把握这首协奏曲的创作和演奏不但可以借此更好地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亦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提琴音乐及表现手法的发展与开拓。为此,笔者拟通过对肖斯塔科维奇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与演奏方面的具体分析,为大提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提供一个具体的范例。独奏部分曲式结构的扩张《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开始肖斯塔科维奇就运用了一个由G、bF、bC、bB四个音构成的主导动机,它坚实、果断、有力,成为这一乐章及整个协奏曲的核心。这四个音是肖斯塔科维奇姓名符号(巴赫、舒曼等作曲家都采用过的传统旋律署名符号)。在这首《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中核心动机材料保留了二度音程的特征,有所变化的是由相隔纯五度的两对二度下行的两音细胞构成。动机则由此原始细胞的呈示及上五度移位叠加而形成:例1这一动机具有明显的和声内涵,即bE大调主和弦与bⅡ级和弦的和弦骨干音构成,形成相隔小二度的两个和弦的和弦音的尖锐碰撞;乐队协奏声部使用了连续平行和声进行,造成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对音乐有极大的推动力。核心动机是一系列的模进,主部主题的后半部分则是这一核心动机的逆行和移位。开始是原样再现主题动机。到后面出现的是主题动机的移位展开。在这个移位形式中的和声是向下半音的连续平行进行。Ⅱ-bⅡ-Ⅰ。紧接着主题动机的移位形式再进行向下八度的移位,同时乐队协奏声部的和声按照原样向上移高八度,增强了和声的力度。同时与独奏部分形成了上、下对应,交相辉映,音乐极具魅力。这个主题为它在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成为较大于一般奏鸣曲式主题的呈示部分,基本结构为三段式。主题的中间部分是主题动机的直接发展,原主题的2+2严格并行结构,在这里得到扩张,形成2+4的结构。这一扩张的主题经过模进,充分展示出一种激动、向上的情绪。例2主部的第三部分(45――58)回到主调bE大调,由B、G、D、bD构成的四音动机再现乐曲开始时的情景,乐队织体也恢复原样。之后节奏逐步拉宽,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音乐渐趋稳定直至结束。连接部(59―81)分为“承上”、“启下”两个部分。承上部分主题移到乐队上,大提琴派生出另外一个对位主题,不停的徘徊、飘浮,整个音乐呈同音反复,与乐队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并使整个连接部形成了两条旋律因素,即双主题。启下部分在乐队部分持续和弦长音的烘托下,大提琴弓根连续下弓演奏的双音断奏气势刚劲,随后在bE大调的Ⅳ级下属音上作同音反复演奏颤音,最后进行到Ⅴ级上,乐队则演奏主题动机,并逐渐二度下行模进、移位,从c小调的Ⅴ级音上导入副部。副部(82―124)由两个主题交替进行。开始是乐队四小节序奏。然后由独奏大提琴在c小调上奏出副部主题。第一句主题为并行结构(5+5),旋律主要呈同音反复和级进进行。第二句也是并行结构(3+4+4),大量使用跳进,前句构成了动力性的对比。而后,每个乐句都变化反复一次。副部主题性格豪迈、奔放而深沉。伴奏强调木管高音区的和弦组合,形成亮点,并以其歌唱性与主部主题刚劲有力的特征构成鲜明的对比。结束部(125―133)首先由乐队奏出连接副部的第一句主题。独奏大提琴此时则奏出一个起着连接作用的对位主题,这个对位主题延用了并连续使用了副部第二句主题的特性节奏――展开部(133―243)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圆号在相同的调性上用主部主题的主导动机来连接,展示独奏大提琴的不同的演奏技巧。第一阶段(133―170)是主部主题的展开,乐队在b小调上奏出主部主题,大提琴的连续下弓同和弦反复奏出刚劲有力的双音进行。这一阶段相当于一个依附于主部主题的变奏声部(V1),以四分音符为主。第二阶段(171―202)承接,乐队继续演奏主部主题,大提琴演奏速度加快一倍的变奏声部(V2),增加了音乐的紧张度。这两个阶段相当于一个帕萨卡里亚。第三阶段(203―227)转折,乐队是密集的八分音符断奏主题,大提琴奏出刚劲有力的、节奏疏松的和弦型变奏声部(V3),并变化重复两次。第二次重复音区移高小二度,使音乐气氛热烈,形成高潮。第四阶段(228―243)既是展开部的再现部,又有启下的作用,音乐又回到b小调,由乐队奏出主部主题,为再现部的到来作“属功能”的准备。再现部(244―334),前15小节为主部主题的原样再现。调性回到主调bE大调。260―295为副部再现,调性仍与呈示部一样在c小调上。从260小节开始为引入阶段,然后由乐队再现副部主题。279小节的这一主题转位到独奏大提琴声部。296―323小节为再现结束部。324―334为尾声。通过主、副部部分演奏,分部分曲式结构设计,在总体上控制并明确土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从它诞生起,就受到世界许多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的钟爱,其中演奏得最多、更成功的要数罗斯特罗波维奇。对于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罗斯特罗波维奇讲到:“肖斯塔科维奇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作曲家,他总是非常关注音乐的发展趋势,注意大的结构线条,不要把作品分成若干小块。如果分的段落太多,就破坏了整体的结构。”(罗斯特罗波维奇于2000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师课上发言。)具体而言,如这乐章的主部(1―58)中包括了主部主题、主部的中间部分和主部的第三部分。从谱面上来看,肖斯塔科维奇基本上在每个音符上都标记为圆点加上短横线,记谱法为:,很多演奏者往往演奏成为跳音而忽视了跳音下的短横线。其实,每一个音要演奏结结实实而富有弹性,不能太短促。演奏时注意右手的力量要集中到手掌,加上手腕的力量,运用在整个弓子上最有力的弓根部位,贴在弦上,发音要有爆破力,制造强烈的紧张感。当音乐进行到中间部分时,左手大量连续的、无规则的双音及变化音,三度、五度、六度、七度双音交织在一起,练习时必须在慢练中仔细推敲各音程关系和指法。这个部分是主部中力度最强、音区最高的地方,在演奏时右手要注意发音有力度(不是压出来的声音),防止出现杂音;双音演奏发音要均衡;还要注意切分节奏的准确性,特别是切分节奏后半拍重音效果。音乐的第三部分是主部主题再现,演奏主部主题相同。连接部(59―81)的承上阶段,主题旋律移位到乐队部分,大提琴派生出另一个连续的和弦分解构成的对位主题,且是特强(ff),因此演奏时右手运弓要结实、果断、连贯,不能太短促;左手把握住调内和弦的准确性。启下阶段仍然保持特强,演奏的内容由连续的和弦分解变为连续下弓演奏的和弦分解,右手每一弓的力量都不能松懈,手臂却要放松而不僵化。副部(82――124)性格豪迈,力度一直保持的特强(ff),为上下句结构。第一句主题使用了大量的同音反复,音程进行平稳。演奏时应用宽广的顿弓,并尽量保持力度、把弓子拉满,把音符时值拉足;左手大幅度的揉,使音量要饱满、音质醇厚。第二句主题则在此风格上,把跳进的音程拉出动力性。结束部(125――133)大提琴在这所不同的是在每一弓上都少掉了重音记号。力度也降为到中强(mf)。但演奏上仍保持宽厚的特点,右手仍将弓子拉满,左手要坚持不间断的揉弦。虽然力度比前一段降低了几个层次,但音乐中仍要保持着这股精神。直至停顿。展开部(133――243)共四个阶段,展示大提琴不同的演奏技巧。第一阶段主要是连续下弓的同音同和弦反复,运弓要有力、果断,充分展示大提琴雄浑宽广的声音,力度为特强(ff),与中间穿插的主部材料和副部材料的弱奏形成对比。第二阶段整篇的八分音符,开始即要稳住,充分拉够每个八分音符的时值,音质要饱满,厚实,表现出沉着、坚定与自信。第三阶段的连续下弓演奏和弦的演奏比较特别,尽管横跨三条弦,还是要同时演奏出来。这就要求演奏者演奏时,弓子的角度要正好在三条弦的中间,用较大的力度演奏,让每一个和弦都充分的共鸣出来,乐谱的每个和弦上都注有重音符号。第四阶段,这里的演奏法与音质开始的主部主题一样。再现部(244――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